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河口作为我国重要的河口区域,研究其潮流特征对河口海域工程建设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黄河口大潮期6个站位25 h连续潮流观测结果,采用准调和分析及数据统计方法,研究了该区域观测期间的潮流特征:观测期间,各站流速流向差异性较大,平均涨潮流历时大于平均落潮流历时。调和分析结果可知,半日潮流为该区的潮流性质,并且多数的站为往复流,该区所受浅水分潮流的影响较低。0~3 cm/s为各观测站的主要余流流速区间,S—SSW向为余流主向;各站位的流速在垂向上基本呈现出逐渐减小的态势。  相似文献   

2.
黄河是我国第二条大河,多年平均年迳流量442.8亿立米,挟带入海沙量近11亿吨,以水少沙多闻名于世界。自1855年从苏北改造注入渤海以来,河口三角洲岸线不断外移。据庞家珍、司书亨的研究结果,在1855—1954年间,造陆速率为23平方公里/年,平均岸线外延速率为0.15公里/年;1954—1972年间,造陆速率为23.5平方公里/年,平均岸线外延速率为0.42公里/年,造陆速率基本未变,只是因河口范围缩小,致使河口外延速率增加。  相似文献   

3.
黄河口附近海区水文要素基本特征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根据大量的实测资料,较详细地分析了黄河口附近海区的温度、盐度、密度时空分布变化规律,探讨了该海区的水流动力结构.阐明了渤海中部区高盐水团较稳定,沿岸冲淡水堆积,其中莱州湾是常年堆积最多的海区,等密度线南下倾斜,有利于黄河入海水偏东扩散.发现在莱州湾口一线有盐度低槽,可能是常流向东的主要路线.  相似文献   

4.
黄河口附近海区水文要素基本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大量的实测资料,较详细分析了黄河口附近海区的温度、盐度、密度时空分布变化规律,探讨了该海区的水流动力结构。阐明了渤海中部区高盐水团较稳定,沿岸冲淡水堆积,其中莱州湾是常年堆积最多的海区,等密度线南下倾斜,有利于黄河入海水偏东扩菜。发现在莱州湾口一线有盐度低槽,可能是常流向东的主要路线。  相似文献   

5.
KD4百米地质钻孔位于现行黄河口地区,运用层序地层学、年代地层学将KD4岩心划分为14个地层,地层底界相当于渤海湾西岸的沧州海侵层,地层呈现浅海相、潮间带、陆相等海陆交互相的典型地层特征。通过对KD4岩心的1 808个样品的粒度参数分析并结合频率曲线、概率累积曲线特征,初步分析了KD4岩心的物源、沉积环境特征,认为KD4岩心的物源比较单一,主要接受黄河沉积,沉积形式主要为浊流和河漫滩沉积。  相似文献   

6.
黄河口滨外区矿物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winter, 1983, forty surface sediment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area off the Huanghe River Estuary, Huanghe and Luanhe Rivers,and the rivers in Northwestern Shandong Peninsula. The sediments off the Huanghe River Estuary are composed of biotite, hornblende, epidote,actinolite, tremolite, garnet, zircon, sphene, diopside, magnetite, ilmenite, hematite, apatite, hypersthene, schorl, monazite, topaz, muscovite,leucoxene, rutile, zoisite, clinozoisite, vesuvianite, kynite, wollastoite,enstatite, bronzite, xenotime, anatase, pyrrhotine, glauconite, quartz,orthoclase, plagioclase, calcite and authigenic pyrite. On the basis of their mineral assemblages, the investigated area may be divided into three mineral provinces. Huanghe River, Luanhe River and Longkuo mineral provinces. The materials were derived from the Huanghe River, Luanhe Delta and Northwestern Shandong Coastal Region respectively. The sands from the Huanghe River are different from other sources, and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contents of biotite, muscovite, plagioclase and calcite, and but low contents of pyroxene, epidote, Zircon, garnet and orthoclase. During the flood periods the materials from the Huanghe River fall into the Laichau Bay and are transported towards NE direction, which has been formed main outline of the distribution minerals in the sediment off the Huanghe River Estuary. However, Rmode cluster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sorting of the detrital minerals in this area is not strong. The data of the measurement current and nutrient salt in the water support the conclusions which are obtained from mineralogy study.  相似文献   

7.
夏季渤海西南部及黄河口海域营养盐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There are few papers dealing with nutrients distribution in the mixing region of the Huanghe River Estuary, although the Huanghe River is one of the largest rivers in China. We investigated nutrients (nitrate nitrite, phosphate and silicate) at 81 stations in the southwest Bohai Sea and the Huanghe River Estuary in July, 1984. The concentrations of nitrate, nitrite, phosphate and silicate are higher in the estuary and offshore than those in the centre of the Bohai Sea. They are 44.3ug-at/L for nitrate, 0.31ug-at/L for nitrite, 0.36ug-at/L for phosphate and 60.4ug-at/L for silicate. There are nega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nutrients and salinity in this region.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in surface layer are:γSiO3-si=-0.963(n=81) γPO4-P=-0.829(n=81) γNO3-N=-0.971(n=81) γNO2-N=-0.553(n=81)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show that, in the surface layer, there are no obvious removal of nutrients during mixing river-water and seawater in the Huanghe River Estuary.  相似文献   

8.
河口地区是海陆相互作用的主要场所之一,这一区域的水文状况既不属于典型的陆相,也不属于典型的海相,而是由河口排入的大量淡水与海水混合而成。这一区域的水文状况比较复杂,海水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盐及矿物质,是海洋生物繁殖、栖居的良好环境,也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极好场所。因而研究河口区域理化环境的分布变化对了解河水海水界面的转移规律和河口区生态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黄河是世界泥沙浓度最高的河流,年平均入海泥沙的浓度为24.5kg/m3,在每年约11亿吨的泥沙中,有3亿多吨进入开阔海域。由于多年的淤积沉淀,岸边海水不断变浅,冲积平原区域面积亦不断增加,故而使黄河入海处的河道经常改道,其河口处的水文状况也有所变化,因此经常对黄河口海域进行调查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利用1989年8月对黄河口及其附近海域综合调查的资料讨论了黄河口区域的水文、水化及生物分布特征,并应用Fuzzy 聚类法对该海区夏季的海水类型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这对了解和研究该海域的初级生产力、河水与海水混合过程中的环境因子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石油开发、海水捕捞、水产增养殖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利用西太平洋冬季海洋综合调查获取的数据资料,分析了第二岛链以东附近海域冬季温度、盐度、声速和密度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使用Ocean Data View海洋数据软件对资料进行网格化处理,同时采用Wilson方法和垂直梯度法计算声速和声速梯度。分析数据结果表明:第二岛链以东附近海域冬季温度随深度增加而减小,且750 m以浅变化幅度较大;而盐度和声速的垂直结构特征均表现为从表层向下先减小后增大,但各自存在不同的临界深度。海区存在温度和声速双跃层结构,上跃层强度大,厚度小;下跃层强度较小,厚度较大。  相似文献   

10.
前言 南沙群岛是我国南海诸岛中位置最南,分布最广,范围最大,岛礁最多的一个群岛。据不完全统计,有岛屿、沙洲、暗礁、暗滩和暗沙共约230余个,露出水面的岛屿25个,其中较大的岛屿有13个,太平岛为最大,面积为0.43km~2。明暗礁共有128个,其中高潮时露出水面的10个,明暗沙有77个。这些岛礁大部分是由珊瑚构成的,海拔高度在3~4m左右。 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面积广阔,水深较深,礁岛众多,地形复杂,又受季风作用和邻近海的水系影响,水文状况复杂。该区资料较少,说法不一。本文参考了国内外的有关资料、调查报告和论文,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区的水文要素的分布规律与变化特征作如下阐述。  相似文献   

11.
吴碧君 《海岸工程》2001,20(1):9-13
护岸工程在建造和运营中 ,经常会遇到各种风险。为了保护胜利油田陆上的油气开发设施 ,应用风险分析技术对黄河口附近护岸 (海堤 )工程的风险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该海区护岸工程防范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作者根据1984年6月的现场调查,研究了黄河口及渤海西南部水体中氟的含量和行为,结果如下: 一、渤海西南部海水的F:Cl比的平均值为3.8×10~(-5)(S≥25),其值随盐度的降低而增加。 二、黄河水氟含量为0.54mg/kg,高于世界上一些未污染的河水及长江水。 三、黄河口水氟含量与盐度间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因此河口水中氟是一保守成分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8年6月14日~6月22日期间淀山湖水域实测水文资料探讨了夏季淀山湖水域水文特征。结果表明:(1)淀山湖水域感潮特征显著,潮波主要沿黄浦江上溯经拦路港、淀浦河、石塘港、西旺港传播入湖区,该水域潮汐以M2分潮为主,为非正规半日潮类型,湖区平均涨潮历时4.0~5.3h,平均落潮历时7.0~8.4h,最大潮差基本呈以拦路港为轴心渐次递减的分布格局;(2)湖区水流极弱,垂线平均最大流速介于0.02~0.05m/s区间;(3)商榻至拦路港航道以南水域,潮流往复流特征显著,主流向基本与各入流口门和主要出流口门——拦路港构成的轴线相一致;而商榻至拦路港航道以北水域则往复流性质较弱,涨潮流向相对较为分散;(4)夏季时,风生流和相应底部补偿流是控制湖区水流垂向分布格局的首要因素之一;(5)夏季时,珠砂港、商榻、白石矶和千灯浦等4个口门为淀山湖的主要入流通道,分别占总入流量的40.7%、39.2%、18.2%和1.9%;(6)夏季时,拦路港、淀浦河、西旺港和石塘港等4个口门为淀山湖的主要出流通道,分别占总出流量的84.0%、12.0%、2.5%和1.7%;(7)夏季时,本次测验中未加考虑的部分流量较小的口门流量以及湖面接收的降雨量对于严格的湖区水量收支平衡而言仍是不可忽略的。  相似文献   

14.
秋季黄河口附近海域沉积物反硝化速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乙炔抑制法和现场静态箱法对黄河口附近海域秋季的反硝化速率进行了研究,该海域反硝化速率在3.8~19.3μmol/(m2.h)之间,平均10.27μmol/(m2.h)。影响其反硝化速率的主要因素为反硝化细菌的数量。黄河口的反硝化速率低于珠江口和长江口海域。  相似文献   

15.
2009年春季黄河口附近海域营养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9年5月在黄河口附近海域获得的水化学参数,研究了该海域营养要素的分布特征与富营养化水平.NO3-N、NO2-N与SiO3-Si表层浓度在河口处均存在高值区,随淡成水混合逐渐降低,表明主要来源于黄河冲淡水;NH4-N与PO4-P在河口处则低于调查海区平均水平,说明黄河冲淡水不是其主要来源.黄河口南部浅滩区域(平...  相似文献   

16.
河水径流是海洋营养盐最重要的来源之一。河流排放的营养盐为河口海区自养生物的繁殖提供了重要保证,但是过量的营养盐反会引起海水污染和水域富营养化,从而危及海洋生物的生命活动。研究河口及其附近海域营养盐的分布变化,不仅对了解它们在河水-海水界面的转移规律,而且对河口生态学的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日益受到重视(顾宏堪等,1981;王正芳等,1983;林植青等,1984;吕小乔等,1985;沈志良等,1987)。 本文主要对黄河口及其附近海区水中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和磷酸盐的分布特征、在河口的转移过程以及它们与浮游植物的关系等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黄河口附近海域营养盐特征及富营养化程度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 2005 年 5 月、8 月 2 个航次对黄河口附近海域 33 个站点(38 °02′00 ″ ~ 37 °20′00 ″N, 119 °03′24 ″ ~ 119 °31′00 ″E)的海水化学调查资料,研究了该海域的活性硅酸盐(SiO3-Si)、活性磷酸盐(PO4-P)和无机氮(DIN)等营养要素的特征及富营养化水平.结果表明,营养盐的高浓度区域分布在黄河口南部海域,8 月 SiO3-Si 和 PO4-P 的浓度高于5月,而 DIN 的浓度则相反.表层海水 SiO3-Si 和 DIN 的浓度与表层海水盐度都呈显著负相关性(P<0.01),DIN 与 COD 呈显著正相关性(P<0.01).黄河口附近海域DIN:P值5月为136,8月为 54.3,为磷限制性营养状态.黄河口附近海域富营养化指数(EI)的平均值大于1,黄河口南部海域富营养化现象严重,COD 和 DIN 是造成海域富营养化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8.
2000年夏末和翌年初冬渤海水文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利用2000年夏季和2001年冬季渤海两次CTD资料,系统分析了渤海冬、夏季温盐密度的分布特征,并揭示了渤海现有的水文特征与以往研究结果相比存在一些新现象,表现在:夏季在渤海海峡、辽东湾口和渤海湾口中部中、下层存在3个低温中心,在渤海中部则出现1个上下均匀一致的高温中心;冬季等温线以渤海海峡暖中心向西和向北两个方向伸入渤海,而从秦皇岛外海有一冷水舌向东南方向伸展,在渤海中部海域形成"马鞍状"等温线结构.冬、夏季渤海盐度比以往有显著升高,并明显高于北黄海西部,盐度分布势态表现为渤海湾高盐,渤海海峡低盐特征.密度分布表明:夏季渤海的密度流较强,并在中部可能存在多个密度流涡环;冬季渤海"马鞍状"温盐结构反映其环流结构要比以往研究结果复杂得多,黄海暖流(余脉)在渤海存在分支现象.利用模式对其进行密度流的诊断模拟,结果和实测温盐场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黄河口地区沉积物中若干地球化学参数及地球化学环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the distibuticn of seme geochemical factors in sediments from Huanghe River Estuary,such as Eh,pH,Fe/Fe and the ratio of elementsp which sh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dimentation in the estuary.According to the physical-chemistry principle the diagram of FeS2-Fe3O4-Fe2O3 system is made to indicate the coexistence and the tranform among minerals.  相似文献   

20.
黄河口及其附近海域沉积物中可提取的铅和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黄河口及其附近海域沉积物中1mol盐酸可提取铅与镍的含量范围为铅7.92~28.86mg/kg,镍4.51~14.71mg/kg,与典型性的五步形态提取地前四部分之和具有可比性。同时Imol盐酸提取的铅、镍与可提取锰、铁及沉积物的外比表面积具有很好的正相关。通过进一步的多元回归分析可以发现黄河口及其附近海域沉积物可提取铅主要结合在氧化锰及粘土矿的外表面上,而和铁的关系不明显,可提取镍与铁,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