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实测杨森高层住宅楼为例,介绍了其沉降监测的实施方法和观测成果的分析,并得出施工阶段沉降变化规律,其结果对验证地基与基础的可靠性及工程结构的设计方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结合某高层建筑物深基坑安全监测工程实例,根据规范和相关工程实践确定深基坑安全监测报警值以及编制监测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流程。阐述了基坑安全监测的主要内容及测点布置情况。利用高精度测量仪器采集基坑支护墙顶水平位移、竖向位移、基坑周边道路裂缝及沉降监测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西安国贸大厦沉降监测技术方案进行了讨论,着重结合有关工程地质资料对沉降进行了几何分析和物理分析,探讨了沉降引发的原因及建筑物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4.
建筑物沉降观测,是高层建筑变形测量重要项目之一。本文以实测11#住宅楼为例,介绍了其沉降监测的实施方法和观测成果的分析;并得出施工阶段沉降变化规律。其结果对验证地基与基础的可靠性,工程结构的设计方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通过现场监测及时掌握工程进展状况和环境变化,对工程的安全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沉降监测的实时处理与预警.本文结合某工程实际沉降监测数据建立起了几种预测模型,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6.
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新建道路下穿高速铁路的建设工程,会对高铁桥墩的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因此,高铁变形监测尤为重要。通过采集郑州市107辅道下穿郑徐高铁项目施工期间的数据,分析各监测点的数据变化原因,为以后的类似开挖回填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2020-03~2022-03覆盖海南省儋州市海花岛的25景Sentinel-1A影像,分别运用SBAS-InSAR(small baseline subset InSAR)和PS-InSAR(permanent scatter InSAR)技术反演人工岛礁地面形变时空演变规律,开展重点沉降区域形变机理分析,探讨岛礁地面形变与海平面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2种方法所得结果的空间分布和形变趋势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2) SBAS-InSAR雷达视线向平均形变速率为-14.69~6.96 mm/a,最大累积沉降量为-37.18 mm; 3)岛礁靠近外海侧区域沉降速率远大于靠近陆域侧区域,其形变趋势受海洋水动力扰动和地下水位变化影响,具有此类形变特征的地面形变与海平面变化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沉降监测数据分析及其三维模拟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应用GIS专业软件ArcView中的空间分析和三维分析模块,以西安超英大厦实测所获得的基础数据为例,研究了通过对观测数据的综合处理和分析,利用DEM(数字高程模型)建立大厦沉降曲线图和沉降三维模拟图的方法,并最终生成了目标图形。结果表明以ArcView生成沉降曲线图比传统方法更快捷、简单、准确,沉降三维模拟图更直观、生动、逼真,可及时、有效地将沉降信息和变形情况反映给项目决策者和施工人员以提高作业效率和精度,从而为整个工程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是一种快速、准确表达沉降观测成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区域性GPS地壳运动监测网的数据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GAMIT软件的输出为例,提出了一种对计算机内存没有特殊要求并等价于采用全部GPS相位观测量的数据处理方法。引入测站漂移和各期坐标转换参数,对GPS形变监测网可以求出针对某一时间历元的坐标和站位置漂移速度。以上海GPS形变监测网为例,计算了该地区的形变量  相似文献   

10.
采用PS-InSAR技术处理44景COSMO-SkyMed卫星影像,获取南宁市建成区2013~2016年地表沉降形变信息;选取典型沉降突变区域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地表变形特征及原因,验证PS-InSAR技术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年平均形变速率范围为-7~5 mm/a;沉降突变点大多分布在青秀区、西乡塘区及兴宁区的绕城高速以内,其中青秀区新竹路与思贤路交叉区域、民族大道高速出入口区域地面沉降明显,平均形变速率超过-9 mm/a;结合工程建设资料、光学历史影像进行实地调查,结果与PS-InSAR监测数据反映的问题吻合较好。该研究可为地质灾害预测和防治工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城市高层建筑物变形监测是从施工到竣工直至稳定阶段进行周期性的沉降观测,目的是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破坏而导致巨大经济损失。该文详细介绍沉降观测基准点、沉降观测点布设过程及观测方法,介绍使用的观测仪器、计算软件及观测精度;结合等值线图、楼载荷-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图作楼基变形沉降分析,分析出现不均匀沉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阿博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沉降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沉降观测是验证软土地基设计、指导施工的重要手段,对阿荣旗至博克图高速公路K42+400~K42+500段软土地基处理后现场沉降观测结果及差异沉降量进行分析,表明沉降主要发生在集中填筑期内,沿路基横断面沉降量的分布是不均匀的;验证了采用砂垫层+土工格栅法处理软土地基对减小横向差异沉降和提高地基承载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西安民生百货大楼一期工程沉降监测技术方案和数据处理,得出了一期工程的阶段位沉降变化规律,并对产生沉降变形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该结果对建筑二期工程施工组织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对其它建筑物沉降监测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InSAR技术在火山监测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介绍了InSAR技术的发展、数据处理流程及其应用于火山形变监测中的几个实例.并对InSAR技术应用于火山研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灰色预测模型在高层建筑物沉降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详细讨论了一阶一元灰色预测模型GM(1,1)的基本内容及建模过程,并成功地将GM(1,1)模型应用于高层建筑物沉降监测的预测预报,相应地编写了基于MATLAB的灰色系统沉降预测程序,便于实际应用。实践证明,灰色预测模型GM(1,1)在沉降预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沉降监测是对变形监测体进行定期的观测,然后应用平差和数理统计理论,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在简要叙述了沉降监测的基本原理上,给出了沉降监测数据管理及分析系统的结构,并对各模块的功能作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7.
西安地铁隧道穿越饱和软黄土地段的地表沉降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安地铁一号线朝阳门站—康复路站区段饱和软黄土地铁隧道为研究对象,通过施工期现场地表沉降变形监测,分析了在饱和软黄土特殊地层条件下隧道浅埋暗挖法施工引起的该区段地表沉降变形规律以及地表沉降槽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饱和软黄土隧道开挖时,随着掌子面的推进,隧道顶地表沉降可分为沉降微小阶段、沉降显著发展阶段、沉降缓慢阶段和沉降稳定阶段;单线隧道开挖后的最大地表沉降量为18.89mm,双线隧道开挖后的最大地表沉降量为36.4mm;已开挖隧道对围岩土体的扰动作用使得后开挖隧道的地表沉降发展较大;双线隧道的地表沉降槽宽度接近单线隧道沉降槽宽度的2倍,因此可以将其近似为单线隧道地表沉降槽宽度与双线隧道轴线中点距离之和;单线隧道开挖后地表沉降槽宽度为8.4~9.3m,双线隧道开挖后地表沉降槽宽度为16.2~17.5m;隧道开挖施工的沉降槽宽度参数为0.435~0.467,单线隧道开挖后的地层损失率为0.765%~1.324%,双线隧道开挖后的地层损失率为1.231%~2.200%。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一个建筑地基实例,假设不同的地基土,以不同的压缩模量,进行地基沉降量计算,从而认识压缩模量对地基沉降量的影响,对压缩模量和沉降量的关系有一个明确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运用SBAS-InSAR获取北京地区的地表沉降信息,采用18景ENVISAT ASAR影像完成北京地区2007~2010年地表沉降的时空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沉降不均匀较为严重,在昌平区、顺义区、通州区等区域出现多处沉降漏斗,且有连成一片并向东扩张的趋势;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沉降速率在-150 ~10 mm/a,沉降中心的最大沉降量超过400 mm;地表沉降受地下水开采与城市化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20.
GPS城市沉降监测网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PS技术在大地测量、维护大地坐标系和进行全球板块运动或区域地壳形变监测中已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但在城市地面沉降监测方面,仍存在基准选取、系统参数对高程形变影响等问题.比较了平差过程中的不同基准模型,分析了各自的适用性,讨论了系统参数对平差结果的影响,得出附加系统参数和附有约束条件的网平差计算模型,最后对西安地区布设的GPS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监测网进行计算,比较了不同的平差方案,得出系统参数和不同基准模型对地面沉降数据处理的影响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