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程光华 《内陆地震》2007,21(1):77-77
新疆地震局学术委员会办公室1月25日组织召开了新疆地震科学基金课题和中国地震局“三结合”课题结题验收会,4项中国地震局“三结合”课题和11项新疆地震科学基金课题研究成果在大会上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2.
20 0 3年 1月 2 4日 ,新疆地震局地震科学基金办公室组织局学术委员会专家对 2 0 0 0年以来中国地震局批准资助的 3项“三结合”研究课题和新疆地震局地震科学基金批准资助的 16项研究课题进行了结题评审验收。经过专家严格评审 ,19项课题研究报告通过验收。其中《形变场多重分形谱与地震复杂性前兆的研究》等 3项课题研究报告被评为“优”,《地倾斜年变周期特征参数、记录图异常图象与地震预报》等 10项课题研究报告被评为“良”。新疆地震局学术委员会要求待结题的课题负责人要紧紧围绕原定工作目标和研究计划开展工作 ,尽快发表高水平的…  相似文献   

3.
程光华 《内陆地震》2002,16(3):212-212
2002年度新疆地震局地震科学基金办公室共收到本年度课题申请项目10项。经过预审、同行专家评议打分和专家组综合评审,从中确定4个研究项目给予资助。另外有3个项目经专家组推荐申请2002年度中国地震局“三结合”课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国地震科技创新大会的召开和《国家地震科技创新规划》的实施,我国的防震减灾事业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如何为地震科技创新服务,是地震系统档案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笔者从地震科技创新服务;积极推进档案数字化、网络化管理,实现数字档案室;深入开展创新型的档案宣传活动等几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地震档案记载了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历程,为地震科研、项目建设等提供重要的史料。为更好发挥地震档案作用,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从目前地震档案利用服务现状入手,针对存在的问题,探讨提升地震档案利用服务价值的途径。在新形势下,档案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认识,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发挥地震档案服务防震减灾事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档案信息化水平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互联网络技术的日臻成熟,在办公室上网查阅档案已成为广大阅档者的需求和全国地震系统档案部门共同关注的课题.山东省地震局于2012年完成了档案信息网的建设,并进入了试运行阶段.本文对建立档案网站的目的和意义进行了论述,并通过建站实施过程,对栏目设置及档案网站存在的问题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地震系统实施档案信息网站建设是必然趋势,它可为防震减灾工作提供多元化的档案信息平台,促进全系统档案资源共享和地震档案工作的开发利用,并为均衡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档案分类法<地震档案分类表>》是地震档案的科学分类标准,它的分类体系充分反映了我国地震档案的特点及地震行业的职能分工特征。该文介绍了《中国档案分类法<地震档案分类表>》的分类体系及其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应用,指出了它在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吴玉荣  王强 《高原地震》2003,15(4):63-66
地震科技档案鉴定是档案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针对地震科技档案鉴定工作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定期对地震科技档案鉴定有利于优化馆藏、对重点地震科技档案的保管;并对提高档案工作服务水平和档案人员业务素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信息时代和科技体制改革给地震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叙述了地震科技档案管理人员适应形势要求的体会,指出,只有转变观念.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积极开发地震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努力提高地震科技档案的利用价值.才能开创科技档案为地震科研、防震减灾服务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给地震科技档案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发挥信息化在地震科技档案工作中的作用,就如何应用先进的设备和先进的技术实现地震科技档案管理现代化问题进行了阐述,对地震科技档案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1.
地震标准化是集研究、管理和服务于一体的系统性工程。基于互联网的工作平台有利于整合系统资源,规范和优化系统的运转过程。本文参考地震标准化工作平台的建设经验,讨论该平台建设的一般原则、需求、框架、功能和实现方法等。  相似文献   

12.
广州市地震办公室于2002年4月完成了深孔钻井地震前兆综合观测研究课题,并建成了增城前兆综合观测试验系统,实现了利用单井进行多学科地震前兆的数字化综合观测。本文说明了该课题的来源,分析了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简要介绍了增城试验系统的结构及功能,并对实践过程的一些创新及不足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俄地震科技合作1993年度计划,国家地震局于1993年8月派出以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司长孙其政为团长的中国国家地震局地震代表团赴俄罗斯参加双方联合举行的中俄地震预报研讨会。在俄逗留期间,代表团参观访问了一些有关单位。本文综合介绍了这次中俄地震预报研讨会的概况及地震代表团参观访问的有关单位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通过介绍焦作市地震局试行“目标管理,定量考核”的管理办法,探讨了现代管理方法在地方地震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并对其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阐述,用实际工作事例论证科学管理在地方地震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山西地震综合数据处理系统》是遵循《国家地震局数据库技术规范》,以PDP-11/23~+小型机与IBM/PC联机为硬件支撑,以网状型数据库为核心,含前期处理、库管理、数据检索、科学计算、分析会商5个子系统的较大型应用软件系统。具有对数据进行收集、录入、预处理、存储、管理、加工及应用等功能。整个系统通过总控菜单程序实现了异种机间上百个模块的调度,使查询-处理一体化。该系统把地震数据库、日常监测数据处理、专家地震预报系统有机地衔接于一体,可直接服务于地震科研和震情会商。该系统的建设是山西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也是国家地震局的合同制项目。  相似文献   

16.
各省地震局 95 - 0 1- 0 2地震信息网络项目采用的邮件系统是基于 IRIX 6 .5操作系统的Netscape Mail Server2 .0 ,由于其应用与管理有局限性 ,笔者进行了基于 NT系统的 ExchangeServer5 .0邮件系统的应用研究 ,详细论述了基于 Exchange Server5 .0的黑龙江省地震前兆信息网络邮件系统的安装及配置过程 ,得出该网络邮件系统有管理方便、功能强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电子政务是传统行政管理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从管理的角度探讨了地震系统电子政务的应用,提出了中国地震系统进一步发展电子政务的建议:a)切实加强领导;b)注意应用环境;c)建立健全信息维护机制;d)切实做好网络安全保密工作。  相似文献   

18.
第一期全国磁测技术培训班在京举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2年4月10-21日在北京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地球现代磁场监测与地磁基本数据积累”项目与中国地震局“中国地磁图(2005.0)编制”项目的第一期全国磁测技术培训班,培训班的主要内容为:选点与建点;地磁三分量测量,包括用GPS测定方位角;野外测量数据的处理,通过本次培训,参加培训的同志都已达标,每个测量队可以胜任野外磁测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丁娟  潘丹  何琳 《华南地震》2012,32(1):93-98
在中国地震局与各省地震局进行视频会议连通的基础上,安徽省地震局建设了基于IP的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了安徽省地震系统内部省局与地市局及台站的异地会商和协同工作,改变了安徽省地震局传统、低效的地震会商、会议、学术交流以及联动方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斌 《山西地震》2012,(2):35-36,48
文章介绍洛阳地震台应对数字化发展,在监测预报、科普宣传、地震应急、科学研究等几方面取得的实践成果,提出台站未来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