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黑龙江省嘉荫地区晚白垩世地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嘉荫地区晚白垩世地层,以嘉荫县境内的黑龙江畔出露最好,尤以县城(朝阳镇)沿江上、下20km左右被江水冲蚀露头连续。此区上白垩统依其沉积物特征,属还原弱氧化的动水条件下陆相湖盆及河流相沉积,由若干小的反旋迴沉积构成。岩石组合特征:颜色呈灰绿、灰、黄及白色为主,极少红色色调;岩石由长石石英砂岩、长石砂岩、长石质硬砂岩和砾岩组成,下部岩石成分较复杂,含较多的火山岩碎屑与砾石,同时含较多的黄铁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嘉荫地区白垩纪-第三纪界线初步观察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本文报道了黑龙江嘉荫白山头地区一条新的地层剖面及其K/T界线的初步研究。新命名的“白山头段”代表乌云组下部的早古新世地层,含以Tiliaephyllum tsagajanicum等为代表的达宁早期植物化石。在白山头剖面上,作者发现可能为白垩纪末期的凝灰岩。结合与俄罗斯布列亚盆地含K/T界线的查加扬群标准剖面的对比,推测嘉荫地区的K/T界线可能位于白山头段底部与上述凝灰岩之上的一层炭质泥岩之间。  相似文献   

3.
4.
上黑龙江凹陷晚中生代含煤地层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黑龙江凹陷已知含煤地层为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根据岩性组合和古生物化石组合提出两个地层对比方案,即霍拉盆煤田应和大磨拐河组对比,鸥浦煤田可和开库康组对比。  相似文献   

5.
天全芦山地区晚白垩世—早第三纪陆相盆地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在地层记录中识别的基本层序、基本层序组和层序界面,将该陆相盆地充填序列分为4个层序,并根据岩石地层单元和沉积体系在时空上的展布特征建立盆地岩石地层格架;进而从古气候、湖平面升降、物源供给和构造作用等4个方面对层序地层成因机制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控制陆相盆地层序界面和层序结构的主要因素是构造运动和古气候。  相似文献   

6.
孙存礼 《地质论评》1981,27(3):256-259
一、前言江西晚第三纪地层,分布不广,露头零星,多被第四系所覆盖,一直未能单独划分出来,笼统划归第四系。江西区域地质调查队(1971)在进行野外地质调查过程中,于广昌县头陂、南丰县东坑发现大量植物化石及孢粉化石,首次确定上第三系在我省存在。嗣后,江西地质局901队(1977)在吉水县黄桥石狮滩  相似文献   

7.
开鲁盆地晚中生代地层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许坤  李瑜 《地层学杂志》1995,19(2):88-95
根据200余口钻井资料,运用了生物地层学、岩石地层学、磁性地层学等方法,建立了开鲁盆地晚中生代地层层序及其与邻区地层的对比关系。早白垩世为盆地断陷期,发育了含热河生物群地层,包括义县组、九佛堂组、沙海组、阜新组;中晚白垩世为盆地坳陷期,发育含松花江生物群与明水生物群地层,包括泉头组—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四方台组、明水组。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嘉荫地区古近纪早期古气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成  张林 《地质论评》2005,51(1):10-15
黑龙江嘉荫地区是在我国范围内最有希望找到确切陆相白垩系一古近系界线的地区之一,定量研究界线附近古气候变迁有助于了解该界线前后的生物灭绝与复苏过程。本文以乌云组含煤段第10层所产20属29种木本双子叶被子植物化石为根据,定量研究了嘉荫地区白垩系古近系界线之后的生物复苏的环境条件。“叶相一气候多变量程序”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古近纪早期年均温度(MAT)约11.45℃,属暖温带气候类型;“叶缘分析”得出年均降水量(MAP)约为1424mm,林相总体上属混交中生林。  相似文献   

9.
甘肃晚第三纪地层及哺乳动物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 甘肃晚新生代地层相当发育,其中新第三纪晚期的哺乳动物化石早为国内外所瞩目。1920年 E.Licent在庆阳一带采获丰富的三趾马动物群。J.G.Andersson(1925)在永登咸水河发现了中新世的化石,1935年杨钟健等又在该处采集了一批哺乳动物化石。在甘肃西部,B.Bohlin(1942、1946)在党河流域塔崩布鲁克(Taben-Buluk)’的西水  相似文献   

10.
西藏南部江孜地区晚白垩世晚期及早第三纪(?)地层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正> 西藏南部江孜地区的海相白垩系出露广泛,厚2000m以上。其岩相既不同于北面的日喀则地区,也不同于南面的岗巴一定日地区,对研究藏南地质和古地理演化有重要意义。但迄今为止,仅划分为下白垩统加不拉组和上白垩统宗卓组(吴浩若等,1977)。早第三纪地层则尚无报道。 1979—1980年,笔者曾在江孜以东的北家一床得一带发现床得北山的晚白垩世晚期地层剖面连续,层序完整。下部以滑塌堆积为主,上部已是稳定类型的沉积,顶部的石英砂  相似文献   

11.
晚第三纪地层,在贵州仅见于施秉城东约6公里的翁哨,堆积在北西-南东向的小型盆地中,分布面积约0.2方公里。由灰绿色、亚粘土夹数层厚薄不一的褐煤层组成,厚度99—106米,由盆地中心向边缘逐渐变薄,现将魏家庸同志所测剖面列述如下: 上覆地层:第四系砾石层不整合 24.砖红色、灰绿色亚粘土。 8米 23.灰绿色粘土夹泥灰岩透镜体。 12米 22.褐煤层。 0.3米 21.灰绿色粘土。 4.3米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汤原断陷第三纪地层层序及时代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依据黑龙江汤原断陷30口井的岩性及古生物资料,建立了汤原断陷古近纪、新近纪地层层序。依据孢粉、藻类、植物和介形类化石建立19个生物化石组合,讨论了各组的时代及其与邻区的对比。依据汤参3井(25.0-100.0m)和互6井(138.5-237.5m)岩性及孢粉组合将道台桥组引入汤原断陷。汤原断陷地层层序为古新统乌云组,始新统新安村组、达连河组,渐新统宝泉岭组,中新统富锦组,上新统道台桥组。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嘉荫地区晚白垩世兽脚类恐龙牙齿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君昌  韩建新 《地质学报》2012,86(3):363-370
黑龙江嘉荫地区是中国最早发现恐龙化石的产地,在我国晚白垩世恐龙的研究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该地区曾发掘出土大量鸭嘴龙类化石,是研究大型鸟脚类恐龙尤其是鸭嘴龙类系统分类和演化的理想地区。但相对应于鸭嘴龙类化石来说,兽脚类恐龙化石在该地区的发现却较为鲜见,主要以牙齿的形式出现。本文主要对最近在该地发现的一批兽脚类恐龙的牙齿化石进行详细描述对比,初步研究显示含有霸王龙类、驰龙类、白鲨齿龙、福井盗龙以及可能为新的兽脚类恐龙的牙齿。  相似文献   

14.
第三纪年代地层研究和中国第三纪年代地层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主要介绍国际上第三纪年代地层和年代学研究最新简况 ,显示几个重要的年代地层表或年代表 ,并报道全国地层委员会 1999年 12月断代专业组工作会议关于建立中国年代地层表中第三纪年代地层构架讨论的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嘉荫地区是中国境内发现恐龙最早的地区,自恐龙化石被发现以来在该区进行过大量的发掘,但对恐龙生活环境和灭绝原因一直没有解释。本研究将产恐龙的晚白垩世地层由下而上划分为永安村组、太平林场组、渔亮子组和富饶组,其中产恐龙化石和大量孢粉化石。孢粉化石由下而上可识别为Polypodiaceaesporites-Monosulcites-Beaupreaidites、Cyathidites-Taxodiaceaepollenites-Aguilapollenites和Classopollis-Ephedripites-Sphagnumsporites组合。根据含恐龙地层中的孢粉化石组合变化和沉积物特征分析,认为晚白垩世本区总体属湿暖的亚热带气候环境。孢粉化石组合的变化显示当时出现暖湿至干热气候条件的演变。嘉荫群上部渔亮子组中膏岩层和耐高温、抗盐碱的克拉梭粉(Classopollis)麻黄粉(Ephedripites)组合在短时间内的大量出现,说明晚白垩世末期出现有短暂的干热气候,这种气候的突然转变以及伴随的生态系统的紊乱可能是嘉荫地区恐龙大量死亡的重要原因,但不排除诸如天外星体碰撞地球、大规模火山喷发等引发白垩纪末恐龙全球灭绝的因素,后者更可能是引起气候变化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6.
鸭嘴龙科(Hadrosauridae)化石根据头骨特征等被划分为鸭嘴龙亚科(Hadrosaurinae,无头冠)和赖氏龙亚科(Lambeosaurinae,有头冠)。黑龙江嘉荫龙骨山晚白垩世渔亮子组保存了丰富的鸭嘴龙化石,其中黑龙江满洲龙Mandschurosaurus amurensis(Riabinin,1925)是最早在中国发现的恐龙,属鸭嘴龙亚科;嘉荫卡龙Charonosaurus jiayinensis(Godefroit et al,2000)也是在这里发现的,属赖氏龙亚科。本文描述了采自嘉荫龙骨山的部分左齿骨化石和一些牙齿化石,新的化石明显属于鸭嘴龙亚科,主要特征为:齿骨每个牙列有5个以上的牙齿,牙冠边缘小锯齿由乳头状小瘤构成。新发现的牙齿牙冠上发育有明显的第二、三副脊,这在鸭嘴龙中是罕见的。新发现的化石明显不同于产于同一地点的嘉荫卡龙,但由于黑龙江满洲龙模式标本没有保存牙齿,因此暂不能与之充分对比。  相似文献   

17.
公繁浩 《世界地质》2007,26(2):146-151,172
报道了产自黑龙江嘉荫晚白垩世太平林场组的两种银杏化石:具毛银杏(Ginkgo pilifera Samylina)及太平银杏(新种)(Ginkgo taipingensis sp.nov.)。新种以双面气孔式、上表皮具一定数量的气孔、普通表皮细胞垂周壁厚而弯曲、平周壁具毛状体散布以及下表皮普通表皮细胞垂周壁弯曲等特征,区别于其他已知银杏化石种。  相似文献   

18.
辽东南地区晚中生代地层发育不甚完全,具有两期盆地叠合演化的特征,即早中侏罗世和早白垩世两个演化阶段,经历了2次伸展裂陷和2次挤压反转。在详细研究辽东南地区各盆地岩石地层序列、生物化石组合特征、年代地层格架以及区域地层对比的基础上,讨论了盆地的演化阶段和演化规律,指出是古太平洋板块向东亚大陆边缘不同方向的俯冲与走滑,以及来自北方西伯利亚板块的持续碰撞挤压的联合构造应力场制约了中国东北地区晚中生代盆地的裂陷过程和构造反转的演化,进而为揭示华北克拉通晚中生代岩石圈演化的动力学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黑龙江逊克霍吉河地区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水系沉积物和土壤采样分析研究表明, 在研究区地球化学找矿工作中可采用两者相结合的采样方法。水系沉积物样品过筛粒级为- 10~ + 60目, 其中- 10~ + 20目和- 20~ + 40目粒级样品比较发育, 含量较高, - 40~ + 60目粒级样品含量最低, - 60目样品含量上下波动较大。样品中Au、Bi 和Sn含量变化大, 变异系数在各粒级中分别为0.41~1.41、1.84~2.49和1.40~1.50, 其他元素在各粒级中变异系数为0.31~0.94, 含量变化较小。土壤测量发现, 在B层发育部位采集B层中部土壤, 在B层不发育地段采集B +C层土壤样品, 能较好反映异常。元素含量从浅到深有增加趋势, 异常强度有所变化, 但对发现异常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