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北秦岭北西一北西西向显生宙造山带核部鉴别出与其斜交的北西向古构造带,可能为被改造了的北北西向新元古代造山带的残迹.强烈的区域变形(959~889Ma)和变质特别是高压变质(996~750Ma)以及S→I→A型花岗岩演化(959~725Ma)揭示,该造山带可能经历了同碰撞、晚碰撞到碰撞后伸展的碰撞造山旋回.由此推测,在该区新元古代时期可能发生了陆块的汇聚与裂解;当时造山带的原始方位及两侧汇聚陆块的边界可能是北北西向,汇聚方向可能是北东东向.  相似文献   

2.
闪锌矿地质压力计原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大伟  S.D.Scott 《地质论评》1988,34(3):277-281
一、引言问锌矿是自然界很具特色的矿物之一,常见于硫化物矿床中。人们常利用其易与FeS构成固溶体的特性来进行矿物学和矿床学的研究。G.Kullerud(1953)、H.L.Barnes和G.Kullerud(1957)、P.B.Barton和P.Toulmin(1966)、S.D.Scott和H.L.Barnes(1967)及L.V.Cheneshev(1968)等人先后进行了Fe-Zn-S体系的实验研究,提出了闪锌矿作为地质温度计和地质压力计的可能。S.D.Scott等又在闪锌  相似文献   

3.
云南"三江"变质杂岩带多期花岗质岩浆事件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舫  刘福来  刘平华 《岩石学报》2013,29(6):2141-2160
云南“三江”地区地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记录了多期岩浆-变质热事件.本文对该区8件花岗质岩石进行了锆石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锆石年代学结果表明,8件样品记录了6期岩浆事件,中寒武世(501.2±5.0Ma)、晚奥陶世(456±2.1Ma)、晚二叠-早三叠世(251~246Ma)、早白垩世早期(134~125Ma)、古新世早期(55±0.62Ma)和始新世晚期(38±0.52Ma),部分样品中存在古元古代、中-新元古代的继承锆石.地球化学结果显示,这些样品SiO2含量变化范围较大,为60.41% ~77.41%,Al2O3含量为11.57%~17.54%,Na2O含量为2.05% ~4.16%,K2O含量变化范围为2.09%~6.31%,早三叠世以前的花岗质岩石的A/CNK≥1,以过铝质为主;而早三叠世以后的花岗质岩石的A/CNK<1,属偏铝质.轻重稀土分异明显,Eu负异常,(La/Yb)N值变化于5.22~ 19.56.其中5样品的143Nd/144 Nd比值为0.51195~0.51255,εNd(t) =0~-11.11,tDM=1071~1969Ma.两件较老的样品可能反映该地区存在中寒武世和晚奥陶世的岩浆作用;晚二叠-早三叠世的岩浆事件可能是古特提斯洋闭合构造-热事件的响应;高黎贡杂岩带中早白垩世花岗质岩石可能与碰撞后地壳加厚有关;而新生代花岗质岩石则是对印支板块和欧亚板块俯冲-碰撞事件的响应.部分样品中继承锆石U-Pb年代学结果显示,最主要年龄峰值在1100~800Ma之间,指示该地区可能存在新元古代岩浆作用;少量古-中元古代锆石的存在,可能指示该地区可能存在更古老的基底物质.同样Nd模式年龄也指示该地区可能存在古元古代和中-新元古代的基底岩石.  相似文献   

4.
多阶段叠加成矿的矿化强度计算方法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对矿化强度的理解往往不同.有的以矿化的发育程度来衡量,更多的则是以品位高低来代替矿化强度的大小.然而实践证明,矿体(脉)较大者其品位可能很低,矿化强度未必大:矿体(脉)品位高者规模可能很小,矿化强度也可能很小. 这种矛盾的出现是因为概念模糊.“矿化强度”应指使有用矿物相对集中成矿的矿化作用的强弱程度.在矿床勘探中,通常用矿化强度指数来表示,并定义为: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区中生代火成岩Sr-Nd同位素区划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东北地区中生代火成岩的Sr-Nd同位素填图显示该区可划分为4个Sr-Nd同位素省:大兴安岭北区同位素省(Ⅰ)、大兴安岭南区(Ⅱ1)-辽源-延吉(Ⅱ2)同位素省、张广才岭-佳木斯同位素省(Ⅲ)及完达山外来地体(Ⅳ).在南兴安岭的林西-霍林河地区存在一条近似平行索伦-贺根山-小兴安岭古缝合带的高εND(t)早白垩世中酸性火成岩带,该带很可能为南北大兴安岭的岩石圈边界.在西乌珠穆沁旗一带出露具低εND>(t)(-10.5~-6.3)、高TDM>(1.22~1.51 Ga)和中等放射成因Sr(87Sr/86Sr(i)=0.7063~0.7066)的安山岩,可能反映区域上存在古老的岩石圈或微古陆块.张广才岭-佳木斯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的占εND>(t)为-3.5~ 2.1、TDM>=1.0~1.27 Ga和87Sr/86Sr(i)=0.705~0.711,反映了古亚洲洋远洋沉积物或变沉积岩为区域地壳的重要组分之一.完达山地体出露了中国东部唯一的中生代HIMU型洋岛玄武岩,为拼贴增生的外来地体.Sr-Nd同位素填图结果反映东北地区地壳增生作用主要发生在中侏罗世前,局部的地壳增生作用可能一直持续到早白垩世,主要出现在活动深大断裂带或古缝合带区域.  相似文献   

6.
在通过对Allende(CV3)碳质球粒陨石的4个光薄片中发现的5个特殊蠕虫状橄榄石集合体(AOA)的岩石学和矿物化学特征研究,证实它们的矿物组合以富橄榄石和霞石为特征,可见少量的金属硫化物。橄榄石颗粒Fa(Fe/(Fe Mg)原子百分比)值范围在34.1 mol%~42.2 mol%,百分标准平均方差(PMD)值为6.1,表明这些颗粒达到了一定的热力学平衡。AOA可能属于星云直接凝聚形成,AOA和细粒CAI(FTA和富尖晶石-辉石型CAI)可能代表了太阳星云从高温到低温连续凝聚的产物。认为AOA的蚀变作用发生在太阳星云中,霞石和铁橄榄石可能是后期水化蚀变的产物,霞石可能替代了AOA中原始的矿物——钙长石和黄长石等。AOA可能在星云中还经历了热蚀变作用的过程,橄榄石和霞石颗粒均具有高的FeO质量分数(29.1%~34.4%,4.04%~9.70%),表明蚀变反应发生在高逸氧度的星云环境下。  相似文献   

7.
东北平原东部荒山(HS)剖面是我国东北地区的第四纪典型剖面,针对该剖面的色度研究未见报道.在该剖面北约50 m处进行钻探,通过该钻孔——天恒山(THS)钻孔对该区哈尔滨组黄土-古土壤地层开展了高分辨率的色度研究,与烧失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并与磁化率、粒度曲线对比.结果显示,亮度(L*)主要受控于有机质含量.黄度(b*)在整个黄土-古土壤地层中变化特征明显,与磁化率曲线旋回的相似性较好,可能与土壤中铁氧化物的种类和含量关系密切,同时还受控于有机质含量.由于红度(a*)和b*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认为它们具有较为一致的致色物质,可能受控于相近的气候因子.a*可能并不能很好地作为该区气候代用指标.L*、b*、a*/b*可以作为较高纬度东北平原东部黄土地层良好的气候代用指标,并结合磁化率、粒度指标共同反映了该地区中—晚更新世以来的古气候变化过程,能较好重建该地区古气候环境的演化历史.经分析,以天恒山(THS)钻孔28.3 m为界,a*和b*发生明显变化,反映了沉积环境的显著改变,可能指示松嫩古湖于476 ka消亡.  相似文献   

8.
我们回顾了奥斯陆(OSLO)地区最近的古地磁成果(有发表过的和未发表过的),包括沉积岩、菱长斑岩熔岩,互层玄武岩沉积层以及脉岩等资料。这些成果认为在裂谷带的南部和西部地区已经有前基阿玛(Kiaman)时代(即前石碳纪,距今300百万年)的大量岩浆作用。在前中生代时期主要的火成活动区看来是向北扩展了。因而,在晚石碳纪和或早二迭纪,火山活动似乎席卷整个 OSLO 地区.而在裂谷的北端(靠近布鲁蒙特(Erumurddal))熔岩流的喷出,发生在晚二迭纪.观察到构造变形晚于火山作用.很可能属于中生代时期。有晚于古生代时期.很可能在侏罗纪.看来至少有两次岩脉侵入脉动使奥斯陆(OSLO)区域受到了影响。  相似文献   

9.
鍺与鍺礦     
锗(Ge)是于1886年由文克勒尔(C.Winklar)氏發现的。他曾經对于薩克森(Saxony)希美尔斯飛尔斯特(Himmelsfurst)银礦中產的一种礦物(以后定名为硫銀鳍礦“Argyrodite”)進行了八次的全分析,但分析的結果,各次的分析值全部都相差7%左右。因此文克勒尔氏推論在本曠物中可能存在有未知的新  相似文献   

10.
江西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是中国长江中游鄱阳湖流域旧石器时期(20~ 12kaB.P.)的重要遗址,出土有大量的蚌器.本文对两处遗址旧石器晚期地层(大约20~19ka cal.B.P.)出土的两件蚌器表层残留物中的淀粉粒进行了提取和鉴定.在可鉴定的202颗古代淀粉粒中,几乎全部来自小麦族和黍族,很可能是小麦族冰草属(Agropyron)、山羊草属(Aegilops)、小麦属(Triticum)和大麦属(Hordeum)中的某些植物,以及黍族狗尾草属(Setaria)的某些植物.中国现有上述几个属的小麦族植物,除了小麦、大麦和黑麦等被人类种植的物种以外,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西北、甘青地区以及西藏等温干的地区.仙人洞和吊桶环出土蚌器上的古代淀粉粒组合暗示了末次冰盛期江西北部可能存在以禾草为主的草本植物群落.蚌器表面淀粉粒残留验证了蚌器具有收割植物的功能.蚌器表面淀粉粒保存几率的差异也证实了不同埋藏环境对淀粉粒残留物保存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较为封闭的遗址环境中器物表面的淀粉粒可以得到更好的保存.  相似文献   

11.
东天山二叠纪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带发育一系列的Ni-Cu硫化物矿床,但铂族元素(PGE)在这些矿化的岩体中没有明显地富集,岩体中PGE含量普遍低于原始地幔标准值.岩体中PGE含量过低可能有两方面原因:(1)岩浆上升过程中硫化物过早熔离,带走了岩浆中的大部分PGE;(2)原始地幔部分熔融程度较低,大部分PGE仍然保存在残留原始地幔中,导致部分熔融岩浆中PGE元素含量很低.本文模拟计算了原始地幔发生5%~20%部分熔融时产生岩浆中的PGE含量,与香山、图拉尔根为例与现有岩体中的PGE含量进行对比,结果显示PGE含量过低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地幔部分熔融程度较低造成的,并推测本区的原始岩浆来自上地幔10%~20%的部分熔融.在通道系统内硫化物富集的部位可形成较好的(Pt Pd)矿化.图拉尔根矿区Pd-Ni图显示在岩浆演化早期没有发生过硫化物的熔离作用,熔离的硫化物也没有经历结晶分异作用.  相似文献   

12.
豫西地区秦岭造山带武当群Nd-Hf同位素组成及其物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当群变质沉积-火山岩组合是南秦岭地体中重要的基底岩石,其形成时代和地球化学特征可以为理解秦岭造山带的构造演化提供重要的证据.本文报道豫西地区武当群上部沉积岩和下部中-酸性火山岩Sm-Nd同位素和锆石Lu-Hf同位素组成,探讨火山岩成因和沉积岩物源的同位素特征.上部沉积岩的碎屑锆石初始ε_(Hf)值变化在-30~+10之间,对应的模式年龄值t_(DM2)在1.0Ga至3.2Ga之间,初始ε_(Nd)值在-4.0至-6.0之间.沉积物源表现为主要与扬子陆块有亲缘关系的地壳物质和近源的下部火山岩混合的特征.火山岩的锆石初始εHf值变化在-35~+15之间,对应的模式年龄值t_(DM2)在0.8Ga至3.5Ga之间,集中于1.5~1.8Ga和2.2~2.4Ga两个峰值.2个变质石英角斑岩样品初始ε_(Nd)值分别为-9.2和-10.7,而报道的湖北武当群的玄武-安山质熔岩的初始ε_(Nd)值以正值为主.因此,武当群不同类型的火山岩可能存在着成因差异.具有低初始ε_(Nd)值和ε_(Hf)值特征的火山岩可能由地壳物质的重熔而形成的;有些火山岩具有初始ε_(Hf)值变化范围较大(-35~+15)或正初始ε_(Nd)值的特点,可能是壳、幔物质混合成因,有显著的幔源或新生地壳物质的贡献.武当群Nd-Hf同位素组成和碎屑锆石年龄分布特征表明,与扬子陆块有亲缘关系的南秦岭地体在元古代期间可能经历多期地壳增生和再造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天然铁闪锌矿的热状态方程及相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金刚石压腔及其外加温技术,对天然铁闪锌矿(Zn0.76Fe0.23S)进行了高压(17GPa)同时高温(300~623 K)下的原位能量色散X射线衍射实验研究.依据高温高压下获得的p-V-T数据进行了Birch-Murnaghan状态方程拟合.结果表明,铁闪锌矿晶体中Fe对Zn的类质同象替换可能导致其体积模量增大.获得了铁闪锌矿的体积模量的温度导数为((a)K/(a)T)P=-0.044(23)GPa/K.  相似文献   

14.
从华北西部和南部五个煤矿取得的石炭、二叠系腐殖煤的饱和烃馏分中,经GC和GC/MS分析,检测出了较丰富的二萜类生物标志物.根据质谱特征与卡瓦保留值,并对照文献谱图,确认其中包括五个具有贝壳松烷骨架的四环二萜烷(即ent-白叶烷、16α(H)-和16β(H)-扁枝烷、16α(H)-和16β(H)-贝壳松烷).以及一个三环的异海松烷.一个完整的四环二萜烷系列在我国华北石炭、二叠系腐殖煤中的发现在北半球很可能属首次.这些二萜类内组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分布,可能反映古植物群演化与分布的变化.扁枝烷和贝壳松烷的立体化学构型,可提供重要的有机成熟度信息.  相似文献   

15.
孙建虎 《江苏地质》2013,37(2):268-272
通过对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的初步研究,阐述了刚果(金)砂锡矿的成矿条件及分布规律,并了解区内可能含砂锡矿的红土层分布范围及分布深度,探求红土层中可能含有的砂锡矿品位.对在区域上寻找同类型矿床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与硫化物矿石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研究了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简称A.f)与硫化物矿石之间的相互作用,以观察不同矿石矿物发生微生物氧化和形成次生矿物的差异。采用ICP-OES分析了反应前后溶液成分变化,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和X射线衍射(XRD)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矿石表面形貌的变化和沉淀物的矿物组成。分析结果表明,A.f对同一矿石中不同矿物作用强度存在明显差异,方铅矿、闪锌矿发生强烈氧化分解,而与黄铁矿的相互作用则较弱。这种差异可能与矿物晶体结构有关,在多种矿物并存的情况下,可能发生了原电池反应,作为阴极的黄铁矿受到保护,而作为阳极的闪锌矿、方铅矿的氧化作用得到促进,总体上表现为A.f对矿石硫化矿物的选择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黔北务-正-道地区铝土矿镓含量特征与赋存状态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黔北务(务川)-正(正安)-道(道真)地区铝土矿是贵州铝土矿重要组成部分,对该区瓦厂坪、通塘底和高梁窝3个代表性铝土矿床的镓(Ga)及其一些主要和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结合电子探针研究,初步探讨了ca在本区铝土矿中的赋存状态.结果表明:本区铝土矿及含矿岩系中的铝土质页岩中的Ga含量高,分别为56.1×10-6~131×10-6(平均91.0×10-6)和25.1×10-6~47.6×10-6(平均36.8×10-6),均达到铝土矿中Ga的综合利用指标(20×10-6),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铝土矿中的Ga除可能以Al类质同象形式相对富集于Al矿物(主要为-水铝石)外,还有可能在金红石和锆石等重矿物中富集.  相似文献   

18.
岩石变质作用及其中所包含的大理岩、瓦板岩、石墨、高铝粘土等矿床的概念源于1825年,其创始人为法国学者Ч.Лаяелъ.早在1913年К.И.Вотланович就指出,在岩石变质过程中可能形成矿床.H.И.Cвитальский(1932)把克里沃罗格、库尔斯克磁异常区及上湖区的含铁角岩和碧玉铁质岩归入变质矿床.B.A.Обручев(1934)在其《金属矿床学》教科书里单列出变质矿床类.1946年ПМ.Калиболочев最先提出关于在变质水循环条件下矿石物质可能发生重新分配以及通过这一方式生成了克里沃罗格的萨克萨干区假象赤铁矿石的假设.B.C.  相似文献   

19.
黄婉康  康振川 《矿物学报》1989,9(2):104-111
在两个斜方辉石样品中观察到G.P.区亚稳相。内蒙古暗色辉长岩古铜辉石成分是En_(77)Fs_(18·6)Wo_(4·4),其高分辨象显示了密集的单层G.P.区;玄武岩中变辉长岩包体古铜辉石成分是En_(72·2)Fs_(25·7)Wo_(2·1),具双层G.P.区。该包体与具多层G.P.区的月岩橄长岩相似,后期冷却极快。在地体火成岩体结晶和冷却过程中易出现单层G.P.区,而岩体的大小,冷却的快慢可能影响G.P.区的密度。对N-14样品不同放大倍数的高分辨象G.P.区线密度和面密度的统计值同样具代表性。文中设想了G.P.区出溶的假二元系相图。  相似文献   

20.
珊瑚生长率重建西沙海域中晚全新世海温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珊瑚生长率是记录海洋表层海水温度(SST)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在测量西沙永兴岛海域1个现代滨珊瑚(Porites lutea)和4个中-晚全新世滨珊瑚样品生长率基础上,定量重建了中晚全新世5个特征时段的SST:1887 ~ 2007A.D.(27.27℃)、1993~1936a B.P.(26.73℃)、2985~ 2904a B.P.(26.5℃)、4004~3962a B.P.(26.8℃)和5514~5398a B.P.(27.0℃).这些结果表明5.5~ 1.9ka B.P.期间西沙海域SST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与中国大陆的平均温度基本同步变化.西沙海域中晚全新世SST的降低趋势受东亚夏季风强度减弱的控制,也可能与这一时期逐渐活跃的ENSO存在联系,而岁差引起的北半球太阳辐射量的减少可能是SST变化的根本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