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Struts和Hibernate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软件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利用Struts与Hibernate技术构建了MVC架构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Web软件系统,该系统提供友好的人机对话界面。基于J2EE平台的Struts和Hibernate框架整合实现了层间的松散耦合,能极大地提高开发效率,使系统具有更好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通过Struts与Hibernate的整合,该系统实现了建筑物与服务设施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参数管理、评估记录管理、雷暴日管理、闪电资料管理等功能,比IEC给出的评估软件具有更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依据广西公众气象服务产品、行业气象服务产品精细化、集约化及智能化业务发展需求,基于智能网格产品及CIMISS基础数据平台,实现气象数据的汇聚、分发、共享及存储。依托J2EE、GIS及分布式技术,对现有的电力气象、旅游气象、交通气象等业务系统进行整合,构建基于B/S与C/S混合架构的广西行业气象服务集约化系统,形成基于广域网络、上下一体、统筹集约的气象服务业务系统布局,为公众、行业用户提供更精细、更实时的预报、实况和预警信息产品。  相似文献   

3.
气象影视资料数字化归档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影视资料量大、内容丰富的特点,采用分层式视频资料编目结构,建立气象影视资料数据库,并结合影视素材使用需求,开发了气象影视资料数字化归档管理系统,此系统可以提高气象影视资料的检索速度和影视制作的整体运行效率,并弥补气象影视资料数字化管理的空白。  相似文献   

4.
气象空间信息系统能够对气象数据进行高效的存储、管理、分析、显示和共享,可以大大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的信息化水平。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分析了气象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讨论了公共气象服务空间信息系统建设总体技术架构和功能组成,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关键技术,并以行业实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了基于B/S结构建立内蒙古三级决策气象综合服务系统的基本设计思路、系统功能和结构框架。系统包括气象灾情实时显示、天气气候敏感性分析、决策气象服务产品库与产品检索、多业务部门协同工作、决策服务产品综合加工、决策气象服务业务考核、后台管理和监控、决策气象服务门户网和手机APP共9个业务子系统;建立了决策气象服务产品制作的启动标准和阈值;技术上采用WebGIS、JAVAEE(J2EE)和面向服务的流程管理架构等关键技术;该系统为实现决策气象服务业务流程智能化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气象服务中心现在保存了大量的历史珍贵影视素材,为了提高其利用价值,内蒙古气象服务中心利用非线性编辑系统把这些视频资料和图片资料进行数字化整理,文章通过构建数据库系统,把数字化处理后的影视素材存储到数据库中。为了便于查询素材,利用VisualC#和数据库编程,开发了气象影视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了素材的查询、检索、共享和新素材入库等功能,此系统可以提高素材的检索速度和影视制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基于B/S架构建立了一个历史气象资料共享检索平台,后台采用MS SQL Server 2005搭建数据库服务器,采用ArcGIS Server9.3搭建WebGIS服务器,前台开发了一个多功能的资料检索界面,提供自定义条件的检索和多种统计方法,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设计了图表、图像、Excel表格等多种输出方式,为全省气象业务服务人员提供了一个方便实用的公共气象服务平台历史资料共享检索系统.  相似文献   

8.
气象影视素材数字化存储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利用非线性编辑系统和磁盘阵列等相关设备,对河南省气象影视中心保存的视音频素材进行数字化处理的方法,以及利用SQL数据库技术和ASP.NET编程语言,实现气象影视素材的数字化采集、信息标引编目、存储及管理、检索及共享等功能,建立河南省气象影视素材存储系统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利用非线性编辑系统和磁盘阵列等相关设备,对河南省气象影视中心保存的视音频素材进行数字化处理的方法,以及利用SQL数据库技术和ASP.NET编程语言,实现气象影视素材的数字化采集、信息标引编目、存储及管理、检索及共享等功能,建立河南省气象影视素材存储系统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Sybase数据库的建立及其资料检索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气预报制作和气象服务需要大量的实时气象资料和产品。如何对这些实时气象资料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实现对这些资料的有效存储、快速检索和共享使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在9210工程实施中决定采用商业数据库管理系统Sybase来进行实时气象数据库的建库与管理,形成客户/服务器的体系结构。用winNT和Sybase数据库对目前已上网的广东省中尺度基地建设自动站资料和香港风廓线资料建库,并利用Powerbuilder5.0(以下简称Pb)编写检索应用,取得较满意的效果。1Sybase数据库及前端开发工具1.1Sybase数据库的功能特点Sybye数据库是基…  相似文献   

11.
常飚 《气象科技》2007,35(B12):33-36
国家级气象资料存储检索系统的实时库是一个存储管理气象资料的大型关系型数据库,数据库创建时首先将所有元数据表建好,通过检索元数据表中的数据来完成对数据表和索引的创建工作,因此需要开发一套有效的管理元数据的软件,实现对元数据表的管理和创建,并能使用元数据创建数据库表和索引。元数据管理软件是基于J2EE架构设计和实现的,运行环境使用IBM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用户操作界面为jsp页面,客户端只需要有浏览器即可使用。文章主要结合元数据管理软件阐述有关Java程序设计的一些思想。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天擎"归档系统的建设需求、总体架构,提出系统实现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并进行深入分析,气象大数据云平台(以下简称"天擎")归档系统设计为面向海量数据归档存储的支撑系统,保障数据的安全完整。系统基于在线存储、离线存储以及磁带库管理软件,通过层次性结构体系、消息队列和微服务技术框架,实现多协议数据归档、敏感数据归档及转储数据归档等功能,满足各种新增数据归档业务场景,同时具备丰富的数据回取服务、数据全流程的追溯和规范化的磁带管理保障等功能。2020年8月"天擎"归档系统投入业务运行,每日归档的实时数据量约为10TB,后续最高可承载约240TB日数据量的归档业务。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气象局S2S(Sub-seasonal to Seasonal)数据归档中心建设是中国气象局承担世界气象组织(WMO)的世界天气研究计划(WWRP)和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任务,由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负责设计和实现。该文介绍了S2S数据归档中心建设中涉及的数据交换、数据检查及处理、数据归档存储及数据服务门户全流程系统设计和实现。针对各业务中心生产的S2S数据配置差异较大造成数据交换、同步较难这一问题,采用基于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的数据推送和基于ECMWF(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WebAPI主动数据下载相结合的方式,说明数据交换、同步方法和策略。由于S2S数据量巨大难以高效管理服务,已设计统一的数据组织形式和存储规则,实现根据数据检索条件解析获取数据存储位置,提供便捷的数据检索下载服务。自2015年11月15日中国气象局S2S数据门户系统对外开放,目前数据门户系统已有超过18个国家的300个用户注册并下载数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MVC框架的新媒体平台开发,已经成为现代J2EE开发中一种常用模式。为深入开展气象新媒体公众服务产品研发和平台应用,通过“模型视图控制器”设计典范,设计支撑新媒体公众气象服务的MVC架构,实现气象服务产品从采集到加工处理再到终端显示等功能,使其具备简约化、规范化、开放性、高效性和可扩展性等优点,便于与外围系统实现数据的交互、共享和内部功能模块间的数据交互。通过基于MVC架构新媒体公众气象服务技术研究,为气象新媒体平台提供拓展接口和技术支撑,使其可与水文、环境、农业、交通等多部门数据共享,利用这些部门的监测数据,结合气象观测数据、GIS数据等,实现气象资料自动采集分析、智能产品制作分发、精细化预报服务、实况监测预警、灾害天气分析处理等功能,为公众提供精细化气象服务、气象为农服务、水情信息服务、地质灾害预警、灾害天气预报预警等多种气象服务产品。  相似文献   

15.
后台管理模式在数据共享平台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使气象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运行逐步向自动化和业务化管理方向发展,基于元数据技术,建立了有针对性的后台管理模式,设计和开发了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后台管理系统。该文介绍了当前信息系统发展的特点,分析了后台管理系统建设的业务需求,重点描述了系统的结构设计和元数据设计。共享平台的后台管理系统划分为数据层、管理层、服务层和保障层等4个结构层次,由元数据管理、业务管理、平台管理和系统监视等4个部件构成。系统采用J2EE的架构,保障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操作,实现了元数据管理、数据 (集) 管理、信息统计、内容管理、安全管理、系统配置管理和运行监视等功能。后台管理系统的部署和实施使新数据产品的发布更加便捷,也更具有时效性,保障了气象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平稳和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6.
为提升公共气象服务基础技术支撑能力,对服务业务流程进行了概括,综合分析了气象服务过程中的"时间、空间、内容、表现、协同"等要素特征及在业务平台设计中的应用,提出了集约化平台物理共享及逻辑独立的内涵。以SOA为基础架构,提出了平台设计总体业务流程架构,依托省局气象大数据资源平台,构建面向服务应用的轻量化数据支撑环境,设计开发了产品处理、前端应用及业务协调管理等子系统,建立了基于互联网应用的公共气象服务集约化业务技术支撑平台,可为各级气象部门的气象服务提供数据接口和产品展示服务,实现服务产品在各类服务应用中的及时性、准确性、统一性和稳定性目标。项目成果已应用到江西省气象政府网站、江西天气微信服务及专业气象服务网站等系统,实践证明,平台的业务应用稳定可靠、便捷高效。  相似文献   

17.
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新一代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智慧气象产品提供了技术支撑。由于气象信息系统数据类型多种多样,且来自多个部门、跨越多个系统平台,数据结构和格式也不相同,因此数据读取与处理是一项异常复杂的工程。为了解决该问题,开发了基于智慧气象的气象服务数据接口。基于智慧气象的数据接口,具有跨平台性、良好的响应速度、通用的数据交换格式,可使各种应用之间相互通信,并能创建新的应用。基于智慧气象的气象服务数据接口为RESTful风格,返回格式为JSON。数据接口的开发采用JAVA语言,基于Spring MVC+Spring Security Oauth2开发框架实现。数据存储采用Oracle数据库,分为冷、热两种数据。客户端对数据接口的访问,采用HTTP GET的方式发出数据请求,访问服务资源地址,获得JSON格式的数据返回结果。为加强数据接口访问的安全性,采用HTTPS POST方式访问授权接口获取访问令牌。基于智慧气象的数据接口,已为微信、微博、手机APP、网站等多个系统及保险公司、市政等多个单位提供数据支撑,且气象服务数据接口系统安全性高,具有较好的用户体验和兼容性。  相似文献   

18.
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满足对海量气象数据管理和服务的需求,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设计开发了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系统 (CIMISS)。该文描述了系统基本设计思路、功能结构、基础平台体系结构、信息流程,阐述了系统为用户提供的基础数据使用环境。系统由数据收集与分发系统、数据加工处理系统、数据存储管理系统、数据共享服务系统、业务监控系统5个业务子系统组成,承担数据收集、加工处理、存储管理、共享服务和业务监控任务。系统设计和开发采用了一系列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基于消息和文件共享的平台内信息交换、气象数据标准化分类、数据处理作业调度和算法的动态扩展、元数据的设计和应用、公共配置信息管理、全流程业务监视和调度控制、面向服务的多维度数据存储策略、全局数据访问视图和统一访问接口设计等。该系统为我国国家级和省级气象业务提供了统一规范的气象数据使用环境。  相似文献   

19.
文章按照标准化、集约化、智能化的理念,基于云端部署技术,提出了宁夏智能化综合气象业务服务共享管理平台的设计思路和总体架构,建设了宁夏气象基础数据库、业务产品库、服务产品库,构建了业务产品自动化生成系统、服务产品智能化制作系统、服务信息智慧型发布系统和信息共享与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存储、数据服务接口、数据资源管理、数据加工流程的标准化,设计了以标准化体系为基础的集约化数据环境。通过数据环境集约和业务系统集约,设计了以数据驱动为特征的集约化产品加工系统,形成统一的数据加工流水线。突出智能化要求,设计了以智能化为目标的数据分析算法和智能化系统运行控制,并在业务产品自动化生成、服务产品智能化制作、服务信息智慧型发布方面进行了探索。平台设计理念先进,技术前沿,流程简洁,功能完备,运行高效,充分体现了数据资源标准化、业务系统集约化和计算运行智能化的要求,平台的开发建设将极大地推进宁夏气象现代化进程,对于发展智慧气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通过调查分析四川省各级气象部门制作发布预报服务产品的现状,在充分考虑各级需求的前提和集约化的指导思想下,应用.NET、XML、Office Open XML等技术,研发出了一套统一面向省市县三级的集产品制作、发布、文档管理、查询等功能为一体的气象业务平台。该平台对全省预报服务产品的分类、命名、格式、制作发布流程进行了统一的规范,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制作效率和质量,并且可快速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共享,填补了四川省各级气象部门没有标准产品制作平台的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