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实测流量计算方法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耿鸿江 《水文》2007,27(6):61-64
本文提出流速面积法计算断面实测流量的通用公式,分析和比较了国内外流速面积法常见的几种实测流量计算方法的精度,指出了我国现行实测流量计算方法存在的理论缺陷,和由此形成的系统偏差。提出了新的实测流量计算方法。分析和实例证明,这种计算方法易操作,且能大大提高实测流量计算的精度,对我国目前的流量观测计算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半刚性复合地基沉降实用计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半刚性复合地基的沉降实用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将临界桩长问题引入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提出了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若干建议,构成了更合理、更符合实际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实例计算验证,文中建议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甚为吻合。  相似文献   

3.
孙海涛  王元汉 《岩土力学》2007,28(5):995-1000
数值积分是基于节点计算的数值分析方法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完全无网格法的计算要求,提出了一种能自动适应任意计算域上各种节点分布方式的数值积分算法。该算法能随计算点的位置不同,自动确定积分域及积分域内的求积点,计算出数值积分结果,给出了临空边坡滑移体和圆孔方板2个实例。结果表明,按文中算法编制的程序具有良好的边界再生能力和较高的计算精度,可作为基于节点数值分析方法的一个程序模块,用于实际计算。底层算法思想,使得程序可方便地转换为其他计算语言。  相似文献   

4.
用线性数字滤波法计算大回线源在地下形成的瞬变电磁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地面大回线源在地下形成瞬变电磁场的正演计算方法。其正演计算是将频率域中相同模型、相同装置条件下的谐变场结果转换到时间域来。计算方法上采用了安德森等人提出的线性数字滤波法。计算过程中采用了三次样条函数插值法,提高了计算速度。通过均匀半无限空间解析解与数值解的计算结果比较表明,两者吻合很好,说明计算方法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5.
孙刚  徐兵  韩燕 《世界地质》2007,26(4):409-412
为提高矿产储量计算的精确性,本文运用了限制性克立格法。给出了限制性克立格法的计算理论,并设计出限制性克立格法在阿舍勒铜矿中的储量计算流程,实现了对阿舍勒铜矿体的限制性克立格储量计算。结果表明,限制性克立格法的储量计算结果(783654.39t)要比普通克立格法的储量计算结果(706541.53t)更接近于实际勘探值(919454t),限制性克立格储量计算方法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6.
就目前锚索抗滑桩的研究现状来看,基本上都是将锚索和抗滑桩分开计算,忽略了锚索与抗滑桩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关系。针对这一问题,对锚索-抗滑桩-岩土体相互作用系统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在锚索抗滑桩设计计算中,除了应考虑锚索的强度外。还应该考虑锚索的伸长量,使其与桩的变形相协调。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新的锚索抗滑桩计算理论。本文用该方法进行了工程实例分析,并与其他计算方法所得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7.
一维固结过程中,孔隙水压力的计算在整个计算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其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对于固结度及固结系数的确定均有一定的影响。目前,孔隙水压力的计算均采用级数计算,而由于级数计算中Gibbs现象的存在,使得孔隙水压力的计算中会出现振荡。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以误差函数作为基础,对孔隙水压力的计算进行了分析,发现在一定的精度范围内,采用误差函数可以有效地消除由于Gibbs现象带来的振荡。  相似文献   

8.
水面蒸发折算系数的对比观测实验与分析计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牛振红  孙明 《水文》2003,23(3):49-51
利用1987年以来的逐日对比观测系列资料,对水面蒸发折算系数进行了分析计算,取得了宝贵的研究成果。在21个计算时段中,相对误差值小于10%的时段17个,占计算时段的81%,计算时段越长,误差越小,若按全年统计,计算误差可控制在10%以内,表明折算系数计算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9.
线性矩法的特点评析和应用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金光炎 《水文》2007,27(6):16-21
介绍了线性矩法的无偏估计与直接计算的关系,讨论了在概率权重矩计算过程中各系列之间的高度相关性及其对结果的影响,建立了直接计算线性矩法的Cv和Cs近似公式,叙述了适线问题和相应的经验频率公式。文中认为,水文频率计算时,由于资料的随机性和处理方法上的概化性,故用任何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具有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只能作为估计的初值,需通过时空上综合平衡,再经合理性分析和调整后,才能取用。  相似文献   

10.
四川盆地沉积岩矿复杂矿物定名微机处理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石化学成分计算及矿物定名是一项复杂的劳动,过去都是手工计算。劳动强度大,准确率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利用Basic语言编写了RNCAC微机处理程序,对四川盆地沉积岩成分进行了计算,并对复杂矿物进行了定名,经手工检验,该程序计算准确率高。计算迅速,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1.
影响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的因素较为复杂,主要有土地利用类型、降水量、包气带厚度及岩性等。随着遥感影像解译技术的发展,人们能更精确地识别空间土地利用类型,从而更精确地计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并了解其空间分布。综合考虑这些影响因素,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土地利用类型,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和VBA(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编程技术的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计算方法(PIRCL)。以广州市广花盆地为例,利用PIRCL法计算得到该地多年平均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为14 369万m3,该结果与水量平衡法计算得到的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结果相近,相对误差约为2.4%;并且,计算得到的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空间分布基本合理。与水量平衡法相比,PIRCL法计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只需区域遥感数据、区域降水量数据、对应时段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及区域水文地质参数,不需要计算地下水其他的补给、排泄项,可以省略大量的工作量,且方便编程实现。  相似文献   

12.
宋秋波  黄凯  乔家乐 《水文》2018,38(3):43-48
准确计算降水补给系数对于水资源评价等十分重要。水位动态法因其使用方便、成本低、精度高等优点被广泛用于计算降水入渗补给系数。但传统水位动态法是以次降水入渗补给过程为基础,往往忽略过程中地下水排泄、滞后等问题,导致计算结果存在偏差。针对传统水位动态法的不足,提出一种改进水位动态法,将年降水看作一次降水过程,基于水均衡原理,计算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并以沧州市金牛镇大牛庄村为例,对比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虽然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在同一数量级,但改进水位动态法相对于传统水位动态法减小了降水入渗补给系数间的偏差,使得结果更集中可靠。  相似文献   

13.
应用 D、18O同位素峰值位移法求解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D、18O同位素峰值位移法求出研究区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通过野外地中渗透计法和降水入渗系数法对同位素法计算结果检验,发现D、18O同位素法计算结果具有较高精度,同时验证了在研究区用D、18O同位素方法求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是可行和可靠的。用该方法求解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具有方便快捷、经济省时的优点,在湿润、半湿润地区大气降水补给研究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和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岩溶含水系统降水入渗补给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树芳 《水文》2014,34(6):1-8
岩溶含水系统中赋存着丰富的优质地下水,而大气降水是浅部可供开采的岩溶地下水的最主要补给来源。受岩溶含水系统各向异性、不均一性和直接观测难度大等因素的影响,降水入渗补给量的计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确定岩溶含水系统的汇水范围是降水入渗补给计算的首要问题,示踪法与经验公式法被证明是最有效的两种方法。降水入渗补给量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水文过程线法分析法、氧同位素法、氯质量平衡法、基于GIS的多变量综合分析法和模型法。本文对目前岩溶含水系统降水入渗补给计算方法的关键点和适用条件进行了总结和对比,同时指出大气降水物理化学性质的时空特征以及水-岩反应可以作为未来研究岩溶含水系统降水补给的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5.
根据拟建场地的地层结构及地下水条件,结合周边环境和基坑支护、降水要求,确定合理的降水模型及基本设计计算参数,进行降水井设计计算。本设计采用管井方案,设计中最重要的是确定管井数量,先预设一个滤水管进水部分长度,计算出管井数量,然后进行反算、验算,遵循技术可行、节约费用的原则,最终确定出合理的井点数量。降水井投入使用后,基坑内侧的少量渗水,运用集水明排的方法排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管井与集水明排相结合进行降水的方法在宝鸡市区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薛焱森  叶巧云 《水文》1994,(2):5-10
本文流域产流的主要环节,以流域下渗容量分配曲线与产流过程的关系为依据,吸收斯坦福流域水文模型的合理结构,并与常规的前期影响雨量算法结合起来,建立产流事件模型。模型在汉江支流丹江和洵河两个流域应用,其产流合格率达80%以上,经验表明,此模型简便易行,使用效果好,值得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7.
渭河源区典型小流域水沙演变规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渭河源区清源河典型小流域实测水文资料,分析了流域水文要素的年内和年际变化规律,流域降水、径流和泥沙主要集中在汛期,5-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8.5%,5-10月径流占全年的78.7%,5-8月输沙量占全年的88.9%。受上游修建水库、水土保持等人类活动的影响,流域汛期径流和泥沙1997-2013年比1980-1996年均减少了5.9%。流域面平均降水量、平均流量、平均输沙量年际变化不稳定,总体呈减少趋势,序列最大可能变异点分别为1995年、1994年和1997年。建立了流域年降水量与年径流深、次降水量P+Pa与次径流深相关模型,相关系数达到0.902和0.860。以年最大洪峰流量为参数,分别建立了流域年径流量与年输沙量、次径流量与次输沙量关系模型,相关系数达到0.835和0.917,公式模拟值与实测值接近,误差较小,可以作为以径流推算泥沙的重要依据。通过定性定量分析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泥沙的影响程度,对区域抗旱防洪减灾、水资源管理、小流域治理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小波变换的北京地区1724~2009年降水量多尺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小波分析方法,对1724~2009年北京气象站年降水量序列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年降水量在其计算时域内各时间尺度分布不均匀,具有明显的局部化特征;其中,19~23a的时间尺度,震荡中心分别在1889年和1979年;35~37a左右的时间尺度主要发生在1920~1928年、1950~1960年和1983~1991年;83~87a的时间尺度在整个计算时域上均有发生,1769~1859年间表现明显。分析结果显示北京地区年降水量具有21a、35a和86a左右的主周期,其中86a左右的周期振荡最强,为第一主周期。计算的趋势表明,未来10余年北京仍属于降水偏少的时期。  相似文献   

19.
基于小波变换的大安地区年降水量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小波分析的方法,对吉林省大安地区1959—2007年的年降水量序列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经分析表明,大安地区年降水量在其计算时域内各时间尺度分布不均匀,具有明显的局部化特征;其中4~6 a尺度主要发生在1959—1969年和1984年之后,10~12 a尺度主要发生在1965—1999年,20~25a尺度在整个计算时域内均有发生。不同时间尺度下,降水量偏多、偏少交替变化也不相同。此外,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年降水量具有4 a、10 a和21 a左右的主周期,其中4 a周期为第一主周期。  相似文献   

20.
近十年来,人工水库是否是温室气体重要来源在国际学术界存在很大争议.本研究为调查中国东北地区两座人工水库水体中溶解二氧化碳分压的分布状况,于2010年7月对丰满水库和镜泊湖水库水体二氧化碳分压(p(CO2))进行了走航观测.结果表明,丰满水库、镜泊湖水库表层二氧化碳分压均较低,分别为8~17 Pa和2~19Pa.在对这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