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一个新的角度研究了序半群上的(∈,∈∨q)-模糊左理想、(∈,∈∨q)-模糊右理想和(∈,∈∨q)-模糊双理想,并利用这些理想给出了正则序半群的若干刻画定理。  相似文献   

2.
根据焉耆盆地开都河水及其两岸地下水中的氢氧稳定同位素资料及氘过量参数(d)值,分析了焉耆盆地内不同水体的δ(D)、δ(18O)和d值的分布规律,并得到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及其与开都河水的相互作用关系;地下水的δ(D)在-87.60‰~-61.82‰间,δ(18O)在-10.90‰~-9.73‰间;开都河水的δ(D)在-71.95‰~-58.58‰间,δ(18O)在-9.57‰~-8.64‰间。结果表明:焉耆盆地内地下水和地表水同源于山区的降水和冰雪融水,且经历了较强的蒸发作用;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直接水力联系较弱,深层地下水主要接受开都河水在洪积扇区的入渗补给,浅层地下水主要接受河流引水灌溉入渗;不同深度地下水之间的水力联系较为密切,为统一的地下水系统。  相似文献   

3.
低δ~(18)O岩浆成因的苏州A型花岗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δ~(18)O岩浆成因的苏州A型花岗岩傅斌,魏春生,郑永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合肥230026)关键词氧同位素,水—岩交换,扩散作用,低δ~(18)O岩浆,苏州A型花岗岩自从Muehlenbachs等[1]和Friedman等[2]分...  相似文献   

4.
朝鲜平南盆地与东华北克拉通(中朝克拉通)中新元古代盆地的对比存在争议,准确厘定相关沉积建造的沉积时限是解决这些争议的关键。朝鲜平南盆地的地层主体为祥原超群,从下往上依次为直岘群、祠堂隅群、默川群、灭恶山群和燕滩群。直岘群是祥原超群的最下部层位,大部分由陆源碎屑岩组成。从平南盆地"北部型"和"南部型"直岘群碎屑岩中分选锆石,测得LA-ICP-MS U-Pb年龄,限定祥原超群沉积时代晚于1100Ma,并且得出所谓的"北部型"和"南部型"地层没有时代和物源差异。鉴于默川群的基性岩床时代为~900Ma,祥原超群的沉积时代为新元古代早期(1000~900Ma),燕滩群的时代可能稍晚。这说明平南盆地与华北徐淮盆地和旅大盆地等同时。祥原超群碳酸盐岩样品的δ~(13)C值数据表明,默川群时期碳同位素发生了负漂移(δ~(13)C值为-6‰~-5‰)。鉴于侵入到默川群的基性岩床的时代为~900Ma,我们认为该碳同位素(δ~(13)C值)负漂移略早于~900Ma,可能与同一时期的岩浆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前的发现指出,硫酸盐的δ17O和δ18O值,特别是Δ17O值(=δ17O-0.52δ18O)能够提供关于大气圈中和地表环境中硫酸盐的起源、混合和迁移的独特的信息,仅仅使用δ18O的测量结果不能圆满地解决相关间题。现有的分析硫酸盐的δ17O和δ18O的方法极其辛苦,而且要求高纯的BrF5。文中报道了从重晶石(BaSO4)中直接产生O2供同位素比值质谱计(IRMS)同时分析δ17O和δ18O的新方法。该方法使用了CO2-激光氟化系统,该系统也可用于从硅酸盐和氧化物中定量的产生O2。对于样品大于4 mg来说,可以获得部分的但是一致的来自BaSO4的氧的产量。每个工作日用该系统可以处理12个以上的样品。Δ17O的分析误差为±0.05‰, δ18O的分析误差为±0.8‰。该方法可有效和准确地研究硫酸盐的Δ17O值。  相似文献   

6.
在进行岩石地层划分时,有必要进行不整合界限地层单位的划分。不整合界限地层单位是顶底以不整合界面为限,而由有关联的若干个基本岩石地层单位──组(群)组成的组合。和岩石地层单位一样,是自然界存在的客观实体。初步建议华北地区划分为8个不整合界限地层单位:桑干河序列、五台山序列、滹沱河序列、秦幽序列、冀鲁序列、三晋序列、燕辽序列、河海序列。不整合界限地层单位的划分、确立,是进行地层格架分析、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前提,有利于以岩石地层单位(即以不整合界限地层单位)编制小比例尺地质图。  相似文献   

7.
鲍睿  盛雪芬  陈骏 《第四纪研究》2021,41(4):903-915

陆生蜗牛响应气候环境变化敏感,其壳体化石碳氧同位素组成(δ13C和δ18O)具有重建古生态和古大气水文条件的巨大潜力。然而目前针对中国黄土古土壤沉积序列中蜗牛化石碳氧同位素组成开展的古环境古气候重建研究却仍然不足,根源在于对蜗牛壳体δ13C和δ18O指标气候意义的认识仍不明确。文章从现代过程研究着手,综述了目前有关蜗牛壳体δ13C和δ18O气候环境意义的研究进展,并指出各自指标存在受控因子的复杂性和多解性等问题。通过总结这些研究认为:陆生蜗牛壳体δ13C值主要通过反映植物(尤其C3δ13C值变化来进一步响应当地降水量变化,进而指示环境的干湿程度,但同时需要考虑环境碳酸盐、大气CO2等额外因子对壳体δ13C的影响;壳体δ18O值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反映大气降水δ18O值变化,但同时需要考虑蒸发作用和温度等因素对壳体δ18O的影响;壳体δ13C和δ18O在作为气候指标时常受区域和蜗牛种属等因素影响。此外,还介绍了目前中国北方黄土地层中蜗牛壳体化石稳定同位素组成重建季风变化的研究进展和近十年来有关蜗牛壳体团簇同位素新方法的研究进展。最后,论文针对壳体δ13C和δ18O指标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的解决办法,并对以后蜗牛碳氧同位素古环境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80年代中期,中国和瑞士科技工作者开始联合进行黄土 ̄(10)Be研究。建立了黄土 ̄(10)BeAMS测量的理想流程,发现了 ̄(10)Be在黄土地层良好保存性等重要地球化学行为特征,确认了黄土 ̄(10)Be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洛川黄土剖面0.4~138m段600多个样品进行了 ̄(10)Be测定,建立了2.5Ma以来大陆堆积物同位素记录曲线。地磁极性倒转期间, ̄(10)Be浓度平均增高20~25%、持续20~30ka。洛川、西峰黄土剖面 ̄(10)Be变化与深海沉积物δ ̄(18)O变化之间均存在极好相关性,据此建立了75万年以来黄土地层相对 ̄(10)Be时标;黄土堆积速率与各时期 ̄(10)Be沉降通量之间亦存在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据此可望建立 ̄(10)Be绝对时标。探讨了Raisbeck峰事件、 ̄(10)Be/ ̄(26)Al比值等在黄土地层定年中的应用前景和途径。引入物理意义明确的“磁性物质通量”概念,建立了 ̄(10)Be—磁化率模型,定量估算出磁化率中降尘和成壤两组分相对贡献,求得洛川区域S_0、L_1、S_1三时期年均降水量。精确测定了黄土石英中“就地”成因 ̄(10)Be含量,获得不同时期黄土源区侵蚀速率。  相似文献   

9.
模糊综合评判(FCA)模型是应用模糊数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综合评判多个控制因素的权重,对某一事件进行评价的数学模型。以云南会泽铅锌矿为例,选择了地层、构造、岩性控矿因素为模糊评价因素集,建立了FCA模型,编制了计算机程序进行软件实现。对构造地球化学数据进行了评判试验,实现隐伏矿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由多因素决定的矿化异常与实际工程验证结果吻合。FCA模型可用于评价地质、生态、环境、气象、农业、经济等多个领域中由多个因素控制的事件,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冰芯δ~(18)O记录气候意义的再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乌鲁木齐河源1 号冰川冰芯δ18 O 记录与大西沟气象站实测的气温资料, 进一步系统地探讨了所研究区域冰芯δ18 O 记录的气候意义。结果表明,冰芯δ18 O 记录与夏半年(5月~10 月)平均气温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而与冬半年(11 月~次年4 月) 平均气温不存在稳定的相关性。该结果拓展了中、低纬主地区山地冰川冰芯δ18 O 记录作为温度指标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137)C及 ̄(210)Pb_(ex)方法广泛应用于湖泊现代沉积计年。不扰动沉积物柱心的采样和高精度的分样装置是获取准确计年结果的前提。沉积物剖面中1975年层节 ̄(137)Cs次级峰值可作为辅助计年时标;沉积物中绝大部分 ̄(137)Cs处于稳定态保证了 ̄(137)Cs计年时标的可靠性。季节性滞水带缺氧湖泊中 ̄(210)Pb沉积后再迁移可能导致 ̄(210)Pb_(ex)计年结果偏低。沉积物早期成岩过程中,铅化学相的转移提供了铅扩散迁移的地球化学条件;Pb-Po的扩散机理分别受Fe-Mn循环控制。  相似文献   

12.
结合粗糙集理论与模糊C-均值(FCM)算法,提出一种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新方法。将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问题转化为粗糙集理论中的属性重要性评价问题,采用FCM算法离散连续属性数据,给出敏感性分析的具体算法。以圆弧型破坏边坡为例,对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单因素与多因素敏感性进行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云南大红山层状铜矿床成矿流体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云南大红山层状铜矿是大红山铁铜矿床的一部分。其成矿主要分为两个阶段:早期火山喷流作用形成了层状铜矿矿胚。而后期热液对原先的矿胚进行了改造和富集。本文选取大红山层状铜矿中石英脉型铜矿石石英样品系统地进行了流体包裹体的研究,主要发现了富液相(L+V)、舍子晶多相(L+S±V)和纯CO2三类主要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表明,其均一温度在103-456℃之间;盐度范围为0.53%~59.76%NaCl equiv.,密度为0.80~1.45g/cm^3;纯CO2包裹体均一温度为-34.3-20.8℃,对应密度为0.77-1.09g/cm^3。稳定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硫化物δ^34S分布范围为-0.6‰~+10.9‰,表明岩浆硫和海水硫酸盐还原成因硫参与了早期成矿过程。方解石δ^13 CPDB值范围为-5.6‰~-3.1‰,与地幔碳同位素值(-5.0±2‰)完全吻合,暗示了热液中碳质有地幔来源。根据氧同位素方解石-水及石英-水之间的分馏方程,计算得到成矿流体中水的δ^18 OSMOW值在-1.9‰-13.7‰之间,与火成岩δ^18O范围(5‰~15‰)基本一致。根据矿体地质特征、岩相学、流体包裹体以及稳定同位素等方面的综合研究,本文认为在喷流沉积之后的挤压环境下,从地幔分异出来的高温、中-高盐度并富含CO2的流体和海水一起改造了原岩,形成了变质火山-沉积岩,并使原先的铜矿矿胚活化富集。  相似文献   

14.
流体包裹体δD-δ^18O同位素测定显示CCSD石英脉具有较稳定的氢同位素(8D=-97‰~-69‰)和相对较低且变化较大的氧同位素组成,其矿物δ^18O为-1.9‰-9.6‰,相应流体的δ^18O为-11.66‰~0.93‰,说明其变质岩围岩在板块俯冲前曾在地表与大气降水发生过程度不同的水/岩反应,而石英脉继承了其各自寄主变质岩的δ^18O组成;在CCSD纵向上,石英脉的δ^18O同位素组成出现“∑”型变化,分别在900m~1500m和2700m出现极低值,而在1770m和4000m出现高正值,说明CCSD变质岩原岩在俯冲前与大气降水间的水/岩反应受到局部侵入的岩浆岩带来的高温和构造空间的控制;CCSD中石英脉δ^18O在纵向上的变化基本同步于其寄主围岩变质矿物的δ^18O组成变化,说明石英脉与其他变质矿物一样.也经历了HP,甚至UHP变质,但其主体应形成于板块折返过程中HP-UHP岩石的减压重结晶及退变质;CCSD石英脉、东海地表石英脉或水晶矿的δD-δ^18O同位素值分布的不均一性,说明HP-UHIP岩石在板块折返及其后退变质中释放出的流体活动范围有限,没有经历大规模的流动或迁移。东海水晶的流体包裹体δD-δ^18O组成与CCSD石英脉相似,显示它们的成因基本一致,主要形成于晚三叠世板块折返过程。  相似文献   

15.
磷矿赋存于下寒武统渔户村组(∈1y).薄层、微薄层磷质粉砂岩、磷块岩,间夹紫、灰黑色泥质粉砂岩.层理平直似板,层控明显,由潮间高能向潮下高能演化阶段成矿.  相似文献   

16.
“3S”技术整合在区域地质调查研究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简要阐述了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区域地质调查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其整合化趋势。“3S”技术为区调研究提供了新的潜力巨大的技术支持;着重从“3S”技术整合的角度,探讨了它在我国第二代区调填图中的基本应用模式以及实施中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基于山西阳泉市莲花洞石笋8个230Th年代和109个δ13C数据,获取了末次冰期54.5~41.1 ka BP期间平均分辨率为120年的δ13C记录。综合对比亚洲季风区29°~41°N之间5条独立定年的、高分辨率石笋δ13C记录表明:不同洞穴石笋δ13C记录在相同生长时段具有较好的重现性,δ13C指标能够有效指示洞穴上覆地区土壤CO2产率,从而反映洞穴外部环境与季风气候的变化。δ13C记录的5个千年尺度亚洲夏季风增强事件在定年误差范围内响应于格陵兰冰芯记录的Dansgaard-Oeschger(DO)10~14事件,而2个弱季风过程与北大西洋钻孔记录Heinrich 5和Heinrich 5a事件密切联系。这种石笋δ13C记录的空间一致性表明亚洲夏季风及其控制下的区域生态环境波动在千年尺度上通过海-气耦合响应于北高纬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8.
湖南石门砷(金)矿床中雄黄的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南石门砷(金)矿床内的雄黄富S亏As,含Sb和微量的Hg、Se、Te、Bi、Au;晶胞参数a0=9.309~9.511A,b0=13.52~13.61A,c0=6.572~6.593A;晶体化学式为(As0.9997Sb0.0013)1.0010S;红外吸收343、375cm-1;δCe<1,具明显负异常。本文还列出了雄黄的红外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谱、化学成分和稀土元素含量等资料。这些可作为该区雄黄的标型特征,对其它雄黄矿(床)点的研究、预测与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燕辽地区雾迷山组下、中部主体属海进阶段的层序旋回,以发育对称型相序组构为特征,但上部表现为强迫型海退过程,层序旋回特征未有精细的研究。为此,笔者等选择京西永定河庄户洼剖面的雾迷山组第4段开展系统的沉积微相、沉积相序和层序地层学、化学地层学研究,用以恢复沉积相和划分副层序类型,并通过碳、氧同位素组成和相关数据分析的方法验证古环境的演变过程。庄户洼剖面中共识别出九种岩相,不同岩相反映了特定的水深、地形和生物条件,其δ~(13)C值和δ~(18)O值也会有相应的体现。一般情况下,古温度T值增大,δ18 O值和古盐度Z值减小,反映海平面上升;反之则指示海平面下降。研究表明,强迫型海退过程中的层序旋回为不对称相序组构,从潮上带至潮下带其副层序结构由复杂趋于简单,微层序的主要叠加方式也由1∶4向1∶2演变。因此,雾迷山组第4段层序旋回的相序组构与典型的"雾迷山组旋回"差异巨大,这可能与华北古陆北缘中元古代的构造演化转折相关。  相似文献   

20.
以基坑工程为例分析了开挖损伤演变的模糊随机性并建立了广义非确定性空间O:Б(s,f)。提出了初始损伤有效张量的概念模型,在“损伤源汇”概念基础上提出了模糊衰减模型,构造了粘塑性模糊随机损伤增量方程并实现了基坑开挖过程的模糊随机损伤模拟。在线性算子基础上提出了模糊随机损伤矢量极限值{Ωu},进而建立了以损伤有效张量为基础的粘塑性模糊随机损伤本构模型及粘塑性非线性模糊随机数值方法。在粘塑性模糊随机损伤有限元基础上建立了粘塑性模糊随机损伤变化率方程,实现了对基坑开挖过程中模糊随机损伤演变发展的全面模拟,完成了模糊随机卸荷损伤模型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