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冀东太古代变质岩区金矿源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冀东太古界迁西群金厂峪组斜长角闪岩与金矿关系密切.其原岩可能为海底基性喷出岩.本区岩石Au的丰度、Au的溶滤试验、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金厂峪组斜长角闪岩是金的矿源层.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测试金厂峪金矿区1080个样品的基础上,统计出各类岩石的金丰度,其与地壳中的金丰度值相当。金矿床矿石的硫、铅、碳、氧同位素值与脉岩和花岗岩相近,而与围岩斜长角闪岩有别,因子分析结果也表明矿与脉岩、花岗岩位于同一组,显示三者具有地球化学的亲缘性。与其他岩浆热液金矿床相比,金厂峪金矿床具岩浆热液金矿床成矿元素组合特征。据此确定金厂峪金矿的成矿物质来自于与花岗岩同源的岩浆。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金厂峪金矿太古代斜长角闪岩中构造岩的特征和分布特点;根据片岩带内存在纯片岩地段、片岩带内有岩墙和两种含金脉体地段所呈现的无对称分带性、岩墙和脉体的接触关系,论述了断裂构造性质、控矿作用、热液充填期次、成矿时代;指出产于斜长角闪岩中的金矿床,并非都形成于太古代,在冀东燕山准地槽内应注意燕山期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书要览     
中国金矿主要类型区域成矿条件文集,2.冀东地区沈阳地矿所,地质出版社,1989,146P 分别讨论了冀东地区主要金矿床类型(产于中生代花岗岩中的峪耳崖式金矿和产于太古宙八道河群王厂组中的金厂峪式金矿床)的成因和成矿机理,冀东太古宙含金岩石系列,以  相似文献   

5.
<正> 河北省迁西县金厂峪金矿位于华北地洼区河淮地洼系燕山地穹列,地处兴(隆)喜(峰口)——凌源弧形断裂南侧转弯处。矿区为—复式背斜构造。出露地层为八道河群王厂组斜长角闪岩、斜长角闪片麻岩构成的前地槽构造层。矿区以西3公里处出露有地洼期青山口花岗岩体,出露面积约为40平方公里。金矿赋存于斜长角闪岩的剪切带中。该  相似文献   

6.
金厂峪金矿有关岩石金丰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丰度对矿床形成的意义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世界上多数金矿与变质岩有关,但在事实上,后者的金丰度并不是很高。金厂峪矿区变质岩金丰度亦较低,作为金矿围岩的斜长角闪岩中的金仅为3.1ppb,但是金的“易溶性”是所有与金矿有关岩石中最好的。这就使它易于在适当的成矿条件下活化、迁移和富集成矿。因此,斜长角闪岩应是金矿的最佳矿源层。  相似文献   

7.
金厂峪—王厂地区太古代的斜长角闪岩类有相当部分是由辉长岩侵入体变质形成的。研究表明,这套岩石与其它成因类型的斜长角门质岩石有显著区别。它们是在太古代末期侵位,同时遭受了变质作用的改造,变质温度、压力大致为760℃,1.1GPa。  相似文献   

8.
冀东金厂峪金矿床成矿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冀东金厂峪金矿产出的地质背景属于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带构造体制,在与国外太古宙绿岩带镁铁质岩石中石英脉型金矿进行地质对比后,认为该金矿属于活化绿岩带金矿。在研究矿床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成矿作用特点和成矿时代等基础上,认为矿质来源于地壳深部,并提出了金厂峪金矿床的两期成矿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9.
河北金厂峪金矿控矿构造特征与成矿物质来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金厂峪金矿是我国华北板块北缘大型金矿床之一,矿床产在晚太古宙褶皱绿岩带中,矿石类型主要包括含金钠长石脉和含金石英脉两种.控矿构造研究表明,在两期区域性褶皱作用下,形成的金厂峪复背斜及与之相关的北北东向挤压片理化带是金厂峪金矿的主要控矿构造.在片理化和蚀变过程中围岩斜长角闪岩的Fe2O3、CaO、MgO等成分被明显带出,...  相似文献   

10.
金厂峪大型金矿赋存在燕山早期剪切带内,走向北北东,倾角70—80°,由糜棱岩化斜长角闪岩、初糜凌岩、糜凌岩组成。矿体为复脉和单脉两种,以后者为主。含金复脉形成于韧性转向脆性的过渡环境。晚期构造作用、再生岩浆作用,使剪切带内的金再一次富集而形成含金单脉。金厂峪金矿床是较典型的韧—脆性剪变质带型金矿床。1.韧性剪切带的宏观特征野外呈狭长带状产出,宽度360米,走向延长6000米,6条大小不等的剪切变质带分布于五厂组斜长角闪岩类中。从剪切带边缘到中心,变形强度总体上  相似文献   

11.
TheeasternHebeiProvinceofChinaisoneofthemajorconcentratingareasofgoldmineralizationineasternChina,whichisanimportantpartofthe...  相似文献   

12.
金厂峪金矿是冀东地区开采历史超过半个世纪的大型金矿山,且近年来新增地质储量不断上升,受到地质学家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幔枝构造成矿控矿作用的视角,简述了矿床地质特征,侧重讨论了成矿物质来源,认为成矿流体源于深部,通过地幔热柱多级演化向上迁移,在有利的构造扩容带中集聚成矿,进而在介绍近年来新的找矿进展基础上,探讨了构造的成矿控矿作用,进一步指出了深部和外围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3.
前寒武纪古老变质基底是金矿床形成的物质基础,在初始地壳活化再造过程中受到过多次改造和再造,其中,金元素多次受到再分配。高级区花岗岩-绿岩带在活化改造和重熔再造的过程中表现出由麻粒岩相-角闪岩相-绿片岩相转化的退变质过程。这一过程使变质基底岩石中的金有一个预富集。在晚期(主要是燕山期),岩浆-构造活动促使基底岩石中的金再次活化。在成矿围岩退化蚀变过程中,随岩石组分的转化,金得以再次聚集,并形成工业矿床。通过对几个金矿床密集区内的不同岩石类型含金丰度对比,表明地壳活化改造越强,金的矿化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14.
冀东金厂峪特大型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矿床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厂峪金矿产于八道河群王厂组,矿体受刘村寨-双沟峪复式向斜控制,成矿与中生代构造作用及岩浆活动有密切关系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复式向斜构造的形成,与岩浆活动有关的成矿热液沿构造薄弱带运移;热液蚀变及矿质沉淀。硫,氧,碳,铅同位素数据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与矿床围岩具有不同的属性。  相似文献   

15.
燕山东段与中酸性侵入体有关的金矿床,均产在特征的红、白花岗岩迭加成因的杂岩体内部或其邻近围岩中.位于马兰峪复背斜南、北两翼的牛心山、峪耳崖金矿床比较典型.本文根据大量的测试数据和野外资料,从地质学、岩石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学、物理化学诸方面入手,对两矿床的矿化特征及成因演化进行了比较性和探索性的剖析.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矿化岩体的标志及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6.
刘正宏 《吉林地质》1990,9(3):42-49
金厂峪韧性剪切带具有多期多阶段长期演化历史,可以划分为两期变形。早期变形是塑性变形,主要形成各种类型糜棱岩,是等化学变形。晚期变肜作用是韧脆性变形,主要形成片糜岩,是非等化学变形。在晚期变形过程中SiO_2和金等成矿元素从围岩中所出,然后迁移至低压空间沉淀成矿,表明成矿作用和晚期韧性变形作用是同时发生的。  相似文献   

17.
金厂峪金矿是我国大型金矿床之一。矿床位于华北台地北缘附近的中生代强烈构造—岩浆活化区,金矿体产于叠加在韧性剪切带之上的脆性断裂和构造片岩的片理之中。金矿体的产状与韧性剪切带不一致;金矿与韧性剪切带形成之间有大的地质间断,表现为大时差和有构造岩浆活动。金品位与韧性剪切变形的强度不相关。这些表明金矿属后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刘连登,1987,1990,1991)。金矿与中生代花岗岩具紧密的时空联系和地球化学关联性,属岩浆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冀北地区脉状金矿床地质背景出发,系统研究了太古宇及与金矿化有关的岩体铅同位素特征,认为本区脉状金矿床成矿物质来自古老地壳及地幔。文中强调无论是产于变质岩中的金矿,还是产于花岗岩、碱性岩、超基性岩中的金矿,均受深大断裂及古隆起活化带控制。文中还分析了冀东、冀西北金矿床铅同位素区域性差异及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19.
胶东照岛山金矿黄铁矿成分与热电性标型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胶东照岛山金矿中黄铁矿成分和热电性标型特征研究表明:黄铁矿成分亏S富As;黄铁矿的特征元素为:As,Co,Ni,Mo,Se,Au,Ag,Sb,Pb,Te,不同成矿阶段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说明,黄铁矿的形成温度从早期成矿阶段到主成矿阶段逐渐降低,金沉淀主要发生在石英黄铁矿和多金属硫化物阶段;P型黄铁矿出现率为61%,与胶东几个典型金矿相比,黄铁矿热电系数离散性较大;热电导型按成矿时间先后变化规律为:PN→PN→PN→PN;As是金矿化的有利组分,微量元素As与(Co+Ni)的相对含量与黄铁矿P型、N型出现率及导型组合密切相关。结合黄铁矿成矿温度、热电系数垂向变化以及黄铁矿P型出现率、P型均值分带性等标型特征的研究表明:照岛山金矿床的形成温度为150℃~340℃,属中低温矿床;矿床总体剥蚀较浅,深部矿体未被揭露;P型黄铁矿热电系数均值、出现率高值区是有利的找矿标志。黄铁矿热电性参数显示,矿区南部矿段(8线~16线)和北部矿段(120线)-200 m以下分别存在一处高值区,推测两处具有深部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0.
吴如灼  胡伦积 《地质论评》1992,38(3):279-288
笔者应用岩石学、构造学、矿床学、地球化学等手段和方法研究了该区金矿床的特点和形成条件,结果表明青龙河金矿的容矿岩石是一套成分以火山(碎屑)岩岩屑为主的浊积岩,其含金量高达2.87g/t,且金主要与硫化物共生,浊积岩是金的矿源层。矿区内有细脉浸染型和含金石英脉型矿床。金矿的形成受浊流作用、火山作用和后生热液作用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