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重金属对牙鲆胚胎和仔鱼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鱼类早期发育阶段胚胎和仔鱼是整个生活史中对各种污染物最为敏感的阶段,因而许多学者强调在水质评价中利用鱼类早期发育阶段进行毒性试验的重要性。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是我国近海重要的经济鱼类,在一些地方已开展人工养殖研究,而且对该种鱼类的早期发育过程及形态特征已有较详细的研究报道。本文利用牙鲆的受精卵进行重金属Cu,Zn,Cd,Pb和Cr对胚胎和仔鱼影响的试验研究,为海产资源的保护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不同生境中鲈鱼肾脏显微和亚微结构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C et V)为近岸浅海习见的广盐性鱼类喜栖息河口咸淡水处,亦可生活淡水中。海、淡两种不同盐度和渗透压必然导致肾结构及其功能的变化(M·E勃朗1962;邵炳绪1981)。但对鲈鱼肾脏的显微与亚微结构情况至今未见报道。为此本文分别取用海产和淡养两种不同生境中生长的鲈鱼肾脏,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比较,并对其出现的结构变化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增殖对虾受鱼类危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间对虾Penaeus orientalis Kishinouye的增殖效果,除与资源利用程度和海洋环境主要因子有关外,还与增殖海域中捕食对虾的敌害鱼类数量多少紧密相关。日本学者多久(196)、松平(1970)、满田、河野、矢野(1971)先后研究了鰕虎鱼 Gobiidae、鯒Platycephal-us indicus(Linne)、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Cuvier & Valeciennes)的幼鱼、无刺鮶Sebastods imemis (cuvier & Valeclennes)等凶猛性鱼类对增殖的日本对虾 Penanus japo-nicus (Bate)仔、幼虾的危害。仓田博(1972)的研究发现,濑户内海增殖放流的日本对虾,在24小时内,被裸项吻鰕虎Rhinogobius gymnauchen(BLEEKER)吞食了约63%。能  相似文献   

4.
鲈鱼消化器官的形态构造与机能相适应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昭信 《海洋科学》1987,11(4):57-60
本文对鲈鱼Lateolabrax iaponicus消化系统的形态构造进行了较细致的观察,并对各消化器官与其机能之间的适应关系进行了粗浅的探讨。鲈鱼各消化器官从功能上可分为三部分,即与取食有关的器官、与消化吸收有关的器官和与排便有关的器官。各器官均与其食性和捕食方法相适应。  相似文献   

5.
海鱼AChE监测海水有机磷农药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有机磷农药(OPs)对乙酰胆碱酯酶(AChE EC 3.1.1.7)具有专一性抑制作用,因此AChE常作为淡水和土壤OPs污染的特异性标识物(biomarker).本文在海水背景下,通过测定两种有机磷农药(马拉硫磷和甲基对硫磷)对海洋鱼类-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cuvier)]脑组织AChE的抑制效应,分析了海鱼AChE监测海水OPs的可行性.结果显示,抑制时间为20min时,抑制程度达到相对稳定;在低浓度OPs抑制下,纯酶液比粗酶液表现出更好的敏感性,对马拉硫磷和甲基对硫磷的灵敏度分别达到0.28μg*L-1和0.2μg*L-1;在一定浓度范围内,AChE活力对OPs具有显著的线性响应.研究表明,利用鲈鱼AChE指示和监测海水OPs的微污染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不同盐度下鲈鱼稚鱼鳃的显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艳  胡先成 《海洋科学》2009,33(12):138-142
采用石蜡切片和显微摄影技术,研究了不同盐度下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稚鱼鳃的显微结构.结果显示,在15.00盐度组,稚鱼鳃的鳃丝和鳃小片上泌氯细胞数量较多,泌氯细胞集中分布在鳃小片基部,且黏液细胞较多.与15.00盐度组和淡水组相比,7.50盐度组稚鱼鳃的鳃小片较窄,泌氯细胞的分布、结构及数量变化均不明显.在0.00盐度组,稚鱼鳃中鳃小片较宽,排列紧密,泌氯细胞数量较少,且主要分布在近鳃小片基部.鲈鱼稚鱼鳃的结构能够适应外界水体盐度的变化,其中泌氯细胞的结构和数量变化是与鲈鱼稚鱼所处的环境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7.
基于DNA条形码的长江口鱼类浮游生物形态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DNA条形码技术是利用一段较短的DNA序列实现快速准确物种鉴定的工具。本研究采用传统形态学和DNA条形码技术相结合,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的鱼类浮游生物种类进行准确鉴定,并对部分种类仔稚鱼进行了形态学描述。结果表明:2016年春、夏季和2017年夏季共获得鱼类浮游生物55种,隶属9目19科。其中鲈形目种类数最多,为35种。鱼类浮游生物在类群上季节变化不明显,但在种类上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仅有凤鲚(Coilia mystus)、日本鳀(Engraulis japonius)和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在春、夏季同时出现。首次描述了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仔、稚鱼阶段的形态特征;对龙头鱼、前鳞龟鰉(Chelon affinis)、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少鳞鱚(Sillago japonica)和日本须鳎(Paraplagusia japonica)这5种仔、稚鱼的可量性状、鳍的发育、黑色素的分布等情况进行了描述,绘制了仔、稚鱼形态图。以上研究可为河口鱼类育幼场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也为鱼类早期发育阶段分类资料的积累探索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花鲈在早期发育阶段的生长特性和重要功能器官的异速生长规律,本研究测定了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各日龄仔、稚鱼(0~33日龄)的全长,将身体各功能器官的生长变化与全长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确定了其体长、体高、尾鳍长、吻长、眼径和头长的异速生长模式,得出各部位生长拐点出现的时间,根据花鲈在早期发育阶段的生长特性和重要功能器官的异速生长规律,结合仔、稚鱼的生活习性,探讨了其早期生长发育模式和生态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功能器官的生长拐点不相同,重要功能器官优先发育,生产中可通过对拐点的把握,在对应阶段满足花鲈的营养需求,提高其苗种成活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人工培养方法,系统地观察赤眼鮻早期发育阶段形态的活体特征,同时也对仔、稚鱼的行为习性作了报道;此外,还与其他三种鲻科鱼类的形态作了比较,为赤眼鮻的种类鉴定和种苗培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花鲈和鲈鱼群体的遗传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3个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群体(威海,舟山和北海)和4个日本鲈鱼(L.japonicus)群体(东京湾、山口、有明海和八代海)进行了遗传分化研究。18条随机引物在7个群体中共扩增出159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133条(83.65%)。花鲈和鲈鱼群体间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和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836 5和1.524 2,Nei’s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多样性信息指数分别为0.3075和0.4586。花鲈和鲈鱼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分别为0.3156~0.3669和0.2982~0.5150。UPGMA聚类分析显示,舟山、威海和北海3个花鲈群体亲缘关系较近并形成一分支,而日本有明海与八代海的鲈鱼群体同花鲈关系较远,它们与另2个鲈鱼群体(东京湾和山口)形成另一分支。本文结果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支持将中国产花鲈和日本的鲈鱼划分为2个种的观点,并且RAPD数据表明花鲈和鲈鱼群体内都出现了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1.
回顾青岛海洋大学学报创刊三十年来的出版概况,学报发展的历程。对学报的作用,特别是对学报编辑在办好学报中的作用提出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2.
短盖巨脂鲤鳃、伪鳃和鳔胚后发育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切片和显微技术,对短盖巨脂鲤鳃、伪鳃和鳔的胚后发育的组织形态学进行了研究。短盖巨脂鲤鳃的胚后发育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0~1日龄),原基期,鳃原基形成但未分化。第二阶段(2~10日龄),鳃结构发育、分化。第三阶段(11日龄之后),鳃的生长完善期。伪鳃由口腔壁分化出来,胚后发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0~2日龄),原基形成期。第二阶段(3~7日龄),发育分化期。第三阶段(8~21日龄),结构完善期。鳔的胚后发育可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0~1日龄),原基形成期。第二阶段(2~5日龄),结构分化期。第三阶段(6~11日龄),充气期。第四阶段(13天以后),完善与生长期。  相似文献   

13.
综合考虑社会发展、文明演进、国家需求、科技进步、人才成长等因素,将世界海洋地质调查发展历史划分为"萌芽期""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和"升级期"5个阶段,探讨了不同阶段海洋地质调查的工作目标、主要特点和标志成果等,在此基础上总结凝练历史发展规律和启示,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海洋地质工作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黄河尾闾河道1996年改道的意义及黄河三角洲演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黄河三角洲由几个亚三角洲组成。 1 85 5 -1 93 4年 ,形成了以宁海为顶点的第一亚三角洲 ;1 93 4-1 996年 ,三角洲冲积扇顶点进一步下移 ,形成了以渔洼为顶点的第二亚三角洲。最近的一次改道是在 1 996年 6月 ,改道后的河流沿清水沟流路的清 8剖面附近东流入海。这次改道可能是第三亚三角洲形成的开始。以后数十年内的黄河尾闾摆动将在清 8剖面附近进行。虽然人类活动将对三角洲的发展演化产生越来越明显的影响 ,但这些亚三角洲的发育演化仍有明显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5.
文章描述了江苏沿海滩涂开发存在的问题,分析归纳出影响滩涂开发速度的几个重要因素:领导重视不够;开发管理体制混乱;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科技投入减少,等等。并提出加速滩涂开发的几条措施,以企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秋水仙碱对坛紫菜体细胞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17.
王凡  孙松 《海洋与湖沼》2020,51(4):664-672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是新中国第一个专门从事海洋科学研究的国立科研机构,她的70年光辉历程是我国海洋科技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缩影,是新中国海洋科学调查研究自主创新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本文简要介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主要发展历程,回顾70年来取得的主要科技成就,并围绕新形势下建设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等改革发展举措,讨论和展望研究所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不同比重海水对海带游孢子的放散、附着,胚孢子的萌发,配子体的生长发育和幼孢子体生长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1)海带配子体的生长发育对比重的适应能力较强,在高比重和低比重的海水中虽然死亡率很高、生长发育缓慢,但总有一部分个体能生活下来。配子体对比重的适应范围是1.01010-1.03510;(2)海带的幼孢子体对比重的适应能力较小。其适应范围是1.02000-1.03510.尤其是低比重海水能引起泡烂。本实验结果对指导海带苗种生产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徐清明  穆旭 《海岸工程》1997,16(3):47-54
本文介绍的基岩水下爆破属临近重要建筑物的水下控制爆破。当岩石裂隙发育,且岩面有较厚的石碴覆盖层,其技术难度大,采取的诸如搭钢平台钻孔。塑料套管护孔,以及孔间、排间塑料导爆管雷管接力式微差起爆网路等措施,都是成功之经验,值得今后类似工程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管理资源环境信息,有着方便、直观、快捷等特点,因而GIS已经成为管理部门高效决策的手段之一,本文以GIS技术在辽东湾北哉应用为例,介绍了辽东湾北部环境敏感区信息系统(LDBGIS)的设计及实现过程,详述了LDBGIS在区域资源开发中为决策部门服务的应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