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报道了崂山钙碱性岩套和碱性岩套花岗岩中角闪石的矿物成分及其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追索其物理化学条件的演变与成岩意义。指出,角闪石的成分及其变化特征在两个岩套中的差异,指示两个岩套岩浆可能有其独立的岩浆起源,同时也经历了不同的岩浆演化路径,分别受不同的物理化学条件制约。  相似文献   

2.
崂山花岗岩钾长石结构态的初步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日本理学产D/max-rB型转靶X射线衍射仪,对崂山花岗岩中石英二长岩、黑云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和碱性花岗岩四个单元代表性岩体中的钾长石进行粉晶衍射和结构态测试。结果表明,石英二长岩、黑云二长花岗岩中的钾长石均为高微斜长石,t1(o)分别为0.57和0.53,t1(m)分别为0.26和0.29;正长花岗岩中的钾长石可能属于介于正长石和高微斜长石之间的过渡类型,t1很高(0.99),但t1(o)≈t1(m),分别为0.52和0.47;碱性花岗岩中钾长石也为中微斜长石,但t1(o)>>t1(m),分别为0.76和0.17。对于从早到晚侵位的花岗岩来说,其钾长石有序度总体上有逐步增高的趋势,其它结构态参数也有相应变化,可认为其受岩浆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分离结晶作用、不均等的冷却速率、岩浆演化后期热液作用等多种地质作用的影响,这反映花岗岩成岩物理化学条件的综合效果。  相似文献   

3.
海蚀作用会诱发各种地质灾害,为研究青岛崂山地区的海蚀作用,本研究通过野外踏勘取样、岩石手标本鉴定和偏光显微镜下薄片鉴定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岩石学和构造特征对海蚀作用的影响,并以石老人地区为例分析了海蚀地貌的特征,探讨了崂山地区的海蚀地貌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崂山海岸基岩为I-A型复合花岗岩。抗海蚀能力最强的是白垩系莱阳群砂岩,其次为白垩系青山群火山岩和石英二长岩,再次为碱性花岗岩,黑云二长岩最弱。断裂构造破坏岩石稳定性,促进了海蚀作用;石老人地区以流纹岩为主,在海蚀崖后退过程中,安山岩的侵入体保留下来,形成了石老人海蚀柱;崂山地区发育多种海蚀地貌,受到海浪作用、气温条件、盐类结晶以及生物作用等外部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4.
青岛海滩砂中的曲晶石(Cyrtolite)晶形完好,除了具有锆石的一般性质外,以富含Th、Y、Yb、Hf、La、Re和Sc等稀有、稀土、放射性元素为特征,是青岛海滩重矿物砂中的重要稀土元素矿物之一。  相似文献   

5.
青岛崂山碱性花岗岩的矿物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岛崂山碱性花岗岩的矿物化学组成不仅控制了其全岩化学组成,而且对于黄海青岛附近沉积物的性质及其类型、海水化学组成产生较大影响。本文对崂山碱性花岗岩的矿物组成和矿物量做了统计,利用电子探针分析了条纹长石、角闪石、黑云母、霓石和磁铁矿等主要造岩矿物和特征矿物的化学组成,提出了条纹长石分配系数的概念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6.
青岛崂山碱性花岗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青岛崂山碱性花岗岩的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利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了崂山碱性花岗岩的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并依此讨论了崂山碱性花岗岩的成因和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7.
崂山湾日本对虾增殖放流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8年崂山湾放流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 Bate)群体的洄游分布、生长特征及回捕率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日本对虾7~8月主要分布在崂山湾浅水区域(水深5 m),9月份随着水温的降低,作季节性短距离的由浅水区向深水区移动。日本对虾生长速度快,且具有雌雄生长的差异,雄虾生长较快,但雌虾能达到更大的个体。回捕调查表明,由于受浒苔灾害的影响,日本对虾放流群体的回捕率仅为0.48%。根据崂山湾的自然环境条件和日本对虾放流群体的生长特性,认为适宜的放流时间为5月下旬,合理的开捕日期应为9月1日。  相似文献   

8.
崂山花岗岩地区含锶、偏硅酸矿泉水的形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崂山花岗岩地区矿泉水的特征。指出其矿泉类型为含锶、偏硅酸型,并讨论了其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沿海地区和海湾中的污染问题已引起公众的注意,而海洋沉积物的化学成分及其微量元素的含量,乃是监测污染情况的一项重要标志。因此,作者对青岛沿海外滨表层沉积物(以下简称外滨沉积物)的化学成分及其微量元素Ga、Cr、V、Ba、Sr、Cu、Pb和Ni的分布规律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11.
中日花鲈生化遗传变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对中日花鲈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 ,共检测了中国沿海花鲈 1 4 6个个体和日本东京湾花鲈 40个个体中 1 2种同工酶的 1 6个基因位点。同工酶分析表明 :中日花鲈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 0 .4375和 0 .375 0。中日花鲈观测杂合度分别为 0 .0 2 83,0 .0 32 4 ;预期杂合度分别为 0 .0 4 73,0 .0 782。两者间在 LDH* ,GPI- 1 * ,GPI- 2 * 基因位点上的等位基因接近完全替代。中国花鲈和日本花鲈间根井遗传距离为 0 .1 91 8,远远高于中国种群间的遗传距离。  相似文献   

12.
通过多种化学分析方法 ,初步探讨了扇贝肝胰腺组织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 :该组织中含有较丰富的营养物质 ,并含有重要生理活性的 EPA和 DHA,微量元素含量也很丰富。这些结果为扇贝加工后下脚料的利用 ,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扇贝肝胰腺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多种化学分析方法,初步探讨了扇贝肝胰腺组织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该组织中含有较丰富的营养物质,并含有重要生理笥的EPA和DHA,微量元素含量也很丰富。这些结果为扇贝加工后下脚料的利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天然矿泉水特殊组分的地球化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GB8537-87《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为依据,从理论上阐述了天然矿泉水特殊组分(锂、氡、锶、铁、锌、溴、氟、碘、钼、偏硅酸、偏硼酸、硒、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分布、岍存形式及迁移规律,以便对我国矿泉水勘察和开发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对青岛劈石口含地幔橄榄岩包体的超基性煌斑岩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和矿物化学等方面的研究表明,劈石口煌斑岩贫硅(SiO_2=33.72%~36.70%),富碱,富TiO_2(2.08%~2.57%),Mg#=25.23~37.32,SI=21.53~30.14,FL=30.25~40.64,DI=16.4~31.1,均显示煌斑岩岩浆演化程度不高,与玄武安山岩类相当;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轻重稀土分异明显,微量元素配分模式和比值指示煌斑岩与OIB相似,具有明显的Cr、Ni负异常而Eu负异常不明显,Nb*值大于1,Nb/U=30.32~41.04,说明煌斑岩具有富集地幔源区特征,岩浆上升过程中没有受到明显的陆壳物质的混染,主要进行了以橄榄石和单斜辉石为主的分离结晶作用。劈石口煌斑岩富集地幔源区的形成可能与中生代中国东部软流圈的上涌有关,华北克拉通岩石圈拉张减薄,形成造山后期拉张环境是引起富集地幔部分熔融和煌斑岩岩浆侵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青岛太平湾潮间带海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岛太平湾是著名的风景区,位于胶州湾口东侧,是中外闻名的旅游、憩息的胜地(图1)。近年来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人为活动的增加,水体环境的变化亦受到一定的影响。作者于1985年6月一1986年5月,对太平湾潮间带海藻的种类、组成、数量变动、生殖季节及其分布做  相似文献   

17.
崂山湾潮间带食物网结构的碳稳定同位素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通过对1993年8月和1994年2和5月在崂山湾潮间带采集的底栖生物碳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值)的分析,发现该区底栖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以δ13C值大致可划分为4类:水体中的颗粒有机质(POM)、底栖硅藻、大型底栖藻类和底泥中的有机物质(SOM).研究结果表明,底栖动物的碳稳定同位素组成与其所摄食的食物的碳稳定同位素组成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底栖动物的碳稳定同位素组成可以用于研究其食物来源.碳稳定同位素数据证实,双壳类等滤食性动物的食物来源主要是POM;甲壳动物的δ13C值的范围较大,证明其食物来源的多样性;底栖硅藻是多数腹足类食物来源的相当重要组成部分.用碳稳定同位素示踪剂对该区底栖-水体耦合作用的初步研究表明,水体中的POM是底栖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但底泥中有机质和底栖硅藻也是许多底栖动物食物来源的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青岛小西湖春季原生动物群落的结构及变化,探讨了周丛原生动物各门类间、原生动物与其它周丛生物及原生动物与水体理化因子间的关系。根据生物指示种标定,青岛小西湖属富有机多污水体。同时利用多样性指数比较描述了该水体内原生动物的生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9.
有六种鸥类在青岛沿岸越冬,即红嘴鸥,黑尾鸥,银鸥,灰翅鸥,棕头鸥及灰背鸥。红嘴鸥和黑尾鸥是优势种,其群落多样性及均匀性指数均较低;鸥类日活动受潮汐的涨落,浮游生物的昼夜垂直迁移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常规生物学测定、解剖观察和组织切片方法,对2011年6月~2012年5月采自青岛浮山湾海域的多棘海盘车(Asterias amurensis)样本进行繁殖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青岛近海多棘海盘车的繁殖季节为10月至次年1月;雌雄发育同步,性比为1.05∶1;根据卵巢和精巢的外观特征、组织学结构特点和性成熟系数,可将两者的发育分为Ⅰ~Ⅵ期,每个分期具有不同的性腺结构特点和配子特征;海水温度和日照长短会影响性腺发育,温度降低会刺激个体繁殖;性腺生长由消化腺提供能量,性成熟系数和消化腺指数在一周年内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