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描述了一个用于检测陶瓷零件的微焦点X-CT实验系统。由实时成象图象增强器组成探测X射线的阵列,用IBM PC/AT个人计算机组成数据采集、图象重建及图象显示处理系统。已能测出陶瓷样品中大约20μm的裂缝缺陷。并在微型机上实现了快速图象重建。本工作是根据国家七五攻关任务75-70-03-24合同进行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分析了一个第三代扫描方式的微焦点X-CT实验系统的伪象产生原因,讨论了滤波函数选取的原则并给出了若干理论数据与实际样品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3.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王碧泉、范洪顺等人已将“地震预报专家系统 ESEP 的核心移置到微机上,于1990年完成了转机工作。“地震预报专家系统 ESEP”是由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的王碧泉、陈祖荫、马淑田、范洪顺等人研制的。该项目是国家地震局下达的合同项目,于1989年5月完成,同年11月1日通过了国家地震局组织的鉴定,认为该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转到微机上的 ESEP 称为 ESEP(IG2.0  相似文献   

4.
由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承担的“震磁电模拟实验系统技术改造”课题,对震磁电关系模拟实验室进行了实验系统的改造。该文简要地介绍了该课题所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电阻率CT仪,电磁实验用十通道智能仪表放大器,磁天平及非磁滞乘磁系统。  相似文献   

5.
由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承担的“MTS-100T伺服试验机改造”课题,对震源物理实验室进行了实验系统改造。该文简要介绍了该课题所完成的主要工作及其应用情况,包括:MTS-100T伺服试验机控制系统、16通道高速数据采集系统、激光散斑图干涉仪。  相似文献   

6.
一种基于多能统计的射束硬化校正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X射线层析成像(X-CT)系统中,传统的CT重建算法都基于射线源是单能的假设提出的,而实际的射线源是多能的,直接由多能投影数据用传统的重建算法重建图像,会导致硬化效应。本文把实际的多能谱细化成若干个子能谱,根据光子数服从Poisson分布这一规律建立数学模型,在传统迭代重建算法的基础上,借用统计的方法进行参数估计。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消除重建图像中的杯状伪影,提高重建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7.
1991年5月21-25日在北京展览馆由中国卫生部主办“中国国际先进医疗器械设备展览会”在CT扫描仪方面展出有美国、德国、日本近十家公司推出多种型号的X-CT扫描仪其价格在30万——190万美元之间,扫描时间最少为0.05秒,分辨率可达到0.3毫米,这表明  相似文献   

8.
本文叙述了 X-CT 装置的技术进步.当前 X-CT 技术进步的内容主要为:扫描及图象重建时间短,分辨率高;信息量大.近年来开发了连续旋转螺旋线扫描方式和电子束超高速扫描方式,其中连续旋转螺旋线扫描方式已成为常规 X-CT 扫描的发展主向.  相似文献   

9.
虚假震后信息入侵严重干扰抗震救灾与灾后重建进程,为防止虚假震后信息在互联网中大肆传播,需对震后虚假信息进行精准识别,设计基于互联网的震后虚假信息入侵实时检测系统。互联网以Web服务器为载体传播信息,数据包捕获模块采用WinPcap技术,并从中获取有效数据包,在协议解析模块中完成数据包TCP/IP协议、CMP协议、UDP协议解码工作,解码后的数据输入到基于SVM的震后虚假信息检测模型中。SVM模型寻求最优超平面将震后信息分为虚假与真实两个类别,根据该结果完成震后虚假信息入侵实时检测。由实验结果可知该系统检测震后虚假信息入侵误报率低于3%,相比同类型系统具有接收数据能力强、效率高的优势,对精准检测震后虚假信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多孔介质中甲烷水合物边界的CT图像识别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X-CT)技术观测多孔介质中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和分解过程,具有实时、直观和无损等优点。由于颗粒物边缘图像容积效应和X-CT分辨率的限制,多孔介质体系中不同物质的边界域难以确定,从而影响对多孔介质中水合物赋存状态的准确判断。利用Matlab平台图像处理软件中的开闭运算、多值化、梯度图像提取和边缘检测等方法,对实验获得的多孔介质中甲烷水合物的CT图像进行优化处理,获得了更清晰的图像,可有效地提高多孔介质中不同物质边界域的识别效果,有利于准确判断甲烷水合物在多孔介质中的赋存状态。  相似文献   

11.
《国际地震动态》2009,(6):40-40
2009年4月27日,“国家地震速报备份系统(自动速报系统)”顺利通过了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组织的验收。“国家地震速报备份系统(自动速报系统)”主要由广东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共同负责承建,该系统安装了广东省地震局最新研制的地震台网实时自动处理软件系统,通过国家地震数据实时共享系统获取国内和国外地震观测台站数据进行地震事件检测处理,  相似文献   

12.
据《中国科学报》报道(郑学文):1991年下半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国立利弗莫实验中心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离子微层析成像术(IMT)它比 X-CT 清晰1000倍的成象,它可以研究人体内的单个癌细胞和辨认正在成形的导致老年痴呆症的斑块.IMT 技术原理在于,用一束由线性粒子加速器生产的带电粒子细束穿过人体,由一只硅检测器测量  相似文献   

13.
蕴震系统是在多种环境动力因子作用下,由多个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子系统强烈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复杂巨系统”或“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系统”。本文概述了蕴震系统的自组织演化理论,提出并采用蕴震系统方向信息合成法研究了相应的构造微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14.
日本鹿岛建筑公司研制出了可在地震时自动调节柱和梁的刚性,而避开建筑物共振的减震装置。该装置称为“AVS(Active variablestiffening——可变刚性)减震系统”,并已首次应用于建在该公司技术研究所西调布实验场(东京都调布市)一角的“新大型振动台控制楼”。AVS 系统由以下部分构成:①检测地震的计测传感器;②判别地震性质的地震动分析器;③选择建筑物刚性的控制用计算机;④使  相似文献   

15.
在工业X-CT成像系统中,散射现象对重建图像的质量有重要的影响,一直是CT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工业X-CT系统的最新发展,锥束CT也逐渐被广泛应用,由于成像质量要求高,散射成二维分布,及新型平板探测器的应用,对散射校正带来更大的挑战。在传统的散射校正方法基础上,近几年出现了众多新的校正方法。本文首先分析了散射干扰的形成原理,介绍了散射评估方法,同时又对目前主要的几种校正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散射校正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两个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新的岩芯检测方法,即医用 X-CT 技术,文章讨论了使用医用 X-CT 来分析岩芯的一些用途。如从基本衰减数据中计算出岩芯物理特性和流体饱和度,以及根据动态渗透过程来观察和分析孔隙度的结构与分布对采油机理的影响等等.文章还从软件的角度对射束硬化伪象进行了校正,并且提出了一种可以估算岩芯内某个剖面的每个象素的密度和有效原子序的双能量(DDAL-ENERGY)方法。  相似文献   

17.
信息跟踪是指在文本数据流中检测与某个突发事件相关的信息,突发事件的动态演化特性是造成信息跟踪漏报率高的原因之一。为此,提出了基于多分类思想的突发事件信息跟踪方法,即将突发事件演化过程中出现的多个焦点看成是多个分类,而多个分类会在跟踪过程中动态调整。在该跟踪方法中,提出了基于上下文和潜在语义分析的帖子表示模型以及基于多焦点的突然事件表示模型。最后将本文提出的方法应用到某特定地震的信息跟踪系统中。实验结果表明,潜在语义分析针对性地解决了论坛草根性带来的用词多样性问题,而多焦点的话题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话题的动态演化特性对跟踪系统性能的影响,基于多分类思想的突发事件信息跟踪方法使得系统的漏报率和误报率有了不同程度的降低,改善了地震信息跟踪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基于FPGA的CT重建加速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图像重建速度是X-CT成像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X-CT系统的最新发展,对重建物体规模以及重建速度要求的增加,CT重建加速的研究已成为CT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通过软件加速与硬件加速两方面概述CT重建加速的几种主要方法,并结合FPGA的结构特点论述对CT重建加速的适用性以及相对于其他方法的优势。介绍了用FPGA实现重建加速的基本机制以及国内外的研究情况,并对数据结构、数据访问与存储的效率、高级语言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用FPGA实现CT重建加速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中对灾情信息的需求,提出了“地震应急灾情”的概念,设计了基于12322平台的江苏省地震应急灾情速报系统。本文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框架、基本功能和应用效果。系统主要包括短信和微信两大模块,短信模块主要面向非地震系统人员,通过手机短信形式向社会灾情速报员发送灾情邀请短信,灾情速报员只需简单回复灾情代码“1”—“4”即可。微信模块主要面向地震系统工作人员,通过微信企业号“苏震12322”自动推送地震信息并完成灾情收集工作。经过近1年的试运行,系统能够在震后迅速完成灾情信息的收发与数据处理工作,并以“天地图”为地理底图实时直观地展示已上报的灾情信息。  相似文献   

20.
地震活动性常用预报方法的计算机处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冰树  王炜 《地震》1989,(2):65-71
本文论述了地震活动性常用预报方法的一个实用自动处理系统(SAPS)。该系统由地震数据库、程序库和数据处理系统三大部分组成。数据库系统由地震数据管理系统和“中国东部地震目录”和“中国地震目录”两个数据文件组成;程序库中包括由FORTRAN语言编写的地震活动性常用预报方法有关的子程序100多个;数据处理系统在此基础上,根据安徽省地震预报和科研的需要编制而成。它具有四方面的用途,分别利用地震的长期、中期和短临阶段的一些预报方法进行计算处理,同时可选取任一区域数据,利用现有程序库中的任一预报方法独立完成某项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