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测区的地质水文资料,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河源和平地电台地区建立三维有限元物理模型并进行物理环境变化下的数值模拟实验,并分别计算了正常状态、地表雨水、挖土施工、地下低阻流体四种情况下真电阻率的变化对观测电阻率的影响,在四种情况下模拟分析不同的电极埋深对电阻率观测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极埋深越深,对表层电阻率变化越不敏感,而对深层环境变化反映越明显;相反,电极埋深越浅,越容易受到表层环境的干扰,而对深层有意义的变化却反映迟钝。  相似文献   

2.
电极电位和接地电阻的变化是土地电曲线(日均值或时均值)变化的主要原因。电极电位和接地电阻与电极成分、电极周围土壤中水的成分、湿度等有密切关系。 单纯的应力变化不会引起大地电场的变化。在孕震过程中,只有应力使电极周围的水分重新分布或成分改变,从而使电极电位和接地电阻改变时,土地电曲线才有变化。  相似文献   

3.
土地电是地震群测队伍广泛应用的基本手段之一。它的电极与引线接口处的密封处理,关系到电极的寿命、观测资料的可靠问题。从解剖自贡荣边水库测报点土地电说明,用绝缘胶布和沥青封闭接线头的方法,沥青容易老化、开裂,随地下水作用而潮湿、  相似文献   

4.
我厂的地震测报组是在厂党委领导下和上级地震领导机关的指导和帮助下建立起来的,于1975年2月开始测报。现在共有十二种测报手段,以土地电测报为主。在测量方法上使用两种测量仪器,其一是用微安表每日定时观测,第二是用电子电位差计自动记录二十四小时内的电位变化数值。在作图分析方面有三种方法:矢量法、平行电法和日均值曲线法。为了研究土地电变化与地震对应的内在联系,我们还因陋就简地做了一些实验和分析。现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前言在土地电观测中,最常用的电极材料是铅和碳。有人认为:“在饱和水条件下的碳棒,容易被渗流扩散作用而解体变为粉未。……。采用碳电极时,一年,最多两年应更新电极,因为时间长了,碳块会粉未化”。按照上述见解,1、2年要更新一次电极,将使土地电资料不能连续,难以用来作地震预报。观测时间长了,碳电极会不会变成粉未,土地电观测值不稳定究竟是什么原因。下面根据我们的实践,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目前,各地测报组安装的土地电,有的是南—北、东—西向的,有的是多方向的。这两类土地电,到底预报地震的效果哪一类好,目前,各地的意见很不一致,我们想仅就这两类的土地电在接收震源电源的情况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省群测群防地震工作的深入开展,不少单位对土地电希望能够早日自动记录,以为预测预报地震提供比较连续可靠的数据。为了供同志们在实验土地电自动记录时参考,我们选载了国家地震局武汉地震大队研制土地电记录仪的部分资料。  相似文献   

8.
针对基础埋深对高层建筑地基基础稳定性的影响,以某一高层建筑为例介绍了复合地基土体强度参数的确定;在基础埋深最不利的情况下分别从复合地基承载力、地基变形(沉降量)、地基抗滑移和抗倾覆稳定性及地基整体稳定几个方面进行了地基稳定性验算,得出在工程地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基础埋深适当减小可以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基础稳定性要求。研究结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9.
埋深是影响地下管道在地震波作用下变形的一个重要因素,土体位移和位移传递系数随埋深的变化而变化。根据已有规范,并结合实验数据研究埋深对地震波作用下埋地管道变形的影响,得出浅埋管道管-土间位移传递系数的范围及其与埋深和单位面积抗力的关系,完善了供水管网的抗震设计理论。  相似文献   

10.
大连国际会议中心结构的竖向承载和水平抗侧力体系主要由数个钢管混凝土叠合柱边框组合核心筒构成,保障核心筒钢管混凝土边框柱与混凝土基础的可靠锚固性能是其抗震设计的关键技术之一。以该工程核心筒边框柱-混凝土基础为原型,设计了2个不同柱脚埋深的1/5缩尺的钢管混凝土柱脚-钢筋混凝土基础组合试件,并对其进行了锚固工作性能试验。试验采用单向重复荷载,重点研究了柱脚埋深对组合试件的锚固承载力和延性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增大柱脚埋深能有效提高其锚固承载力和延性性能;2个试件原型的构造做法均可满足设计要求,其锚固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1.
土层剪切波速是地震小区划和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重要参数。选取临汾市汾河冲积平原一二级阶地和三级阶地共60个典型工程的土层剪切波速资料,分别采用三种经验模型进行统计回归分析,随机选取4个实测钻孔检验拟合程度。结果表明,该地区剪切波速与埋深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将实测结果与拟合结果进行检验,经验关系式与实测的剪切波速值基本吻合,表明可用于该地区剪切波速的推测。  相似文献   

12.
粉质黏土在山东地区分布广泛,对粉质黏土剪切波速—埋深关系的研究可用于指导实践。根据山东境内的工程地质特征,本文将山东划分为鲁西地区、鲁中南地区和鲁东地区3个统计单元,分别对粉质黏土的剪切波速—埋深数据进行统计,使用4种回归模型对粉质黏土剪切波速—埋深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对比各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研究表明,粉质黏土剪切波速与埋深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基于幂函数的回归模型(v_(si)=ah_i~b+c)具有最佳的拟合效果,在Ⅱ类场地和Ⅲ类场地条件下都能很好的拟合剪切波速随埋深的变化,并且具有良好的拟合优度。基于该模型,本文得到了鲁西地区、鲁中南地区和鲁东地区粉质黏土剪切波速—埋深关系经验公式并给出了相应的误差,供实际工作中缺乏剪切波速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信号输出回路特性是影响电磁法水下金属管线探测仪探测深度和探测精度的重要因素,本文针对人工源电磁法探测水下金属管线埋伏深度的问题,建立了电磁信号发送机输出回路的物理模型,推导了信号输出回路基本特性的数学表达式,计算了不同长度金属管线输出回路的截止频率,并对不同激励信号下输出回路的响应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为人工源电磁法水下金属管线埋深探测的方法选择、发送机设计与开发、输出回路布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收集了2008年以来北海市城区44个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土层剪切波速测试资料,采用幂函数模型分别对粘土、粗砂、砾砂、其它土类的土层剪切波速与埋深进行加权回归分析,得到不同土类的模型参数及拟合优度指标(判定系数R2和误差标准差σ),并对回归方程和回归系数进行了显著性检验;最后将土层剪切波速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验证回归关系式的合理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北海市城区土层剪切波速与埋深呈现出较好的幂函数关系,拟合优度均在0.81以上;给出的土层剪切波速回归关系式能较好地预测出不同埋深土层剪切波速,特别是在土层中部和底部推测结果准确性更高,其推测结果可供北海市城区缺乏剪切波速测试资料的场地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5.
土壤剪切波速与埋深关系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解决工程中剪切波速测试不能达到工作要求深度的问题,文中根据大量黑龙江地区的地震安全性评价资料,运用主要的经验公式:线性拟合Y=a+bX;多项式拟合Y=a+bX+cX2;指数拟合Y=aXb,分别统计了土壤剪切波速与埋深之间的关系,给出回归参数及适用深度。结果表明:(1)剪切波速与杂填土土层深度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回归,都得不到令人满意的结果;(2)除粗砂多项式拟合方式略好于线性拟合方式外,各土类剪切波速与土层深度的关系采用线性拟合方式要优于多项式和指数拟合方式;(3)采用多项式和指数拟合方式也可以得到比较令人满意的结果;(4)除粘土(可塑、软塑)外,采用多项式拟合方式要略优于指数拟合方式。结果可为今后黑龙江地区工程场地分类,抗震设防小区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成都市地震安评报告中的场地钻孔剪切波速资料,定性探讨了成都地区Ⅱ类场地常见的10类土的剪切波速与埋深的关系;将拟合优度作为模型的综合评价指标,推荐给出针对不同类型土层的拟合函数模型。基于某工程的钻孔数据,利用推荐的数学回归模型和遗传神经网络模型,与其它研究模型计算得到的剪切波速预测值及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7.
18.
高海拔花岗岩区裸露基岩丘与多成因沉积物盆垄显示地质条件变化较大,给高海拔宇宙射线观测站(LHAASO)工程建设带来挑战.地质调查和物探相结合,对场区大范围勘察以求规划避让断层,中心区WCDA小范围精细探测以刻画基岩顶面起伏变化,便于地基设计.采用音频大地电磁法(AMT)和高密度电法相结合,在场区和中心区布网探测.结果发现,在避开区域断层后,不同规模断层在场区依然存在,与区域断裂构造NNE走向和节理走向不完全一致,影响到局部坳陷盆地规模走向和沉积物分布.场区基岩埋深20~60 m,变化较大.受第四纪冰川和现代河流作用,堆积了厚达30 m冰碛物和60 m冲洪积物,分布在场区约4 km2范围内,而靠近较大规模断层破碎带的堆积物厚达100多米.分析结果被后期钻探验证,为工程规划设计提供了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9.
我队自贯彻国务院69号文件后,在候马市地办及队党委的领导下,加强了地震予测予防工作,从一九七五年一月成立了防震抗震领导组,由队党委书记崔志文同志任组长,下设地震观测组,由车间抽调三名青年徒工任观测员,并由一名地质技术员兼管观测组。成立观测组后,队领导及各单位很重视这项工作,在物质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并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拨出了一部分仪器设备,又自己动手制做一部份土仪器。我们先  相似文献   

20.
应用古文化层埋深确定汾渭盆地沉积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49处仰绍至东周古文化遗址埋深数据研究了距今7000~2500年汾渭盆地内部的沉积速率.结果表明,盆地内部的凸起地区沉积速率一般小于凹陷地区,如渭河凹陷的平均沉积速率为0.46mm/a,临汾凹陷的平均沉积速率为0.36mm/a,而临潼凸起和襄汾凸起的沉积速率为0.20mm/a左右.分析各时代的沉积速率还发现,在仰绍(距今5000年)之前渭河盆地内凹陷的沉积速率明显小于仰绍之后,宝鸡凸起还由东周之前的相对下降变为相对上升.沉积速率相对较大的地质单元往往是地震活跃的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