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永济风柏峪流动水准观测的监测能力判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断层活动强度与地震的对应关系和经验公式估算发震震级的方法 ,分别对山西永济风柏峪流动水准观测进行了地震监测能力的判定。结果表明 ,该测线对山西运城盆地及周边 10 0 km范围内 ML≥ 4.0地震具有较好的映震能力。指出 ,这可作为为山西运城盆地及晋、陕、豫交界区地震预报的一种方法 ,可为该地区的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自2017年10月19日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发生ML3.6地震以来,临汾-运城盆地表现为大范围的ML3.0弱震活动,截至2020年6月20日ML3.0地震平静长达974d。应用临汾-运城盆地内自1997年以来的ML≥3.0地震目录,分析地震平静异常与异常结束后该区发生ML4.5以上地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ML3.0地震平静异常超过1年,平静打破后的281d内在临汾-运城盆地有发生ML≥4.5地震的危险,异常对应率为100%,且地震预报效能评分R值为0.65(R0=0.52)和Molchan检验概率增益达到3,说明山西南部临汾-运城盆地ML3.0地震平静异常预测效能明显,可作为区域危险性判定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3.
中条山北麓断裂是运城盆地的主控断裂。作为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断裂,其活动情况与运城盆地及周边的地震活动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采用异常参数R值法和年滑动速率比法对布设在此断裂的流动水准场地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2种数据分析方法结合起来能更准确地发现观测数据的异常变化,研究结果可为运城盆地及周边地区的地震预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条山北麓断裂是运城盆地的主控断裂.作为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断裂,其活动情况与运城盆地及周边的地震活动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采用异常参数R值法和年滑动速率比法对布设在此断裂的流动水准场地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2种数据分析方法结合起来能更准确地发现观测数据的异常变化,研究结果可为运城盆地及周边地区的地震预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条山北麓断裂形变异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山西地震带南端运城盆地及其周边100km范围近20a的地震活动特征,运用形变异常参数、差分、统计等方法对运城盆地内跨中条山北麓断裂的水准观测资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断层大幅度形变速率异常变化较好地对应了研究区内1979年至2002年7次ML≥4.2的地震活动,且山西永济风柏峪测线自2001年8月至2002年4月仍存在一定的形变异常信息,表明,中条山北麓断裂目前正处于增强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讨论共和盆地区域构造背景及其活动构造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盆地内发生地震的分布特征及多种地震参数,进而探讨其发震构造。认为:盆地内的F1、F2北西向隐伏断层是共和盆地的两条主要发震断层。  相似文献   

7.
正霍山山前断裂带是山西断陷盆地带中部重要的边界活动断裂带之一,是我国依据历史文献记载确定的第一个8级大地震(1303年洪洞M=8大地震)的发震断层。围绕该断裂带的晚第四纪活动,包括断裂带的几何展布特征、构造地貌、活动方式、古地震等的深入研究,不仅对系统认识山西断陷盆地带晚第四纪活动历史具有重要理论意义,还对山西省的防震减灾工  相似文献   

8.
叙述了山西省临猗-记济1998年7月11日发生的ML5.0地震宏观烈度的调查情况,得出这次地震的极震区烈度为Ⅵ度,呈椭圆形,长轴走向NNW,长度21km,短轴17km,面积280km^2的结论。阐述了地震发生区域的构造环境,分析了发震构造,认为震区NEE向的临猗-双泉断裂,中条山北麓断裂为控制运城盆地的边界断裂,属区域主干活动断裂;NNW向孙常断裂为盆地的隐伏断裂,属次级活动断裂,推测该断裂炎临猗  相似文献   

9.
2005年前山西地震危险性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一系列断裂盆地为主体的断裂盆地带是山西的地震构造带和未来地震的主要危险区,叙述地的新生性,第四纪活动度,盆地和剪切运动和拉张运动特征及盆地的现代地壳运动特征和现代地壳应力场特征,分析了盆地的特征,地震震级一频度模式,古地震复发间隔和地震活动周期,山西历史强震前的地震活动图像及盆地的各项特征和地震活动的关系,在此基础得到,2005年山西基本上不具备发生M≥7地震的危险性,其发震概率在0.05~0.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山西数字测震台网不同时期的监测能力进行对比,发现,台网的监测能力在不断地提高。对山西省地区的监控能力达到2.0级,大同盆地、太原盆地的监控能力达到1.5级,忻定、临汾、运城盆地的监控能力达到1.5~2.0级。说明山西数字测震台网的建设从布局上侧重了对山西活动构造的监测,目前对山西大部分活动断裂带的监测能力都在1.5级,对今后的地震监测预报研究和防震减灾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利用历史地震资料,分析研究了山西地震带中段(包括大同、忻定、太原、临汾和运城)的M≥6地震活动特征,并对这几个盆地中强地震活动时序进行了分析对比,发现它们具明显的节奏活动特点。并对今后百年内山西地震带中段的中强地震活动趋势作出了估计。  相似文献   

12.
山西地震带属华北地震区范畴。也称华北地震区山西地震亚区。 山西地震带,北部宏大的盆地出省到河北的怀来地区,南部由运城盆地出省到陕西的渭河谷地,中间包含着一系列的地堑或断陷盆地及谷地。整个地震带南北两段为北东东向,中间为北北东向,所以形状呈一个“S”形。在这个带的两侧还有一些次一级的地震活动区,也划入山西地震带的范畴。  相似文献   

13.
山西地震带小震群多发生于断陷盆地中,个别在两侧山区。尤以太原盆地分布最多,如太原、平遥、和顺、太谷、北格、介休等震群。临汾盆地一带都无震群发生,大同盆地、运城盆地也几乎无震群发生,这除了与地震条件有关外,作者认为从裂隙扩张的观点来看还与太原盆地内部的裂隙分布有关,小震群的活动反映了太原盆地内部裂隙分布较密、裂隙间隔距离较小,因而在应力增强的条件下极易产生连锁反应式的弱震活动以形成间歇的小震群。  相似文献   

14.
西藏中部的发震构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藏中部的发震构造是晚第四纪以来强烈活动的北东、北西和近南北向的活动断层及受其控制的地堑半地堑型盆地和拉分盆地,东西向缝合线和断层晚第四纪以来的运动性不明显,对地震活动没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活动断层的规模和晚第四纪以来的运动性质对地震的震级和数量有明显的的控制作用。8级地震的发生与拉分盆地内部张剪切断层与盆地一侧新活动幅度大的次级走滑断层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板内地震构造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区域构造应力场和局部的特殊发震构造条件。本文提出江苏南部强地震的主要构造标志是新生代活动盆地,盆地内的隐伏发震断层与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最大主应力之间的夹角正好有利于剪切破裂的发生。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证明,盆地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地壳脆弱化,导致构造应力的重新分布和局部集中,盆地内部脆弱体中的隐伏断层是潜在的震源破裂面,盆地边缘积累的弹性应变能则是地震时释放的能量来源。  相似文献   

16.
对位于山西孝义市的晋 9— 1 井水位的月均值变化进行了分析 ,发现其对远震、大地震有较强的映震能力 ,对近震及中等强度的地震在地震时和震后亦有一定的映震能力。得出该井水位的月均值变化可为地震预测预报提供参考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董瑞树  冉洪流 《中国地震》1996,12(A00):52-56
利用双泊松模式计算了山西临汾盆地、太原盆地、代县盆地所围限地区未来50年发震概率;利用概率分配法与衰减规律相结合,计算了未来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18.
山西及邻区中强地震前断层形变特征及预报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西地震带及邻区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中强地震前断层位移测量进行处理,综合研究了观测的映震能力,通过分析山西5年来5期GPS观测资料,对水平形变做出了解释,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震前地震形变特征及应力场变化情况,获得了用形变预报中强地震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优秀文章奖山西震群基本特征(上、下)刘 巍 赵新平 山西省地震局山西弱震皿集活动 赵学昔 山西省地震局山西地震带历史地震频度和强度周期图分析 彭美值 山西省地震局山西地震的研究 武 烈_山西省地震局汾渭地震带强雇时间的非均匀分布及危险性估计 张立人 国家地震局分析中心震前电磁波信息观测方法的讨论 胡俊杰 彭嘉湖 常跃武 大同市地震局太原地区小震活动与近邻中强震的关系 任振起 太原基准地震台震丑井水氧变化特征与运城震群关系的探讨 郭君杰。夏县中心地震台 好文章奖 中的应用 彭美渲 山西省地震局 吸永清 赵学普 山西省地震局 …  相似文献   

20.
断层破裂面倾角变化对断陷盆地强地面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事件中,断层破裂面的倾角大小直接影响到地表强地震动的分布状态,尤其在断陷盆地中,强地面运动特征还可能受到盆地结构及盆地内多条围限断层的影响.本文模拟了银川断陷盆地内的活动断层--银川隐伏断层南段发生Mw6.5特征地震时,断层破裂面倾角在30°~85°范围内变化时引起的强地面运动,探讨了断层破裂面倾角变化对盆地内强地面运动分布特征和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破裂面倾角较缓时,银川盆地内的强地面运动分布区域不仅仅决定于发震断层的产状,同时还受到断层上盘距离最近的芦花台断层的影响,致使强地面运动集中于两条断层所围限的区域;随着发震断层破裂面的倾角逐渐增大,强地面运动以发震断层产状的影响为主,强震集中区向发震断层靠近并分布于发震断层上盘,且沿断层走向方向出现了强度不同的地震动反射区;尤其是发震断层破裂面倾角接近垂直时,受银川盆地"西陡东缓"结构和盆地西边界贺兰山东麓断裂反射作用的影响,竖向地震动反射区强度在远离发震断层的西北方向明显增大,致使芦花台断层附近区域与银川断层南段上盘区域成为地震发生时可能遭受震害最严重的地区.本文探讨结果提醒我们在类似区域的活动断层附近进行建(构)筑规划和地震工程设计时,有必要考虑发震断层破裂面倾角大小和盆地内其它断层构造的共同影响,综合评价潜在地震对盆地内近断层地表及各类建(构)筑物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