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西北河湟谷地(兰州—西宁)城市发展和城市体系现状,以及我国西北地区资源性产业的发展与其基础设施等特点,阐述兰西地区有可能孕育一个新的大城市带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筑世界上雕塑最多的建筑世界上尖塔最多的建筑米兰大教堂(Churchof Duomo),意大利著名的天主教堂。原译名米兰主教教堂,又称"杜莫主教堂",其他译名有多莫大教堂、多姆大教堂、圣母降生教堂  相似文献   

3.
试析国际大城市巴黎郊区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巴黎郊区发展的现状、过程和特点表明郊区城市化在国际大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提供了国际大城市郊区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4.
环城游憩近年来发展很快,大城市环城游憩地开发也呈现自身特色。本文回顾了国内外环城游憩地的相关研究,界定了大城市环城游憩地的范围,提出了环城游憩地开发的原则,并以武汉市为例结合所提原则进行了实证分析。同时对武汉市近郊、远郊的范围进行创新性划分并提出环城游憩地开发的创新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发展中国家,多种多样的规划被用来控制大城市的扩展和城市人口增长,然而,这些规划的界线屡屡被突破。当前,已有很多国内外文献对规划失败的原因展开了研究,本文对这些原因进行了梳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城市规划不系统、不科学;政府执行不到位;城市化或经济发展过快等。本研究对主要发展中国家大城市规划人口和现实人口进行了归纳和对比,认为城市人口的低估是大城市规划难以实现的一个关键因素。最后,利用世界上110个国家60年(1950–2010年)的数据,分析了各个国家首位城市人口和各国城市化水平及国土面积之间的关系,基于此,一个简要的预测模型被用来预测世界主要国家大城市的人口;为了更好地预测各国首位城市人口的数量,本文还设立了4个哑变量。预测结果与现实人口的对比显示: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名》2012,(2):30-32
庞贝城(拉丁语:POMPEI)I,或译庞培城,以纪念古罗马政治及军事家格奈乌斯.庞培。庞贝为古罗马城市之一,位于那波利湾的岸边。公元79年8月24日,维苏威火山喷发,厚约5.6米的熔岩和火山灰毫不留情的将庞贝从地球上抹掉,繁盛一时的庞贝城在一夜间消失。千年后,庞贝古城重见  相似文献   

7.
大城市服务业区位理论及其实证研究   总被引:39,自引:6,他引:39  
张文忠 《地理研究》1999,18(3):273-281
文章从经济区位论的角度出发,研究了服务业的类型和不同类型服务业的区位特征,以及服务业布局的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发达国家大城市服务业布局的特征和空间演变趋势。最后就大城市服务业的区位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制定与设计大城市国土开发整治政策是国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武汉市为例,探讨地域国土政策的制定原则、理论基础、制定设计程序与方法及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的沿海大城市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得中国的经济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之中.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尤其是作为中国经济龙头的东部沿海大城市的社会经济影响日渐显现.在分析经济全球化的特征、中国经济全球化态势的基础上,文章重新审视了经济全球化对东部沿海大城市的经济、社会和收入分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章总结了大城市边缘地区休闲度假旅游待开发的小城镇的一般特点,分析了其旅游开发所面临的产业转移与旅游发展矛盾、旅游资源品质、旅游基础等几个问题,提出相应的 "二元转换”、"向心系统”、旅游资源与形象塑造互动进行、与旅游相适应的城区建设等开发思路,并以高明市杨梅镇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丁焕峰  陈烈 《山地学报》2002,20(3):307-312
大城市边缘山地旅游对大城市居民有很大的吸引力,大城市边缘山地旅游系统的提出是为了增强山地旅游的竞争优势,实现山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大城市边缘山地旅游创新系统的内涵及其构成进行了阐述,同时对相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大城市农业区域农业生产及空间结构演化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中心城市职能的加强,大城市农业区域农业生产与空间结构必将发生重大变动。从外部市场条件与区域功能的变动演化两方面对这种变化的原因进行了探讨,从市场方面分析了农副产品生产所面对的市场层次特点以及当前生产与市场不适应的状况,迫切要求调整与改变农产品生产结构。从地域功能考虑,认为大城市农业地域功能要服从城市总体规划需要,并得出大城市农业地域农业功能正逐步相对弱化的结论。最后,提出了今后大城市农业区域、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方向和空间分化的三圈模式。  相似文献   

13.
维罗纳(Verona)位于意大利北部阿迪吉(Adige)河畔,是一个人口约27万的意大利中等城市,它东接水城威尼斯,南通首都罗马,西依经济重镇米兰,北临阿尔卑斯山。维罗纳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商业中心,是威尼托区中仅次于威尼斯第二大城市,并且还是意大利北部最繁华的城市之一。Verona在拉丁语中意为“极高雅的城市”,自古就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是意大利和欧洲铁路、公路相连通的主要枢纽,国际机场离市区仅10公里,因而,维罗纳也被称为”意大利之门”。它最重要的象征是著名石雕“狮门”。这是一座高约20米,宽8米的古罗马式拱门,矗立在古老的卡佩罗街头。尽管经历了好几个世纪,上面的群狮依然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14.
外来人口集聚模式和演化过程是考察外来人口空间行为的重要量度指标,通过量度外来人口的空间集聚,可以更好地构建城市社会空间的优化模式,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性总结。大城市边缘区外来人口具有与城市中心不尽相同的特征,解析这些特征是研究外来人口空间分布和空间行为的重要基础。文章主要分析了上海市闽行区外来人口的基本特征与集聚成因,较为详尽地论述了外来人口的空间集聚基本形式与演化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城市外来人口的重构模式。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大城市的总部经济浪潮引发对我国大城市生产性服务业规模体系与空间布局的思考,以经济普查资料为分析基础,探讨广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目前的规模体系及空间布局特征。然后,分析借鉴了西方生产性服务业发达地区的产业规模体系、空间布局经验与趋势。最后,针对产业规模及布局,提出广州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城市土地利用集约性的综合评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GIS数据管理与分析技术、TOPSIS综合评价方法,紧扣土地利用集约性的内涵,以城市市辖区为评价单元,从城市规模和土地利用程度,土地投入程度、土地利用效率、以及土地集约利用发展趋势等诸多层次,对北京、上海等18个大城市市辖区的土地利用集约性进行综合评判,得出以下结论:大城市的集约度都在逐年提高,土地利用将更加集约;我国大城市土地利用的集约性,存在较大的地域差异。评价结果表明,青岛、宁波等国家单列城市,规模适中,土地集约性反而很高;上海和武汉的集约度一直处于前三位,其他直辖市和省会等特大城市波动性较大,土地集约性利用还有很大潜力可挖;与上海、宁波、青岛等东部城市相比,太原、石家庄、西安等中部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一直很低,潜力大、亟待提高。此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以及所获得的评价结果,较好地揭示了行政区划调整对城市集约度的动态性影响。  相似文献   

17.
河湟谷地兰(州)—西(宁)大城市带的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西北河湟谷地(兰州-西宁)城市发展和城市体系现状,以及甸西北地区资源性产业的发展与其基础设施等特点,阐述兰西地区有可能孕育一个新的大城市带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圣彼得堡土地利用格局现状特征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圣彼得堡市为例,依据1948、1987和2016年土地利用数据计算居住、工业和商业用地的区位熵值并分析其变化,基于统计小区、圈层式及扇形分布3个视角,运用GIS分析计划与市场经济影响下的城市用地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居住、工业和商业用地的空间分布规律不同: 3类用地在城市整体空间分布中均表现出一定的分散特征,其中,居住用地空间分布表现最为分散,工业用地呈现出分区域性布局特征,相比而言商业用地空间聚集程度最高; 商业用地在核心圈层处于主导地位,工业用地在老城区圈层为主导地位,居住用地在近郊区圈层为主导地位,远郊区圈层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城市景观发展尚未成熟;对比圈层式和象限式结构各类用地区位熵值分布结果,提出圣彼得堡市3类用地空间分布扇形结构特征明显,说明沿主要交通线路是现代城市用地空间扩展主要方式,其中工业用地在城市空间分布中占据更为有利的交通区位优势,居住用地次之,商业用地在城市中心区域中分布不足。圣彼得堡城市用地空间分布形成主要机制总结为以下5个方面:前苏联时期城市用地空间结构主要框架的保持;行政区划调整为城市用地结构改善提供了路径;市场经济下住房体制改革推进了城市居住郊区化;土地市场对土地功能置换进程作用较弱;产业转型缓慢导致老城区仍主要为生产中心。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建筑设计产业空间分布与区位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祯  李国平  席强敏  吕爽 《地理科学》2021,41(5):804-814
超大城市的城市空间结构调整需求日益迫切,城市内细分产业的空间分布及区位选择的研究也变得更加重要.以北京市为例,从微观视角分析了超大城市内部企业空间分布规律,以期为城市优化建筑设计产业空间结构提供理论支撑.运用核密度估计方法、Ripley's K(d)函数以及负二项模型,分析了建筑设计企业的空间分布及其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孙斌栋  丁嵩 《地理研究》2016,35(9):1615-1625
厘清大城市是否有利于小城市经济增长这一问题,对于贯彻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以长三角108个小城市为例,在传统经济增长模型中加入到大城市的地理距离、行政边界、市场潜能等因素,估计不同等级的大城市对小城市经济增长的空间影响及其异质性。研究发现:临近大城市有助于促进小城市的经济增长,并未发现存在集聚阴影效应的直接证据;空间相互作用的方向更多体现为高等级城市对低等级城市的影响,来自副省级城市的增长溢出最为显著,同层级小城市之间的空间关联效应相对微弱;城市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市场分割,行政边界的存在阻碍了空间溢出效应的发挥。最后从强化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促进不同规模城市空间溢出效应的全域性释放、破除行政区经济的束缚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