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勘查领域数字化转型,矿山三维地质建模实现了数字化、可视化,可直观展示矿体空间形态,结合地质统计学法更准确计算矿体资源量,进一步指导生产勘探工作;本文以富宁郎六铜镍矿为例,基于3DMine软件的三维地质建模与资源量估算方法,结合已有地质资料和钻孔数据,建立了地质数据库,圈定矿体边界,构建矿体三维模型并采用距离幂次反比法进行资源量估算。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述了Micromine软件地质统计法估算资源量的原理,叙述了基于该软件的资源量估算过程。采用封闭多边体法对资源量估算结果进行验证,得出Micromine资源量估算具有准确、可信、快速的特点。使用Micromine软件估算矿体资源量,避免了传统的手工计算繁琐冗杂的数据信息等工作。但三维可视化地质建模要基于地质资料的准确以及对地质成矿规律的正确认识,才能确保建模和资源量估算结果的正确、可靠。  相似文献   

3.
王琨  肖克炎  李胜苗  甘曦 《地质通报》2015,34(7):1375-1385
在全面收集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利用探矿者软件建立了湘西北李梅铅锌矿区的综合地质数据库,利用三维钻孔数据建立了研究区的三维矿床模型,并以矿体模型和地层模型为例,介绍了矿区三维地质建模的一般流程。在矿体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地质块段法、地质截面法、地质统计学方法进行了储量估算,并与矿山勘探报告中的储量估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探矿者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和储量估算,操作简便、可视化效果好,不同方法进行储量估算的结果互相印证,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4.
闫友谊  向涛  范建福  等 《江苏地质》2015,39(3):367-372
在大量收集矿区钻孔、探槽等地质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探矿者(Minexplorer)软件建立了湖南沅陵县思通溪矿区的矿体三维模型,采用地质块段法、地质截面法和地质统计学方法分别进行储量估算。结果显示,利用探矿者软件进行储量估算可视化效果好,便于操作,计算结果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5.
简要叙述了相山矿田居隆庵北部铀矿床的构造位置、地质特征。通过运用Micromine软件创建普查区钻孔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进行剖面地质解译,建立了矿体的三维立体模型,最终估算出了矿体的资源量,并与采用传统地质块段法估算出的资源量进行对比,二者相对误差符合有关规范要求,表明运用Micromine软件进行资源量估算,避免了传统的手工计算繁琐冗杂的数据信息处理等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方法合理,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6.
邓勇  庄世勇  洪求友 《江苏地质》2018,42(2):305-311
借助DIMINE数字矿山软件,运用矿山地质统计学方法,对辽宁某铁矿进行地质建模与铁矿资源储量估算。通过收集该铁矿的勘探钻孔孔口数据、测斜数据、样品数据及地形地质图等地质勘探资料,使用DIMINE软件完成了矿区钻孔数据库建立、样长组合、矿体及夹石三维模型、建立块段模型、TFe品位分析、储量估算,为合理开发有限资源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GMS提供了基于钻孔资料的三维地层生成模块,借助于GMS软件中地层模拟模块,利用钻孔数据、地层剖面资料、地质图和DEM数据,结合虚拟钻孔方法,构建了复杂地质结构区—北京顺平地区三维地层结构模型,模型包括太古宇密云群,长城系、蓟县系、青白口系、寒武系、奥陶系、石炭—二叠—侏罗系、深层第四系和浅层第四系等9组地层,刻画出了各层分布的空间范围,模拟了山区地表高程的起伏变化、断层产生的地层错动等情况,为研究区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及地下水数值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黔西北某铅锌矿区位于乌蒙山区中部,结合其成矿背景,根据区内100~800 m不同深度铅锌矿的矿体特征,选择激电中梯扫面、激电三极测深以及使用两种不同探测深度的设备(EH-4与V8)进行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等不同的物探方法组合,推测了物探异常,指导地质施工了10个钻孔,均见到了工业矿体,扩大了矿区铅锌矿资源量。根据本次综合物探方法的应用效果,提出了针对本区不同类型的铅锌矿勘查所对应的综合物探方法,对下一步找矿突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GMS支持下的大庆地下水库区水文地质结构可视化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直观、清楚再现水文地质结构空间信息,介绍GMS软件生成三维地质结构实体模型的方法,利用区内大量的钻孔数据,建立了大庆地下水库区水文地质结构三维可视化模型,为地下水库的选址和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曹瑞  李楠  宋相龙  等 《江苏地质》2022,46(2):182-189
基于二维平面开展的地质找矿工作已难以适应目前的要求,而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立体成矿预测中的应用愈加广泛,其中绝大多数三维建模技术都基于矿区的钻孔数据进行建模,然而矿区外围缺乏钻孔数据给三维建模带来了困难。总结了矿区外围缺少钻孔情况下的三维地质建模流程,基于地表地质测量数据,结合高精度地球物理数据三维反演等技术,直观地刻画出地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构造、岩体、地层等空间展布的三维“地质图”,为区域大比例尺开展立体成矿预测提供基础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龚智颖  高阳 《江苏地质》2014,38(2):268-272
依据河南省鲁山—宝丰韩梁地区铝土矿的地质特征,利用Surpac 6.3矿业软件建立了该矿区的地质数据库及地层、矿体、断层和地表模型,形象表达了矿区的地形地貌和矿体的产状及空间关系。推断出矿床形成的环境和成因,应用块体模型和距离幂次反比法对矿体的品位分布和资源量进行了动态估算,表明块体估算资源量的方法可靠准确,提高了储量估算的效率,为勘查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参考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陕西省山阳县夏家店金钒矿床矿体地质特征,矿体赋存于与寒武系有关的地层及断裂构造中。根据矿床以往地质勘查工程资料,应用Surpac软件建立了矿床数据库,建立了矿区地表模型、矿体模型和品位块体模型,模型形象直观的展现了矿区地形地貌、矿体展布位置及形态。应用普通克立格法建立的矿体品位块体模型,简洁清晰的表达了矿体品位分布位置及高低,并对部分矿体采用不同的基本块体单元估算了资源量,分析认为采用的基本块体单元越小,估算的矿体资源量越精确。将其与勘查报告中采用传统地质块段法估算的资源量进行了对比,表明采用该软件估算的矿体资源量可靠准确,计算过程高效、便捷。  相似文献   

13.
海南岛北部海域海砂资源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仝长亮  张匡华  陈飞  苟鹏飞 《中国地质》2020,47(5):1567-1576
海南岛北部浅海海砂资源丰富,以砂砾质沉积为主,集中于琼州海峡东口潮流沙脊区、河口三角洲和沿岸水下岸坡等海域。本文通过对海南岛北部海域的地形地貌、地层、底质类型等方面的调查,分东、西两个区域研究了海砂资源的分布、范围、规模和类型等地质特征,并估算了海砂资源量,结合沉积环境,评价了各区域海砂的资源潜力。研究区海砂分布广泛,但东、西区特征和规模具有较大差异,西区海砂以砂质砾和泥质砂为主,厚度5~10 m;东区海砂以砂、砾质砂和砂质砾为主,厚度10~50 m,规模远超西区。研究区共圈定出9处资源潜力区,资源量为91.4亿m3,其余区域为远景区,其资源量为71.5亿m3。根据地形地貌、水动力和沉积环境等因素,研究区海砂可分为潮流沙脊堆积体系、河口水下三角洲堆积体系、岬湾海岸水下岸坡堆积体系和侵蚀残留体系几种类型。其中位于琼州海峡东口浅滩区的潮流沙脊堆积体系海砂连续分布面积达328 km2,平均厚度超过25 m,资源量83.9亿m3,最具潜力。  相似文献   

14.
隐伏矿体三维综合信息成矿预测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开展三维综合信息成矿预测,是当前隐伏矿体找矿勘探的实际需要,但目前尚缺乏系统的研究,工作方法体系仍有待深入探讨。本文提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隐伏矿体三维综合信息定量预测流程和方法。方法包括数据收集及地质数据库管理、三维地质建模及地球物理数据融合、地质特征空间分析及控矿因素提取、多维多元控矿信息融合及预测信息集构建、隐伏矿体三维定位定量预测等多方面内容。由于方法综合了地质体三维建模、多维空间分析技术、地球物理方法以及预测方法,因此可有效提高三维成矿预测的有效性和可靠程度。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本文在宁芜盆地分别针对矿田和矿区尺度,开展了中、大比例尺的三维成矿预测实例研究,取得了较好效果。研究显示该方法体系可有效地对深部隐伏矿体进行定位定量预测,能够服务于今后的新老矿区隐伏矿体找矿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15.
夹皮沟金矿近几年资源已近枯竭,浅部矿基本开采殆尽,深部地质信息相对较少。2013年国家在该矿山实施了老矿山深部找矿,如何探查500m以下深部找矿信息,常规的物探方法已达不到这样的勘探深度,况且矿区的游散的电干扰也较严重。本次工作通过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CSAMT)取得了数据质量可靠的剖面异常,通过两个钻孔的验证,在深部不同程度地见到了金银矿体,与物探解释部位吻合较好,为该矿区深部资源潜力评价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矿区其他区段开展深部找矿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地球科学的“第四范式”与第四工业时代以及5G+智能通信为矿业开发与环境防护的关联研究提供了新契机。以地球动力学背景、成矿过程、定量评价“三位一体”的地学理论为基础,以栾川矿集区为例,运用地学大数据(多维多尺度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高光谱与高分辨率遥感(多时相)以及实时矿业等数据)的深层次人工智能挖掘和三维/四维多学科多参数多尺度建模技术平台,开展矿集区至矿床多尺度的三维地质模型、成矿过程模型和定量勘查模型构建及其资源的定量预测评价,旨在实现数字矿山的高精度三维地质(岩石、构造、水文、土壤等)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动态评价,为研究区矿产资源与矿山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概述如下:(1)地球科学大数据关联矿集区资源预测评价。利用三维地质建模、地质-地球物理正反演解译、地球化学与遥感等地学数据深层次挖掘,结合自主研发GeoCube2.0集成软件,实现了栾川矿集区(500 km2,深部2.5 km)的深部靶区优选和矿产资源综合评价,Mo资源量650万t,W资源量150万t, Pb-Zn-Ag累计具有500万t资源量。(2)地质、矿床与勘探的三维地学建模关联矿山环境。南泥湖—三道庄—上房矿山露采场与骆驼山深部巷道勘探与采矿的资料表明,区域NW向的斑岩夕卡岩型矿床与矿体与地下水空间关联度不高,而成矿期后通常具有张性或张扭性特征的NE向断裂是地下水运移的通道;在NW向Pb-Zn矿床地段具有显著淋滤特征的次生金属矿产出,浅表的氧化铅锌矿与锰铁矿伴生孔雀石化、铅华等水蚀作用;高海拔Pb-Zn矿区且NE向断裂构造发育的冷水、百炉沟地段存在地下水污染风险。(3)智慧矿山构建关联资源环境评价与决策。在大型矿山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并关联矿区古采洞、露采场与深部巷道工程,实现矿业合理定位和可持续发展;利用高光谱数据库构建三维有用、有害元素模型实现勘探、采矿与选矿矿物学关联以便于有害元素(As、Sb、Hg等)的回收或尾矿处理;利用高分辨率Worldview2影像判别重要尾矿库的废水、矿渣泥浆含铁染分布,以便于防护地表径流水、土壤污染等。  相似文献   

17.
把地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引入矿产资源定量评价及成矿预测体系中,提高了海量地质数据的有效信息挖掘,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本文基于白象山矿区基础地质资料和物化探成果资料,利用三维地质体建模技术和三维空间分析技术,量化三维控矿因素,建立了一种基于CART 算法的三维成矿预测模型。通过在白象山矿区的实验表明:该模型能较好的定位已知矿体,并且预测出在已知矿体北部、东部、东北部、西部、南部和东南部具有较高的成矿概率,可圈定找矿靶区。该模型将地质大数据应用于找矿勘探工作,具有纯数据驱动、预测精度高、预测结果可靠等优点。研究发现,该模型的预测效果与训练数据集的数量、矿控因素提取、决策树深度等有关。  相似文献   

18.
史蕊  陈建平  王刚  王江霞 《地质通报》2015,34(5):944-952
近年来,云南个旧超大型锡多金属矿集区已探明资源储量严重消耗,矿业形势十分严峻,探明深部找矿空间成为该地区的找矿重点。系统梳理竹林矿段的地质背景和找矿模型,从三维地质建模的概念出发,利用已有的勘探线剖面图、中段平面图、地形地质图等资料,基于Surpac软件建立了竹林矿段的地表、地层、岩体、断裂和已知矿体的实体模型。并应用证据权法进行了该矿段的深部矿产资源预测,圈定4处成矿有利靶区,预测深度达2550m。预测结果显示,61.02%的已知矿体与预测远景区的块体具有空间一致性,证明了预测的准确性,也说明基于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深部成矿预测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海南省海洋地质调查主要进展与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央和地方的共同推动下,海南省海洋地质调查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进一步提升海南省海洋地质工作效果,对近年来实施的海洋地质调查工作的主要进展进行了综述,其成果可分为4个方面,即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海岸带与海湾地质环境综合调查与评价、海砂资源调查与评价和岛礁综合地质调查。其中: 1∶100万的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已实现了全覆盖,1∶25万的已开展3个图幅工作; 海岸带与海湾地质环境综合调查与评价工作已全面开展,基本查明了本岛沿岸20 m水深以浅的地质概况,重点岸段调查比例尺可达1∶5万,较系统地梳理了海岸带的地质资源与环境现状; 海砂资源调查与评价主要针对锆、钛砂矿和建筑用海砂开展,初步查明了海南岛周边陆架区沉积物类型和海砂潜力分布区,对成矿条件较好的海域开展了详细勘查,圈定了多个海砂开发矿产地; 岛礁综合地质调查工作主要查明了其基础地质条件和开发利用现状,对海岛的进一步开发和管理提出了建议,同时系统地开展了西沙群岛的海陆统筹地质调查工作,掌握了大比例尺的基础地质数据,并研究了其形成和演化过程,为三沙的海岛建设提供了依据。通过地质调查,获得了海南省基础海洋地质数据,查明了海洋资源和环境概况,为海南省的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地质支撑。  相似文献   

20.
许逢明 《地质与勘探》2022,58(3):629-652
随着三维地质信息技术的发展,三维地质建模和深部成矿预测研究对实现深部找矿突破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次基于已知矿区的中段、勘探线剖面图及钻孔数据等资料,依托Micromine平台,从矿床尺度(比例尺1:1000)建立了黑龙江多宝山铜矿、铜山铜矿的地质体和蚀变矿化体两类三维地质实体模型。以地表地质图、图切地质剖面、钻孔数据及岩石物性数据为约束,基于重磁电三维物性反演,综合解译了93条重磁电剖面。在综合剖面地质解译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平行剖面显式建模技术,从矿集区尺度(比例尺1:2.5万)建立了多宝山矿集区84 km2范围内3000 m以浅三维地质体实体模型。在三维地质体模型的基础上,以多宝山、铜山铜矿体三维地质模型为先验数据模型,根据区域找矿模型,利用“立方体预测模型”法,提取与成矿有关的二值变量(地层、岩体、构造)、连续变量(重、磁、电)等7个勘探变量,利用GeoCube3.0逻辑斯蒂回归深层次机器学习集成模块,开展了研究区的勘探变量集成,经由ROC模型评估后验概率,在可靠后验概率的基础上,利用C-V分形方法计算阈值以圈定深部找矿有利靶区,综合圈定深部找矿靶区8处,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