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与产业化建设是推动地质工作更好的服务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二十一世纪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地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形成了一大批极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地质成果。实现这些地质成果资料的合理开发利用,意义深远。本文通过全区地质资料现状分析,提出构建全区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建设的构想,并就地质资料公益性信息产品研发等有关资料的信息服务方式方法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公益性地质调查从事的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地质和矿产勘查工作,目的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地质基础信息资料。本文旨在简述我国公益性地质调查成果社会化服务的现状基础上,剖析解决这些问题的难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一、地质调查成果社会化服务现状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地质调查成果的社会化服务工作,成立了由全国地质资料馆、六大区分馆、各省地质资料馆等组成的服务体系。2000年6月,我国国土资源部发布第9号公告《关于发布公益性地质资料范围的公告》,扩大了提供社会公开利用的公益性地质资料范围,其中包括:比例尺小于1:5万(含1…  相似文献   

3.
论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地质资料信息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十分重要的基础资源,立足于适应当代信息服务发展的新趋势与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是国土资源部门积极主动服务于社会公众的重要体现,是构建保障和促进国土资源科学发展新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信息院主要负责全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和土地、地质档案资料管理及国土资源规划、战略形势分析研究等工作,为政府部门依法行政提供决策支持和管理支持,并向社会提供综合信息公益服务。下设的地质资料馆、土地管理档案馆、政务大厅、网络管理中心等10个机构,主要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  相似文献   

5.
<正>2009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提出要积极推动地质资料服务机制,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和产业化。作为地质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物地质资料,其信息服务的集群化产业化正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6.
孙玉梅 《西部资源》2012,(6):182-183
地质资料是国家的基础而重要的信息资源,随着信息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和全国地质找矿突破工作的大力开展,应促进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改进,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应该以此为契机,通过坚持打牢基础、改革创新、做好服务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资料的需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西部资源》2012,(1):13
全国地质资料馆长会不久前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会议谋划了"十二五"及2012年的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会议提出,要抓好、用好机遇,推进地质资料管理服务工作。会议上对三个优秀单位、四个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其中内蒙古国土资源信息  相似文献   

8.
利用矿业软件Surpac,收集矿山在开采过程中的生产勘探数据和南矿段补勘所采集的钻孔资料,更新了地质数据库;对乌山铜钼矿矿床模型进行了优化研究;为边际品位指标优化提供了地质资源基础;同时也作为储量估算和境界圈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保障措施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洁 《西部资源》2010,(4):15-16
<正>当前,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包括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分散、与需求脱节、机制不活等。为了保障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的顺利进行,对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的保障措施进行了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付海华 《西部资源》2023,(3):185-187
三维可视化技术是一种可直观展示地质体空间形态的技术,目前正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查。通过使用钻孔等基础地质资料建立钻孔数据库,辅以地形等高线、钻孔岩芯岩性、样品分析结果等资料即可在三维的环境中对地质问题进行研究。本次研究对勘查区矿化带的分布、矿化体的形态与分布规律、矿化体与特定岩性的关系等作了分析,提出了钻孔揭露的矿化体总体上分布在厚约100m的一个矿化带内等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目前已探明储量跃居全国第一位,但找大矿以保障国家和我区资源安全,为内蒙古经济建设提供矿产资源储备,仍是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的首要艰巨任务。就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推进情况,记者采访了该院院长宋华。记者:目前,内蒙古的公益性调查工作进展情况如何  相似文献   

12.
针对地质资料借阅量大、数据格式复杂、过程繁琐等地质资料借阅服务工作中的问题,开发研制了移动端地质资料借阅服务系统。该系统提供馆藏地质资料根据条件和位置查询,在移动端实现了借阅资料的全过程,实现资料接收、借出等信息的动态显示等关键功能。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整体框架,分析了系统功能,阐述了大图像数据的处理、内外网业务统一整合等关键技术。系统的实现满足了用户通过手机移动设备进行地质资料借阅的基本需求,提高了地质资料借阅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13.
冯聪 《西部资源》2008,(6):22-24
1.我国地质勘查行业发展概况1.1行业规模截至2007年年底,全国注册登记地质勘查资质证书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共计1961个,全国从事非油气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地勘单位(以下简称"地勘单位")职工总人数112.20万人。其中:在职职工63.08万人,离退休人员49.12万人。在职职工与离退休人员比例  相似文献   

14.
地名信息     
民政部将网络门牌纳入地名服务民政部区划地名司日前将万通国际网络连锁集团的网络门牌系统纳入全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使其成为全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项合作中,万通国际网络连锁集团通过开展网络门牌服务,为全国问路服务系统(声讯、短信、彩信平台、触摸屏、电子地图问路)和国家地名数据库提供所需的地名、单位地址、位置及有关其他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同时,民政部指定“网路114(china114.net)”为全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服务网站。网络门牌作为新一代门牌,创新了地址标志和查询方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名大词…  相似文献   

15.
张洁  杨滨  张侠 《极地研究》2004,16(2):151-158
本文简述了2003-2004年期间中国第18、19次南极考察和第2次北极考察的数据汇交和共享工作的进展情况。以中国极地科学数据库为数据发布基础平台,利用ASP.NET技术开发动态数据库驱动的网站,通过“中国极地数据库网站”和“中国地球科学数据共享网”向用户提供公益性的数据共享服务。2003-2004年发布新的数据集406个,新增记录100多万条。  相似文献   

16.
正全国地理学研究生联合会(Geographical Postgraduate Union of China,GPUC)简称全国地研联,是由全国广大地理学研究生(硕士、博士)自愿组成的公益性、学术性的社会团体,是为全国地理学研究生提供各种学术信息和服务的交流平台,是中国发展地理科学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全国地研联的常务办公室设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生会。全国地研联是全国第一个研究生学术交流组织,以"为地理学研究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和  相似文献   

17.
《西部资源》2015,(2):20
<正>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组织有关专家对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承担的"全区基础性地质工作程度数据库"、"中央财政出资地质项目数据库"、"矿产地数据库"等三个数据库2014的建设与维护成果进行了评审验收,均获优秀级。专家组在听取项目汇报,详细审阅相关资料,并进行认真讨论后,认为该年度工作成果质量优秀,同意通过评审验收。并指出,要实现数据库更新维护的常态化,实现矿产地数据库的全覆盖,在全区"一张图"的框架下进一步统一空间地理参考,推进数据库标准化建设,逐步建成全区地质矿产信息化产品生  相似文献   

18.
地名信息     
全国地名数据库建设全面启动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启动一年多来,全国已有8个省、129个地级市和868个县(区)初步完成了地名数据库的数据采集工作。目前,全国已开通地名问路电话服务热线130多条,地名网站60多个,有20个城市已经开通声讯问路服务,全国统一号码的地名问路电话、短信服务系统也正在联网测试。民政部中国行政区划网近期建立的全国地名网站联盟开展了地名服务,目前访问量已突破50万次。同时,各地还采取设置地名位置步行导向牌、触摸屏、地名电子地图等形式提供地名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济南市地名录(平阴分册)》编纂完成《济南市地…  相似文献   

19.
宋华 《西部资源》2008,(3):36-38
进一步加强地质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首先,要加强公益性地质工作的组织领导。公益性地质工作对于矿产资源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引导和拉动商业性矿产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加强领导  相似文献   

20.
论地质概念与空间分析方法的关系:以矿集区判定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质矿产信息化成果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包含地质矿产空间数据库的高速发展和空间分析方法的极大丰富.上述两个方面的高效应用均以前人研究成果(地质概念、理论、规律)为基础和依据,地质概念、理论、规律同空间分析方法的结合是地质矿产数据库高效应用的技术关键,实现这一结合的纽带是地质概念、理论和规律所包含的空间分析思想.以矿集区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