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铁矿开采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矿开采与地下水紧密联系,不仅会影响地下水资源,而且还会破坏地下水的动态平衡和生态环境。结合某铁矿开采项目实际,依据地下水环境评价导则,在分析铁矿区地下水水质、水文地质条件等资料的基础上,预测评价铁矿开采对地下水水质、水量等方面的影响,提出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姜文志  郭铁良  王振峰 《地下水》2001,23(4):170-172
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由于集中大量开采地下水 ,已形成面积约 2 0 0 km2的地下水下降漏斗 ,地下水供需矛盾突出。本文通过对本区地下水资源量、开采现状及开采潜力分析 ,提出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对策及合理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3.
周巍  牛权森  顾冬梅  李亚莉 《地下水》2012,34(6):221-223
为了更好地实行地下水总量控制动态管理,提出以地下水动态水位埋深、地下水位变化和地下水蓄变量为动态监测指标,以地下水开采系数、农业灌溉定额系数为动态管理指标的地下水总量控制动态管理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确定了洮儿河冲洪积扇区各乡镇地下水控制总量动态管理方案,既压缩开采、控制开采、稳定开采、微潜力开采、可扩大开采.  相似文献   

4.
苏锡常地区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针对以往苏锡常地区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选择典型地段进行浅层地下水开采试验工作,从浅层地下水的水质、水量以及所采取的开采工艺等几个方面论证了浅层地下水开采的可行性,分析了苏锡常地区浅层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雄安新区地下水资源概况、特征及可开采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下水资源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地表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北方地区。掌握一个地区地下水资源状况、动态变化特征及可开采潜力,对该地区的供水安全保障至关重要。本文选择雄安新区,在近年来开展的区域水文地质调查、监测及综合研究等成果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对雄安新区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等进行分析总结;以恢复地下水降落漏斗为地下水可持续开采利用方案的目标,从白洋淀流域平原区尺度,设置现状开采条件、河流补水、工农业节水及地下水禁(限)采等不同情景方案,采用地下水数值模拟技术,综合分析不同情景30年后的预测结果,提出白洋淀流域平原区地下水可持续开采利用方案;在流域地下水可持续开采利用方案基础上,分析雄安新区地下水可开采的最大资源量,进而评价雄安新区地下水可开采潜力。结果显示,雄安新区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浅层富水性中等,深层富水性较强;地下水位为多年下降状态,近年来,浅、深层地下水整体呈企稳或回升状态,局部地区仍有所下降;地下水质量总体良好,且较为稳定。根据评价结果,雄安新区地下水可开采潜力约为1.80×10~8m~3/a,其中,浅层地下水可开采潜力约为1.50×10~8m~3/a,深层地下水可开采潜力约为0.30×10~8m~3/a。  相似文献   

6.
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按地下水系统及行政区划分析了三江平原各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可开采资源量及地下水资源开采潜力,针对不同地区提出不同的地下水开采方案,做到科学有序、合理开采.  相似文献   

7.
北京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开采方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下水过量开采已经引起北京平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降落漏斗逐年扩大以及一系列环境问题。控制地下水开采,增加地下水补给以达到地下水可持续开采应当成为北京市水资源管理的重要任务。本文根据北京市中长期供水规划、水资源特点和地下水开采现状设计了4种地下水开发利用开采方案:即维持现状开采、增加补给量、减少开采量以及联合方案。运用已建北京平原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对4个方案进行了模拟,分析了地下水系统水均衡量变化,地下水流场变化以及地下水动态变化,以此确定可能的可持续开发方案。结果表明,维持现状开采必将使含水层地下水疏干;增补和减开单独实施虽能改善现状,但难以实现。只有应用增补和减开的联合方案,才有可能实现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其为北京平原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海河流域水资源严重短缺,地下水长期超采是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开展流域地下水资源及开发利用潜力研究,对支撑服务地下水超采治理、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经系统评价,海河流域天然资源量252.99×10~8m~3,生态水位约束条件下的浅层地下水开采资源量172.98×10~8m~3,可更新的深层水可利用量4.68×10~8m~3。海河流域山区地下水质量总体较好,Ⅰ~Ⅲ类水占比40.83%,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质量较差,Ⅰ~Ⅲ类水占比14.10%,深层地下水质量优于浅层地下水,Ⅰ~Ⅳ类水占比74.25%。海河流域山区地下水开采潜力总体较小,燕山和太行山北部山区,地下水资源禀赋较差,基本无开采潜力,太行中部山区地下水开采程度较高,无开采潜力或开采潜力较小,太行南部山区地下水资源禀赋良好,开采潜力较大;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在不同水文地质单元开采潜力差异较大,山前平原浅层地下水长期超采形成大范围降落漏斗,无开采潜力或潜力较小,中东部平原浅层地下水资源禀赋较差,以微咸水为主,开采潜力较小,山东省鲁北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开采程度较低,聊城—德州一带开采潜力较大;雄安新区地下水总体无开采潜力。平原区深层地下水基本无开采潜力。  相似文献   

9.
李朗  姚炳魁  黄晓燕 《江苏地质》2014,38(2):273-277
通过建立符合该地区承压地下水赋存条件和渗流特征的地下水三维数值模型,并在模型识别、验证的基础上,根据各承压含水层的水位控制要求,调整现有地下水的开采布局,以乡镇为单位,确定出各含水层的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及最优开采布局,并预测2011—2020年底逐年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0.
高立强 《地下水》2014,(6):26-27
分析神府矿区马家梁村一带煤矿开采对地下水径流及水位的影响,认为杨伙盘煤矿开采对该村西部地下水量的增减影响甚微。老张沟煤矿开采造成区内地表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孙营岔一矿开采后对地下水有影响。煤层开采是影响井水、沟流减少不可忽视的因素。爆破采煤将导致原生裂隙、裂纹数量的增加,致部分裂隙穿透上部隔水层,从而造成地下水漏失,水位下降,泉流量减少。  相似文献   

11.
马龙 《城市地质》2013,(3):26-29,21
对菏泽黄泛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资源潜力进行了分析,采用地下水开采潜力指数法分析开采程度的强弱,判定其开采潜力。全区浅层地下水尚处于正均衡状态,属有开采潜力区。但区内浅层地下水资源分布与开采强度不均,开采布局不合理。为保持区内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全区按照科学合理的采。补,控,改等原则分为增源区、增采区、节水区和咸水改造利用区。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资源是一种再生性资源。在探明其储存条件后,对水情、水质动态进行长期观测十分必要。地下水动态监测的目的在于核实资源量,指导合理开采,了解水质污染趋势,监测因大量开采地下水所造成的危害性地质现象,并通过长时间序列资料积累,建立起地下水管理模型,为总水(地表水、地下水、雨水)调换、人工补给、合理开采、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进而开展地下水情的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限量开采的定义及确定可开采量的理论基础,并结合永济市城区漏斗区地下水实施限量开采前后及对盈余区加大开采后的效果观测资料分析,论述实施限量开采最主要的是首先选用均衡法求得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运用数值法求得可采资源量及其在含水层中的空间分布。其次运用地下水系统理论对研究区地下水资源进行调控,使地下水得到合理科学的开发利用。同时指出限量开采的实施将使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不良水环境问题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14.
唐书平  王志刚 《河南地质》2000,18(3):211-216
地下水水位的连年持续下降,必将引发地下水水源枯竭、地面学降、水质污染等地质灾害的发生,这是超量开采地下水的结果。防患于未然,使地下水资源良性循环是城市供水工作的重点。开发新的水源地,充分利用地表水,合理调减开采地下水,是防治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煤矿开采环境影响评价中地下水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孟凡生  王业耀 《地下水》2007,29(1):81-84
煤矿的开采与地下水资源紧密相连,煤层往往与地下含水层相邻,采煤时会疏干地下水,这不仅影响了地下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而且破坏了水的动态平衡和生态环境,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根据煤炭开采工程的环境影响特点及环境保护的最新发展趋势,概略提出了煤矿区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问题、煤矿开采引起的地下水环境问题、以及由煤矿地下水疏干引发的地面沉陷及其植被景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西安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慧芳 《地下水》2005,27(5):375-377
依据大量的调查、统计资料及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分析了西安市地下水资源的开采格局及其形成过程,并从地下水的开采量、开采程度、供水比例及用水结构几方面,详细阐述了西安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并对今后地下水开发利用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地下水资源及其潜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山东省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赋存特征、地下水开采现状及其动态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计算评价了全省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可开采资源量、开采程度和剩余可开采资源量。论述了地下水开采资源潜力的计算评价原则和判别标志,确定了全省主要的地下水资源潜力分布区。  相似文献   

18.
王新平  张娜 《地下水》2010,32(2):37-39
通过分析干旱区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及特性,提出塔里木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的见解:一是地下水只能作为干旱区农业灌溉的辅助水源;二是农业灌溉应主要开采灌区内的浅层地下水;三是绿洲与沙漠过渡带的地下水不宜开采;四是随着高效节水的发展地下水补给量将逐步减少,开采规模要适应补给条件的变化。塔里木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要以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要与盐碱地治理、节水灌溉、提高农业供水保证率相结合,提出了塔里木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海河平原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前景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综合分析海河平原地下水资源盈余量以及建立典型三级区平原开采系数与地下水水位下降速率、地面沉降速率的关系,分析了各三级区平原依靠环境容量可扩大开采量,根据疏干时限性评价指标对海河平原地下水的开采潜力进行了评价,客观展现了维持现状开采条件下研究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暗淡前景。  相似文献   

20.
张念龙  张勰 《地下水》1999,21(1):32-36
本文阐述了限量开采的定义及确定可开采量的理论基础,并结合永济市城区漏斗地区地下水限量开采前后及对盈余区加大形要后的效果观测资料分析,论述实施奶量开采最主要的是首先选用均衡法示得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运用数值法求得可采资源量及其在含水层中的空间分布。其次运用地下水系统理论对研究区地下水资源进行调控,使地下水得到合理科学的开发利用,同时指出限量开采的实施将使由于地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不良水环境问题得以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