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小型地籍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周文国,朱东生,席振元一、建立系统的意义和目的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的一部分,是土地的基础管理工作,它包括土地调查、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等内容。从地籍管理的内容来看,管理的业务范围广,内容较为丰富,而且由...  相似文献   

2.
城市土地信息系统设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人口增长和人与地矛盾的日益加剧,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是关系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城市土地信息系统(ULIS)的建立就是为了合理利用城市土地,保证城市土地利用和开发经营活动的相互协调,以在保持土地生态平衡的条件下,达到社会经济及环境效益最优化。本文就建立城市土地信息系统的基本思路作了框架式描述,力求使其简单明确。  相似文献   

3.
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土地要素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长期实行的单一的行政划拨供地政策,土地几乎丧失了它的资产属性,土地资源难以得到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通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土地逐步进入市场,用地由无偿、无限期、可流动变为有偿、有限期、可流动,土地资产的价值逐步得到显化,并在城市建设、企业改革、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引言土地是世代相传的人类所不能出让的生存条件和再生条件,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自然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利用土地知识的进步,土地利用由简到繁,由粗而细,利用的范围愈来愈广,对土地的需求也愈来愈多。  相似文献   

5.
1引言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不可再生资源,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指出:“土地管理部门要抓紧建立全国土地管理动态信息系统,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加强对全国土地利用状况的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6.
土地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的发展中大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土地管理事业快速发展,初步建立起符合国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土地管理制度基本框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我国土地管理仍面临着不少新情况新问题。  相似文献   

7.
基于神经网络的土地荒漠化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土地荒漠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它的发生、发展及其逆转是气候、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区域荒漠化信息的提取技术研究是荒漠化研究进一步深入的关键,根据土地荒漠化的遥感探测机理,应用神经网络技术,利用了TM卫星遥感数据中的可见光、热红外和植被指数(NDVI)数据,建立了相应的BP神经网络的土地荒漠化信息的自动提取模型.实验应用表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提取土地荒漠化发生的地点和范围等信息,其精度可达到84%.因此,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提取土地荒漠化信息是切实可行的,并具有可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定义 土地 土地一词有很多含义。对于不同的人,意味着不同的含义,视当时这些人的观点和兴趣而定。比如,对于经济学家来说,土地是谋求经济生产和发展的一种资源。对于律师来说,它是从地心到太空的一部分空间,且决定如何利用它的权利。而对于很多人来说,它不过是以各种土地利用形式反映出来的人类活动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它不仅是资源也是资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土地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土地价格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影响地价的因素通常可分为一般因素、区域因素与个别因素三种。这些因素是相互作用的,而不是独立存在的。一切事物总是处在运动变化之中,土地价格亦是如此。土地价格的变化是由于影响土地价格的因素发生了变化,如供求关系、基础设施、公用设施、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等。本文仅就土地储备、土地出让方式和土地评估机构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土地管理走信息化管理之路是当代社会的要求,而建立地籍信息系统是实现土地动态管理的基础,另一方面,从技术角度来讲,土地测量的全自动化,即内外业一体化的运用是建立地籍信息系统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1.
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王朝建立,中国古代奴隶制社会进入高度发展的时期。为了国土管理和统治的需要,王朝首领将土地分给各种等级的贵族管理,明显地进行了国土勘测与土地测量。在土地边界上掘沟垒上植树——“封”,是当时测量土地勘定边境线的主要形式。本文以传世的文献和考古资料,对“封”产生的历史作了探索:远古时期,它是作为部落土地归属标志而出现的;经过商王朝到西周王朝,成为土地勘测中的测量与境界标志。文章从古文字研究入手,分析了几篇重要的考古发现的青铜器铭文,重点阐述了西周时期的土地测量,从一个方面探讨了西周之前测绘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12.
GPS作为一种高科技产品,它实现了太空卫星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高度统一。它的精确定位模式促使人类科学技术迈出了崭新的一步。它最早只用于军事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它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GPS技术在广泛的应用中,也获得人类越来越多的认可和依赖。无论大到太空航天技术还是小到普通的手机定位应用,GPS都无处不在。近些年来,GPS技术不断的创新与发展,在我国的土地测绘领域取得更深更广的应用,有效的促进了国土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本文将会对GPS在土地测绘中的应用展开分析和讨论,探究GPS技术在土地测绘中的具体的应用形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自古就有寸土寸金之说。地籍是土地管理的基础,为了维护土地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土地权属的合法权益,并为制定土地政策与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基础资料,实施国际化大都市科学的城市管理,建立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土地是国家最牢靠、最可靠的国有资产,是财富之母,是万物之源。对土地实行高度的集中管理,建立和强化土地收购储备制度,不仅可以推进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更能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15.
孟祥舟 《今日国土》2009,(5):39-41,27
一、关于土地和土地资源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之一,既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又是劳动的对象,同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活动领域。正如经济学家威廉.配弟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马克思在论述资本主义剩余价值时曾指出"劳动力和土地是形成财富的两个原始要素"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相似文献   

16.
《地图》1997,(4)
浙江舟山市土地管理局普陀分局最近在普陀区展茅镇柴家首次发现600多年前的《定海县奉宪清文鱼鳞图册》。该册是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3)在全国性的地籍整理、调查田亩的基础上编制的地籍和地籍图册。它“以田为本,以八户为子,几分号数,稽四至,则用之”,是历史上真正完成了全国的土地清文.建立起完善的地籍制度,并使地籍完全从户籍中独立出来的一本地籍图册。它是我国地籍制度发展变化的重要里程碑。普陀分局此次团整理《土地志》在民间调查时意外发现此册,对于了解明朝洪武年间舟山市耕地状况及研究地籍制度发展变化具有重要意…  相似文献   

17.
土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立国安邦的最基本要素,关系到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的稳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珍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切实保护耕地是实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急需解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笔者根据在基层国土资源工作岗位多年的实践,就强化土地资源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谈三点认识。第一,正确认识土地资源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土地是指地球陆地表面由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岩石、植被等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并包含人类活动的成果。土地既是自然资源,又是不动产。…  相似文献   

18.
张世强 《地图》1997,(4):5-7,15
地理信息,由于它具有区域性、多维性和时序性,是人类生存和社会活动中联接各种信息,形成在空间和时间上连续分布的综合信息的基础。它是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的基本信息手段。地理信息学,作为一门用于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等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新兴学科,得到了政府、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的高度重视。最近十多年来,国际上很多知名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地理信息专业,某些政府部门成立了地理信息的管理机构,在一些学术团体内部也建立了地理信息专业委员会…  相似文献   

19.
3S技术在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伟 《测绘科学》2012,37(2):191-193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随着经济以及工业化、城镇化的迅猛发展,土地资源需求强劲,环境和资源压力过大,土地急剧减少并危及到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如何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土地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焦点。本文对土地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与进程进行了追溯与归纳,探讨了应用3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趋势,希望能对我国土地利用研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地籍调查是土地管理的基础,加快土地登记。权属调查和地籍图测绘是力。强土地管理和深化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需要,我们应充分认识其重要地位和作用。本文根据三河市市区地籍调查进度快、质量高的实践,总结出三条技术特点,它对加快城镇地籍调查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