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3年1月7日,为促进中国科学院干旱区生物地理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的学术交流,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与自主创新,中国科学院干旱区生物地理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举办了"百人"专场学术年会。新疆生地所党委书记田长彦、副所长雷加强、吉力力阿不都外力、管开云及科  相似文献   

2.
前言干旱地区约占世界陆地面积三分之一,为人类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和巨大的物质生产潜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干旱区的研究工作十分活跃。据不完全统计,国外有关干旱地区的研究机构,从1953年的90个增至1967年的243个。埃及前总统纳赛尔曾提出“埃及的前途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发布了《关于下达自治区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的通知》(新科社发[2016]77号),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参与评估的"新疆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实验室"和"新疆干旱区水循环与水利用实验室"评估结果均为优秀。据了解,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实验室评估办法》的规定,自治区科技厅于2015年11月  相似文献   

4.
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的委托,由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所主持,于1984年9月5日至18日举行了土地沙漠化综合整治国际学术讨论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澳大利亚、埃及、西德、印度、荷兰、巴基斯坦、美国、苏联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12位外国学者和中国有关研究所、高等院校的15位学者,共27人。讨论会共收到学术论文35篇。讨论会采取室内讨论和野外考察结合进行。 参加这次学术讨论会的27位中外学者中大部分从事科研和生产,是在国内有一定声誉的科学家或专家(苏联的哈林从六十年代开始就从事干旱半干旱区沙漠化遥感制图的研究)。并  相似文献   

5.
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环境科学部Environmental Sciences Division, 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通讯地址:Building 1505 POBox X 、OakRidgc ,TN37831 USA Phone (615)574-7301创建时间:1970年建立时名为生态科学分部,1972年使用现名。学科范围:干旱区地热.水电和石油开发的环境效应。机构设施:(?)设陆地生态、水体生态环境分析和地球科学4个研究室。现有人员199名,其中专业人员119名。可接收访问学者,本科生和研究生。目前,拥有  相似文献   

6.
《干旱区地理》2005,28(1):106-106
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王让会博士所著《遥感及GIS的理论与实践——干旱区内陆河流域脆弱生态环境研究》一书,于2004年10月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发行。全书14.3万字,由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沈国舫院士作序。《遥感及GIS的理论与实践——干旱区内陆河流域脆弱生态环境研究》一书,是一部集科学性、系统性、基础性、前沿性、实用性与一体的学术专著,是王让会研究员从事多年干旱区生态环境研究工作的实践总结和理论提升,该书的出版标志着干旱区脆弱生态环境研究的新进展与新发展。《遥感及GIS的理论与…  相似文献   

7.
2011年12月8~9日,中国科学院干旱区生物地理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为促进学术交流,发挥"基地和窗口"作用,提升科研人员之间的协作和配合,举办了首届学术年会。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陈曦、党委书记田长彦出席年会,并与新疆生地所学术委员会委员、老专家共同担任了本次年会的评委。院重点实验室成员70余人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年会由院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元明研究员主持,陈曦所长在简短的开幕式上对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院重  相似文献   

8.
英国地理学会生物地理与地貌专业组共同主办的环境变化对干旱、半干旱区地貌过程与生物的影响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1月在威尔士斯旺斯大学召开。美国、法国、比利时、澳大利亚、以色列、印度和英国等国家的科学家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与所宣读的论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国际地貌学与生物地理学界对干旱、半干旱区自然环境变化研究的总趋势,对我国广大干旱区自然地理工作者不无启发意义。会议的主要议题: 干旱区环境变化与气候;古湖泊学;地貌学;生态与地貌变化的模拟和预测;干旱区应用生  相似文献   

9.
1984年7月31日—8月18日,由中国科协和美国科学促进会联合召开的“沙漠化过程及干旱区资源管理科学讨论会”在兰州中国科学院沙漠研究所举行。会议是由中国科协委托中国地理学会沙漠分会及中国科学院沙漠研究所筹办。出席这次会议的有美国在沙漠干旱区研究方面的著名科学家和美国科学促进会对华项目负责人;中方有中国地理学会、中国科学院沙漠研究所、地理研究所、新疆生物土壤沙漠所、西北植物研究所、中国农科院、西北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学院及铁道科学院西北研究所等30余人。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  相似文献   

10.
《干旱区地理》2006,29(1):28-28
干旱区的盆山体系所孕育的山地、绿洲及荒漠系统(MODS)是研究干旱区自然地理与生态环境的天然实验室。围绕着干旱区的资源、环境、生态、经济等重大问题,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让会领导的学术团队,经过5年的艰辛探索,在干旱区生态系统耦合关系的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其成果《生态系统耦合的原理与方法》已公开出版,中国工程院李佩成院士为该专著作序。  相似文献   

11.
《干旱区地理》2013,(1):124
2013年1月16日,"中德干旱区生态与环境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陈曦研究员与德国慕尼黑国防大学Markus Disse教授分别代表双方为中心共同揭牌,并签署了"中德干旱区生态与环境联合研究中心"的框架协议。该中心的成立旨在建立中德双方在干旱区水与生态系统研究方面的长效合作机制,主要任务是  相似文献   

12.
中国荒漠化潜在发生范围的修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吴波  苏志珠  陈仲新 《中国沙漠》2007,27(6):911-917
为了客观反映中国荒漠化发生区域,按照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定义,利用1950-1990年间全国671个气象站的长时间序列气象数据,分别采用Thornthwaite和Penman计算可能蒸散量的方法计算了湿润指数的分布,然后根据中国气候区划和中国植被区划以及中国荒漠化发生的特点等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调整,对中国荒漠化潜在发生范围进行了修订,明确了荒漠化各气候类型区的地理涵义。研究结果表明:①《公约》定义的荒漠化潜在发生范围及各气候类型区的划分标准不完全适用于中国。②中国的荒漠化发生在极干旱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和亚湿润干旱区。极干旱区对应极旱荒漠,干旱区对应典型荒漠、草原化荒漠以及荒漠草原,半干旱区对应典型草原,亚湿润干旱区对应草甸草原中偏干旱的部分。③修订后中国荒漠化潜在发生范围总面积约4 524 089.1 km2,约占国土总面积的47.1%,其中亚湿润干旱区、半干旱区、干旱区和极干旱区分别占12.6%、28.8%、34.4%和24.2%。荒漠化潜在发生范围修订后比修订前增加1 207 056.9 km2,其中亚湿润干旱区面积减少,半干旱区、干旱区和极干旱区面积增加。  相似文献   

13.
气候带边界的变化是大尺度地理特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式之一,半干旱区的边界变化对其响应尤为敏感。我们整合了中国东北地区50年(1961—2010年)的气象数据,以降水量和温度所计算的干燥度指数作为干湿气候带划分的指标,在ArcGIS中采用Kriging空间插值法,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分析了近50年来中国东北半干旱区东界的波动趋势。结果表明:中国东北半干旱区界限变化呈整体向东、向南扩展的趋势,其变化受时间累积效应的影响,在50年(1961—2010年)尺度上范围最大,面积为285 648.4km2。数据分析表明,降水量减少是导致半干旱区边界变化的主要因素,气温的影响次之。  相似文献   

14.
1990年7月23—28日国际沙漠开发委员会与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世界沙漠开发大会,在我国首都北京科学会堂召开。国际沙漠开发委员会是由国际上从事干旱区和沙漠研究著名科学家组成的民间组织.该组织曾两次在开罗召开世界沙漠开发会议,1987年二届会议决定委托中国举办第三届国际会议。在第三世界科学院、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中国科学院、林业部、国家基金委共同支持下,中科院沙漠所组织了这届会议,并取得了预期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地理研究》2004,23(6)
针对我国日益突出的水资源紧缺问题,从节水农业发展的国家战略需求出发,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康跃虎研究员的研究小组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支持下,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就喷灌的节水增产机理和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三年的综合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发现了以下过程和机理:  相似文献   

16.
过去45年中国干湿气候区域变化特征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利用中国1960-2004年降水、平均气温、风速和相对湿度等资料,分别采用降水指数和干湿分类函数作为干湿区域的划分标准,将中国划分成三个干湿等级的区域:干旱区、半干旱区和湿润区。结果发现无论以哪种指数作为衡量干湿的标准,我国过去45年的干旱总面积,即干旱区面积和半干旱区面积之和,均为扩大趋势,湿润面积则为减小趋势,这种情况在近十年表现得尤为显著。而半干旱区面积在分析时段变化的幅度最大,是干湿变化的敏感区。但两种结果之间也存在不同:降水指数的结果表明干旱区和湿润区的面积减小,半干旱区的面积增大;而干湿分类函数得到的各个干湿区域的面积则表明干旱区的增大,半干旱区和湿润区的减小。从定量的角度讲,干湿分类函数估算的干旱区面积的45年平均值比降水指数估算的干旱区面积的45年平均值约大15%,其估算的半干旱面积的45年平均值比降水指数的结果约小9%,而两者湿润区面积的45年平均值相差约6%。最后给出了仅分析降水指数就能反映干湿状况的地区和必须分析干湿分类函数才能确定干湿状况的区域。  相似文献   

17.
秦大河 《地理学报》2011,66(7):1005-1005
中国干旱区是我国三大自然地理区之一,面积约21.5×106 km2,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2%。这片土地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能源。在中国干旱区人类开发和应用当地自然资源和能源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是之前还没有一本系统综合研究总结中国干旱区形成、演化以及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特别是山-盆耦合关系的著作。由陈曦研究员主编的《中国干旱区自然地理》一书2010 年6 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以来,在地理学界引起广泛关注,赢得众多好评。  相似文献   

18.
2012年4月9日-10日,“高低纬/陆海气相互作用的地质历史记录与现代观测”学术研讨会在福建师范大学召开.会议由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委员会过去全球变化工作组,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黄土专业委员会、干旱区环境专业委员会、高分辨率气候记录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由福建师范大学和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承办.  相似文献   

19.
2008年8月21日,由中国科学院人事教育局主办,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承办的“中亚干旱区环境演变与湖泊生态学术研讨会”在乌鲁木齐市颐海大酒店隆重召开。来自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等10多个科研单位的科学家及同行8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助理吉力力博士主持。  相似文献   

20.
2008年,我国在改革开放的大道上已经走过了三十年.三十年前的1978年中国正是处在文革浩劫之后百业凋敝、百废待举的时期.<干旱区地理>就在这个时期创刊的,她的创刊,是我国干旱区地学学术刊物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三十年来编辑部全体成员在研究所领导的支持、关心和历届编委以及科技人员的指导、鼓励、帮助下,发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了今天,忆往昔感慨万千,三十年的辛勤耕耘,三十年的春花秋实,<干旱区地理>构建了能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干旱区地理领域展示科学研究,成果交流与信息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