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川西北羊拱海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改 《地质与勘探》2009,45(2):14-19
位于松潘-甘孜褶皱带东部三角区内的羊拱海岩体主要是由中心相酸性的二长花岗岩向边缘相中酸性的花岗闪长岩过渡.通过对该花岗岩体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可知,羊拱海花岗岩属于高钾钙碱性、弱过铝-过铝质岩石系列,Rb、Th、K等富集,Ti、Ba、Nb、Sr、P明显亏损,表现为较平坦的具有较弱Eu亏损的稀土配分模式;岩体具有I型与S型花岗岩过渡类型的特点,是在印支晚期区域上大规模的陆-陆碰撞造山运动中,俯冲的陆壳楔形区在下地壳使局部同熔岩浆沿断裂通道上侵定位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位于松潘甘孜褶皱带东部三角区内的羊拱海岩体主要是由中心相酸性的二长花岗岩向边缘相中酸性的花岗闪长岩的过渡。通过对该花岗岩体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可知,羊拱海花岗岩属于高钾钙碱性、弱过铝一过铝质岩石系列,Rb、Th、K等富集,Ti、Ba、Nb、Sr、P明显亏损,表现为较平坦的具有较弱Eu亏损的稀土配分模式;岩体具有I型与S型花岗岩过度类型的特点,是在印支晚期区域上大规模的陆—陆碰撞造山环境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桂东北豆乍山花岗岩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豆乍山花岗岩主要由中细粒二云母二长花岗岩构成,是桂东北苗儿山复式花岗岩体中段的一个重要产铀的岩体.单颗粒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228±11Ma,属于印支期岩浆活动产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花岗岩以过铝、富硅、富碱和低CaO/Na2O比值为特征,微量元素主要富集Rb、Th、U和Ta,亏损Sr、Ba和Ti.稀土总量30.24×10-6~139.18×10-6,轻稀土轻微富集(LREE/HREE=4.00~6.35,(La/Yb)N=3.24~6.74),Eu亏损明显(δEu=0.14~0.19).结合其它相关地质资料,表明豆乍山花岗岩是壳源型花岗岩,是在印支运动晚期地壳伸展-减薄的构造背景下,成分为泥质的变质岩通过低程度部分熔融方式而形成.  相似文献   

4.
粤北下庄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印支期下庄花岗岩是粤北贵东复式花岗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岩石的主要元素显示出富硅、富碱、过铝质等特征; 微量元素表现为富集Rb、Th、U、Ce、Sm、Y, 亏损Ba、Sr、P、Ti;LREE轻微富集 (LREE/HREE=7 .54~11 18, (La/Yb)N=7 .36~16.03), Eu亏损明显 (δEu=0 .24~0 .33); 构造环境判别显示下庄花岗岩属于后碰撞花岗岩范畴。这些特征表明, 下庄岩体属于典型的壳源型花岗岩, 是在地壳伸展减薄的构造背景下, 通过以泥质岩和砂质岩组成的古元古代变质沉积岩部分熔融而形成。  相似文献   

5.
以赣西地区蒙山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岩体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的研究,探讨其岩浆物质来源及构造背景。该岩体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岩浆侵入活动,形成六种岩石类型,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24.0±2.10 Ma(n=19,MSWD=1.9)、223.0±2.20 Ma(n=21,MSWD=2.6)、222.0±2.80 Ma(n=21,MSWD=2.7)、220.0±1.90 Ma(n=16,MSWD=1.5)、217.0±3.70 Ma(n=8,MSWD=1.8)、142.0±0.98 Ma(n=21,MSWD=1.4),表明岩体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两期岩浆活动。印支期花岗质岩石地球化学具高硅富钾、准铝-过铝质特征;微量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Zr、Hf、Th、U和稀土元素La、Ce、Sm、Nd、Y,明显亏损Rb、Ba、Sr、Ti、P;稀土元素分馏程度不高,δEu介于0.03~0.15,具强Eu负异常,Ce异常不明显,稀土配分曲线呈“V”型;为同源岩浆演化的特点。CaO/Na_(2) O比值<0.3、Rb/Sr>5,岩石二阶段模式年龄T DM2主体介于868~1465 Ma,为中-新元古代,εHf(t)对应的T DM2值显示,岩体物源起源于成熟地壳,后期有大量新生地壳物质的加入,表明岩石来源于含水矿物(如白云母、绿帘石/黝帘石)的脱水反应导致成熟度高地壳物质的熔融而形成。在花岗岩构造环境判别图上,投于碰撞大地构造背景上的花岗岩和造山后花岗岩类(POG)区域,锆石U-Pb年龄表明成岩时段滞后于印支运动高峰期(258~243 Ma),为受印支运动造成华南地壳加厚滞后,地壳进入伸展阶段,减压熔融形成的花岗质岩浆。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青海岗察花岗岩类的成因机制,通过岩相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岩体由辉长辉绿岩、辉石闪长岩、紫苏辉石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等组成。岩石里特曼指数δ=1.37~2.36,属钙碱性系列;铝饱和指数(A/CNK)=0.765~1.018,属准铝质-弱过铝质岩石。在ACF图显示岗察岩体主要属I-S型花岗岩。稀土总量48.11×10-6~249.35×10-6,轻重稀土比值4.12~10.72,LaN/YbN比值3.30~12.85,稀土元素分配曲线显示轻稀土元素曲线向右倾斜,重稀土元素呈平缓型,说明轻稀土元素分馏明显,重稀土元素分馏不明显,显示岩浆源区的残留矿物含有角闪石。δEu=0.34~1.21,铕元素具负异常,说明源区在部分熔融过程中有斜长石的残留。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Rb具有明显富集,K,Th含量较高,Ba相对亏损,Ce,Hf,Zr,Sm,Y,Yb等明显低于洋脊花岗岩,具有后碰撞花岗岩特征。岗察岩体侵入时间上发生在陆陆碰撞期后的陆内叠覆造山阶段,其构造环境属后碰撞陆内造山叠覆-底侵构造环境。其成因是中三叠世,大陆碰撞地壳加厚的地质背景下,岩浆底侵-混合作用形成,为中央造山带印支期构造-岩浆事件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针对湖南歇马、沩山和粤西那蓬3个印支期花岗岩体系统的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湖南的歇马岩体(214.1±5.9Ma)、沩山岩体黑云母二长花岗岩(210.3±4.7Ma)和粤西那蓬岩体(206.0±1.8Ma),具有相似的印支期形成年龄。结合华南内部印支期花岗岩、及其他构造-热年代学资料认为:华南内陆形成于210Ma左右印支晚期花岗岩与形成于230~245Ma的印支早期的花岗岩具有形似的形成构造背景和成因,即华南内陆整个印支期花岗岩的形成可能与挤压构造背景下陆内地壳物质叠置加厚作用有关。这一研究为深入理解华南印支期花岗岩的时空分布及其动…  相似文献   

8.
据1∶5万区域地质调查,大雁山岩体与上覆百足山组(K1b)呈不整合接触。对大雁山花岗闪长岩进行SHRIMP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其谐和年龄为230.3±3.1 Ma(MSWD=3.1),表明大雁山岩体为印支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岩体Al2O3含量为13.72%~14.35%,A/CNK为1.08~1.26,Rb/Sr为3.27~6.24,微量元素组成与南岭印支期花岗岩较为相似,为典型的陆壳改造型花岗岩类。研究认为,大雁山岩体形成于印支地块与华南地块拼合过程中的同碰撞构造环境,其成岩作用与碰撞过程中的加厚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有关。  相似文献   

9.
松潘造山带马尔康强过铝质花岗岩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潘造山带广泛出露印支期后碰撞型花岗岩类, 其中包括埃达克质花岗岩类、A型花岗岩和I型花岗岩, 但目前人们对该区印支期强过铝质花岗岩尚未有深入的研究.松潘造山带马尔康花岗岩属于强过铝质花岗岩(A/CNK=1.10~1.20), 其岩石类型主要为中粒二云母花岗岩和中细粒二云母花岗岩.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 获得中粒二云母花岗岩的岩浆结晶年龄为208±2Ma, 中细粒二云母花岗岩的岩浆结晶年龄为200±2Ma.马尔康强过铝质花岗岩K2O/Na2O=1.13~1.75, 富Rb、Th和U, 贫Sr、Ba、Co和Ni等元素; 稀土元素组成上显示存在强到中等的负Eu异常(Eu/Eu*=0.15~0.65);全岩初始87Sr/86Sr比值(ISr) 为0.70712~0.71137, εNd (t) =-10.36~-8.43, 锆石εHf (t) =-11.8~-1.1.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组成一致表明, 它们的岩浆来自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 其中中粒二云母花岗岩的源岩类型主要为地壳中的泥质岩类, 而中细粒二云母花岗岩的源岩主要为地壳中的杂砂岩类.结合松潘带的地质背景、区域构造-岩浆事件及其岩浆岩的组合分析, 印支期岩石圈拆沉作用可以用来解释马尔康强过铝质花岗岩的形成机制.在松潘带, 印支期岩石圈拆沉作用导致软流圈物质上涌, 这不仅促使了加厚下地壳物质发生部分熔融, 如松潘带印支期埃达克质和I型花岗岩浆的形成, 而且还诱发了中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 如马尔康强过铝质花岗岩的形成.这表明松潘带印支期岩石圈拆沉作用已使地壳不同层次发生部分熔融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咸口岩体进行岩石学、主微量元素分析,发现其为一套印支期富铀复式岩体,具富硅、高钾、弱过铝质特征,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其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具右倾斜特征,富轻稀土,轻稀土分馏比重稀土明显,铕亏损明显;微量元素Nb、Ce、Pr、Zr、Ba明显亏损,而Rb、Th、U、Pb、Ta、Nd、Hf元素富集,Rb/Sr比值变化大(0.92~6.52);岩体平均铀含量为19.55×10-6,属富铀花岗岩体。由主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咸口岩体为板内后造山构造环境下形成的富铀花岗岩体。相山南部咸口富铀岩体的发现为解决相山铀矿田的铀源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也有望指引在相山南部寻找花岗岩型铀矿床。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华南褶皱系五指山褶皱带北部加来地区地质特征为基础,进一步研究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岩石化学特征和矿物化学特征,探讨铷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研究表明:研究区内铷元素的水系沉积物异常、土壤地球化学异常、花岗岩类岩石化学特征和矿物化学特征基本吻合;本区花岗岩类中铷元素背景值普遍较高,但不同时期花岗岩类中铷元素背景值不一,中三叠世红岭花岗岩体中铷元素背景值最高;矿物原位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花岗岩类中钾长石、白云母和黑云母是Rb2O的主要载体矿物。  相似文献   

12.
滇西户撒盆地新近系褐煤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滇西户撒盆地新近系褐煤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指示意义,采集了5口验证钻孔内15层褐煤的新鲜样品,利用ICP-MS对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与中国煤微量元素背景值进行比较,户撒盆地褐煤Rb、Cs、Th富集,Be、Sc、Cr、Cu、Ga、In、W、Pb、U稍富集。户撒褐煤富集的潜在有害微量元素有Be(5.32mg/kg)、Cr(39.8mg/kg)、Cu(39.7 mg/kg)、Pb(32.8 mg/kg)、Th(39.3 mg/kg)和U(7.39 mg/kg)。褐煤的REE总量为196.03~550.42 mg/kg,平均为306.71 mg/kg,远高于中国煤的REE总量均值(136 mg/kg),表现出LREE明显富集,HREE相对亏损特征。δCe值负异常与微量元素比值特征均表明户撒泥炭的沉积期主要为酸性还原环境。δE负异常与球粒陨石标准化分配模式表明户撒新近系褐煤稀土元素与盆缘酸性花岗岩的陆源供给有关。  相似文献   

13.
新疆霍什布拉克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新疆霍什布拉克铅锌矿床的矿体和含矿地层的产状一致,主矿体的矿石具有条带状、纹层状构造,矿石中大量发育霉球状、管状和环带状生物结构,显示出层控、热水沉积成因的特点。含矿地层和矿石样品的主量元素PER图解显示含矿碳酸盐岩以含石膏的灰岩为主,围岩的白云岩化微弱,矿化与硅化关系密切。矿石、含矿碳酸盐岩和页岩、粉砂质灰岩和泥质粉砂岩等碎屑岩具有各自鲜明的微量元素分布特征,上层矿体矿石中较强的富集过渡族元素Ti、V、Cr、Mn、Co、Ni、非活动性元素Zr、Hf及大离子亲石元素Sr和Pb,亏损活动性元素Na、K、Rb、Ba和非活动性元素Nb、Th。其围岩重结晶泥晶灰岩富集Ti、Mn、Ni、Sr和Pb,亏损Na、K、V、Fe、Rb、Ba、Zr、Hf、Nb和Th。下层矿体的围岩页岩和泥质、粉砂质灰岩样品的微量元素分布在平均上地壳线附近,部分样品较明显的富集Ti、V、Cr、Mn、Co、Ni、Rb、Y、Zr和Hf,亏损Na、Fe、Sr、Nb。上层矿体矿石和下层矿体围岩中的部分碎屑岩富集强亲岩浆元素Cr、Co、Ni,且上层矿体矿石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具有强的正Eu异常,部分下层矿体围岩具有较明显的正Eu异常。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矿床属于热水沉积矿床中的SEDEX型矿床。  相似文献   

14.
福建邱村金矿综合地球化学异常分带模型与找矿预测标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邱村金矿是一个火山-次火山低温热液型矿床,文章对其成矿过程中各类组分的分配特征和规律、各类微量元素和有机烃气异常在纵向上和平面上的展布特征、元素比值变化特征、异常综合分带模型和深部盲矿预测标志等方面进行了总结.经研究发现,该区成矿组分单一,但具有多期次脉动成矿特征,导致了各组分在纵向上产生明显的轴向分带和多个浓集中心,据此预测认为该区存在第二金富集段.  相似文献   

15.
广西大厂锡矿是一个成矿物质多来源、控矿因素多样化和矿床类型多种类的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对其成矿过程中各类组分的分配特征和规律,各类微量元素、有机烃气异常在纵向上的展布特征和异常综合分带模型,深部盲矿预测标志等方面进行了剖析和总结。经研究发现,该区成矿组分复杂,具有多期次脉动成矿的特征,各组分在纵向上产生明显的轴向分带和多个浓集中心。根据区内成矿元素的分带规律预测,认为本区深部还存在铜、锌矿化体。  相似文献   

16.
广西大厂锡矿是一个成矿物质多来源、控矿因素多样化和矿床类型多种类的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对其成矿过程中各类组分的分配特征和规律,各类微量元素、有机烃气异常在纵向上的展布特征和异常综合分带模型,深部盲矿预测标志等方面进行了剖析和总结。经研究发现,该区成矿组分复杂,具有多期次脉动成矿的特征,各组分在纵向上产生明显的轴向分带和多个浓集中心。根据区内成矿元素的分带规律预测,认为本区深部还存在铜、锌矿化体。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云南临沧勐托新近系褐煤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共采集了11个褐煤样品,采用ICP MS和ICP CCT MS(As和Se)对煤中微量元素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与中国煤相比,勐托褐煤中Rb(96.1 mg/kg)、Sb(15.3 mg/kg)和Cs(25.9 mg/kg)显著富集,W(10.6 mg/kg)和U(20.2 mg/kg)富集,Be(7.84 mg/kg)、Ga(16.1 mg/kg)、As(11.6 mg/kg)、Cd(0.67 mg/kg)、Sn(6.66 mg/kg)、Pb(34.6 mg/kg)、Bi(3.86 mg/kg)和Th(28.2 mg/kg)稍富集,微量元素组成与大寨富锗煤不同,与酸性花岗岩物源供应有关。勐托褐煤中REY含量范围为121~420 mg/kg,平均251 mg/kg,均较大寨富锗褐煤高,且以Ce显著正异常和Eu显著负异常为特征,明显区别于大寨褐煤,Eu负异常和上陆壳标准化的REY分配模式均表明勐托褐煤中稀土元素受盆地周边花岗岩风化陆源碎屑供应影响。  相似文献   

18.
Soils and selected edible plants of the Noun river catchment basin of western Cameroon were sampled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of trace elements, based on the preliminary idea of unusual anomalies. Analytical techniques for trace elements included ICP-AES, GF-AAS, and ICP-MS. Further soil analyses comprised the mineralogy and contents of the biogenic elements carbon, nitrogen and sulphur (CNS). The trace element concentrations in the soils reflect those of the lithogeochemical background of the pluto-volcanic rocks of the region. Thi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s from the mineralogical analyses and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such as pH, taken in the field, which also do not suggest any geochemical anomaly. Most trace elements analyzed in the plants showed concentrations that reflect those of the soils (Al, Fe, Ti, and Rb). However, some trace elements were enriched in the plants as compared to the soils, such as Zn, Cu, Cd, Mo (excluding yam), Ni (peanut), Ba (peanut), Sr (peanut, bean), and B. Trace elements such as As, Cr, V, and Se were not bioavailable for all the analyzed plants. Besides, trace elements such as Cu, Zn, Mo, Fe, Al, Ni, B, Ti, Rb, Cs, and Ba were in the range of phytotoxicity and reached or exceeded human food tolerance level (Cu). The plants with seeds showed a higher absorption of trace elements compared to plants with tubercles.  相似文献   

19.
新疆北部中二叠统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环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首次对新疆北部准噶尔、吐哈及伊犁盆地中二叠统碳酸盐岩类、泥岩类烃源岩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有机地球化学丰度进行了系统分析 ,其主要特征是微量元素含量与同类岩石的克拉克值相比 ,有的较高 ,有的偏低 ;轻稀土富集程度较高 ,重稀土相对较低 ,Ce/ Ce*具有较明显的正异常 ,反映出烃源岩沉积环境总体为还原环境。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证实 ,烃源岩中微量元素含量对沉积水体中生物的分布有一定的影响 ,部分微量元素丰度与有机质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还原程度强的沉积相带是原始有机质沉积的良好场所 ,沉积有机质能及时沉积、保存 ,烃源岩大多有机质丰度高 ;反之 ,则明显变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龙王山灰白色细粒石英闪长岩和灰白色细粒二长花岗岩样品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属于晚志留世侵入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为高钾过铝质-准铝质碱钙性岩;稀土元素Eu具有弱负异常特征;微量元素中Ta、Nb、gr、Sr、Ti、P相对贫化,Rb、Th、Hf、Ba、Sc、K、Ce、Nd、Sm含量相对富集。Rb/Sr平均值为0.30,介于上地幔值与地壳值之间,反映出壳幔源的特点,为s型花岗岩。综合分析该期花岗岩是弧陆碰撞向陆陆碰撞转化阶段构造背景下形成的同碰撞花岗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