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松辽盆地上白垩统嫩江组嫩三段(K_2n~3)和嫩四段(K_2n~4)岩芯样品有机质组成丰度、多环芳烃化合物组成分布等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嫩三段和嫩四段沉积岩有机碳含量(TOC)分别在1.37%~2.52%和0.12%~0.82%之间,可溶有机质族组成含量为沥青质非烃饱和烃芳烃,沥青质、非烃、饱和烃和芳烃占可溶有机质的比例分别为21.1%~54.9%,15.4%~27.8%,12.7%~19.2%和1.7%~11.0%。在嫩三段和嫩四段沉积有机质中检出了多种高丰度的多环芳烃化合物,主要为萤蒽(Fla)、芘(Py)、苯并萤蒽(Bflas)、苯并a蒽(Ba An)、苯并e芘(Be Py)、晕苯(Cor)、茚并芘(Inpy)、菲(P)、苯并[g,h,i]苝(Bghi P)、■(Chry)、甲基菲(MP)、惹烯(Ret)和苝(Pery)等;其中,菲、甲基菲、惹烯和?等化合物主要是来自原始有机质输入和成熟转化的产物。多环芳烃化合物的相关比值及其在垂向上的变化表明,嫩三段中的萤蒽、芘、苯并萤蒽、苯并a蒽、苯并e芘等多环芳烃化合物主要是生物质燃烧的产物;茚并芘和苯并[g,h,i]苝等则主要形成于原始有机质的成熟转化。嫩四段中的萤蒽、芘、苯并萤蒽、苯并a蒽和苯并e芘等多环芳烃化合物主要是生物质燃烧的产物,茚并芘和苯并[g,h,i]苝为生物质燃烧成因和成岩演化混合来源,而嫩四段底部检测到的较高丰度的苝可能主要与陆源有机质的输入及转化有关。最后,嫩江组中的多环芳烃化合物,特别是生物质燃烧来源的多环芳烃环合物的相对丰度在垂向上的变化可能表明嫩三段和嫩四段沉积时期古气候发生了由温湿气候向干旱气候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生活岩五环烃的热演化及成熟度参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塔里木盆地中生界生油岩中的五环芳烃化合物的热演化呈规律性变化。成熟度较低的样品中的北含量较高,苯北芘和苯并荧蒽的含量较低。随着成熟度的增加,北含量逐渐下降,而苯并芘和苯并荧蒽的含量不断增多,这表明两者的成因及其演化途径不同。前者可能为有机质早期演化的产物,而后者主要来自环化和芳构化作用。生油层剖面样品分析资料表明,苯北[e]芘/北和(苯并[e]芘+苯并[a]芘/北之比值良好的成熟度参数,它们可指示  相似文献   

3.
本文详细总结了华北地区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中芳烃生物标志的特征,主要包括菲系列联苯系列、苯并芴系列、三芴系列、荧蒽系列、芘系列、苯并荧蒽和苯并芘系列、屈系列和三芳甾烷系列,而萘系列含量较低。我们发现三苯甾烷C28(20S)/C28(20R)比值似乎显示了较了的热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对江汉盆地西南缘12个原油样品中含硫化合物分布特征的研究表明,原油中二苯并噻吩系列化合物和苯并萘并噻吩系列化合物分别占芳烃总量的4.61%~9.79%和0.27%~1.32%,与烃源岩中含硫化合物的含量一致,反映原油中含硫化合物的含量与沉积环境有关.原油含硫化合物的内组成表明,咸水环境有利于二甲基二苯并噻吩和三甲基二苯并噻吩系列化合物的相对富集.4-甲基二苯并噻吩/1-甲基二苯并噻吩峰面积比值(MDR)在低成熟阶段(Ro<0.7%)的变化范围较小,当成熟度进一步增加时,因热稳定性较差的1-甲基二苯并噻吩向其他化合物转化的速度加快,相对丰度降低,而4-甲基二苯并噻吩的相对丰度增加,致使MDR值随成熟度的增加而很快增大.同时,DR值受到沉积条件的影响,可能指示沉积环境的咸水化程度.2 3-甲基二苯并噻吩/二苯并噻吩峰面积比值与4-甲基二苯并噻吩/二苯并噻吩峰面积比值之间表现为正相关,说明2 3-甲基二苯并噻吩与4-甲基二苯并噻吩的形成机理相似,同样受沉积环境和成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重工业区高脆弱岩溶含水层中多环芳烃污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南岩溶地区某市重工业区为研究对象,采集水文地质单元内地下水和土壤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试美国环保署16 种多环芳烃(PAHs)优控物。初步研究表明,研究区地下水16种PAHs均被检出,浓度为1 135.79~1 361.26 ng/L,以菲、蒽、萘、屈、芘为主;地下水处于中等污染程度,其中苯并[a]蒽、屈、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4种浓度超过美国EPA2009《国家推荐的优先有毒污染物水质标准》标准;PAHs特征比值显示含水层中的PAHs来源于燃煤和炼焦污染源,与钢铁厂和化肥厂排放的特征有机污染物一致。研究区污染源下游大面积区域地下水已经受到PAHs污染,且出现排泄区PAHs浓度高于径流区的现象,岩溶含水层PAHs的污染主要受两方面影响:一是洼地、裂隙发育,断层破碎带和强风化白云岩等为PAHs在含水层中的运移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污染源区内地下水大量开采加速了污染物向地下水的入渗;二是水电站建坝蓄水发电,江水水位抬高,河岸地下水排泄速度减慢,可能致使岩溶含水层中PAHs的自净能力减弱。生态风险评价显示地下水中菲、蒽、芘、苯并[a]蒽、苯并[b]荧蒽处于重污染风险,应采取措施降低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6.
铝土矿沉积被认为是炎热潮湿热带或亚热带古气候条件下的气候敏感沉积物。对黔北铝土矿中3个钻孔不同层位岩心样品的GC-MS检测显示,样品中含有种类丰富、相对含量较高的燃烧成因多环芳烃化合物(PAHs)。以芘、荧蒽、苯并[a]芘、苯并[e]芘、苯并[ghi]苝等为代表的燃烧成因PAHs与陆上火灾事件密切相关。结合生物标志物特征及前人研究所得的古地磁、植物与孢粉化石证据,认为黔北铝土矿形成时陆上存在丰富的植被,且是一种在炎热潮湿背景下存在季节性干湿分异的古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7.
孔祥胜  苗迎 《地球学报》2014,35(2):239-247
为证实大气干湿沉降物是岩溶地下河中多环芳烃(PAHs)的来源,研究选择了某城市典型的岩溶地下河水源地作为研究地点,采用大气干湿采样器、聚氨酯泡沫(PUF)大气被动采样器分别采集大气及其干湿沉降物样品,同时采集地下河水样和分层采集流域土壤,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了16种PAHs优先控制污染物。结果表明,地下河流域大气干湿沉降中PAHs的干湿沉降通量为147.26 ng·(m2·d)-1,流域PAHs沉降量为1943.8 g;大气中的PAHs浓度为45.33 ng·m-3;地下河水中PAHs浓度平均值为220.98 ng·L-1;土壤中PAHs浓度为38.72 ng·g-1;大气、降雨和土壤中PAHs组成以2~3环的萘、芴、菲、荧蒽、芘5种为主,地下河水中以芴、菲、荧蒽、芘、苯并[a]蒽、苯并[a]芘6种为主。利用地下河多介质中的16种PAHs成分谱、特征比值结合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PAHs的源解析,研究显示大气干湿沉降是岩溶地下河水中多环芳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这归因于岩溶地区防污性能的脆弱性。  相似文献   

8.
中性含氮化合物的演化及地化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生油岩样品中的中性氮系列化合物含量和组成变化的系统研究。指出含氮化合物的热演化规律和形成机制。含氮化合物是沉积有机质成岩演化的产物。其含量和组成明显受控于有机质成熟度;认为1-/4-甲基咔唑,苯并[a]咔唑/苯并[c]咔唑等比值可作为成熟度参数。  相似文献   

9.
选择典型岩溶地区广西大石围天坑群为研究对象,采用2007-2008年同期采集的大气干湿沉降、空气、土壤、地下河水和沉积物样品测试数据,运用16种多环芳烃(PAHs)的成分谱、分布特征和特征比值,结合其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对比分析.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全年大气干湿物/土壤/地下河沉积物均以屈(Chr)、苯并[b]荧蒽(BbF)、苯并[k]荧蒽(BkF)、苯并[a]芘(BaP)4种4~6环PAHs为主;同期天坑空气/秋冬季于湿沉降物/地下河水以萘(Nap)、芴(Flu)、菲(Phe)和蒽(Ant)4种2~3环PAHs为主;各组介质中的PAHs存在特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也有一定的差异.利用这种方法初步解释了岩溶地区土壤、地下河水和沉积物中PAHs污染的来源(或输入);同时证明了大气干湿沉降物是偏远岩溶地区土壤和地下河中PAHs的主要来源.因此建议在污染源调查过程中应把大气干湿沉降物列为PAHs污染源.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长江河口有关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污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长江口近海及上海主城区滨岸等区域,而长江口航道则鲜有报道。本文在长江口启东—崇明岛航道区域采集表层(0~20 cm)沉积物样品,利用加速溶剂萃取技术提取,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对14种PAHs进行测定,研究其分布特征、环境来源和潜在的生态风险。研究结果显示,PAHs在所有沉积物样品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浓度范围为83.43~5206.97 ng/g,平均值736.95 ng/g。就PAHs单体而言,含量较高的是2~4环污染物,其中菲的含量最高,占各点位PAHs总量的9.04%~24.06%;其次为荧蒽和芘;具有高致癌性的苯并(a)芘在各个点位均能检出,占PAHs总量的0.94%~10.68%。与国内外类似河口和近海海域相比,本研究区PAHs处于中等污染水平。利用比值法解析PAHs的来源,菲/蒽(Phe/Ant)10且荧蒽/芘(Fla/Pyr)≥1的点位占所有采样点位的56.25%,表明区域内PAHs的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的高温燃烧;位于航运码头附近采样点位的PAHs以石油源为主,部分点位呈化石燃料源和石油源混合污染特征。对照风险效应低值(ERL)和风险效应中值(ERM)进行初步风险评价,表明研究区域部分采样点位的PAHs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1.
生物降解原油中吡咯氮化合物组成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海域地区近50个原油样品中性氮组分的GC/MS定量分析资料表明,油藏中的生物降解作用对原油的吡咯氮化合物含量和分布有明显影响。经与同源未降解原油比较,各种烷基咔唑和苯并咔唑在3。4级中轻度降解油中就出现明显降解迹象,随生物降解程度增高其含量逐渐减少,在6—8级严重降解油中它们的总含量降低到原有的五分之一左右。在3—4级中轻度降解油中,裸露型甲基咔唑异构体更容易被微生物侵袭而代谢,抗生物降解能力按1-甲基咔唑〉4-甲基咔唑〉2-、3-甲基咔唑顺序递减;当降解程度更高时,这些化合物降解速率相当,1-/4-MCA等比值相对稳定。低-中等降解阶段,不同类型二甲基咔唑异构体的抗生物降解能力也存在明显差异性,呈屏蔽型〉半屏蔽型〉裸露型降低;在生物降解水平进一步增高时,这些异构体之间的相对含量变化不大。生物降解作用对苯并咔唑系列化合物分布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且随降解程度的增加变得更为显著,降解油中【a】/[c】苯并咔唑比值或增高或降低。生物降解原油中吡咯氮化合物的组成变化,使降解油的二次运移示踪面临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谢文泉  贾建亮  刘招君 《地质学报》2023,97(7):2363-2377
多环芳烃(PAHs)是古环境、古野火以及古气候的重要地质记录,本文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C- MS)研究了柴达木盆地北缘中侏罗统石门沟组煤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检测出一系列二环至七环芳烃化合物,包括高等植物衍生多环芳烃(卡达烯、6- 异丙基- 1- 异己基- 2- 甲基萘、惹烯、西蒙内利烯以及二氢惹烯)和燃烧衍生多环芳烃(荧蒽、芘、苯并\[a\]蒽、、苯并荧蒽、苯并\[e\]芘、苯并\[a\]芘、茚并\[cd\]芘、苯并\[ghi\]苝和晕苯)等。这些多环芳烃的检出表明石门沟组煤沉积于具有显著陆源高等植物输入的微咸水湖沼环境,成熟度较低(平均随机反射率为056%)。石门沟组煤中高等植物衍生多环芳烃以极高的惹烯含量为特征,且存在较高丰度的西蒙内利烯和二氢惹烯,卡达烯丰度极低,反映出成煤期陆地植被类型以松柏类植物的针叶林为主,气候温暖湿润。同时,煤中丰富的燃烧衍生多环芳烃证实了柴达木盆地北缘中侏罗世存在广泛的陆地古野火,较高的大气氧气浓度(256%)可能是该时期野火频发的一个重要诱因。本次研究为柴达木盆地中侏罗世古野火事件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分子化石证据,也是对中侏罗世古环境和古气候研究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3.
利用芳烃化合物抗风化、抗生物降解能力强的特点,采用色谱-质谱分析技术,对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展金组烃源岩的芳烃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在检测出的芳烃化合物中,以菲系列为优势主分,其次为三芴系列、萘系列以及联苯系列等,芳烃化合物分布具有较明显的前锋型特征。根据芳烃化合物组成以及相对丰度,认为展金组烃源岩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低等水生生物,但联苯系列、荧蒽、芘、苝系列等化合物的检出,表明陆源植物对有机质的来源也有贡献。菲系列化合物的高含量、芴系列相对含量占优势以及沉积环境判别图等,综合显示出烃源岩形成于还原条件下的海相环境。利用MNR、DNR1、Rca、TNR1、TNR2、Rcb、Rc、Ro(K4,6,%)、Ro(K2,4,%)等多个指数对烃源岩成熟度进行判断,认为烃源岩达到成熟阶段,未达到高成熟阶段,这与实测Ro值所吻合。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细胞膜脂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GDGTs)样品在实验室冰箱储存过程中可能会遭受降解,进而对GDGTs各指标应用的准确性产生影响.了解GDGTs各类化合物抗降解能力的差异能够为指标的准确应用提供重要的判别手段.2017年,通过对2012年的石笋样品提取物(GDGTs)进行二次测试,发现GDGTs化合物绝对含量明显减少且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变化明显:细菌brGDGTs含量相对于古菌isoGDGTs含量变化较小,对应的干旱化指标Ri/b值略有减小,陆源输入指数BIT值增大,故细菌brGDGTs化合物在保存过程中更稳定;古菌isoGDGTs含环少的化合物变化较小,环化指数CBT值增加,表明少环的化合物在降解过程中更稳定;基于古菌isoGDGTs建立的古温度指标TEX86值显著降低;基于细菌brGDGTs建立的甲基化指数MBT值增加,表明甲基越多的化合物越易降解.   相似文献   

15.
低-中成熟演化阶段芳烃成熟度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陈致林  李素娟 《沉积学报》1997,15(2):192-197
采用GC/MS配备改性的BPX-5石英毛细柱分析了临清坳陷东部禹城洼陷禹参2井生油岩剖面,胜利油区不同成熟度的原油和生油岩样品的芳烃组成。发现芳烃色谱分布特征、脱羟基维生素E的β/α异构体比值、北~苯并荧蒽/苯并(e)芘比值以及2, 6+ 2, 7/1,5二甲基萘异构体比值均是沉积物的低-中熟热演化阶段的有效成熟度指标,脱羟基维生素E是低成熟的标志。新参数2, 3, 6/2,3, 6+ 1, 2, 5三甲基萘比值与1, 3, 6, 7/1, 3, 6, 7+ 1, 2, 5, 6四甲基萘比值图,可以确定低-高熟整个热演化阶段原油和生油岩的成熟度,并不受运移过程分馏效应的影响,对成熟度的变化反映灵敏。  相似文献   

16.
糜梅  陈衍景  孙亚莉  王焰  江合中 《岩石学报》2009,25(11):2769-2775
河南周庵超基性岩体蕴含大型Ni-Cu-(PGE)硫化物矿床,矿化带位于超基性岩体边缘与围岩的接触带.周庵超基性岩体轻稀土富集,其La/Sm_N比值为1.3~4.7,Sm/Yb_N比值为1.9~4.4,显示一定程度的LREE/HREE分异.原始地幔标准化的微量元素配分型显示弱的负Nb异常.岩体的M含量为70×10~(-60~2120×10~(-6),Cu含量为15×10~(-6)~1056×10~(-6);矿石的Ni含量为2592×10~(-6)~6549×10~(-6),Cu含量为1147×10~(-6)~3239×10`(-6).矿石的Ni/Cu比值(2.0~2.3)低于岩石样品(5-83).强蚀变矿化样品的PGE元素含量高于弱蚀变样品约一个数量级,所有样品的Pd/Ir和Pt/Ir比值高,Pd/Ir=1.4~21,Pt/Ir=2.4~22,表明PPGE相对IPGE富集.上述特征显示周庵岩体是构造侵位的地幔岩,岩体与围岩发生了较强烈的物质交换,含水流体交代作用导致了岩体-围岩物质交换和岩体边缘矿化.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揭示西藏改则地区渐新世-中中新世古气候环境演化,结合改则盆地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相,并利用X射线粉晶衍射对改则盆地的样品进行了全岩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长石、方解石和少量白云石等,通过沉积物中矿物含量变化和石英/长石的比值显示青藏高原改则盆地康托组在气候总体为干冷的大背景下经历了4个阶段:Ⅰ(早渐新世):石英含量最高,碳酸盐矿物次之,长石含量最少,白云石在该阶段出现频繁,且含量变化明显,指示气候以季节性干旱为主;Ⅱ(晚渐新世):石英含量最高,但相比上一阶段有所下降,碳酸盐矿物和长石含量增加,指示气候进一步趋向干冷化;Ⅲ(早中新世):石英含量最高,但相比之前两个阶段进一步减少,长石含量进一步增加,碳酸盐总体呈现增加趋势,特别是白云石,相比之前两个阶段含量增加明显以及下降的石英/长石比值,指示气候变得更为干冷;Ⅳ(中中新世):石英含量相对上一阶段有所增加,长石和碳酸盐矿物含量降低,石英/长石比值也有所增长,但相比Ⅰ和Ⅱ阶段仍然较小,指示该阶段气候虽有所回升,但依旧处于干冷环境下。对比青藏高原隆升和全球气候变化,可知改则盆地气候阶段性变化可能是高原隆升和全球气候变化共同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主要利用热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Py-GC/MS)对不同成熟度的家用蜂窝煤燃烧排放烟炱(soot)颗粒的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并探讨了成熟度对燃煤排放soot颗粒热解产物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成熟度的燃煤排放soot颗粒热解产生类似的产物。这些化合物均以芳香化合物(58.1%~92.0%)为主,另外还含有酚类化合物(0.66%~32.3%)、脂肪烃(0.21%~9.57%)、呋喃类化合物(1.42%~2.57%)、含硫化合物(NA~4.12%)和含氮化合物(NA~3.91%)等,表明不同成熟度蜂窝煤燃烧排放的soot颗粒都是以高度芳香性的结构为核心,连接有含氧、氮等杂原子基团组成。研究结果还显示,原煤成熟度对soot颗粒的热解特征具有一定的影响。总体上,soot颗粒热解产物中芳香化合物的百分含量随着煤样成熟度的增加呈现递增趋势,而酚类化合物的百分含量则随着煤样成熟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另外含氮化合物主要存在于低成熟度煤样燃烧排放的soot颗粒样品中。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了随着煤成熟度的升高,燃烧排放的soot颗粒的芳香性逐渐增强,含O、N等不稳定结构逐渐减少。含硫化合物是燃煤排放soot颗粒的特征化合物,主要存在于高成熟度燃煤排放的soot颗粒中。这些结果对于了解不同成熟度的燃煤排放soot颗粒样品中分子结构和组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祁连山七-冰川流域各介质中总共检测出2~7环的多环芳烃50多种,其中16种美国EPA优控物质中,只有二氢苊和二苯并[a,h]蒽没有被检测到.雪冰和冰川融水样品中相对富集3环和4环,雪冰不溶微粒和冰尘以及七-冰川周围表层土壤样品主要以4~6环为主,这是由PAHs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的.荧蒽/芘,菲/蒽比值表明,研究区检测出来的多环芳烃可能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的高温燃烧,特别是煤的燃烧和机车尾气排放产生.大气污染传输与干湿沉降是七-冰川及其周围土壤中PAHs的主要输入途径.  相似文献   

20.
柴达木盆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源岩时代判识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系统分析柴达木盆地北缘和西部各油田60余个原油样品轻烃、饱和烃和芳烃组成的基础上,全面揭示了两地区原油的标志性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源岩分析资料,应用断代生物标志物建立了识别原油源岩时代的标志。研究结果表明,北缘各油田原油Mango轻烃参数K_1值波动在1.1上下,富含甲基环已烷和甲苯;正烷烃呈奇偶优势分布,姥鲛烷优势显著;反映侏罗系淡水湖沼相沉积有机质特征。西部原油K_1值大多在1.2以上,轻烃中富含异构支链化合物;正烷烃系列呈奇碳优势(C_(11)~C(17))和偶碳优势(C_(18)~C_(28))双重分布模式,强植烷优势;C_(28)甾烷相对含量高(>30%);脱羟基维生素E系列化合物丰富,5,7,8-三甲基-/8-甲基-MTTC比值大都低于10;表征古近系—新近系咸水湖相有机质性质。奥利烷和C_(26)降胆甾烷是区分侏罗系和古近系—新近系油源油的有效断代生物标志物。侏罗系原油无奥利烷,24-/(24-+27-)降胆甾烷比值小于0.25;古近系—新近系原油含有奥利烷,24-/(24-+27-)降胆甾烷比值高于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