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生全 《西北地质》1999,32(1):49-53
在分析影响南桥煤矿5号煤层采掘瓦斯涌出量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矿井未采区瓦斯等级及涌出量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
晋城矿区晋普山煤矿目前开采9煤层,煤层瓦斯含量高,经鉴定属高瓦斯矿井。利用井田地质勘查成果及井下瓦斯监测数据,对区内瓦斯赋存规律及涌出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煤层煤类、褶皱构造和煤层围岩是其主要控制因素,而煤层埋深对瓦斯赋存影响不明显。按开采层和邻近层瓦斯涌出量叠加原理,采用分源预测法分别预测了9、15号煤层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其绝对瓦斯涌出量均大于5 m3/min,局部瓦斯含量较高,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建议矿井做好防范瓦斯灾害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3.
矿井瓦斯涌出量是受多因素综合影响的参数.地质构造、煤化作用、煤层厚度变化以及煤体结构均影响着瓦斯的涌出.矿井地质构造是控制瓦斯涌出的主导地质因素.其主要类型、规模、性质、疏密程度、排列组合以及构造部位等差异,对瓦斯涌出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煤化作用过程中,瓦斯小断产生,而煤层瓦斯的伴生量直接依赖于煤化变质程度,故变质程度越高,产生的瓦斯量就越多.  相似文献   

4.
运用压汞法和等温吸附法对开滦矿区东欢坨矿8煤储层特征进行研究,结合矿井实测瓦斯涌出量数据,分析了控制东欢坨矿8煤瓦斯异常涌出的地质因素。结果表明:瓦斯异常主控地质因素为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特征,东欢坨矿"水大瓦斯小,水小瓦斯大"的赋存规律明显。矿井瓦斯赋存形式主要为游离态,表现出在压性断层带时,瓦斯涌出量较小;在未导通煤系含水层情况下,张性断层带往往煤体破碎、孔裂隙相对发育,瓦斯涌出量显著增大,而在断层导通煤系含水层的水文异常区,瓦斯涌出量有明显减小的趋势。东欢坨矿瓦斯涌出量受多种因素的控制,筛选出煤层埋深、煤层厚度、煤层顶板含泥率和断层数作为主要控制因素,建立了具有较好相关性的瓦斯涌出量多变量数学预测模型;并通过灰色系统理论建模软件对瓦斯涌出量和各影响因子之间的关联度进行分析,得到断层数是瓦斯涌出量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建新煤矿瓦斯地质特征,结合灰色关联分析结果,选取底板标高为影响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变化的主控因素,运用图切剖面法,分析4-2煤层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变化与煤层顶板岩性及上覆4-1煤层分布的关系。将井田内4-1煤层尖灭区分为顶板砂岩分布区、顶板泥岩分布区,4-1煤层分布区作为一个单独区域,引入置信上限概念,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别对三个区域进行瓦斯涌出量预测;采用类比原则,将全井田4-2煤层分为回采工作面瓦斯浓度正常区(低瓦斯区)、超限警戒区(富瓦斯区)和超限危险区(高瓦斯区)。  相似文献   

6.
未开采煤层瓦斯含量及影响因素研究,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研究工作,以铁法盆地晓南矿未开采的14#煤层为例,系统分析了影响瓦斯含量的地质因素。采用灰色关联方法,对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建立了灰色关联模型,并计算出各影响因素的关联度。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晓南矿14#煤层瓦斯含量的主要地质因素有煤的变质程度、地质构造、煤层厚度及煤层埋深等。并用多元回归对其进行了瓦斯含量预测。这为未开采煤层瓦斯含量的研究提供了科学方法,并为该煤矿的安全开采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低瓦斯矿井煤层瓦斯异常涌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典型的低瓦斯矿井为例,详细探讨了煤层瓦斯异常涌出现象,分析了影响瓦斯涌出的地质因素和采掘因素,并对瓦斯异常涌出防治进行了研究。首次运用瓦斯地质理论研究低瓦斯矿井瓦斯异常涌出问题,形成了系统的低瓦斯矿井瓦斯地质规律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工作面瓦斯涌出量是采面通风设计及制定采面瓦斯防治措施的主要依据。在收集陈家山煤矿大量瓦斯地质资料基础上,分析了矿井主采4-2号煤层采面瓦斯涌出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认为,采面瓦斯涌出量为矿井主要瓦斯来源,其涌出量与煤层埋藏深度、煤层瓦斯含量、顶板含油气小街砂岩厚度及工作面日产量等主要控制因素呈正相关关系;采用数学建模方法建立了采面瓦斯涌出量预测模型,编制了采面瓦斯涌出量预测图,结果显示4-2号煤层采面绝对瓦斯涌出量总体呈现出由井田浅部向中部迅速增大,再由中部到深部逐渐减少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煤层瓦斯区域分布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据1994 ̄1996年连续3年的统计,全国煤矿瓦斯灾害伤亡人数占煤矿伤亡总人数的40%以上,瓦斯涌出规律、瓦斯涌出量预测、瓦斯突出预测仍是煤矿安全技术的难题,在加强对瓦斯灾害综合治理的同时,把瓦斯作为煤层气资源积极进行开发利用,是当前的研究方向,瓦斯区域分布规律研究可以概括为建立在煤层瓦斯生成条件、保存条件基础上的高斯赋存量,高瓦斯涌出量,低瓦斯赋存量,低瓦斯涌出量区域分布规律研究;建立在高瓦斯赋  相似文献   

10.
工作面瓦斯涌出量是采面通风设计及制定采面瓦斯防治措施的主要依据。为了预测常村煤矿2120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通过现场测定、收集整理常村煤矿综放面瓦斯资料,分析了易自燃特厚煤层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瓦斯涌出特点、来源、构成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风排瓦斯量、采空区瓦斯涌出量和钻场抽放瓦斯量的比例分别为41.1%、50.8%和8.1%;综放面瓦斯涌出量与产量、采面推进距离、生产工序、大气压等因素有关;建立了易自燃煤层综放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测模型,以对未采区域采面瓦斯涌出量进行预测,以便为制定瓦斯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测压孔现场实测4号煤层的原始瓦斯压力、钻孔瓦斯自然涌出量,并用刻槽法在测压点附近取样,实验室测定瓦斯吸附常数、煤的孔隙率及煤的坚固性系数f、瓦斯放散初速度ΔP等参数。依据煤层突出危险性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评价,认为川达煤矿4号煤层目前采区+1 195m标高以上不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加大,矿井的透气性越来越小,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频发,揭煤难度也越来越大。孟津煤矿开采山西组二。煤层,属于构造煤,煤层松软,透气性低,矿井一水平开采深度为760m,瓦斯压力高。副井清理斜巷需穿过二,煤层,为了尽快揭开煤层,采用液压钻机配乳化液泵以提高钻探水压的冲煤措施,使高应力低透气松软煤层在揭煤时的不利因素转化为可利用因素。从施工的55个揭煤孔来看,单孔冲出煤量最大为2.3t,最小为0.4t,平均为1.06t,总计冲出煤量为58.5t。通过对控制区域6个点瓦斯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瓦斯含量降到了8m3/t以下.清除了突出危险。采用瓦斯解析指标进行了三次效果检验,Ah:最大值为190MPa;在岩柱1.5m布置爆破孔,采用震动爆破揭开煤层,瞬时最大瓦斯涌出量为2.4m3/min,说明达到了快速揭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矿井瓦斯突出的三要素是煤体结构、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煤及煤层气地面勘查阶段可以获取煤体结构描述、煤层(总)气含量、甲烷含量、煤层气自然解吸速率和衰减系数、煤层压力、地应力、煤层渗透率等参数。地面钻孔与煤矿井下测取这些参数的方法和原理虽然存在差异,但这些参数都是煤层原地物性特征的反映,故应该利用地面钻孔的实测数据和资料,广泛收录、整理对预测瓦斯突出有益的信息。建议在地质勘查阶段查明瓦斯突出三要素,将预防瓦斯灾害工作从地质勘查的源头做起。  相似文献   

14.
官寨井田位于贵州省黔西县东部,4、9号煤层为井田全区可采煤层。根据大量瓦斯地质资料分析,发现4号煤层大部分区块瓦斯含量大于15.0mL/g·daf,其中大于20.0mL/g·daf的区块主要分布在井田西部边缘;在井田西部瓦斯含量一般为10.0~15.0mL/g·daf;西部煤层露头和张性断层附近含量均小于10.0mL/g·daf。9号煤层瓦斯含量大于20.0mL/g·daf分布于井田中东及北东部,并由往西南及中部逐渐降低的趋势;其含量小于10.OmL/g·daf分布于井田南部煤层露头附近。由于井田构造复杂,瓦斯含量明显受断层和煤层埋深影响,数据显示:闭合断层附近瓦斯含量明显增高,张性断层附近含量变小,同一煤层随埋藏深度增加瓦斯含量增大。  相似文献   

15.
瓦斯突出煤和非突出煤AVO响应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Zoeppritz方程,对煤层进行AVO正演模拟,得到煤层的AVO响应曲线。瓦斯突出煤与非突出煤的AVO响应对比表明,无论是瓦斯突出煤还是非突出煤,其顶界面AVO响应在总体上表现为地震振幅绝对值随偏移距增加而减小的特点,但是瓦斯突出煤的截距绝对值要大于非突出煤的截距绝对值,瓦斯突出煤的斜率要大于非突出煤的斜率。煤层厚度变化会对AVO响应产生影响,当瓦斯突出煤和非突出煤的厚度相同时,瓦斯突出煤的截距绝对值大于非突出煤;当厚度不同时,瓦斯突出煤的斜率大于非突出煤的斜率。瓦斯突出煤与非突出煤的AVO响应差异,可为地球物理参数进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分析岔河勘探区龙潭组主要煤层6号煤瓦斯压力的实测结果,及部分钻孔依据煤层瓦斯含量计算的瓦斯压力,得出该主采煤层瓦斯压力均大于煤层突出危险性指标的临界值0.74MPa,说明该区主煤层存在突出危险性。比较实测瓦斯压力与计算结果,认为计算结果偏小的原因与煤层瓦斯含量有关:一是在钻具提升过程中部分瓦斯逃逸,造成煤样解吸测定过程中累计解吸的气体量变小;二是气体损失存在误差;三是解吸化验时间过长,产生泄出现象,导致实测瓦斯含量偏小。  相似文献   

17.
李兴平 《贵州地质》2005,22(3):188-191
本文对贵州六盘水地区煤层气勘探开发前景进行了分析、对勘探历史进行了回顾,对煤层气勘探受挫原因进行了浅析.指出针对薄弱技术环节进行改进,六盘水地区煤层气勘探可望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