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GPS(GPS RTK)的原理及其组成,并着重论述了在实施GPS RTK测量时应注意的一些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2.
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在馈源舱动态定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FAST项目馈源舱扫描跟踪设计,作者根据GPS载波相位差分精密动态定位原理,讨论了馈源舱位置和姿态的GP动态检测系统的组成,按照我国贵州KARST地形的地理位置给出了动态检测时需要使用的馈源舱位姿转换矩阵和求解方程,与GPS动态定位系统相结合就可以完成对馈源舱位姿的跟踪检测,实现舱体的闭环控制。  相似文献   

3.
常用GPS载波相位差分电文格式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差分GPS传输载波相位差分信息的常用电文格式,比较了其优缺点,提出了在低带宽的条件下更适合采用CMR格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RTK差分技术在网约车计费系统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以来,随着打车软件的流行,网络约车不断进入人们的视野并活跃在全国各大城市。随之而来的网络约车软件定位不准、计程不准而导致的客户投诉也接踵而来。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套网络约车计费检测方法,采用多模多频RTK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和惯性导航组合定位技术,使用基准站+流动站的RTK差分GNSS接收机、惯导模块、高精度扼流圈导航天线及回放仪记录汽车行驶过程中的信息,包括经纬度、乘车时间、速度等,通过计算得出汽车行驶里程。通过与司机手机计费结果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和组合导航定位的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定位失锁、轨迹不连续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GPS测量数据处理的经典方法中,载波相位双差是目前精度最高的处理方法,掌握GPS载波相位双差算法,是获得高精度成果的基本条件。论述载波相位双差定位的原理,并用实例来进行双差解算,与位置差分、单点定位结果相对比分析载波相位差分的结果,最后阐述双差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地形图测绘中RTK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TK(Real Time Kinematics)技术即实时载波相位差分技术,是实时处理两个测点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差分方法,是一种高效的定位技术。载波相位差分方法分两类:一类是修正法,即将基准点的载波相位修正值直接发给流动站,改正流动站接收到的载波相位,然后求解流动站的实时坐标,该方法初始化速度慢,定位精度稍差,称准RTK技术;第二类是差分法,即求解起始相位整周模糊度,又称RTK初始化,然后再进行实时差分,是真正的RTK技术。差分法要求基准站GPS接受机实时地把观测数据及已知数据传输给流动站GPS接受机,流动站快速求解整周模糊度,在观测到5颗或以上卫星后,可实时求解出厘米级的流动站位置。由此可见,GPS RTK测量除应具备GPS信号接收系统外,还依赖两项关键技术:数据传输和数据实时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7.
GPS/GLONASS相位差分的数据处理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由于GLONASS与GPS在系统上存在差异 ,致使GLONASS的载波相位差分的数据处理与GPS的有明显的不同 ,必须使用特殊的方法。本文给出了GPS、GLONASS及GPS/GLONASS联合相位差分的数学模型和一种数据处理方法 ,并对实测数据进行处理 ,给出了双卫星系统的定位结果及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基于历元间相位差分的GPS/BDS单机实时动态定位算法。该方法采用历元间载波相位差分数据准确计算出载体的位置变化量;并以此描述载体的运动状态变化,建立动态定位滤波模型的状态方程。同时以历元间载波相位差分数据与伪距数据作为主要观测值,采用扩展Kalman滤波实时估计载体的位置和钟差。采用自主编制的软件对静态与车载GPS/BDS实测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定位结果精度优于传统的标准单点定位算法与载波相位平滑伪距算法;而且算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与载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相似文献   

9.
鉴于整周模糊度的求解是载波相位差分相对定位中的技术难点。详细介绍了载波相位差分相对定位的原理和整周模糊度的求解步骤,采用LAMBDA方法对一组静态短基线进行求解,并比较了模糊度浮点解和固定解以及基线的浮点解和固定解。实例证明,载波相位差分定位能够达到厘米级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评估BDS载波动态差分的最新定位性能,文中选择在巴西、美国、澳大利亚和中国境内共8个IGS站构 成的基线长度在30km以下的4条基线,基于2021-10-08—2021-08-14BDS,GPS以及BDS+GPS观测数据进行载 波动态差分定位,统计并分析可见卫星数目、ENU 时间序列和定位精度,获得了BDS最新的载波动态差分定位性 能。结果表明,BDS可见卫星数明显多于GPS;BDS与GPS载波动态差分定位结果稳定性基本相同;BDS与GPS载 波动态差分定位精度在E,N,U方向均能达到cm级精度,且在E和N方向的定位精度优于1cm。与单系统相比, BDS与GPS的组合系统能较好地提高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1.
通过IMU/DGPS技术在实际测绘生产项目中的应用,研究该技术条件下1∶10 0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外业像控布设方案,试验、分析内业空三加密精度,调整像控方案,最终为IMU/DGPS技术在1∶10 0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中的应用提供相关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详细介绍了IMU/DGPS辅助空三地面测量的技术原理及工作流程,并以西部1∶50 000测图工程为例,探讨了IMU/DGPS技术的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13.
以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为研究内容,在系统地总结和阐述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的有关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与管理基础信息建设与应用(一期)项目中的生产实验和工程实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实施方案,并针对应用中的GPS基站布设、检校场和GPS测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最后,结合项目的成果,分析了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该技术使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单基站差分GPS定位精度的分析与检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影响单基站差分GPS测量的主要误差因素,研究了不同基线长情况下广播星历、电离层和对流层延迟等误差对单基站差分GPS数据精度的影响程度及规律,通过设立双基站测量、与精密单点定位软件处理比较等方法检验了单基站差分GPS数据精度,得出了在用单基站差分GPS测量系统满足一定精度要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公路差分GPS测量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本文讨论使用差分GPS进行道路测量数据采集中遇到的几个重要问题。外业数据采集主要解决了GPS道路观测数据、地物属性数据以及匹配时间数据的获取的问题 ;内业数据处理解决了如何用差分GPS方法获得满足要求的道路矢量数据 ;地物属性匹配解决了矢量数据和属性数据之间的融合 ,获得可以直接入库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6.
原始卫星遥感影像中包含严重的几何变形,几何粗校正不能满足制图要求,必须进行几何精校正。几何精校正依赖一定数量的地面控制点,本文在应用RBN/DGPS采集地面控制点的过程中,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开发了RBN/DGPS导航与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一方面针对手持GPS导航功能的不足,使用基于粗校正遥感影像的导航方式,实现路线导航功能,帮助测量人员准确、快速地找到已设计的控制点,另一方面实现坐标数据采集功能,提出了判断数据稳定性的采集算法并实现了数据的自动处理。  相似文献   

17.
研究GPS载波相位动态定位中的整周模糊度初始化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初始化整周模糊度方法。新适用于传统的“交换天线法”的应用场合。相比于传统的交换天线法,新方法将天线复位次数从两次减低到一次,且在天线复位过程中允许发生周跳,因而操作更简单也更容易,并且能得到可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主要介绍了在现有情况下SWDC结合IMU/DGPS的研究方法和在不同分辨率的情况下进行航飞任务的情况,探讨了在SWDC上结合IMU/DGPS进行航测任务的可行性以及采集数据结果的可靠性。通过不同地域的3个测区任务的开展表明:在SWDC上结合IMU/DGPS的技术是可靠的,进行航测工作时航测成果完全满足成图精度要求,可以取代常规空三作业方式。  相似文献   

19.
介绍测量数据处理中病态问题的岭估计思想及确定岭参数的方法。引入预处理共轭梯度法求解病态法方程组,说明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它能有效减弱病态性的原因。用一个GPS差分动态定位的实例,通过与不同岭估计方法的对比分析,验证该方法是一个有效的数值迭代算法。  相似文献   

20.
在GPS广域差分系统中,参考站需要进行高精度导航信号监测接收,并获得良好的伪距观测数据。载波相位测量由于其测量精度高且观测噪声小,因此在伪距观测数据处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介绍了载波相位测量在高精度导航监测接收的伪距观测数据处理方面的具体应用,提出了一种综合利用三频电离层残差和裁波相位变化率,来实时可靠地检验并修复周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