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Landsat8遥感数据计算的植被覆盖度及岩石裸露度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地貌类型数据建立了石漠化监测识别指标,利用该指标对巫山进行石漠化监测识别,并分析石漠化区域的生态植被环境.得出以下结论:石漠化区域(包含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重度石漠化、极重度石漠化4个分级)面积为875.9 km2,非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区域...  相似文献   

2.
以临沂地区为研究区,基于Terra/MOD13Q1遥感植被数据产品,通过分析冬小麦的遥感光谱特征、物候历特征及其生物学特性,提取2009—2019年临沂地区冬小麦种植信息,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临沂冬小麦种植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空间上,近10年来临沂地区冬小麦种植面积在2 800~3 000 km2之间浮动,占整个地区土地面积的17%左右,总体变化较小,种植区域呈南多北少的分布格局,主要集中在兰陵、临沭和郯城;2)从冬小麦种植稳定度上看,连续种植冬小麦10 a及以上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兰陵和郯城,面积为1 638 km2,稳定度高,连续种植小于4 a的区域有1 914 km2,主要分布在莒南和费县,种植不稳定;3)时间上,冬小麦面积由2009年的2 838 km2增加到2019年的2 985 km2,变化幅度和年均变化率分别为5.5%和0.5%,呈缓慢增加趋势。本研究为临沂地区冬小麦种植的深入了解以及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较为准确、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TM影像的西藏当惹雍错湖面积变化及可能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99—2004年及2008、2009年的TM卫星遥感资料和离湖泊较近的西藏申扎、改则两县1999—2009年气温、降水量、蒸发量资料,利用ARCGIS、ARCVIEW、ENVI等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统计处理软件分析了西藏当惹雍错湖面积变化。结果表明,西藏当惹雍错湖面积在近11年内呈较显著的扩大趋势,湖泊面积11年内增长了15.04km2,增长率为1.8%;湖泊面积在东南部区域有明显的扩大。湖泊面积变化原因分析表明,湖区气温持续升高引起流域内冰川和永久积雪的加速融化和降水量不断增大是湖泊面积增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基于卫星遥感的长江三角洲地表热环境人口暴露空间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城市地表热环境变化的时空演变规律对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卫星遥感的夜间灯光,植被指数,高程和坡度为自变量构建了适用于人口空间分布估算的随机森林模型,结合卫星遥感反演的地表温度数据,以2016年夏季为例,研究了1km分辨率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夏季地表热环境人口暴露分布特征。研究表明:(1)利用随机模型对长江三角洲2016年人口进行1000m格网空间化分布模拟,变量解释度达到80%,人口空间化结果接近实际。(2)人口密度高值区和夏季大部分月份内的地表热环境高温区和人口暴露高和极高风险区总体有较好的对应。6月皖北地区高温区面积增大导致地表热环境的人口暴露风险较高等级的面积比例高于其他月份。(3)在月和季节平均尺度上,地表高温热环境暴露极高和高风险区域面积极少,处于沿海地区、长江下游沿线以及各县区的中心城市;中等暴露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及中心城市周边地区;低暴露风险区分布在东北部内陆地区和东北部人口数量相对较少地区。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1975年地形图、1976~2016年Landsat (MSS\TM\ETM\OLI-TIRS)卫星遥感数据以及流域周围的气象资料分析湖面面积和流域周围冰川变化,并探讨了湖泊面积变化的可能影响气象原因。结果表明:1975~2016年间色林错、错鄂和班戈错湖面面积变化趋势有所不同。这一段时间内色林错湖面面积一直处于增长态势,面积增长为757.35km2,增长幅度为46.7%,增长速率为475.2km2/10a;而错鄂湖面面积在这一段时间内有增有减,但面积增量较小,总体保持稳定,面积增长为3.07km2,增长幅度为1.17%;班戈错湖面在这一段时间内面积略有波动,呈增长趋势,增长为49.75km2,增长速率为19.71km2/10a。从空间动态分布来看,色林错扩大较明显的区域为该湖的北部,班戈错扩大明显区域在东北部。色林错流域,近50a降水量年际变化波动较大,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平均每10a增加13.72mm。地表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每10年升高0.37℃。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以气温偏低为主,进入21世纪后,气温快速升温。1986~2016年间色林错流域冰川面积呈现出退缩、减少状态,总共减少了50.16km2,冰川面积变化率为7.57%。综合分析表明,色林错流域湖泊面积变化与气温和降水都有关,同时反映出该区域气温升高使得冰川融水量增加对湖泊补给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黔西南地区石漠化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RS、GIS支持下,以贵州省石漠化分布集中的黔西南地区为研究区域,在利用植被指数转换模型计算植被覆盖度状况以及利用GIS分析土地利用分布状况的基础上,统计分析了研究区内不同程度石漠化影响区域在不同等级植被覆盖度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研究显示,研究区域内石漠化严重,其中兴义市、安龙县、兴仁县石漠化影响区域均占其总面积的40%以上,应当成为治理的重点区域;随石漠化程度的加剧,植被覆盖度呈降低趋势,石漠化地区植被覆盖都以低覆盖度和中等覆盖度为主;现有林地、耕地和园地受重度石漠化影响严重.  相似文献   

7.
以广西典型石漠化区的平果县为研究区,基于2005~2007年时间段的高分辨率TM/ETM数据,采用石漠化指数模型和石漠化解译分级标准调查研究研究区石漠化空间分布概况。结果表明:研究区石漠化空间分布状况遥感解译结果与实地调查情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8.
沙漠地区风光热资源丰富,已建设的风光热基地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开展区域风光热基地建设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对指导区域清洁能源开发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腾格里沙漠为研究区,基于谷歌地球引擎云平台(Google Earth Engine, GEE)并结合2000年、2022年研究区Landsat 8遥感影像,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景观格局指数、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对沙区风光热基地建设前后生态环境的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沙区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时空异质性显著,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沙地、低覆盖草地及戈壁。沙地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9.10%~72.72%。2000-2022年,风光热基地建设前后沙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剧烈区主要分布在沙区东南及西南边缘等。(2)近22年,土地利用动态度最高的是工矿建设用地,达到0.11%。沙地转移为工矿建设用地,而工矿建设用地中80%为风光热基地面积,沙地成为风光热基地的重要转移源。(3)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Index, EEQI)高值...  相似文献   

9.
冬小麦冻害遥感监测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使用分辨率为1.1km的极轨气象卫星遥感资料,采用几种分裂窗算法反演得到地面温度,结合地基资料,利用变分技术订正得到遥感的地面栅格最低温度,通过对比几种方法的误差,确定在研究区域应用的遥感反演地面最低温度的分裂窗算法。利用反演并经过变分订正的地面最低温度、冻害指标及小麦发育期资料,制作出冬小麦冻害发生的空间分布,并统计出不同冻害等级的面积,从而实现了冬小麦冻害的遥感监测与不同冻害面积的精确计算。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2—2016年MODIS逐日积雪遥感产品(MOD10A1、MYD10A1),采用日产品合成法、临近日分析法、空间滤波法和相邻时间合成法,生成天山山区逐日晴空积雪遥感产品数据集,分析天山山区积雪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15 a,天山山区平均积雪覆盖面积呈略微减少趋势,主要表现为年际间的波动变化;分季节来看,天山山区积雪覆盖面积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积雪面积从9月开始积累,1月达到峰值,占天山总面积的25%~75%,3月开始消融,8月达到最低值,仅占天山总面积的1.5%~5.5%。天山山区大部分区域积雪开始时间在第300 d之后,积雪结束时间在第40~150 d左右,海拔较高的区域积雪开始时间较早;天山山区平均积雪日数小于60 d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天山南坡、北坡边缘地带,占整个天山面积的44.57%,平均积雪日数在60~300 d之间的区域占比为53.4%,主要分布在天山中部和北坡部分区域,平均积雪日数大于300 d的积雪区主要分布在海拔3800 m以上区域,占天山面积的2.03%。  相似文献   

11.
近40a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沙漠化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975—2015年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进行解译,获取了该州近40 a沙漠化土地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近40 a沙漠化土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1975—1995年为沙漠化发展时期,1995—2015年为沙漠化逆转时期,1995年沙漠化程度最高,沙漠化土地面积17 1591.42 km~2;(2)沙漠化变化集中在研究区高海拔地区,柴达木盆地内部一直以重度沙漠化为主;沙漠化明显发展和明显逆转分别集中在1985—1995年和1995—2005年;(3)各类型沙漠化土地重心迁移总体表现为1975—1995年向东迁移,1995—2015年向西折返。通过对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沙漠化时空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表明人为因素是造成20世纪90年代之前研究区沙漠化显著发展的主导因素,而气候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促进了之后的沙漠化逆转。  相似文献   

12.
Although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of the atmosphere and Earth's surface has been pursued now for many years, it has not been applied widely in detailed or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s of the atmospheric and land surface climates of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This paper briefly surveys characteristics of satellite systems that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evaluating the present and potential roles of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in arid and semiarid zone research, and in studies of desertification. Actual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satellite data in these research areas are then reviewed. It is concluded that satellite data available for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have been used in a very fragmentary and unsystematic manner. Proposals are made for exploiting more fully satellite data, especially in investigations of desertification.  相似文献   

13.
国产高分卫星1号(简称GF-1)可提供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这为实现精准农业提供良好的数据保障。但是,其在复杂地形作物遥感提取方面的适用性仍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分析。因此,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的栖霞市为研究区,基于GF-1影像数据利用面向对象分类法提取苹果树的种植面积和空间分布信息。研究结果表明:引入植被覆盖度和坡度信息的面向对象决策树分类方法(简称优化分类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苹果种植面积的遥感提取精度为94.1%,生产精度和用户精度分别为87.3%和90.3%。相比于最大似然监督分类和无辅助信息的面向对象决策树分类方法,本研究的优化方法遥感提取面积精度分别提高了17.4%和0.3%,生产精度分别提高了10.1%和2.6%,用户精度分别提高了10.1%和2.8%。该研究成果以期为GF-1卫星数据在山地丘陵地区的果园信息遥感提取提供基本的技术支撑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4.
卫星遥感敦煌地区地表特征参数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9,他引:12  
卫星遥感在研究沙漠化地区非均匀地表特征参数时有其独到的作用。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Landsat-7 TM资料推算沙漠化地区地表特征参数的方案,并把其用于中国西北地区“我国重大气候和天气灾害形成及预测理论的研究”的敦煌试验区,并且利用3个景Landsat-7 TM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了一些有关沙漠化地区非均匀地表区域地表特征参数(地表反射率、地表温度、修正的土壤调整植被指数MSAVI和植被覆盖度)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15.
基于MODIS影像的西藏典型内陆湖泊变化研究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2002-2009年的MODIS卫星遥感数据和2000-2009年的气温、地表温度、降水量、相对湿度等气象资料分析得出,2002-2009年西藏典型湖泊面积变化显著:位于西藏藏北地区的色林错、当热雍错、扎日南木错湖泊面积呈扩大趋势,在8 a内分别增长了241.97 km2、12.8 km2、11.69 km2;位于...  相似文献   

16.
气象卫星资料在飞机人工增雨效果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勇  段昌辉  徐军昶  邓芳莲 《气象》2002,28(11):26-28
在2000年3月14日飞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过程中,极轨气象卫星实时遥感探测提供了人工增雨情况的一些证据。分析了作业后催化剂扩散情况,并且就风对催化剂的输送,地面增雨效果进行了探讨。初步结果:(1)本次过程在作业1小时23分钟后,最大自由运动扩散宽度11km,催化剂自由运动扩散区约为2508km^2,在云顶形成约1505km^3的塌陷区。(2)卫星资料分析,风的输送作用区约为7500km^2,为自由运动扩散区的3倍,是催化剂扩散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基于MODIS影像的色林错湖面积变化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2-2009年EOS/MODIS卫星遥感资料和气温、地表温度气象资料,对色林错湖面积变化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其成因.结果表明:西藏那曲地区色林错湖(包括雅根错湖)面积在近8 a呈显著的扩大趋势,从2002年的1955.49 km2增至2009年的2197.46km2,8 a内增长了24197 km2,现已超过纳...  相似文献   

18.
基于MODIS影像的色林错湖面积变化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2—2009年EOS/MODIS卫星遥感资料和气温、地表温度气象资料,对色林错湖面积变化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其成因。结果表明:西藏那曲地区色林错湖(包括雅根错湖)面积在近8a呈显著的扩大趋势,从2002年的1955.49km^2增至2009年的2197.46km^2,8a内增长了241.97km^2,现已超过纳木错湖面积,成为西藏第一大咸水湖。气温、地表温度升高导致冰雪融化和冻土层变浅是湖泊上涨的主要原因。通过研究证明了EOS/MODIS资料在研究湖泊变化中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用NOAA/AVHRR资料动态监测小区域冬小麦长势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定点监测资料和NOAA/AVHRR资料的平行分析,探讨了NOAA/AVHRR资料在小区域冬小麦长势动态监测中的应用问题,建立了农学参数与遥感绿度值之间的关系式和卫星遥感苗情分类指标动态方程,为当地冬小麦卫星遥感苗情分类提供了一套客观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