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煤田地质勘探中应用测井曲线划分煤、岩层,确定煤层埋藏深度、厚度及结构,已成为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了进一步提高分层定厚的精度,不少兄弟单位先后作过微分测井、侧向测井、侧向梯度等新方法试验。一九七五年邢台测井会议后,我们也大力推广了这些方法,并在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在我区开展无芯钻进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由于煤层本身煤质、厚度的不同,以及煤层与其顶底板之间的物性差异,反映在测井曲线上效果也就不同。一般情况下,煤层单一,物性条件好时,测井曲线反映明显,综合解释可靠,分层精度较高。但当煤层为含若干层夹矸的复杂煤层时,正确利用煤层及夹矸的物性条件,选择适当的方法,就成了解决复杂煤层的关键。我们在陕北某井田,利用三极侧向电流及侧向梯度法,对解决该井田复杂煤层的划分及对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我们工作中的一点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贫煤地区,煤炭资源赋存差异较大,纳入资源量计算的煤层厚度也较低,个别地区甚至降到0.30m。目前煤层定厚解释常用视电阻率曲线和伽马伽马曲线。煤层顶底板在视电阻率曲线的解释点是"根部拐点",因此人为误差较小;而伽马伽马曲线的解释点是煤层密度和煤层顶底板密度的二维函数,变化较大。根据伽马伽马测井曲线的对称性原理,提出利用平均密度法确定煤层定厚点,即用煤层伽马伽马曲线幅值分别与顶、底板围岩的伽马伽马曲线幅值相乘后再开方的方法获得煤层定厚顶、底板解释点的伽马伽马幅值。该方法既提高了伽马伽马曲线煤层定厚解释精度,又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在实际工作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使用性。  相似文献   

4.
电阻率测井资料是定性划分油气层和定量计算含油饱和度的重要依据,但电阻率测井资料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资料失真。本文以阵列侧向测井仪器EALT(elis array laterolog tool)为例(测量MLR1-MLR4四条视电阻率曲线),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井眼、围岩、泥浆侵入对其响应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MLR1、MLR2、MLR3当井径大于8 in后即明显受到井眼影响,MLR4基本不受井径的影响,在高阻泥浆环境中测量结果严重失真; MLR1、MLR2、MLR3、MLR4当层厚小于0.4 m时受层厚影响严重;围岩电阻率与目的层电阻率差别越大,ELAT响应受到影响越大; MLR1-MLR3在侵入半径小于30 in时受其影响较大,地层电阻率与侵入带电阻率比值分别达到5、10、100后,视电阻率失真程度可达50%以上。基于正演分析,计算绘制了井眼、围岩、泥浆侵入影响校正图版,并针对较复杂的围岩校正图版提出了快速校正方法,可对阵列侧向测井资料环境因素校正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煤层气储层裂隙阵列侧向测井响应数值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裂隙是煤层气储层重要的流体渗流通道,是煤层气有效储集体形成的重要条件。研究裂隙的测井响应特征是确定煤层裂隙参数的关键。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确定不同裂隙条件的阵列侧向测井响应。研究表明:阵列侧向测井修正的视电导率与裂隙孔隙度、裂隙流体电导率基本为线性关系;随裂隙倾角增大,阵列侧向视电阻率升高;随基块电阻率增大,阵列侧向视电阻率增加;高角度裂隙(组)的阵列侧向测井深浅视电阻率呈现正差异,而基块电阻率较大的低角度裂隙(组)的响应可呈现负差异特征;相同裂隙孔隙度下,裂隙密度增加可能使裂隙组的阵列侧向视电阻率增加,当裂隙密度足够大时,测井响应基本不随裂隙密度发生变化;交叉裂隙的测井响应与平行裂隙组差异明显,且不同倾角组合的交叉裂隙的测井响应之间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6.
韩城地区煤层受多期构造破坏,煤体结构复杂,煤层气井出粉较为严重,目前对区内煤体结构分布规律研究尚且不足,制约了区内煤层气产能提高。依据对韩城地区测井资料与岩心样品资料的对比分析,总结出北区不同煤体结构的纵波时差测井特征,结合深浅侧向电阻率测井、双井径测井及密度测井曲线组合特征,对该区煤体结构进行识别及分层定厚。通过对研究区25口煤层气井测井资料的分析,揭示了3号和11号煤层煤体结构空间分布规律:3号与11号煤层的煤体结构在空间上的展布规律基本相似,区内中东部有小面积的Ⅰ类结构分布,其余大部分面积为Ⅱ、Ⅲ类结构分布区;区内的东南部及西北部以Ⅲ、Ⅳ类结构为主。  相似文献   

7.
煤体结构类型与煤储层孔裂隙特征密切相关,对煤层气开采具有重要意义。以韩城矿区为例,通过对区内的参数井取心样品分析,把煤体结构分为块煤(I类)、块粉煤(II类)、粉煤(III类)。对区内3号、5号和11号煤层的深侧向电阻率测井、井径测井和自然伽玛测井曲线特征进行对比,归纳了各煤体结构的测井曲线组合特征:I和III类煤电阻率曲线和自然伽玛曲线为平滑的箱型或钟形,II类煤则为波动的箱形;II和III类煤扩径严重,且II类煤差异扩径明显。据此,提出了一种利用电阻率测井、井径测井和自然伽玛测井等测井曲线组合识别煤体结构的方法,并利用这种方法准确识别出同一煤层不同煤体结构的分层。   相似文献   

8.
宋启文 《贵州地质》2019,36(3):250-253
煤田地球物理测井是煤田勘探工作中重要技术手段,为达到最佳勘探效果,须充分结合当地的煤层地球物理特征。本文对以往使用电极系电阻率来解释煤层厚度和目前使用三侧向电阻率来解释煤层厚度进行了评述,对其影响煤层定厚的精度等不足进行了概括,提出三侧向电流曲线来代替三侧向电阻率曲线进行煤层的定厚解释,此曲线继承了三侧向电阻率曲线的优点,同时也克服了它的缺点。  相似文献   

9.
利用测井资料识别层序地层单元技术与方法进展及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测井曲线包含丰富的地质信息,测井曲线的形态、幅度可以反映出岩性和沉积旋回韵律等地层特征.在综述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基于测井资料进行层序地层单元划分的方法可以分为定性和定量识别两种,其中,定性方法有自然电位和自然电位镜像法、声波时差与电阻率曲线重叠法、声波时差法、自然电位和视电阻率组合法以及累计地层倾角测井法等;...  相似文献   

10.
水平井和大斜度井中阵列侧向测井响应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水平井和大斜度井中阵列侧向电极系的工作原理,利用多电场叠加方式进行电场合成,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模拟仿真各个分电场的场分布,进而利用电场线性叠加原理得到阵列侧向测井响应。在基于计算机仿真的基础上,得到阵列侧向五条测井曲线的径向探测深度,阵列侧向径向探测深度要小于深侧向探测深度。考察了三维地层模型下井斜和侵入深度变化对阵列侧向测井响应的影响,分析了水平井和大斜度井中阵列侧向测井响应特征。模拟结果表明,在井斜小于15°时,阵列侧向测井响应受井斜影响小,可以不进行井斜校正;井斜超过60°的大斜度井以及水平井中,阵列侧向测井响应视地层厚度逐渐增大,测井响应值与直井条件下响应值差别较大,必须进行井斜校正。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广泛使用的侧向测井电极系结构和聚焦方式,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三种常见的侧向测井电极系结构对电极系数、井眼影响系数、径向探测深度的影响;对比硬件聚焦中监督电极残余电位差对测井响应的影响,引入聚焦系数,提出了一种利用软件聚焦实现阵列化测量的新方法;利用Oklamoha标准地层模型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结果表明,不同电极系结构和电极系的不同部分对测井响应的作用不同,其中电极系绝缘部分长度对探测特性的影响很大,在电极系设计过程中应重视绝缘尺寸对探测特性的影响。采用软件聚焦方式,不仅消除了硬件聚焦方式中残余电位差的影响,而且在不改变双侧向电极系结构的基础上,选择聚焦系数为0~1.1,得到了不同径向探测深度的测井曲线,实现了类似于阵列侧向测井中的阵列化测量。测量结果表明,电极系数随着聚焦系数的增大而减小,井眼影响系数保持在0.80~1.16,并提高了径向探测能力,最大探测深度达到2.0 m以上,获得更丰富的地层电阻率分布信息。  相似文献   

12.
在队党委的领导、支持和兄弟单位的热情帮助下,我队同志自己动手,于1973年底,制造了一台三电极侧向测井仪。经过一年的实践,证明三电极侧向测井法,分层能力强,适合于划分高阻薄层和复杂结构的互层。从获得的资料表明,此种方法在煤田上具有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测井曲线的活度分层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井曲线是地层物理性质防井深变化的记录,其动态性质可以用测井曲线的活度来表示。利用测井曲线的活度变换,获得反映地层界面的活度极值,从而实现划分地层界面的方法就称为测井曲线的活度分层法。这种分层结果具有一定的精度,与现有的分层方法相比,只有运算简单、计算量小、分层速度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刘家田井田含煤地层龙潭组为海陆交互相沉积,含煤23~33层,可采煤层11层。含煤地层分上、中、下三段,上、中段视电阻率、自然伽马及伽马伽马曲线除了在煤层上呈异常反映外,其余地层测井曲线特征不明显;12、17号煤层视电阻率和伽马伽马曲线呈高幅值箱状反映,自然伽马曲线呈低幅值反映;视电阻率曲线在17号至24号煤层之间存在厚层高异常反映。下段自然伽马曲线有4~7处高幅值异常反映特征。在上、中、下段测井曲线特征对比基础上,利用标志层、煤组特征等对比法进行了煤层对比,大大提高了对比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在煤层结构比较复杂的地区,迫切需要将夹石与煤分层确切区分出来,以满足煤田地质勘探工作发展的需要。为此我队自1972年底开始反复试验了微分测井技术。提高了测井分层定厚的精度,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现在微分散射伽玛(J_(rr))和微分侧向电流(Ic)法已用于生产。本文试图通过对微分测井技术的简要介绍,热望引起兄弟单位的注意和研究,使微分测井技术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6.
裂缝性储层裂缝的阵列侧向测井响应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少贵  李智强 《地球科学》2009,34(5):841-847
为了研究裂缝性储层裂缝的阵列侧向测井响应, 采用裂缝组平板裂缝模型, 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 进行不同裂缝参数条件下的高分辨率阵列侧向测井响应数值模拟.表明阵列侧向视电导率和裂缝孔隙度与裂缝流体电导率成线性关系; 低角度裂缝的阵列侧向深浅视电阻率呈现负差异特征, 高角度缝呈现正差异; 相同裂缝孔隙度下, 裂缝密度增加可使得阵列侧向视电阻率增加, 当裂缝密度足够大时, 测井响应特征基本不随裂缝密度发生变化; 交叉缝的测井响应与具有相同角度的平行裂缝组差异明显, 且不同倾角组合的交叉缝的测井响应之间差异明显.阵列侧向测井对裂缝有较强的敏感性, 根据其测井视电阻率大小可以评价裂缝孔隙度, 根据深浅视电阻率的幅度差异可以研究裂缝的产状, 这些为将阵列侧向测井用于裂缝性储层裂缝评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微电阻率成像测井方法在储层评价及沉积相、沉积、构造研究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是其测量值未经过专门刻度,而目前利用浅侧向测井和球型聚焦测井对其刻度的方法仍不精确。笔者阐述了直线型四探针法的基本原理,并利用ST2258C型四探针测试仪器,验证了直线型四探针法测量岩样电阻率的有效性,进而提出了一种电成像测井电阻率刻度流程。  相似文献   

18.
刘军祥  刘凤岩  赵国军 《地下水》2014,(2):86-86,99
利用放射性测井曲线划分煤层,确定煤层的深度、厚度;对火成岩侵入地层的煤层进行深度、厚度确定。  相似文献   

19.
煤层定厚解释、提供可靠的煤层厚度及埋深成果是煤田测井的重要任务之一。由于测量技术条件的改变、方法探测原理和纵向分辨率的不同,再加上人为因素的影响,不同方法测井曲线的煤层定厚解释必然存在一定误差;为衡量成果的可靠性,有必要限制误差范围。但迄今为止,尚无人对此深入分析,误差限制则常依据主观愿望而不尽合理。本文通过分析不同测井曲线可能产生的误差及井眼条件的影响,提出较为合理的误差范围,限于篇幅,本文仅讨论煤岩具有物性差异且有共同的物性边界的参数曲线间的误差。  相似文献   

20.
张蔚语 《江苏地质》2015,39(4):691-696
煤田勘探中煤层定性、定厚及结构分析主要通过钻探岩、煤芯采取率,测井曲线和煤质化验成果综合判定。主要对剑溪矿区2个钻孔5个复杂煤层,从钻探与测井2个方面对比分析其厚度、煤层结构、煤质等特征,并对测井曲线在煤层定厚过程普遍产生较大误差,甚至出现误判原因进行探讨,从而提高煤田测井中煤层判层、定厚的准确性,更好地为煤炭资源勘查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