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家物资储备系统利用独特的仓储设施优势,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工作,展现了参与应急救灾工作的优势,发挥了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功能,暴露了参与应急救灾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国家物资储备系统可以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从充分利用物资储备仓储设施、组建具有储备管理经验的应急救灾队伍、开展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发挥物资储备物流体系优势等方面,开展应急救灾工作。  相似文献   

2.
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在地震紧急救援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使灾民尽快得到物资救援,中央在天津、黑龙江、沈阳、合肥、郑州、武汉、长沙、南宁、西安建立了中央级救灾储备物资代储单位。本文介绍这些仓库的设置、构建、管理、现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2003年中国地震救灾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2003年,中国地震灾害救援取得巨大成就。中央地震应急资金在震后1~2天拨付到灾区,大大增强了地震救灾的能力;救灾物资走向标准化;建立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地震紧急救援队开始发挥作用。但在救援物资调度上还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4.
在地震救灾方面,针对信息实时更新的地震救灾数学模型,为了满足不同受灾点的物资需求,增加了出救点数量以及配送时间,以此来保证地震救援物资需求的满足度,提高了应急响应水平。结合地震救灾特点,设计了一种考虑时间约束的地震救灾数学模型。该模型在地震救灾物资需求预测部分,分析影响地震救灾物资需求量的主要因素,构建地震救灾物资需求量计算模型,对影响地震救灾物资需求量的主要因素构建隶属度函数,给出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地震救灾物资需求分级模型。其次,考虑时间约束以及需求不确定等方面,构建考虑时间约束的地震救灾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并给出求解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减少了救灾物资到达受灾点的延迟时间,可在满足时间约束的条件下提高物资需求满足率。  相似文献   

5.
向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国家或地区提供人道主义紧急支援,是各国军队在和平时期的重要使命。目前中国军队还没有成建制地出国参加过重大自然灾害的国际救援。本文介绍了联合国重大自然灾害国际救援行动协调工作机制、联合国框架下的军队资源参与灾害救援的工作机制。结合印尼地震海啸、海地地震等灾害中各国军队救援的情况,对我国军队将来参与国际重大自然灾害救援,在法律、预案和工作机制准备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救灾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救灾需求的时间效用差异性,在地震应急救援紧迫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救援人员、救灾物资进行优先分级,分别给出特急期、突急期和紧急期内的救援力量和救灾物资配置。   相似文献   

7.
科学合理的应急救援物资储备能确保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行动高效快速实施。为探索应急救援物资消耗规律,科学指导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基于灰色预测方法构建了GM(1,1)模型,结合某单位多次应急救援物资消耗实例,对救援物资储备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采用灰色预测法进行预测其平均相对误差明显小于其他方法,说明了灰色预测法的实用性、有效性和优越性,对于指导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云南应急救援物资储备情况进行抽样调研统计,分析物资储备的模式和特点.以2007年宁洱6.4级、2014年鲁甸6.5级和2015年沧源5.5级三次地震应急救援物资流调为例,对三次地震的物资投入来源、投入种类、分发情况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得到物资储备、物资流调、物资需求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的逻辑关系,以及云南地震应急处置中的一些物资流调经验.  相似文献   

9.
海地是一个长期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严重的贫困状况导致了社会应对灾害的脆弱性,政府一方面无法提供大量的资金建设防震、抗震房屋,另一方面也未曾有效制订建筑标准,也无强制执行的建筑法规,导致房屋建设缺乏规划,建筑物普遍不设防、抗震性能差,震后损失重。2010和2021年海地分别发生7.3级地震,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本文从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海地政府应急响应及救灾效果、国际救援组织援助情况3个方面对两次地震的应急响应和救援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两次地震灾害均有国际救援力量参与,2010年的地震救援是一种无政府状态,以国际力量救援为主,海地政府为辅的救援活动;而2021年政府的应急响应速度有显著提升,在救灾中发挥了绝对主导作用。对国际救援案例和国际救援力量的分析和研究可为我国国际救援队伍派出、对外援助提供有效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国家地震应急救援物资综合管理平台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中国地震应急救援物资管理中办法互有差异、系统各有不同,信息化和标准化程度较低,难以统计物资储备的现状,且不易在震后应急救援中对物资进行快速合理地调度等问题,提出数据资源化、业务标准化和服务智能化的解决方案,以此研究并建设面向全国各地震应急救援物资管理单位,统一化的服务于地震应急救援保障与决策的物资信息综合管理平台。该平台已在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上线,运行结果表明,有效提升了地震应急救援物资综合管理、使用和分析的水平,可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对地震应急救援保障与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地震应急;应急救援物资;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震局代表团赴欧洲进行紧急救援工作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尽快落实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之一--“紧急救援”有关工作的开展,加速中国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的建设,中国地震局副局长岳明生率11人代表团于2001年8月访问了瑞士、荷兰、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对这些国家在紧急事务管理、灾害紧急救援组织与运作、救援装备的制造与配置及救援队培训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考察。  相似文献   

12.
The main problem in the rescue of people buried alive in damaged buildings are pieces of rubble with a diameter less than 150 mm. Since they cover the whole site, it is neither possible to scrutinize the structure of the rubble nor to estimate the dimensions of beams, columns, and parts of ceilings. The central idea of a project at the University of Karlsruhe, Institute for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in Construction, is the automatic removal of small pieces of rubble by a suction unit. The computer-controlled pipe which is fastened to the boom of an excavator automatically follows the structure of the heap of rubble. Therefore, it can also work in areas which are out of the driver’s visible range. The suction plant replaces the dangerous manual removal which is current standard. Furthermore, a pneumatic extraction system has been designed and constructed in combination with demolition machinery, e.g. crushers and dry wire-saw technologies, to immediately suck off the crushed material (reinforced concrete, masonry).  相似文献   

13.
搜索理论与建筑物评估和标记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救援支持系统的含义、搜索理论的发展及其在倒塌建筑物救援中的应用前景;分析了我国现有倒塌建筑物评估的现状,认为应当在适当时机开展这方面的研究;重点讨论了建筑物评估和标记,认为目前我国应当借鉴国外救援行动有关的建筑物评估与标记方法;讨论了建筑物倒塌救援的搜索方法和程序;介绍了国外建筑物倒塌救援标记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与玉树地震自救互救调查情况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震后问卷调查数据,对震后灾民自救互救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开展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自救互救是地震救援中受困人员获救的主要方式;(2)玉树地震参与自救互救人数比例较高,说明经过汶川地震后,公众的自救互救意识得到较明显的提高,更加主动和积极地参与到震后抢险等社会活动中;(3)在两次地震自救互救过程中,主要的困难在于缺乏救生工具和经验,并且救援工作缺乏组织管理,相互协调能力不足。基于以上调查结果,为全面提升我国地震应急救援水平和应急能力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有效地指导和规范地震现场救援行动,研究设计一套地震救援现场符号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给出了地震救援现场需要标志的事物、事件的分类,研究了这些符号的使用人群和标志符号的设计方法和原则。  相似文献   

16.
海地地震国际救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时间2010年1月13日5时53分,当地时间1月12日16时53分,海地发生7.3级强烈地震,中国国际救援队迅速赶赴海地灾区,开展国际人道主义救援。1月13日至1月27日,中国国际救援队经过全程15天的艰苦工作,成功找到包括联合国驻海地特别代表在内的15具遇难人员遗体,在灾区开展了巡回医疗救护,医治了大量伤员,并开展了卫生防疫和宣传工作。此次海地救援是中国国际救援队通过IEC国际重型救援队测评后的首次国际救援行动,这次救援进一步扩大了我国在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事务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地震灾害现场救援行动中的安全评估策略及步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灾害紧急救援是一项危险性极高的工作,从倒塌废墟中快速、有效营救幸存者是专业救援队的使命,确保救援队伍自身安全是国际救援界普遍倡导和认可的救援理念,如何确保队伍行动安全是衡量救援队伍自身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标,救援现场安全评估就是这一切的前提条件。因此,本文将较为系统地介绍和分析地震救援中的安全问题,重点介绍救援中最重要的倒塌建筑和危险物质评估,主要是讨论评估的基本策略及步骤。  相似文献   

18.
基于ZigBee技术的地震灾区人员搜救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5月12日2点28分,四川省汶川发生8级特大地震,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在有限的救援队伍及医疗器件等救援资源的情况下,如何高效、快捷地分配好救援资源,是地震中减少人员伤亡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在通讯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灾区通讯中断,救援人员无法通过手机等通讯设备实施救援资源的有效调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ZigBee技术组建无线通讯网络,构建简单快捷的人员搜救系统方案.  相似文献   

19.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地震震灾及救援简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汶川地震的基本参数、灾情和救援以及国家对待这次地震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地震紧急救援数据库与指挥决策系统现状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国地震灾害紧急救援经过三年来的开拓性发展,完成了多次具有减灾实效的成功救援行动。然而,由于我国救援事业起步较晚,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本文回顾总结了国际上发达国家灾害紧急救援指挥决策系统现状,结合中国国际救援队两年以来多次境内外地震紧急救援行动所获得的经验教训,强调了建立地震紧急救援数据库和救援指挥决策系统的意义和必要性,并初步提出了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救援数据库和决策系统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