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4 毫秒
1.
张渤带洞体应变参数解算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马栋  晏锐  武艳强  范强  陈建国 《中国地震》2013,29(1):97-106
采用张渤带2002年以来的洞体应变观测资料,首先利用Venedikov调和分析方法计算带内各个台站洞体应变测项的潮汐因子和相位滞后,并以潮汐因子的稳定性对观测资料进行了质量评价.其后,以怀来台伸缩仪为例讨论了3分量和2分量观测解算平面应变参数的模型及其适用性,结果表明二者的相关系数在0.9以上.在此基础上,选取张渤带上资料较稳定的16个洞体应变台站资料进行了应变参数时间序列计算,并对华北M5.0地震前应变参数同步变化现象进行了总结.最后对比了洞体应变与GPS应变的差异,并分析了可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基于泰安台2013年洞体应变观测资料,首先利用维涅第科夫(Venedikov)调和分析方法计算洞体应变测项的潮汐因子和相位滞后,并以潮汐因子的稳定性对观测资料进行了质量评价。同时对观测仪器的2个测项进行解算,并提取相关应变参数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选取泰安台资料质量较稳定的体应变数据进行了应变参数时间序列计算,并对2套仪器观测数据进行了对比。通过分析,认定应力场存在异常,并对比分析了应力场异常与重力场异常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昌平地震台体应变、线应变及差应变等观测资料在1998年1月10日张北-尚义6.2级地震前的异常变化。结果表明:该次地震前昌平台的应变观测资料出现了明显的趋势异常;体应变的异常时间与震级有较发的相关性;差应变资料显示了短临异常;由线应变资料计算的主应变方向在地震前逐渐向震中偏转;M2波潮汐因子也出现了明显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昌平地震台体应变、线应变及差应变等观测资料在1998 年1 月10日张北尚义6 .2 级地震前的异常变化.结果表明:该次地震前昌平台的应变观测资料出现了明显的趋势异常;体应变的异常时间与震级有较好的相关性;差应变资料显示了短临异常;由线应变资料计算的主应变方向在地震前逐渐向震中偏转; M2 波潮汐因子也出现了明显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5.
王勇  段立新 《地震》2000,20(2):107-110
介绍了体应变观测潮汐因子和勒夫数 h2 之间的线性关系 ,h2 的变化幅度较体应变观测潮汐因子震前异常变化大 7.5倍。同时 ,昌平台剪应变观测潮汐因子 O1波与体应变观测潮汐因子M2 波震前异常有较好的一致性 ,研究钻孔应变观测潮汐因子的变化有可能是取得地震前兆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体应变潮汐观测资料信息提取与映震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林章 《地震》2003,23(1):48-52
根据体应变观测资料的特点, 研究了体应变观测资料的处理方法, 提出了在时间域分析的数学模型。在数学模型中, 将潮汐因子、气压系数、非潮汐应变速率和加速度一并考虑, 在资料处理结果中, 这些参数可同时取得。分别用时间域分析方法和频率域分析方法对观测数据进行了处理, 发现潮汐因子、气压系数、应变速率和加速度等参数在大同地震前均有大小不同、持续时间不等的异常, 这些参数可作为物理意义明确的地震中短期预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对溧阳地震台体应变观测资料变化形态、观测质量和观测精度、潮汐因子中误差、地震波记录能力等参数进行分析,采用固体潮汐残差矢量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对该台2010—2015年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发现体应变能记录到全球不同地区、不同震级的同震波,波形清晰,为分析预报人员进行地震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剔除库尔勒体应变观测资料中地震波、仪器标定及明确原因的干扰数据,计算应变潮汐因子、高频信息和非潮汐速率,结果显示:O1波、半日波潮汐因子在轮台5.4级、新源-和静交界6.6级地震前存在明显的异常反应,潮汐因子曲线形态、周期均发生明显的异常变化,异常结束后2-3个月内发震.总结体应变观测资料的异常特征,可有效捕捉前兆异常变化信息,有助于提高台站的地震短临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9.
剔除库尔勒铁门关钻孔体应变资料中地震波和明确原因的干扰数据,计算体应变潮汐因子、消除潮汐和零漂后提取的异常信息。研究表明,体应变潮汐形态出现的不同程度张性转向异常、潮汐因子曲线形态、周期等异常信息与新疆于田县MS7.3地震前兆有关。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溧阳体应变自1994年开始观测以来,经历了1994年至2000年以整点值为主的模拟观测,和2001年至今以分钟值为主的数字化观测两个阶段,对这两个观测阶段观测资料变化形态、观测质量和观测精度、潮汐因子中误差、地震波记录能力等参数进行对比研究,同时采用固体潮汐残差矢量分析方法,对溧阳台1996年以来的观测资料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①溧阳台数字化观测和模拟观测资料的形态、观测精度、方差、潮汐因子中误差、相位滞后等参数无显著差异;影响观测资料精度的主要因素是仪器故障、水位、气压、气温等;②溧阳体应变固体潮汐残差矢量对1996年11月9日长江口6.1级地震异常特征明显,映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M9.0级大地震后5天的长春台体应变观测资料,利用功率谱密度估计方法,在没有对资料进行去固体潮处理的情况下,较准确地获得了大地震激发的基频球型振荡,并与地球初步参考模型(PREM)的理论自由振荡频率进行了对比,发现实测振荡频率与PREM预测的振荡频率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固原体应变与水位、气压等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以及对M2波潮汐因子相对误差等参数的计算,结果显示体应变观测与水位变化长期存在高度反向相关,与气压短期存在高度正相关,且体应变随气压变化在时间上存在40分钟左右的滞后效应。并利用回归相关分析消除水位、气压影响,探讨了体应变与水位、气压相关系数以及响应系数在宁夏地区小震前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一元回归、直线拟合、对比理论固体潮汐和潮汐分析等方法,分析并总结通河地震台体应变测项所受自然环境、人为、观测技术系统故障等干扰的特征和量级,发现自然环境干扰对该台体应变影响较大,人为干扰次之。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怀来台体应变仪器概况,据原始观测资料异常图形,讨论了怀来体应变资料在震前出现的异常特征和映震效果。  相似文献   

15.
江宁地震台YRY-4型四分量钻孔应变仪于2006年12月安装运行,多年来积累了大量应变观测数据。采用Venedikov调和及相对标定等方法,从观测数据年变幅度、连续率及稳定性等方面,检验该台钻孔应变可靠性,结果表明,2009年以来,江宁地震台分量钻孔应变观测变仪器运行稳定、可靠,观测资料连续,符合地壳形变观测技术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6.
从钻孔体应变仪器安装和标定维护、数据曲线形态及观测精度,对比分析山东省东平、邹城和陵阳地震台体应变观测资料,结果发现:东平地震台观测质量较好,质量最佳月份精度达到0.006 5;陵阳地震台无明显干扰源,精度可达0.01。因钻孔条件不同导致观测精度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如:陵阳地震台为节理裂隙较发育的安山岩,相对东平、邹城地震台较完整的花岗岩基精度稍低。  相似文献   

17.
使用德令哈地震台钻孔水位和黑石山水库水位记录数据,与德令哈钻孔应变观测数据进行相关分析;采用集中载荷模型计算水库负载作用对钻孔应变观测的理论干扰值,与实际观测值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水库蓄水对钻孔应变观测造成严重干扰;水库负载作用与渗透作用对钻孔应变观测影响较小,水库水位变化导致周围岩体所受水压作用出现变化,可能是影响钻孔应变观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库尔勒体应变观测的畸变现象分析,认为日、月食现象对体应变及辅助气压观测有显著影响,且产生的影响不同,正确认识日、月食现象对体应变观测的影响,对于识别地震前兆异常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