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种用于沉积相分析的新型模式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一种用于沉识相分析的新型智能模式识别方法──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该方法利用关键井研究建立的测井相与地质相的对应关系作为识别模式,通过向识别模式学习获得模式识别智能知识,从而利用这些智能知识识别未知井、未知点的微相类型。本文方法成功地应用于中原油田文留地区沙四段沉积微相的识别与划分。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保留在沉积物中与水动力条件有密切联系的原生沉积构造的观察和研究,分析了淮北煤田芦岭井田二叠纪含煤岩系属于以河流作用为主的建设性三角洲沉积环境,阐明了根据原生沉积构造序列解释沉积环境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大民屯凹陷地震资料的详细分析,针对洼陷部位信噪比高、主要目的层沙三、沙四段频率相对较低的特点,研究出一套高分辨率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子波处理技术及优势频带约束下的分频处理技术,能满足沙三、沙四段储层横向预测的需要,见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佟洁 《甘肃地质》1999,8(1):86-91
由于构造变动,改变了沉积岩层的原始水平状态,其中的沉积构造(砾石群或斜层理)的产状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因此,恢复其原始产状,是古水流分析的一项重要环节。以往是用吴氏(吴尔福,1902)网投影法完成的。现在提供设计的一微机程序,以快速、准确、批量及高效等优点弥补了旧法的诸多不足,为拟创新法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滑坡灾害InSAR应急排查技术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探索了一条以InSAR变形为主,辅助光学遥感、地貌和地质条件特征,进行活动性滑坡快速排查的技术方法,并以四川省雷波县域为例进行了实验。应用4种SAR数据(PALSAR-1升轨、Sentinel-1 A/B升、降轨和PALSAR-2降轨数据)进行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处理,共解译活动性地质灾害163处,并分析了其时空分布规律,获得了几点认识:(1)InSAR技术能够追溯滑坡长期微小变形,从而实现活动性滑坡的有效识别;(2)多时段、多角度和多分辨率SAR数据的综合使用,可以有效克服滑坡观测的阴影叠掩、失相干等问题,提高滑坡(尤其是高位滑坡)识别的效果、效率和时效性;(3)与地面调查结果比较,InSAR识别的滑坡更全面、规模更准确,对高位滑坡和集中分布滑坡识别更有效,可以作为现今地质灾害排查的重要手段之一;(4)雷波县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金沙江及美姑河沿岸,北向坡和30°~40°坡度是地质灾害高发区,除寒武系、奥陶—志留系地层发生地质灾害比例较高,其它各地层总体分布较均一。   相似文献   

6.
曾慶丰  杨柏林 《地质科学》1965,6(3):284-294
緒言热液充填脉状矿床的成矿过程往往是长期的、多阶段的,而且构造断裂的控制作用十分明显。因此,正确划分矿化阶段和查明每次成矿构造空间的规律性,对理解成矿过程和生产实际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只有当构造的间歇活动和成矿溶液的脉动作用在特定的时间和条件下统一起来时,才能形成单独的一次矿化阶段。  相似文献   

7.
8.
9.
偏移技术在GPR资料处理中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GPR剖面中存在的绕射波影响资料处理和解释问题,根据雷达波波动方程和声波波动方程在形式上的一致性,合理地将地震勘探中成熟的相位移波动方程偏移法、克希霍夫积分偏移法和有限差分波动方程偏移法引入到GPR资料处理中。理论模型的试验和实测资料的处理分析表明,该方法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冯宝华 《物探与化探》2008,32(2):171-174
根据酸性凝灰岩和酸性火山事件粘土岩的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对当前流传的"沉积岩层的放射性强度(或放射性核素的含量)随泥质含量的增加而增高"的概念和用自然伽马值及经验公式求泥质含量提出质凝。酸性凝灰岩的自然伽马曲线有高异常响应,若解释为泥岩显然是误解,故将沉积岩伽马曲线高异常一律解释为泥岩是片面的。各类火山事件粘土岩的伽马值相差悬殊,但其泥质含量几乎相等,用它们的伽马值计算泥质含量误差甚大。最后对铝土矿层的伽马曲线稍加解释,指出核测井应用的远景。  相似文献   

11.
西沙石岛晚更新世风成生物砂屑灰岩的沉积构造和相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引言 西沙宣德群岛中的石岛,出露一套石化了的晚更新世生物砂屑灰岩。岩石呈颗粒支撑结构,由与珊瑚礁有关的生物砂屑组成。颗粒圆度高,分选中等到良佳。其中珊瑚藻屑占一半,珊瑚碎屑约占1/3,其它组分有棘皮动物、介类及有孔虫的骨屑。胶结物为簇状丛生的方解石,孔隙中央部分,方解石常具镶嵌结构。  相似文献   

12.
索孝东 《物探与化探》2009,33(6):630-634
准噶尔盆地南缘古牧地地区具有丰富的油气勘探潜力,但由于中深层地震成像存在盲区,长期以来对古牧地构造特征认识不清,制约了油气勘探进程.笔者采用高精度重磁和电法CEMP综合物探技术对古牧地地区构造特征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有价值的新认识.研究成果表明,古牧地构造为博格达山前褶皱冲断带的前锋构造,受阶梯状断裂控制.古牧地构造纵向上具多层构造特征,其中浅层为紧闭型逆冲倒转背斜,中层为受阶状逆冲断层控制的屋脊状断块,深层为潜山披覆型冲断背斜.重力异常显示古牧地背斜西围斜可能是一完整的背斜构造,古牧地中深层构造和古牧地背斜西围斜评价为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3.
Gyalophylloides Cao 1975属的电镜研究表明,其骨骼构造以方解石晶片组成的层状骨骼为主,它形成壁部构造和横列构造,在隔壁之间充填联结,在隔壁内包绕隔壁刺,在隔壁刺内联结和包绕杆状体。本属纤状骨骼的组成单元是晶粒和短轴晶柱,它们只见于杆状体轴部。文中还描述了本属的两个新种。  相似文献   

14.
永定河沉积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定河是华北海河水系的最大支流,在其上、下游的2个河段具有明显的沉积差异.通过对永定河上、下游河段的沉积物岩样的分析,探讨了不同河段的沉积构造类型,从粒度、层理和垂向层序方面,分析了上游至下游沉积特征存在的差异,并结合永定河同一历史时期的河道展布形态,根据辫状河的形成机理,分析了不同河道段的形成原因和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徐贵来  梅汝吾 《铀矿地质》1997,13(4):226-231
本文通过对二连盆地努和廷矿床地震地质条件分析,采用了3种震源在矿床及其外围作地震干扰波调查,提出了工作区特征的低速多次波干扰的解决办法和探测100m以上的野外工作方案,并在SPⅠ和SPⅡ两条试验剖面测量中得到满意的验证。研究成果已在生产单位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6.
17.
B. D. EVAMY 《Sedimentology》1963,2(2):164-170
A staining technique is described which detects variations in ferrous iron content within calcite and dolomite, whilst simultaneously differentiating the dolomite from the calcite.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technique to a study of dedolomitisation is pre- sented.
Ferroan dolomite, in certain pyrite bearing limestones of the southern Jura, is shown to have been dedolomitised, that is replaced by calcite, while at the same time the pyrite content of the rock was oxidised to haematite. One of the oxidation products of the pyrite is considered to have caused the dedolomitisation.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新近在几个大型煤矿所开展的三维地震勘探为例,扼要论述了煤矿采区的三维地震勘探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以及人机联作解释技术,并以所获典型成果,介绍了应用该技术在煤矿开采的800m浅垂深范围内,所能查明的小断层和低幅度小褶曲构造的能力和精度。由于该技术成果精度高,勘探周期又短。因此,把三维地震技术作为煤矿设计和开采中高度现代化的工具,正在成为中国东部地区一些煤矿的标准作法。  相似文献   

19.
秦爽  贺知捷  冯晓枫 《地球学报》1990,11(2):282-291
GMES交互解释系统采用CAI技术,能够较大地提高地球物理资料综合解释的判断能力和效率。它包括有4种主要的地球物理方法手段,不仅能用于GGT大断面的研究,还能用于矿区大比例尺剖面的解释。 GMES系统建立在微机工作站上,由3个子系统组成:重-磁、地震和大地电磁子系统。它在图形编辑和显示方面具有全屏幕、拖线、目标捕捉等类似专业图形编辑软件的效能。由于采用了开系统原则,用户可依白己的特殊需要加人更多的应用软件。另外,系统除具有基本的交互功能外,还提供了一系列辅助解释模块,大大方便了交互解释的过程。 本文介绍了GME5系统交互技术设计原则、系统结构及系统研制中的重要技术间题。  相似文献   

20.
一、沉积建造学说的研究现状 (一)历史回顾沉积建造做为岩石地层组合的概念,出现在地质学史中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这个概念及其涵义也随着地质学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着。最初(十八世纪中叶)建造一词引入地质学文献中,只是用来单纯地表示在成分及在剖面中的位置都相似的区域岩石地层组合(菲克谢尔,1762)。1882年,国际地质学会决定禁止用这一术语来表示地层意义。十九世纪斯塔德尔(Studer)首先把阿尔卑斯第三系的粗碎屑沉积的岩相—岩性组合称为磨拉石(或称磨拉石建造);把韵律性很强的海相细碎屑沉积之砂—泥页岩组合称为复理石(或称复理石建造)。直到十九世纪中叶末期,随着地槽学说的发展,才开始把建造的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