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气象软科学》2007,(3):181-181
李大光在《科学新闻》2007年第4期撰文指出,科学家在科学传播领域中的退出导致大众文化层面上理性和怀疑论的丧失,而这些恰恰是我们今天所提倡的科学精神的核心。科学家共同体应该积极参与科学的传播,从而构建科学文化。人类有组织地进行科学技术的传播可以追溯到17世纪。[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精神的价值     
王银平 《四川气象》2005,25(3):31-31
在人们越来越看重物质的当今时代,精神似乎被有些人有意或无意之中遗忘了、抛弃了。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这句话曾经是家喻户晓的语录。什么是精神?精神的力量何在?精神有别于物质的界限是什么?也许,有人会说,精神不过是一种空泛的概念、一种抽象的意识。但我的理解,精神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一种起常的智慧:更是一种不变的信念、一种无悔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气象软科学》2008,(1):185
樊宏伟在2007年4月17日《北京青年报》撰文介绍,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李国杰在演讲中对当前科技界中存在的诸多“潜规则”进行了直言不讳的批评。他首先批评的是目前“包产到户的科技管理方式”,认为该方式对科学发展没有起到促进作用。科技界要大力提倡求真务实的精神,要提倡讲真话,讲实话,特别是下大力气反对和抵制各种走过场的评审会和验收会。他对当前科技界中存在的“官本位”文化,也给予了尖锐的批评。  相似文献   

4.
地球系统科学联盟(EssP)最近发表了《全球环境变化与人类健康——科学计划和实施战略》的报告。报告首先对环境变化的定义及其对人类影响的途径进行了描述,在第2章描述和提出了概念框架和主要科学问题。在随后给出的科学主题中,讨论了大气成分变化与健康、土地利用和植被变化与健康、全球环境变化与传染性疾病、食品生产体系与人类健康、都市化与人类健康和脆弱性与适应性等相关问题。报告最后在给出实施战略时,特别强调了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以及数据的获取,而开展综合性的研究和全球充分的合作,是我们适应全球环境变化,使人类健康少受影响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5.
全球变化的主要科学问题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叶笃正  符淙斌 《大气科学》1994,18(4):498-512
本文概要地介绍了全球变化国际研究计划发展的现状,论述了它的科学目标,从地球系统维持和运行机制变化规律以及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主要科学问题,指出了实现全球变化研究目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气象》2011,28(4):47-F0003
10月23—24日,2011年全省气象局长工作研讨会议在哈尔滨举行。会议进一步深刻领会了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学习领会了国办33号文件的精神和要求,进一步学习领会了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2011年全国气象局长工作研讨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了对“四个能力”建设的认识,并从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动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全局出发,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主线,研讨如何大力提高“四个能力”,努力实现气象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7.
2003年6月,我国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是世界上第1部科普法,堪称科普发展史上的1个里程碑,对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代科普的目的在于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促进公众对科学事业的了解,打破科学事业与公众之间的隔阂。在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史、科学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与伪科学、科学前沿进展和基本科学知识等方面使公众对科学文化有更多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聊城市委、市政府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团结实干,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新成绩。特别是2003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亲临聊城视察,对聊城发展寄予殷切期望。聊城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聊城为动力,切实增强跨越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狠抓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经济、社会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良好势头。  相似文献   

9.
公共气象服务是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共气象服务是中国气象局党组新时期关于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发展新时期公共气象服务是一个新的命题,需要我们从历史发展的经验认识和现实社会环境的要求,深入理解发展公共气象服务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1引言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的工业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不断增加,而近几年严重的干旱,使得水库蓄水量严重不足,而城市用水主要是来自水库。因此,城市用水严重缺少就十分突出。如何科学调度、科学用水、节约用水就十分重要。而用水量的多少又与天气变化非常密切,尤其是在夏季,长时间的高温、酷暑,久雨转晴,春末的第一次高温等,城市用水量都会剧增。如果自来水公司事先不知晓,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提前多生产自来水,就会引起自来水水压下降,甚至停水,影响城市工业和居民生活用水。  相似文献   

11.
贾朋群  胡英  薛纪善 《气象》2004,30(12):32-35
数值天气预报是气象科学在20世纪创造的巨大成就,它给出的计算天气的可行性方案不仅服务于日常生活,也改变了人们对天气预报的认识。在数值天气预报业务开展50年之际,回顾了数值天气预报在科学思想上的脉络,对该领域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20 0 3年 6月 ,我国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是世界上第 1部科普法 ,堪称科普发展史上的 1个里程碑 ,对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代科普的目的在于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 ,促进公众对科学事业的了解 ,打破科学事业与公众之间的隔阂。在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史、科学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与伪科学、科学前沿进展和基本科学知识等方面使公众对科学文化有更多更深的认识。科普的对象也从传统的青少年扩展到全体公众。让公众理解科学、增加科技意识并参与到科普活动中来。1 沈阳气象科普基地…  相似文献   

13.
从地球系统的观点看气候突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地球的气候史中,经历了许多次气候突变事件。这些突变对地球表层系统的演变与进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持续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气候环境正在经历重大变化。如何科学地理解和认识这些变化,尤其是气候突变。是人类寻求对策,应对气候变化,保护自己持续发展的科学基础。文中从地球系统的角度对气候突变的科学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对气候突变的研究不应仅局限于大气圈,而应该对地球系统的整体变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各国的气象教育缘于气象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实际需要,同时,气象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又反过来极大地促进并推动气象科学的进步与发展。俄罗斯等国的气象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同样也是离不开气象科学的发展历史这块坚实的基石。因此,在提到俄罗斯等国的气象教育时,就不能不追溯其气象科学发展的历史足迹。  相似文献   

15.
目标管理是当代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科学技术Ft新月异的今天,这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已被社会各类管理部门广泛使用。目标管理是根据一个组织的奋斗目标和任务,依据管理单位性质、业务特点,在一定期限内确定工作目标、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科学监督体系、考核体系和奖惩体系,调动全体成员为之努力,以期达到完成工作任务,实现奋斗目标的系列管理过程。  相似文献   

16.
科学数据是信息时代最基本、影响面最广的科技创新资源之一,具有明显的潜在价值,实现科学数据最大价值的关键是数据的流动、共享和广泛应用。气象数据是科学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气象科学数据共享系统建设被科技部列为九个试点之一。本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宗旨是实施科学数据共享,整合零散的数据资源,完善共享的保障体系,并切实提高我国的科技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7.
现代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和民众科学意识的提高带来的结果之一,就是人类在研究自然世界的时候,不再把自己置身其外。不考虑人类对自然的影响,就永远无法完全认识自然已经成为更广泛的共识。这种在科学哲学上从西方人与自然的对等向东方的“天人合一”的回归,  相似文献   

18.
项目启动会于2006年11月13日在北京召开。许小峰副局长在会上指出,该项目集中了我国气溶胶各领域研究的精兵强将,有着深厚的研究基础和创新能力。项目首席科学家张小曳研究员做了项目总体情况报告,介绍了研究意义、总体目标、关键科学问题、主要研究内容、总体研究方案、项目主要学术骨干等诸多方面内容。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是该项目的主持单位。本项目要实现以下3方面的科学目标:(1)取得对中国大气气溶胶特性、分布和变化的准确与系统的科学认识;  相似文献   

19.
草原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和CO2浓度升高的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全球变化和区域响应已成为生态学、植物学、地学和农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全球变化引起全球温度升高、降水格局发生变化和土地利用方式改变,研究草原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是了解发展和预测陆地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相互关系的重要方面。文章对近十年来国内外在CO2浓度升高、温度增加、水分变化等方面对草原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行了评述, 以期加深草原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的理解,启发研究思路, 激发兴趣。最后提出了应着重加强研究的8个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回顾科学成果传播方式与模式的基础上,以科学成果集成、网络传播和公众科学素养提升为出发点分析了当前科学传播面临的挑战与时代需求。基于对未来地球计划科学组织模式的解读,分析了未来地球计划成果传播模式的特点,并从科学研究、社会认知和科学决策层面探讨了科学成果推广和普及机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充分引入利益相关者参与、推进创新科学成果推广机制与平台建设等科学传播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