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方斑东风螺样品采自福建省南部诏安海域.其卵囊无色透明,叶片状,每个卵囊内有受精卵500~1 600个,卵径为280~308μm.方斑东风螺胚胎发育在卵囊内进行,第一次和第二次卵裂分别为经裂,分裂中有极叶出现.随后其卵裂以螺旋式不等裂方式进行,在胚胎的动物极形成帽状胚盘.其囊胚期胚体开始缓慢转动.在水温为29.0~29.5℃的条件下,产卵后60~63 h其成为早期面盘幼虫.此期以面盘、足、壳的出现为标志.中期面盘幼虫阶段包括囊内的面盘幼虫至出囊后且卵黄尚未消失的浮游幼虫初期阶段.出囊后的幼虫浮游1~2 d后,卵黄囊完全消失成为后期面盘幼虫,心脏搏动频率加快,足变大并伸长.在水温为27.5~28.5℃的条件下,经10~12 d的浮游,后期面盘幼虫转为底栖生活,随后面盘退化、萎缩并完成变态,营爬行生活,贝壳上出现棕褐色斑纹,成为稚螺.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现有文献资料和笔者的研究结果,比较了不同产地,不同种群鲈鱼的形态、生态特征和各地的养殖结果,分析了产生不同结果的重要原因,提出了充分利用不同种类及产地的鲈鱼为人类造福。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现有文献资料和笔者的研究结果,比较了不同地产,不同种群鲈鱼的形态,生态特征和各地的养殖结果,分析了产生不同结果的重要原因,提出了充分利用不同种类及产地的钙鱼为人类造福。  相似文献   

4.
杨山  王艳  刘涛  胡先成  陈炜 《海洋科学》2016,40(3):17-22
为揭示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稚、幼鱼在淡化过程中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的变化规律,本实验在15.00、7.50及0.00共3个盐度梯度下,用氨基酸全自动分析仪对鲈鱼稚、幼鱼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实验中,3个盐度组的总氨基酸含量均逐渐增加,且它们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实验中15.00盐度的必需氨基酸总量略呈下降趋势,而7.50盐度组和0.00盐度组均呈上升趋势,3个盐度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除脯氨酸外,3个盐度组中其他的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及总的非必需氨基酸含量也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真鲷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节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真鲷Pagrosomus major Temminck et Schlegel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摄食主要在白天进行,以06:00-10:00和14:00-18:00摄食活动最为活跃,表现出近晨氏摄食的特点。在晚上黑暗状态下,只有幼鱼表现出明显摄食,仔,稚鱼基本不摄食。这一结果为真鲷人工养殖提供给饵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真鲷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节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鲷PagrosomusmajorTemmincketSchlegel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摄食主要在白天进行,以06:00─10:00和14:00─18:00摄食活动最为活跃,表现出近晨昏摄食的特点。在晚上黑暗状态下,只有幼鱼表现出明显摄食,仔、稚鱼基本不摄食.这一结果为真鲷人工养殖提供给饵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条石鲷早期发育的形态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Temminck et Schlegel 1844)的受精卵为球形浮性卵,卵径为0.79~0.90 mm,无色透明,油球一个,卵黄靠近动物极有龟裂结构。在22℃±0.5℃,盐度为30的条件下,卵子授精后31 h仔鱼孵出。初孵仔鱼全长1.66~2.20 mm,在背鳍膜的前边缘上有4~5个星状黑色素;1日龄仔鱼全长1.83~2.32 mm,背鳍膜上黑色素异常明显;2日龄仔鱼,胸鳍原基出现,尾部鳍膜中间开始出现放射丝;3日龄仔鱼,背鳍膜上黑色素消失,上下颌开启,部分仔鱼开口摄食;4日龄仔鱼,卵黄囊吸收殆尽,鳔原基出现;5日龄仔鱼,胸鳍可垂直向外伸展,上下颌开启频繁;12日龄仔鱼,具有集群和趋光性;20日龄仔鱼,体前部呈黑色,在水中分散均匀,摄食旺盛。25日龄稚鱼,全长6.55~8.42 mm,体前部开始出现黑色条带痕迹;30日龄稚鱼,头部眼的上缘由一横带,鱼体体侧出现3条黑褐色的横条带。40日龄幼鱼,全长15.50~35.55 mm,鱼体体型与成鱼相似,体侧有6~7条黑褐色的横条带。通过对条石鲷早期发育的形态学观察,了解其卵胚及仔稚的发育规律和种属的特异性,不仅可以丰富我们对鱼类早期生活史的认识,而且对进一步进行条石鲷的生产育苗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真鲷早期发育阶段行为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神经肽在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体中的潜在功能,丰富对刺参神经生理学的认识。本研究利用免疫荧光和荧光定量技术初步探究了刺参的luqin型神经肽AjLQ及其前体基因AjLQP在刺参典型的早期发育阶段(囊胚期、原肠胚期、耳状幼虫期、樽形幼虫期和五触手幼虫期)的分布及表达特征。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在游泳、摄食和附着相关组织中观察到AjLQ阳性信号;荧光定量结果显示,在刺参幼体开始摄食的耳状幼虫期AjLQP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早期发育阶段AjLQP基因的表达量。研究结果表明,luqin型神经肽是刺参幼体摄食、游泳和附着的潜在调控子。  相似文献   

10.
真鲷Pagrosomus major Temminck et Schlegel早期发育阶段游泳行为的发育可以分为:(1)旋转式运动;(2)阶梯型运动;(3)间断式水平运动和滑翔;(4)巡游以及(5)疾游五种类型。前期仔鱼的摄食方式主要是伴有甩头动作的前冲摄食;后期仔鱼的摄食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身体弯成S形的“S攻击型”;另一种为不作摄食姿势的“咬食攻击型”。摄食方式随着发育水平和饵料种类的不同而异。文中对发育过程中出现的攻击行为、护食行为、互食行为、猝死现象亦进行了描述。并对游泳、摄食以及各种行为的生态意义和实际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Perch Lateolabrax japonicus (Cuvier & Valenciennes) spawns from late August to October each year in a spawning ground between 117°40’ and 118°00’E at the ten metre bathymetric contour. The spawning first occurs at the east part of the bay, then shifts to the estuary mixed water area. The optimum surface temperature for spawning is 17.0-22.0℃, surface salinity 28.00-30.00‰.  相似文献   

12.
鲈鱼消化器官的形态构造与机能相适应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昭信 《海洋科学》1987,11(4):57-60
本文对鲈鱼Lateolabrax iaponicus消化系统的形态构造进行了较细致的观察,并对各消化器官与其机能之间的适应关系进行了粗浅的探讨。鲈鱼各消化器官从功能上可分为三部分,即与取食有关的器官、与消化吸收有关的器官和与排便有关的器官。各器官均与其食性和捕食方法相适应。  相似文献   

13.
利用室外水泥池,采用全人工配合饵料投喂的方法对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进行为期274d的养殖实验,分别测定其在不同养殖盐度条件下的生长状况、成活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结果表明,在盐度12—18时花鲈生长速度、成活率和特定生长率较高。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其生长速度的最适盐度为16—17;盐度12和18组饲料系数较低,分别为1.57和1.62,盐度30组最高;各组间在成活率方面差异不显著。因此,Ⅰ龄花鲈养殖的最适宜生长盐度理论值为16—17,在此条件下可实现较高的生长速度、特定生长率和饲料转换率。  相似文献   

14.
鬼鲉卵子及仔、稚鱼的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卵胎生硬骨鱼褐菖精子发生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卵胎生硬骨鱼褐菖 Sebastiscus marmoratus精子发生的过程.褐菖的精子发生经历了初级精原细胞、次级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等阶段,最终形成精子.在初级精原细胞和次级精原细胞阶段,细胞核中释放出拟染色体.拟染色体分布于精原细胞和前期Ⅰ的初级精母细胞的细胞质中.在前期Ⅰ以后的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中,拟染色体已消失.在初级精母细胞阶段,前期Ⅰ至末期Ⅰ的细胞形态变化明显.在前期Ⅰ的偶线期,同源染色体开始配对并形成联会复合体;在粗线期,联会复合体完全形成;在双线期,联会复合体开始解体.  相似文献   

16.
以耳石宽/耳石长(W/H)、主叶斜长/耳石长(L/H)、侧叶斜长/耳石长(l/H)、核宽/耳石宽(ow/W)、主叶宽/耳石宽(w/W)、主叶长/耳石长(h/H)、侧叶宽/主叶宽(w'/w)、主叶宽/主叶长(w/h)、核宽/核长(ow/oh)、核长/第一年年轮直径(oh/D)为具体形态学分析参数,比较了鲈鱼、花鲈的舟山、福州、厦门和广西近海群体耳石的形态学特征.结果表明,鲈鱼与花鲈耳石形态、耳石重-耳石长的关系差异显著;聚类分析显示鲈鱼与花鲈舟山、福州、厦门、广西群体间的欧氏距离分别为4.538、5.656、5.396、4.670,花鲈各群体间欧氏距离在2.108-4.566之间.认为中国近海不同海域的花鲈群体耳石形态具有显著的地理变异,谨慎提出前述中国近海的花鲈分为三个不同的地理种群,即舟山种群、福州-厦门种群和广西种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蓝点馬鲛卵子和仔、稚魚形态特征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采用随机取样实验生态学方法,对人工培育的云纹石斑鱼的仔、稚、幼鱼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及摄食变化状况进行了观察和描述。结果表明,云纹石斑鱼仔、稚鱼生长期间,分别以牡蛎幼体、轮虫、卤虫为饵料,幼鱼摄食配合饲料。形态学数据测量结果表明,云纹石斑鱼仔、稚、幼鱼的全长、体重和日龄三者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全长与日龄的关系式为L=2....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单因子实验设计方法,进行了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对花鲈幼鱼生长(增重率、存活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免疫反应(血清中溶菌酶活性和血清总补体活性)和组织中维生素C积累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由0提高到98.9mg/kg,花鲈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以特定生长率为指标,花鲈最佳生长性能的饲料维生素C添加量为103.0mg/kg左右;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在0-98.9mg/kg时,花鲈幼鱼肌肉和肝脏中维生素C的积累量随饲料中维生素C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花鲈幼鱼获得最大肝脏和肌肉中维生素C的积累量时,饲料中维生素C最低添加量为97.2mg/kg和105.0mg/kg;花鲈幼鱼血清溶菌酶和总补体活性随着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维生素C添加量达到396.4mg/kg时,血清溶菌酶和总补体活性较高。综上所述,花鲈生长和免疫的维生素C适宜添加量为400mg/kg左右。  相似文献   

20.
中国对虾幼体期视觉器官的发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于1994年3-5月,以中国对虾无节幼体6个亚期,蚤状幼体3个亚期,糖虾幼体3个亚期及仔虾各时期的幼体为材料,用日产Olympus万能研究显微镜观察研究各期幼体单眼及复眼的发育。结果表明:在中国对虾无节幼体N1-N66个亚期,单眼的两侧均有复眼的原基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