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言 浅层地震探测方法是一种地球物理测量方法。该法用于陆地区域已卓有成效地解决水文、矿产地质及工程地质等方面问题,在国内外也有大量论著。但是,在浅海及港湾工程建设方面运用浅层地震探测方法进行测量,还未见报道。 1976年以来,在拟建山东省海湾水库(青岛胶州湾红岛水库)及滨海港口选址(石臼  相似文献   

2.
浅层工程地震折射波法是进行浅层工程地质勘察十分有效的方法.它是通过对在地面上接收来自地下界面的人工激发的地震波的分析和解释来确定地下地质信息的.它能获得连续的地下地质信息。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浅层初至折射波法地震探测,在浅海、港湾与潮间带中工程地质勘察中的使用方法和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3.
简要阐述地震小区划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以及在实施地震小区划的研究中浅层地震探测的重要作用及其方法原理,并给出应用浅层地震探测在城市地震小区划中的实例。  相似文献   

4.
浅层地震折射波法在跨河大桥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潍河特大跨河大桥桥基工程地质探测为例,简要地阐述了用浅层地震探测方法来查明跨河大桥桥址的基岩埋深及构造特征的方法原理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参量阵浅地层剖面以其简便的野外采集方式、高分辨率的浅部地层成像能力,迅速发展为海底浅层天然气水合物探测的有效方法。为了更好地获取东海浅层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区的地质信息,针对参量阵浅地层剖面数据开展了精细化处理。首先将异常振幅压制和空间振幅均衡等方法有机结合,解决了数据中的各种噪音和能量不均衡等问题,然后利用Hilbert变换提高地层分辨率,最后利用信号增强技术进一步提高同相轴连续性,获得了波组特征更清晰的地震剖面。处理后的参量阵浅地层剖面具有信噪比较高、连续性好、地层结构清晰等特点,可以更好地揭示空白带、气烟囱、亮点和火焰状异常等地震反射特征,为识别浅层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区地质信息奠定基础。对精细处理后的数据进一步开展曲率属性、瞬时振幅属性、相干属性等地震属性分析,结果显示,与浅层天然气水合物渗漏相关的声学异常能够被清晰地识别出来。此项研究一方面验证了参量阵浅地层剖面数据处理方法的可行性,另一方面也探索了属性分析技术在海底浅层天然气水合物识别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浅海回填区域的地震映象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震映象法是近期工程物探在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勘察中新出现的1种浅层地震探测方法。本文主要介绍该方法的实用方法技术与主要特点及其实际应用效果。并通过奥运工程勘察实例详细分析了该方法在复杂的浅海人工回填区域中不同的填入物与地质体在时间剖面上所展现的各种不同波形特征。  相似文献   

7.
岛礁为国际科学研究前沿,其内部结构是揭示深海地质演变、古环境古气候变化等科学问题和解决岛礁建设、人造岛礁等工程问题的关键。西沙永乐环礁历经南海地质演变过程,发育了世界最深海洋蓝洞,为我国岛礁研究重点区域,但受限于探测手段和成像方法目前尚未窥得其内部结构。以西沙永乐环礁为例,利用3.125m道间距高分辨地震探测试验数据,开展岛礁地震资料特征分析,探索岛礁地震资料处理流程和岛礁地震处理方法,提升岛礁地震资料信噪比、分辨率和成像准确度,获取反映岛礁内部结构的高精度地震成像剖面。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岛礁地震资料处理流程在海底珊瑚礁绕射波偏移归位、岛礁内部浅层结构和深水盆地区域地震同相轴刻画方面具有优势,将为我国下一步的南海岛礁地震资料采集和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浅层地震声学剖面的声地层学解释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浅层地震声学剖面测量是用声波探测水深和海底沉积物分层结构的技术方法,并采用声地层学方法来进行浅层地震声学剖面解释.通过对东海某区的剖面海底浅层沉积物有效地解释和研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珠江口海区海底不稳定性地质因素的地震相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是以珠江口海区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剖面资料为基础,用地震相分析方法来识别海底浅层断层,埋藏古河道、泥底辟、浅层气及活动沙波等不稳定地质类型,并从第四纪以来海平面的升降变化作用、海区新构造运动与海洋水动力学等方面,探讨了这些不稳定类型的可能成因以及它们与海洋石油勘探、开采有关海底工程设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采用浅地层剖面法、单道地震方法和高分辨率2D地震等地球物理方法对广西北海-钦州湾近岸海域的活动断层进行探测。结果证明,浅层地球物理方法在研究活动断层的位置、产状与形态上均具有很好的作用。针对海域干扰因素多环境复杂等不利因素,通过采用新的数据处理方法技术,取得了理想的探测效果,为今后开展断层的探测与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海底浅层地质灾害的高分辨率地震识别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平  张伟  李春雷  王磊 《海洋科学》2014,38(7):103-109
将渤海某油田最新采集的二维高分辨率资料处理解释后,结合区域地球物理及地质概况,利用地震相分析、波阻抗反演、井(孔)震标定等深层油气勘探的成熟技术,系统研究了各类海底浅层地质灾害因素的成因、特征、危害及展布规律,总结了一套完整的利用高分辨率地震识别海底浅层地质灾害的技术方法。结果表明,浅层断裂、浅层气和埋藏古河道是研究区海底浅层发育的主要地质灾害因素,通过刻画不同期次地质灾害因素的类型及其分布范围,为今后该油田海上施工提供了可靠的工程地质调查成果。因此,高分辨率地震技术能够很好地应用于海底浅层地质灾害的识别。  相似文献   

12.
西江断裂是珠江三角洲北西向主干断裂。为进一步查清其第四纪活动性,进行了1︰5万地质地貌填图、浅层地震探测、断层活动年代测定、联合钻孔验证、构造解析等工作。结果表明,第四纪地貌与断裂特征具有一定耦合性,历史地震等说明西江断裂目前仍有一定活动性;地质调查及浅层地震、联合钻孔验证均未发现断裂切割第四系;年代测量结果表明断裂在中更新世至晚更新世前期活动性较强,晚更新世晚期以后活动性渐弱;前人对磨刀门大桥的构造解析表明,断裂两侧存在沉降速率突变现象,但相对变化属弱形变。综合研究认为,西江断裂目前仍有一定活动性,但活动性较弱。  相似文献   

13.
折射波法地震勘探是地震勘探中最早使用的方法,由于它对探查浅层地质结构和地壳深部地质结构具有独特的能力,目前国内外仍广泛地利用它进行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勘探和对地壳深部构造的研究.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交通、水利、建筑工程、海洋开发、河口和港湾都有大量的工程地质调查任务亟待开展.从而,高速度、高效率、高精度地进行浅层地质结构调查已成为迫切任务,其中对折射波地震勘探方法和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已引起了广泛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频率域2.5维非线性共轭梯度反演在海洋天然气水合物探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利用美国Scripps研究所在South Hydrate海域采集的可控源电磁探测数据进行2.5维非线性共轭梯度反演计算,结合其他地球物理方法在同一海区的研究结果,综合分析2.5维反演计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非线性共轭梯度反演能够清晰地反映出该区域海底面以下1~2 km地层的电导率结构分布,其局部反演结果与地震反射、地震层序、测井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且对小尺寸异常、浅层高阻体分辨力较强,尤其在海洋天然气水合物探测方面具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15.
南海南部活动断裂与灾害性地质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浅层地震剖面资料,本文比较详细地论述了南海南部活动断裂的基本特征和分布规律,同时,还对该区的灾害性地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海底浅层气严重影响海底地层的结构稳定性,因此成为近海海洋工程的重要安全因素。近年来,通过地震手段在渤海海域发现了多处疑似浅层气区域。该区域中的浅层气蕴藏在海底以下地层或通过断层从地层溢出到海水中。本文在渤海海域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等物探调查资料基础上,分析了渤海海域浅层气地震反射特征。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总结渤海海域浅层气的一般成因。在将已发现的渤海海域浅层气分布区域进行总结并绘制分布图的同时,结合了渤海地质演化以及沉积历史,推测了渤海浅层气集中分布区域的成因。最后讨论了浅层气对近海海洋工程的严重危害。本文所研究的渤海海域海底浅层气分布情况可以为渤海海域海洋工程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浅地层剖面探测、侧扫声纳探测、多波束测深等地球物理方法是识别海洋灾害地质因素的主要手段。根据多年来在东海陆架开展的多项海洋调查项目获得的资料,在东海陆架识别出多种海洋灾害地质因素,主要的有海底滑坡、浅层气、沙波、埋藏古河道、沙脊等,并对它们的声反射特征进行分析。各种灾害地质因素因其独特的成因机制,对海洋工程设施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18.
天然气水合物赋存于海底之下。任何单一的调查方法(除了直接取样)都不可能对其进行可靠的识别。需要多种探测技术的结合综合应用和多项指标的综合判定。目前,世界上对于深海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方法很多。除了多道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外。各种浅表层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也是常用、有效的手段,例如浅层剖面、单道地震测量、旁侧声纳、多波束和海底摄像。它们可以起到与多道高分辨率地震勘探互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南海东沙海域的陆坡台地区, 浅表断裂及生物礁发育众多, 浅层新生界多为碳酸盐岩层, 中深层的中生界内部构造复杂, 断裂较多, 常规单船窄方位地震剖面显示中深层反射品质较差。利用双船可以设计灵活的观测系统, 形成双方位角地震探测方式, 对于地下同一反射点的照明, 可以获得比窄方位角探测更好的效果, 也可以改善高速屏蔽层下方、高陡倾角斜层等区域的成像质量。文章通过重点技术的攻关研发, 进行了单源激发、双缆接收的双方位角采集试验, 成功实现该方法在南海海域中深层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总结了深水区12种主要灾害地质因素的成因、危害及其识别方法,介绍了深水钻井环境因素调查评价的主要方法,包括:水文气象桌面研究、利用油气勘探三维地震资料进行深水浅层地质致灾因素评价、水文气象现场观测、深水工程物探调查和深水工程地质勘察等,建立了深水钻井环境因素调查评价的总体流程。有别于浅水钻井井场调查,深水钻井环境因素调查评价应遵循"从区域到局部,由面到点,先概略后精细"的原则,从海区、勘查区、三维地震调查区、井场区、井位等不同层次,分别采用分析文献资料、利用油气勘探三维地震资料进行浅层地质致灾因素评价以及进行井场外业调查等方式进行研究,充分利用上一层次的研究成果,用于指导下一层次的研究。采用这种方法,既能不失全貌,满足对较大范围环境因素概貌的掌握,又能经济地、有针对性的实现对重点区域、部位的精细调查评价。同时,要特别重视利用油气勘探三维地震资料进行浅层地质致灾因素评价,它是研究深水地质灾害的重要手段,而且根据实际情况,能替代部分甚至全部的井场外业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