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由日本古代中心日食记载得到的地球自转速率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古代中心日食的观测记载在地球自转变化研究中的意义.给出了由日本的6例古代中心日食记载得到的表示地球自转变化的△T值,相应的日长变化的均值约为1.6ms/cy(cy为世纪,下同)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古代中心日食的观测记载在地球自转变化研究中的意义.给出了由日本的6例古代中心日食记载得到的表示地球自转变化的△T值,相应的日长变化的均值约为1.6ms/cy(cy为世纪,下同)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中心日食记载与地球自转速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古代中心日食(全、环食)的观测记载研究近2千余年间地球自转速率长期变化的原理和方法,讨论了中国古代中心日食和近中心日食观测的记载资料,并利用其中可靠的记载和-26.0″/(100a)2的月球本征加速度值计算得到了表示地球自转长期变化的△T值系列,由此得到表示地球自转长期减慢的日长变化均值约为1.4ms/100a,该平均值相应的历元为A.D.1141。  相似文献   

4.
利用古代日食观测记载研究地球自转长期变化的方法和已有的结果为基础,研究了日本的古书中记载的可能与古代一次日全食有关的“天门”传说,及朝鲜的古书中与此有关的记载。本文的结果支持一些学者认为这个传说是由发生于公元158年7月13日的日全食引起的观点,并在历书时ET系统下计算分析了该日食的参数,由此得到表示地球自转变化的△T值约为2.22小时。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采用地方时间观测和记录的某些天象的时刻,可用于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研究。日本在17-19世纪间许多月球朔和望时刻的观测记录。本文简要介绍了其记载情况,探讨了将这些年代较晚的观测资料用于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研究的可能性。试算结果表明他们对研究此期间地球自转速率的变化可起到积极作用。有必要对他们作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历书时系统下计算了发生在公元 136 1年 5月 5日的日全食的参数 ,分析了中国古代两地 ,即浙江的松江和天台对这次日全食观测到近中心日食食相的详细记载 ,并依计算结果和对记载的分析 ,采用移动中心食带的方法确定Δλ ,得到表示地球自转变化的高精度ΔT值为 4 80s± 6 0s .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采用地方时间(如地方视太阳时、平太阳时等)观测和记录的某些天象的时刻,可用于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研究.日本在17—19世纪间有许多月球朔和望时刻的观测记录.本文简要介绍了其记载情况,探讨了将这些年代较晚的观测资料用于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研究的可能性.试算结果表明他们对研究此期间地球自转速率的变化可起到积极作用.有必要对他们作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汲冢纪年》有“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的记载。今日学者大多认为是日食。果真如此,对研究地球自转的长期变化会有重要作用。本文考查了在懿王可能所处的966~895BC,72年中,有可能引起“天再旦”的日食,并从纪时日食的角度对地球自转不均匀引起的世界时改正数ΔT数值作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单介绍了中国古代月食观测的时刻记录,并运用公元3世纪初至13世纪末近50次月食的近百个不同食相的观测时刻的记载,研究地球自转速率的长期变化,得到了表示这一变化的△T值及日长变化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介绍了利用古代天象观测记载研究地球自转长期变化所揭示的两个重要现象,即存在着使自转速率加速的非潮汐因素;地球自转在约千余年之前出现过较大的起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概述了利用古代日月食观测记载研究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意义,原理和方法,以及研究的历史,现状和今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The use of some Arabic medieval solar and lunar eclipse record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ecular changes in the Earth's rotation is critically reviewed. The published results derived from these data suggest a non-uniform decrease in the Earth's rotation rate over the last 27 cy. There is, however, up to this day no sound physical explanation for the deduced non-tidal oscillations, with an apparent period of about 1500 yr and a semi-amplitude of some 4 ms in the l.o.d., which overlayed to a constant secular tidal change in the Earth's rotation rate produce a net non-uniform deceleration of the Earth's rotation.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a set of observations, which were executed by professional Arabic astronomers. We show by our analysis the way in which the non-uniform deceleration of the Earth's rotation was constructed. A correct reading of the Arabic medieval observations shows that they do not contradict a secular constant decrease in the Earth's rotation rate of nearly -4.6 10-22 rad s-2. This value is in accordance with other similar ones derived from ancient eclipse records and from satellite tracking data.  相似文献   

13.
朱日祥  刘椿 《地震地质》1991,13(1):73-77
地磁场起源及其倒转是地球科学的难题之一。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无法直接观测地球内部发生的物理过程,另一方面是由于缺乏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本文以磁流体力学为基础,将古地磁学与αω发电机理论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了如下新观点:(1)洛仑兹力在地核发电过程起负反馈作用;(2)较差旋转控制着地磁场西向漂移,(3)α作用使地磁极偏离地球自转轴  相似文献   

14.
地球自转角速度变化对地质构造、地球物理现象的影响,前人已做过不少工作。其中,李四光、克罗波特金等认为,地壳构造运动的动力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变化有关。斯托伊柯(Stoyko)发现全球中、深震能量与自转速率有密切的关系。斯托瓦斯指出,近三百年来,绝大多数毁灭性地震都发生在地球自转角速度变  相似文献   

15.
邓韫 《华南地震》2003,23(1):51-56
根据1900~2000年中国大陆、台湾及全球地层记录及前人的研究,论证了地层周期存在的可能性及形成机制。作者认为,是太阳活动、月球运动轨道及各行星运动轨道的周期性变化,通过磁力及万有引力改变地球内部物质的分布,从而引起地球自转速度的周期性变化,最终致使地展出现周期性的活跃期及平静期。  相似文献   

16.
潮汐沉积物记录着一系列的潮汐周期。本文简要介绍了几种主要的现代潮汐周期,在此基础上回顾了最近十余年来国外对周期性潮汐沉积物,特别是潮汐韵律层的研究进展,系统介绍了几种从古代沉积物中识别出来的潮汐周期,包括基本潮汐(半日潮、全日潮和混合潮),大-小潮周期以及一些长期周波动等。最后对潮汐韵律层在推测地史时期地-月系的演化历史中的意义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17.
在自然界中以倍九日为时间特征的现象很多,如地球自转中有9 d 周期,日月引潮力中有9 d 周期,地磁活动中有9 d 周期,天气韵律中的9 d 周期等等.因之强震发生时间可能被这些因素调制和触发,故亦带上倍九日期的时间特点.这对临震预报是有参考价值的.本文以甘肃及其附近地区强震的发生日期论证了倍九律的客观存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