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4种海洋单胞藻生化组成的环境因子效应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应用14C示踪法测定4种海洋单胞藻的光合作用速率,研究光、温度和营养盐等环境因子对藻类细胞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角褐指藻、盐藻、中肋骨条藻和等鞭金藻适宜生长的光强范围为5.8×103~15×103lx.4种单胞藻光合作用速率随光强增加而增大,其中盐藻和等鞭金藻的光响应比较明显.随光强增加,4种单胞藻细胞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及其变化量呈增加趋势,而蛋白质含量及其变化量则减少,脂类含量变化很小.三角褐指藻、盐藻、中肋骨条藻和等鞭金藻最适生长温度分别为:14、26、21、26℃左右.在上述4个实验温度时,4种单胞藻光合作用速率最高,细胞内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含量及其变化量也达到最大值.三角褐指藻、盐藻、中肋骨条藻和等鞭金藻光合作用过程的表观活化能(E)分别为:23.2、38.5、22.4和61.7KJ/mol,温度系数(Q10)分别为:1.74、1.74.1.38和1.69.三角褐指藻和中肋骨条藻在氮磷比(N/P)为16时,盐藻和等鞭金藻在氮磷比为28时,光合作用速率最大.在N/P为16时,4种单胞藻细胞内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含量和变化量均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2.
3.
本文研究测定了卤水浓度、营养盐、温度、光照强度、pH等环境因子对盐田藻垫生长的影响。提出了利于藻垫生长的上述环境因子的最适范围及最适点:1.卤水浓度为6—12°Be。2.在无机氮0~8mg/L,无机磷0~0.8mg/L的范围内,藻垫生长随营养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3.温度为30℃。4.在自然条件下,光照越强越有利于藻垫生长。5.pH为8.5。  相似文献   

4.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对赤潮异弯藻生长速率、细胞体积和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赤潮异弯藻在10~30℃之间均能正常生长,25℃时生长速率最高,25℃为其最适生长温度;赤潮异弯藻的细胞体积随着温度的升高大致呈逐渐减小的趋势,10℃时细胞体积最大(823.89μm3),25℃时细胞体积最小(387.98μm3)。进一步分析表明,赤潮异弯藻生长速率与细胞体积(对数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在10~25℃之间,赤潮异弯藻单个细胞的碳、氮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其单位体积细胞的碳、氮含量却呈单峰变化(15℃时结果为峰值)现象;叶绿素a含量在单个细胞和单位体积细胞两个层次上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一致,即其在整个温度区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赤潮异弯藻细胞C∶Chl a和N∶Chl a随着温度的升高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均在10℃时最大,在25℃时最小。  相似文献   

5.
不同磷源对藻类生长及其生化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黄世玉  黄邦钦 《台湾海峡》1997,16(4):458-464
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对KH2PO4及多种溶解有机磷化合物对藻灶进行了一次性培养,考察要对DOP的利用和不同磷源对藻类生物及其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甘油磷酸钠,6-磷酸葡萄糖,蛋黄卵磷脂和酵母核糖核酸均可被藻类吸收利用,并且培养藻类都生长良好;碱性磷酸酶在大分子DOP利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共培养系统,研究了不同氮、磷营养盐浓度和光照强度下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 for-mi:对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和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生长的影响及龙须菜水提取物对2种赤潮藻生长的抑制效应,分析了龙须菜的抑藻机理.结果表明,在氮、磷浓度分别为...  相似文献   

7.
大亚湾颗粒有机物生化组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亚湾海域颗粒有机物(POM)的生化组成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现场采样调查分别于1995年5月和11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因子对POM生化组成有很大的影响。核电站的运作使大亚湾海域有局部升温现象,温度升高,使经类含量升高。蛋白持含量受无机氮盐含量影响显著,由于大亚湾POM中蛋白质的含量不高,而且大亚湾水域呈贫氮特征,适当增加有该海区无机氮的含量对于提高大亚湾POM的生物营养性具有现实意  相似文献   

8.
铁对三角褐指藻生长、光合作用及生化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近来许多研究表明,不论是在无机氮丰富还是贫乏的水域,铁元素的供应对于浮游植物的生物量、生长率、种类组成及初级生产力均会产生影响。通过室内培养,研究了铁对三角褐指藻生长、光合作用以及细胞生化组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其他营养盐充足的条件下,海水中铁浓度的变化对三角褐指藻的生长及光合作用均有显着影响。在5×10-7mol/dm3铁浓度时,三角褐指藻可达到其最大光合作用速率。在添加铁的条件下,三角褐指藻细胞多种生化组成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叶绿素a含量变化幅度最大,增加了25%~35%,叶绿素c、类胡萝卜素含量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增长幅度要小于叶绿素a;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增加了5%~10%,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幅度在5%~15%之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DCMU荧光增强比(Fd/F)也呈明显的增加趋势。铁是海洋初级生产过程中的一种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9.
研究3种氮源(NaNO3,尿素,NH4NO3/尿素复合肥)对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 OUN07)生长和细胞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D. salina OUN07生长最适的是0.75mmol/L尿素,最大细胞密度为105×104 cell/mL,对照组仅为59×104cell/mL;最高β-胡萝卜素含量110.6mg/g出现在0.125/0.125 mmol/L NH4NO3/尿素复合肥中,较低的氮盐有利于β-胡萝卜素的积累;1.0mmol/L尿素培养的D. salina OUN 07叶绿素a含量最高(48.5mg/g),较高的氮盐有利于叶绿素a的合成;D. salina OUN 07脂肪酸主要由16:0、18:1和18:2ω-6组成,其中0.75mmol/L尿素组脂肪酸含量最高;氮源对D. salina OUN 07蛋白含量也有显著影响,NH4NO3/尿素组蛋白含量(33.61%)最高;建立了三种氮源吸收的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0.
不同光质下中华盒形藻蛋白质合成的SDS—PAGE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  林均民等 《台湾海峡》1999,18(1):67-70,T002
初步分析光质对海洋硅灌中华盒形藻蛋白质合成的影响,发现在红光、蓝光和白光下蛋白质合成的量和种类有所不同,并对硅藻SDS-PAGE样品制备法作了改进,即增加1次甲醇冲洗步骤,通过加热/冷冻循环破碎硅藻细胞。  相似文献   

11.
以采自厦门沿岸的中华盒形藻(BidduphiasinensisGreville)为实验材料 ,通过培养研究了光对该藻有性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 ,光诱导该藻有性生殖发生的临界日长为16h,且其性分化反应随光照时数的延长而增强 ;该藻性分化反应的有效光照强度范围为40~80μmol/(m2·s) ,高峰出现在70μmol/(m2·s) ;光照强度低于光合补偿点的延长光 (8h光期 )无论置于主光期(8h)之前或之后均能引起精原孢囊的形成 ,白光作为延长光的诱导效果最为明显 ,蓝光其次 ,红光有效但不明显 ,远红光无效。由上得知 ,中华盒形藻有性生殖过程存在光周期现象 ,属长日植物 ,具有“光控”反应特征 ,但不典型 ,该藻可能同时存在蓝光和红光2种光信号受体  相似文献   

12.
夜光藻赤潮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相似文献   

13.
海洋微藻的无菌化处理及对其生长特性和生化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常用抗生素(氨苄青霉素、链霉素、氯霉素和卡那霉素)对4株海洋微藻(1株金藻和3株小球藻)进行了无菌化处理,并对这4株微藻在带菌和无菌培养时的生长特征和生化组成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中高浓度(≥100 mg/dm3)的单种抗生素或抗生素组合可抑制微藻的生长,个别低浓度(50 mg/dm3)的抗生素或抗生素组合可促进微藻的生长;氨苄青霉素、链霉素和卡那霉素各200 mg/dm3联合使用处理球等鞭金藻,氯霉素100, 50, 50 mg/dm3单独使用分别处理小球藻C95, CV和C146,可获得这4株微藻的无菌藻系;无菌培养的4株海洋微藻的稳定期持续时间由除菌前的4~5 d延长到15~20 d,藻液悬浮性增强,藻细胞不易老化;除菌后微藻的主要生化成分发生明显变化,球等鞭金藻的叶绿素A、叶黄素和总脂含量显著增加,小球藻C95和CV的总蛋白含量显著增加,3株小球藻的脂肪酸组成如EPA, PUFA等的含量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4.
珊瑚藻是珊瑚礁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功能性群体。2010年通过水肺潜水分析了三亚珊瑚礁区的珊瑚藻种类组成和丰度, 以及群落空间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共鉴定出3科10属25种珊瑚藻, 其中珊瑚藻科占优势地位。三亚珊瑚礁区的珊瑚藻优势种分别为叉节藻Amphiroa ephedraea、拟中叶藻Mesophyllum simulans、串胞新角石藻Neogoniolithon fosliei、中叶藻M. mesomorphum、圆锥呼叶藻Pneophyllum conicum、孔石藻Porolithon onkodes和布氏水石藻Hydrolithon boergesenii。基于多元统计的分析结果, 将调查采样站位分为近岸型和离岸型2个主要集群, 其中近岸型的珊瑚藻种类以浊度、沉积速率(0~63μm)和悬浮物耐受种类为主, 离岸型则以光依赖-沉积物敏感种类为主。以珊瑚藻种类组成和丰度为基础的群落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 其空间变异处于显著性水平。生物与非生物变量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最佳两变量组合(浊度和盐度)显著影响三亚珊瑚礁区2种类型调查站位中的珊瑚藻集合。在同一个研究站位, 因受干扰程度不同, 深水处的珊瑚藻的覆盖率比浅水处高。分析结果表明, 在三亚独特的珊瑚礁区中, 自然或人为的物理干扰因素都对调节珊瑚藻群落结构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乙酸对两种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和D.parva)生长、β-胡萝卜、素积累、叶绿素a合成、脂肪酸组成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D.salina,乙酸可明显促进生长。细胞密度最大值120×104cell/mL(pH≤8.5),β-胡萝卜素最大值102mg/g(pH≤8.0),叶绿素a含量达到104 mg/g(ph≤8.5),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乙酸还可提高单不饱和脂肪酸18. 1和多不饱和脂肪酸18:2n6的含量;蛋白含量随pH升高而提高。对D.parva,乙酸对生长无明显促进作用,也不能提高β-胡萝卜素含量,但明显提高叶绿素a含量,最大值达144 mg/g (pH≤9.0),还可提高蛋白含量,达到33.5%(ph≤9.0)。  相似文献   

16.
环境因子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的综合影响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颜天  周名江  钱培元 《海洋学报》2002,24(2):114-120
利用多因子实验设计,研究了主要环境因子温度、盐度和光照强度对麻痹性贝毒产毒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生长的影响.经三维ANOVA统计分析(Tukey test)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范围内(温度12,19,25,32℃;盐度10,18,25,30,35和光照强度0.02×1016,0.08×1016,0.3×1016,1.6×1016s-1/cm2),温度、光照强度和盐度对藻生长率有显著的影响(P<0.001).光照强度和温度、盐度和温度、光照强度和盐度以及这3个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P<0.001),在本实验中该藻生长的最适条件是19℃,1.6×1016s-1/cm2,盐度30.根据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特性,我们探讨了这些环境因子在塔玛亚历山大藻赤潮形成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不同盐度波动幅度对缢蛏生长和生化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盐度波动幅度(盐度恒定组S0为对照,盐度波动幅度设3、6、9、12和15五个水平,分别用S3、S6、S9、S12和S15表示)对缢蛏生长和生化组成的影响,实验周期90d。结果表明:随盐度波动幅度的升高,缢蛏存活率、分别以末壳长度和末体质量表示的特定生长率(SGRFL和SGRFQ)呈上升趋势,当到达临界值后,其存活率、SGRFL和SGRFQ随盐度波动幅度的升高而下降;而缢蛏水分和粗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当到达临界值后,其水分和粗蛋白含量随盐度波动幅度的升高而上升。Turkey’s多重比较发现,S3、S6和S9盐度波动处理组缢蛏的存活率、SGRFL和粗脂肪含量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S6和S9盐度波动处理组缢蛏的SGRFQ显著高于对照和其它处理组(P0.05)。缢蛏存活率、末壳长度、末体质量、SGRFL、SGRFQ、水分含量、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和灰分含量达到最适值的盐度波动幅度分别为3.24、5.16、5.47、5.00、5.41、6.20、5.32、5.20和6.94。  相似文献   

18.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氮磷比、温度、光照强度等环境因子对中肋骨条藻细胞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介质N/P为10:1时生化组成含量比30:1高;在28℃时,其生化含量高;高光照强度下藻生化组成含量比低光照大。  相似文献   

19.
光照和营养盐胁迫对龙须菜生长及生化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为实验材料,分别研究了光照强度、营养盐胁迫对其生长及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00~3000lx的范围内随光强的升高,龙须菜生长率增加,但藻红素(PE)、叶绿素a、蛋白质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却降低,即低光强更利于龙须菜生化组分的积累。饥饿处理组、饱和处理组及正常对照组的生长率分别为0.9%,5.01%,3.06%。饥饿处理组的总C含量最高,总N及C/N比值高(>15),饱和处理组则相反,C/N比值<10,即存在C高N低、N高C低的现象。表明水体营养状况对龙须菜生长、体内生化组分有显著影响。总C、总N及C/N比都能很好地反映藻体的营养状态。饱和处理组藻体呈现深红色,饥饿处理组藻体色泽为浅黄色,因此也可根据藻体色泽的变化来估计藻体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20.
光照强度对孔石莼生长和藻体化学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光照强度2 500~20 000 lx对孔石莼(Ulva pertusa)生长和藻体生化组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对孔石莼的生长率具有明显的影响(P0.05),孔石莼在光照强度为12 500 lx时有最大的生物量积累。光照强度低于12 500 lx时,孔石莼的生长率有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而减小的趋势;光照强度高于12 500 lx时,孔石莼的生长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升高而降低(P0.05)。不同光照强度对孔石莼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具有明显的影响(P0.05)。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孔石莼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逐渐变小;低光照条件也促进了孔石莼蛋白质的积累;当光照强度超过17 500 lx时,游离脯氨酸的含量明显增加。光照强度对孔石莼化学组成也具有明显的影响(P0.05)。随着光照强度的升高,藻体的N元素含量有所升高,但光强达到17 500 lx后,随着光强的增加,N元素含量反而降低;C元素的含量在光照强度达到17 500 lx后,含量也明显升高;H元素的含量在光照强度2 500~20 000 lx范围内,具有随着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