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岭造山带地壳构造与楔入成山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学诚 《地质学报》1997,71(3):227-235
横穿秦岭的河南叶县至湖北南漳的反射地震剖面揭示,秦岭造山带地壳由一系列由南向北楔入到中地壳的鳄鱼式构造所组成。南北溱岭上地壳分别形成南秦岭和北秦岭推覆系。北秦岭推覆系是组成基底的地壳沿脆转换面拆离冲叠形成的一个推覆系,可以分出栾川推覆体,瓦穴子推覆体,二郎坪推覆体及朱夏推覆体。  相似文献   

2.
西安市地处中国北方的渭河盆地新生代断陷区,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区域地壳稳定性薄弱,给西安城市建设和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新生代以来,渭河盆地深部地幔作用下,受到南北向拉伸应力场控制,形成了由东西向构造,祁吕贺山字型构造,新华夏系,陇西系及北北西向构造组成的复杂的构造网络系统,渭河盆地内发育规模较大的活动断裂20余条,它们具显著的继承性,活动速率最大为2.0-2.4mm/a区域  相似文献   

3.
熊耳山地区花岗岩出露面积约为404.8km^2,岩体围岩主要为太华群变质岩系和熊耳群火山岩系。这些岩体的年龄值在81-182.8Ma之间。据野外观察、室内岩矿鉴定、数据处理及计算机数学模型模拟,获知本区花岗岩系1型,物质来源于下部地壳太华群片麻岩结晶基底,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华北地台三个钼矿集中区中典型含钼花岗岩系和七个金矿集中区中典型含金花岗岩系的特点,对比了含钼和含金花岗岩系产出的地质背景、岩石学及矿物学、微量元素及稀上元素、锶同位素组成等,认为含钼和含金花岗岩系都是深融浅侵位的钙碱性岩系。含钼花岗岩源岩主要为下地壳源,但有部分地幔物质的加入;含金花岗岩源岩为下地壳源。由于岩系物源的差异、分异演化程度和成岩作用的不同,导致它们的成矿作用也不同。  相似文献   

5.
太阳系(携带地球)围绕银河系银心依椭圆形轨道公转.旋行1周,地球与银心之间有两次处于近距离,两次处于远距离.在靠近时两者之间引力增大,导致地仅柔流物质发生涨潮,远离时引力减小,地幔潮落.地幔的潮汐作用势必引起其上的固体地壳发生破裂、变形、运移和碰撞,即地壳构造运动.由于太阳公转具有200Ma年的周期性,故而地壳运动同样也具有与此相一致的周期性和等时性.因而说地幔的潮汐是导致地壳发生构造运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通过区域重力场的三维密度扰动成像和地震层析成像研究,我们确定西藏新生代裂谷系反映为上中地壳低密度带,延深可达到42 km;同时,青藏高原下地壳也有低密度和低地震波速的物质蠕动流。和东非大裂谷等其他裂谷带不同,西藏新生代裂谷通常是多条平行裂谷组成的裂谷系,它的形成机制也是特殊的,可称为陆—陆俯冲型裂谷系。印度板块的陆—陆俯冲造成的正交方向拉张与西藏新生代裂谷系形成密切相关。地震变形空白区和陆—陆俯冲型裂谷带空间分布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即裂谷带的源头指向地震变形空白区。陆—陆俯冲型裂谷系的发育过程可分为以下四个环节:①陆—陆俯冲造成前沿带的地壳破裂和地震;②地震变形空白区地应力集中;③挤压地应力向俯冲带前方发散并且转化为張应力,造成前沿带正交方向的地壳破裂和地震;④大地震后应力释放,产生的回跳继续使地壳变形,每一次地震都促使裂谷的进一步发育。青藏高原的下地壳物质蠕动流对中上地壳产生的底辟作用,也促进了西藏新生代裂谷系的形成。地壳拆离面前端上中地壳的成倍加厚使温度升高,造成下地壳流向上挤出,从而使上中地壳張裂。特提斯大洋板块俯冲下去的残块在软流圈下沉也使软流圈上涌,也导致下地壳物质蠕动和西藏新生代裂谷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强祖基  张立人 《地质论评》1983,29(5):448-448
中生代以来,中国东部地壳和岩石圈构造演化与西太平洋弧沟系有关。本文将提出中国东部地震活动性自北而西南有明显的差异,主要由于西太平洋弧沟系自北而南各段弧沟系消减类型不同及弧后具有不同的应力状态。喜山运动早、中期,太平洋—库拉板块活动脊消减到亚洲大陆东缘,弧后强烈扩张,发生  相似文献   

8.
东秦岭商丹构造带主要地质体的同位素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东秦岭商丹构造带内的武关岩群大陆裂谷火山-沉积岩系、松树蛇绿岩、丹凤岩群岛弧型火山-沉积岩系及主要岩浆侵入岩体主体形成于中、新元古代。中元古代是北秦岭地壳的主要垂向增生时期,晋宁期沿商丹构造带发生洋-陆俯冲-碰撞造山作用,导致北秦岭地壳的形成和侧向增生。  相似文献   

9.
一等奖(7项)1.一批矿物的晶体结构测定2.中国中晚元古代地壳发展及构造古地理研究3.中国碎屑岩系中盐类矿床的形成条件4.江西德兴铜厂斑岩铜矿床的成矿成晕机理及其地球化学勘查意义的初步研究5.弓长岭铁矿石榴石和磁铁矿的成因矿物学研究6.矿床统计预测7.孔隙承压地下水的资源评价和地面沉降关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变质岩系与地壳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十个变质地区各时期变质岩系的特征分析,提出中国的地壳演化可分三大阶段:(1)太古—早元古代古中国克拉通形成阶段;(2)中元古—中生代初克拉通“分——合”和活化阶段;(3)中、新生代板块活动阶段。  相似文献   

11.
地壳深部及上地幔物质研究,日益为广大研究者所重视。玄武岩的物质来源系与地壳深部及上地幔的物质密切相关。我国东部广泛分布着新生代玄武岩,它是环太平洋新生代玄武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利用矿物中包裹体探讨不同产地玄武岩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  相似文献   

12.
张旗  王焰 《岩石学报》2001,17(4):505-513
大陆地壳组成是地球科学家关注的课题,但困难的是如何确定深部地壳,尤其是下地壳的组成。埃达克质岩的厘定从一个方面有助于这个难题的解决。中国东部“C型”埃达克质岩(adakite-like)的地球化学性质表明其形成的深度大,熔融的温度高,为下地壳中基性麻粒岩部分熔融的产物。因此,可以尝试通过埃达克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来反演下地壳的组成。本文的初步研究表明,中国东部埃达克质岩的Sr-Nd同位素组成有很大的变化,反映埃达克质岩熔融的源区下地壳组成有明显的不同。根据埃达克质岩石的Sr-Nd同位素组成,推测中国东部高原下地壳大体由胶东-大别、北京-辽西和下扬子(长江中下游)3个不同的块体组成。1,胶东-大别区:胶东区的下地壳以富Si,Na2O/K2O低(0.8-1.3)、Isr高(0.709-0.712)、εNd(t)低(-15--21)和TDM高(1.9-2.1Ga)为特征;大别区的Isr值较低,可能代表了中生代时基底的特征,大体相当于该区下地壳的上限值。2,下扬子区位于扬子地块内,中生代埃达克质岩的Sr初始值,εNd和TDM变化大,说明元古宙的下地壳基底中可能有较多年轻的玄武质岩石底侵加入。相比而言,铜陵区的Isr较高(0.707-0.709)、εNd(t)较低(-11--16)、TDM高(1.7-2.2Ga),接近扬子下地壳的特征。3,辽西-北京地区的Sr-Nd高位素组成以低的Isr(0.705-0.707)、变化的εNd(t)(-4--20)和TDM(0.7-2.1Ga)为特征,反映辽西-北京区下地壳组成比较复杂。其中北京-彰武地区的Sr-Nd同位素组成与汉诺坝玄武岩中的麻粒岩包体类似,远高于华北下地壳的εNd(t)值(-32--44),推测埃达克质岩石并非来自古老的华北太古宙下地壳,而可能是中生代时增生在华北下地壳底部的年轻基性麻粒岩部分熔融形成的。此外,文中还讨论了用埃达克岩反演下地壳组成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华北克拉通北缘晋冀内蒙交界地区有变质程度连续变化、从高压基性麻粒岩、麻粒岩到角闪岩相的变质岩系出露。它们的古变质压力由>1.4GPa(50km)变化到0.5GPa(15km);岩石类型从变辉长岩、中酸性正片麻岩到表壳岩变化;变质矿物组合由不含水的耐火组合变为富含云母和角闪石的组合;地球化学性质表现出从贫Si和Al、轻度亏损生热元素到具有正常的化学成分的连续变化;包裹体流体性质在轻度亏损生热元素的麻粒岩中均为CO2流体,而在麻粒岩相的表壳岩和角闪岩系中H2O流体逐渐增加。上述变质岩系剖面的组成和特点符合大陆下地壳的定义,可能代表了包括最下部地壳在内的华北地块太古宙克拉通型大陆下地壳。据此本文建立了我国第一条克拉通型大陆下地壳剖面,并讨论其地质意义以及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部地壳岩石密度及其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翻琴  汪洋 《地质论评》2016,62(6):1579-1589
本研究采用前人归纳的中国西部主要构造单元的P波波速结构来研究中国西部的地壳密度及组分特征。对地壳岩性推测依据:(1)实测地壳V_p值与实验室测量的常见不同岩性V_p值的对比,(2)根据波速(V_p)-密度(ρ)转换方法,将下地壳的P波波速结构转化为密度结构,并采用Monte Carlo法对密度值的误差进行估算。结果显示:除川西地区以外,中国西部各构造单元的(结晶)地壳密度值大于全球大陆地壳平均值2830 kg/m~3。中国西部各构造单元上地壳P波波速和密度均与中酸性岩类相当,中地壳P波波速和密度均与中性岩相当,下地壳P波波速和密度均与基性岩类相当。因此,中国西部上地壳是中酸性的,中地壳是中性的,下地壳是基性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黄河中游地区马兰黄土的大面积野外实地考察,系统采样和室内分析测试,并采用质量加权平均的计算方法,给出了较为准确的中国黄土平均化学成分数据.中国黄土相对于下地壳和全地壳较富大离子半径的亲石元素而贫亲铁元素;与上部大陆地壳相比,中国黄土除相对较富Ca.B而贫Na、Nb外,其余绝大多数化学元素的丰度均非常接近甚至几乎相等。由此表明。中国黄土确属典型的上部大陆地壳物质,它不仅为暴露的上部大陆地壳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天然平均样品,而且中国黄土的平均化学成分完全可以作为上部大陆地壳化学成分的代表而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6.
金在地壳、岩石和沉积物中的丰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迟清华 《地球化学》2002,31(4):347-353
金在地壳,岩石和沉只物中的丰度一直是地球化学研究和金矿勘查中非常重要的参数。随着20世纪80年代金分析测试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以及目前积累的大量可靠的金的分析数据,发现引用20世纪70年代前发表的有关金的地壳丰度和金在岩石,沉积物中的平均含量作为衡量标准已不适宜。根据近15年来发表的大量有关金在地壳,岩石和沉积物中含量的文献,结合作者在地壳与岩石研究中积累的金的大量可靠数据,综合给出金的地壳丰度为1.0ng/g,出露出壳丰度为0.8ng/g,金在岩石,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中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9,0.6,1.0和1.0ng/g,金在中国水纱沉积物,泛滥平均沉积物,浅海沉积物和土壤中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4,1.6,1.2和2.0ng/g。这种对金在地壳,岩石和沉积物中丰度值的新认识,对地球化学理论研究,勘查地球化学甚至金的矿产勘查工作都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利用近年来天文学和深部地球物理研究成果,通过对含油气沉积盆地构造样式、成矿构造特征及全球大型构造断裂现象的分析,作者认为旋转运动是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地壳旋转运动是形成地壳上各种构造现象(盆地和造山带及大型走滑断裂系统)的主要原因,而地壳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是地壳旋转运动的两种方式.地壳旋转的动力来源于地吸、地核旋转动量的向外传遍及地球自转、公转速度的变化.地壳的旋转运动分统水平轴旋转、绕垂直轴旋转和统斜向轴旋转,地壳的旋转运动可形成益一山构造、大型张性、压性及扭动断裂,同时伴随火山作用和地震活动(旋转运动强烈时)及地磁极倒转.  相似文献   

18.
华北地台含钼和含金花岗岩系的地质地球化学及其成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华北地台三个钼矿集中区中典型含钼花岗岩素和七个金矿集中典型含金花岗岩系的特点,对比了含钼和含金花岗岩系产出的地质背景、岩石学及矿物学、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锶同位素组成等,认为含钙和含金花岩系都是深融浅侵位的钙碱性岩系。含钼花岗岩源岩主要为下地壳源,但有部分地幔物质的加入;含金花岗岩源岩为下地壳源,由于岩系物源的差,分异演化程度和成岩作用的不同,导致它们的成矿作用也不用。  相似文献   

19.
杨文采 《地质学报》2008,82(1):1169-1177
:本文讨论川甘青复理石盆地的地质概况、地壳属性、形成机制和资源前景。这个地区是中央造山带 中未发生陆陆碰撞的构造单元,包括甘南、青海东及川西北的倒三角形地区,过去称为“松潘甘孜造山带”。地壳波 速结构的特点包括:①上地壳分两层,上层的波速较低的沉积岩层,厚度可达7km,波速小于6.0km/s;下层为结晶 基底,波速6.0~6.2km/s。②中地壳为正常波速,但厚度较大,可达20km 以上。③下地壳波速从6.6km/s随深度 上升到7.3km/s,厚度亦增加到20km 以上。上述特点的产生与复理石盆地形成时洋壳的俯冲有关。构造演化可 分四个阶段,①洋壳俯冲阶段;②深水浊流沉积及等深流沉积阶段;③ 陆坡凸起沉积加剧阶段;④ 古特提斯洋封闭 以后,地壳推挤成高原阶段。川甘青复理石盆地也许是中国大陆浅层油气勘探的最后希望。在盆地边部及西秦岭 西延余脉,有良好的金矿资源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20.
从GPS水平矢量场对中国及全球地壳运动的新认识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利用中国GPS矢量场和IERS公布的全球矢量场,对中国及全球地壳水平运动的状态进行了从全球到局部不同空间尺度的构造运动的描述和理解,其要点如下:①GPS矢量场定量地显示了中蒙构造区是全球大陆内变动最强的地区;②中蒙构造区(或中蒙次板块)内部可分出三级各具特色的构造区块、条块和地块;③中蒙西部区块呈大"",3条边缘带都是地壳厚度陡变带,是结构性地震带,控制了全球大陆内 2/3以上的 8级地震;④中蒙东部构造区块是挤压型和伸展型大陆边缘最典型地区,GPS矢量场展现了现今向东的伸展蠕散运动;⑤中国西部2001年在昆仑山发生的 8.1级地震与西部从GPS矢量场算得的视应变场中高应变带相关;⑥全球GPS矢量场揭示 N/S半球之间存在明显的运动不协调带,该带(B带)直接表现为13条左列的走滑兼挤压断裂带,该带控制的强震活动与环太平洋俯冲带(A带)控制的地震自1897年以来交替活动已有七幕。讨论提出:①全球 4个构造系(环太平洋构造系、洋脊构造系、北半球大陆高原构造系和环赤道构造系)是否与地球的 N/S半球、0~180°半球的双重非对称有关?②全球GPS矢量场所描述的板块运动可否作为约束推算地幔三维运动的表层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