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北太原组镜质组中的超微类脂体及其煤性质异常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飞宇  傅家谟 《沉积学报》1995,13(3):107-116
利用超薄切片透射电镜分析技术,对华北太原组和山西组煤中镜质组的超微结构和组分进行了分析,确认太原组镜质组中含有较丰富的超微类脂体,且超微类脂体主要来自菌藻类,山西组和太原组镜质组中超微类脂体数量存在明显差异。证实镜质体中超微类脂体数量和其化学性质紧密相关。从超微组分层次解释了山西组和太原组镜质组性质差异的原因,并分析讨论了太原组煤性质异常性的原因和煤还原程度问题,提出成煤过程中明显菌藻类低等生物贡献是太原组煤性质异常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华北太原组腐殖煤形成过程中菌藻类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飞宇  傅家谟 《地球科学》1995,20(6):719-722
从煤岩学、煤核古植物学、超微组分和分子有机地球化学4个方面证实华弱东部和南部太原组腐殖煤形成过程中有明显的菌藻类低等生源贡献,提出成煤过程中明显菌藻类低等生物贡献是太原组煤性质异常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吐哈盆地侏罗系煤中超微类脂体特征和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共聚焦激光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吐哈盆地侏罗系煤进行超微层次有机岩石学分析,发现微米级以下超微类脂体普遍存在于无结构镜质体和一些粗粒体之中。常规光学显微镜下难以分辨超微类脂体,在镜质体反射率Ro0.50% ̄0.70%时,煤中超微类脂体数量一般为8% ̄12%。超微类脂体的光性演化明显领先于壳质组形态组分孢子体和角质体,它是吐哈侏罗系煤中重要的生油组分。  相似文献   

4.
贵定超高有机硫煤中的细菌体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雷加锦  濮英英 《岩石学报》1995,11(4):456-461
运用透射电镜(TEM)观察贵定超高有机硫煤的镜质组,识别出了多种形态的有机体似的细菌物体,其大,1~2μm,内部具层圈状结构或不均一状物质分布,与之共生有大量的0.1~1μm大小的超微类脂体。实验还发现,镜质组中细菌体与超微类脂体越富集,有机硫含量就越高,荧光性越强。这意味着细菌活动是导致煤性质异常变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根据大量样品综合配套分析研究结果,提出并论证了中国南华北盆地晚石炭世太原组(C_2)富镜质组腐殖煤是一种新的煤型油源岩或生油煤。其特点是主要油源组分不是类脂组而是镜质组;确切地说,它是一种有少量类脂组“参与”的、主要由富氢镜质体构成的富镜质组腐殖型的生油煤。这种新型生油煤的发现和确定是“煤成烃”和“镜质组生油”领域的重要突破,具有全球性的科学与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煤岩学方法、热解分析和热模拟实验等,对南华北太原组和山西组腐殖煤进行了显微组分与生烃研究。腐殖煤的生烃量与显微组分组成关系密切,煤中富氢组分愈多,其生烃量愈大。富氢镜质体荧光性较强,具有较高的生油潜力。南华北太原组和山西组腐殖煤的主要生烃组分应是富氢镜质体和壳质组。  相似文献   

7.
在收集和整理大量山西省煤岩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该省太原组和山西组煤的显微煤岩组分,并对各煤田太原组和山西组煤的R0,max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山西省太原组和山西组煤中显微组分一般以镜质组为主,并且有从北向南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惰质组次之,其趋势与镜质组相反,壳质组最少;太原组反射率值在0.6%~3.9%,整体上呈北低南高、西低东高的趋势,煤级从中煤级煤Ⅰ到高煤级煤Ⅱ都有赋存;山西组反射率值在0.6%~4.2%,其反射率变化趋势和煤级赋存特征与山西组类似。研究结果为评价和利用山西省的煤炭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吐哈盆地煤成烃主要贡献组分剖析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吐哈盆地中下侏罗统煤显微组分组成显示了“碎、小、薄”和过渡组分含量高的特点。结合显微和超微层次有机岩石学分析,在显微组分层次生烃组分主要为基质镜质体,碎屑类脂体、薄壁角质体、木栓质体和小孢子体在煤成烃中也有一定的贡献;超微层次生烃组分主要表现为分布于基质镜质体中的超微类脂体。煤中基质镜质体的高含量弥补了其单位生烃潜力低的不足,基质镜质体富氢成因在于生物化学阶段细菌等微生物对其强烈降解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飞宇  刘德汉 《沉积学报》1997,15(2):164-168
对我国不同时代和地区125块煤样中镜质体荧光性进行了详细的荧光光度术分析,表明镜质组的荧光性不仅取决于煤阶,而且也与镜质体类型紧密相关。不同类型镜质体显示了不同的荧光强度,在石油窗阶段,富氢镜质体荧光强度明显高于正常镜质体,差值可达1-3倍,特别是富氢镜质体在0.5%-0.85% Ro阶段荧光强度一直较强,且荧光强度值的变化与煤阶没有较好的相关性,显示了明显的特殊性。镜质组相对荧光强度与超微类脂体含量、可溶有机质数量呈正相关关系。富氢镜质体较强的荧光性和Ro在0.50%-0.90%之间荧光强度特殊的演化规律与其中含有较丰富的超微类脂体以及富氢镜质体中流动相含量较高二方面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鲁南和苏北煤田,在相同煤阶下,强还原型镜质组显微组分及由其组成的太原组煤比弱还原型镜质组显微组分及由其组成的山西组煤具有的较高的氢含量、挥发分产率和焦油产率、较强的粘结性和结焦性及液化性能,从而论证了它们各自的煤质特征及合理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1.
河南荥巩煤田太原组中风暴异地煤的煤岩煤质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河南荥巩煤田太原组中的风暴异地煤,已全部破碎而完全见不到原生结构、构造;煤因破碎失去光泽而无法划分宏观煤岩类型;煤的显微有机组分破损且凝胶化组分减少、壳质组分增加。煤的灰分产率增高、发热量降低;挥发分产率异常。这些特征不仅与原地生成煤构成了明显对比,而且也揭示了这种异地煤的成因机理。  相似文献   

12.
应用煤岩学对强还原型腐殖煤系列样品(R_0=0.55%~1.01%)研究表明,它们含有较多的镜质组—类脂组过渡显微组分,这种组分的特征是:比基质镜质体反射率低,但荧光强度和生烃潜能较高。据显微特征可将其分为两种亚型——交织型和膨融型。它是荧光基质镜质体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和强还原型腐殖煤生油的主要母质之一。  相似文献   

13.
陶枣矿区太原组煤层中赋存大量黄铁质和钙质煤核,其植物组成包括高等植物科达类,石松类,辉木类,楔叶类等和低等生物藻类及菌类。由这些植物构成的太原组成煤植物群落在垂直结构上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群落主要层,以科达类和鳞木类等高大乔木为主;第二层次是楔叶类为代表的林下植物,第三层次是水体中大量存在的藻类和菌类,植物群落的层次结构和生态环境与现代落羽杉森林沼泽相似,明显的菌藻类低等生物贡献是华北太原组成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典型含煤段沉积成因标志的分析认为,南华北太原组属于比较典型的障壁岛-潮坪-泻湖成煤模式;山西组则属于比较典型的三角洲成煤模式,而华南砻潭组基本上代表了泻湖沉积相当发育的障壁岛-潮坪-泻湖成煤模式。在此基础上,根据反映成煤环境的综合标志的系列指标划分出三种四类基本煤相,即Ⅰ1-强还原型腐泥煤/腐殖腐泥煤煤相、Ⅰ2-强还原型富类脂组或富高氢镜质组的腐殖煤/腐殖腐泥煤煤相、Ⅱ-较强还原型腐殖煤煤  相似文献   

15.
采用有机岩石学一热解分析(ROCK-EVAL)热模拟分析方法对三种典型煤相和镜质组的产烃性质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产烃性质和有机岩石学参数之间的关系.根据相同煤阶下煤和镜质组的产烃潜量S1 S2值气态烃和液态烃的产率以及湿气含量,得出煤相Ⅰ>煤相Ⅱ>煤相Ⅲ的特点:气态烃和液态烃组成上也有较明显差异.镜质组和煤的产烃潜量.S1 S2值与镜质组的相对荧光强度(I650nm rel%)和光变幅度(Ig/Io)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根据有机岩石学特征和产烃性质.镜质组可分为富氢镜质组和贫氢镜质组两类.在评价煤产烃性质时,必须考虑煤中不同煤相镜质组的还原类型。  相似文献   

16.
西北地区中侏罗统的煤层多为不粘煤、弱粘煤,其煤岩组分以丝炭居多,也见有镜煤透镜体,以镜煤反射率可将其变质程度分为Ⅰ、Ⅱ、Ⅲ阶段,它与惰质组含量有很大关系。惰质组含量高、煤化程度低是造成二氧化碳分解率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显微图像的光学性质和测定煤的反射率等方法,研究了新疆中生代煤中半镜质组特征。结果表明:新疆中生代煤中含有一定量的半镜质组;均质半镜质体占总体(均质镜质体与均质半镜质体之和)的49%~64%,均质半镜质体的最大反射率(Rmax)比均质镜质体的高0.08%~0.13%;均质半镜质体的Rmax介于均质镜质体和结构镜质体之间,结构半镜质体的Rmax比结构镜质体的高0.28%~0.34%。由此可以得出:在三大组分划分方案中,应将均质半镜质体归入镜质组的均质体中,同时认为,按显微组分三大组分划分方案中,将结构半镜质体归入惰质组的半丝质体中更合理;在测定煤的反射率时,不能将均质半镜质体作为反射率的测定对象。本项研究结果对于指导本地区煤炭的炼焦配煤、煤炭液化和深加工利用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鲁西含煤区中部煤的煤质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鲁西含煤区中部新汶和肥城煤田煤的岩石学、煤化学、煤矿物学和煤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成果表明山西组煤层和太原组煤层在煤岩学、煤化学、煤矿物学和煤地球化学特征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山西组煤层比组煤层具有相对高的惰质组和壳质组含量,相对低的镜质组含量;山西组煤层比太原组煤层具有相对低的灰分和硫含量以及挥发分产率;山西组煤层具有相对低的矿物含量,而太原组煤层具有相对高的矿物含量。山西组煤层和太原组煤层之间的  相似文献   

19.
吐哈盆地产出有比较丰富的侏罗系煤成油气田,本文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和热解分析等手段研究了煤中类脂组及微类脂组的类型、含量、分布与煤成烃性能和产出的关系。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在一般煤岩组分观测中主要含煤的西山窑组和八道湾组煤层类脂组含量很少超过10%,但是一些煤样的热解分析中S_1可高达5-23mg/g,S_2可达150─200mg/g,HI(烃/有机碳)可高达150─350mg/g生烃、含烃性能较好。进一步用共聚焦激光显微镜观测结果表明:本区一些薄层状、条带状煤层的基质镜质体和叶结构镜质体中微类脂组含量比较丰富,微区定量统计含量在3%─18%左右。这种富含微类脂组的基质镜质体和结构镜质体在煤成油气中有重要意义,而且由于多数微类脂体在煤中常成点线状、似层状、充填状、网络状分布,可能有利于煤成油气的运移和聚集。  相似文献   

20.
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煤系伊24井及其周围地区煤系为对象,重点研究煤的不同显微组分特征及生烃能力。结果显示:该地区烃源岩族组成中以高含量的沥青质、中含量的非烃和芳烃、低含量的饱和烃为特征,总体上属于气源岩;有机质类型属腐殖型。煤的镜下鉴定以基质镜质组为特征,可观察到大量孢子体、角质体,但树脂体少见,且未发现藻类体。镜质组生烃潜力是壳质组的1/4,是惰质组的2.5倍,是主要的生烃组分,形成于弱还原环境。延安组主体进入低成熟阶段(R moax=0.50%~0.70%),山西组—太原组主体进入中—高成熟阶段(R moax=1.40%~1.80%)。伊24井延安组未进入主要的排烃期,山西组—太原组则进入了主要的排烃期,曾经发生了大量的排烃作用,是附近地区重要的气源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