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尹国蔚 《热带地理》2011,31(6):645-648
世界遗产的内容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范畴极为相似.从类型上看,世界文化遗产、双重遗产与文化景观,以及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都包含不同成分的人文要素在内;世界遗产内容的构成与人文地理教科书的结构相似,二者的研究对象互相包容,教学宗旨同一.作为最佳例证,世界遗产应该在历史地理、文化地理、旅游地理及人地关系等人文地理各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2.
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有关世界遗产的定义和标准以及原真性和完整性原则,对黄河大堤与下游黄河的历史与现状、景观与科学内涵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认为黄河大堤与下游黄河可以考虑作为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申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申报世界遗产如能成功,对黄河大堤与下游黄河的保护有很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黄河大堤与下游黄河申报世界遗产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河大堤与下游黄河符合《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对世界遗产的定义以及相关的标准,应该可以作为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申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果申报成功,将能提高我国人民对黄河大堤与下游黄河的认识和自豪感,有利于世界人民对黄河大堤与下游黄河的全面了解和对中国文化的深入理解,从而更能加强对黄河大堤与下游黄河的保护。至今没有人提出这个问题,可能是因为存在一些需要解除的思想束缚。我国一向重视治黄的问题,黄河大堤受到精心的保护,对黄河问题的研究也成绩卓著,这些对申报都十分有利。当前,非常需要有关方面进行认真的讨论,以取得共识,决定是否需要立即开展这一工作。  相似文献   

4.
中国荔波锥状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价值全球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品冬  熊康宁  肖时珍 《地理研究》2013,32(8):1517-1527
研究世界自然遗产地价值,对遗产地本身以及其他类似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基于系统论思想,将"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一批三处遗产地中的荔波锥状喀斯特置于全球视角,选取相似的、具有代表性的区域,结合世界遗产第八条有关地质地貌特征与演化历史等方面的评价标准,进行全球对比分析,揭示其全球显著价值。研究表明:荔波锥状喀斯特具有更为独特的演化环境与更为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更有典型的锥状喀斯特单体形态与较为齐全的地貌组合类型,更有罕见的锥状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和生命记录。荔波锥状喀斯特是反映地球热带-亚热带锥状喀斯特演化历史主要阶段的典型范例,极具代表中国南方喀斯特的世界遗产价值。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世界各地对世界遗产地旅游资源的开发步伐不断加快,随之而来的出现了很多问题,而其中如何持续有效的经营与管理世界遗产资源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在对有关世界遗产地管理模式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现有世界遗产地管理模式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笔者以绿色管理为基础对世界遗产地旅游管理模式进行了重构,并且列举了绿色管理在世界遗产地旅游管理模式中的作用,进而凸显绿色管理在世界遗产地管理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世界遗产旅游教育功能的认知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国蔚 《世界地理研究》2009,18(4):173-176,162
旅游教育是实现世界遗产教育功能的主要途径之一。它可以使受教育者认清世界遗产的珍贵价值和《世界遗产公约》的中心思想,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自觉遵守“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世界遗产工作原则。这些功能需要教师、学校、媒体和政府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7.
世界遗产视野下的矿业遗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世界遗产名录中矿业遗产的考察是认识该遗产类型、了解国际动向的有效途径。对ICOMOS颁布的《世界遗产中工业和技术遗产项目》名单进行分析,结合世界遗产委员会的项目评语,确定了24项世界矿业遗产。对这些项目研究表明:在登录标准上,世界矿业遗产主要通过文化遗产第ii项、第iii项和第iv项标准入选;在隶属区域上,欧洲北美地...  相似文献   

8.
世界遗产中古城研究方法与内容初探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陶伟  田银生  吴霞 《地理研究》2002,21(2):210-218
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继承的文化及自然遗产 ,体现了地球上文化、自然遗产的丰富性、多样性和珍贵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古城则凝聚了人类文明史中最辉煌一页的精华。非凡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使它们成为城市研究的活化石。截止 2 0 0 0年 1月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世界遗产名录》中 ,古城已达 94座 ,约占世界遗产总项目的 1/ 7,并分布在世界四大洲 5 6个国家内。本文在分析了这些古城的研究意义之后 ,探讨性地建立了一套研究体系 ,提出了具体的研究方法和主要的研究内容 ,并进一步以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中国的丽江古城为例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9.
将位于城市中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单在Google地图上完整体现,全样本统计、分析城市中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时空分布特征,试图揭示世界文化遗产与人类文明(尤其是城市文明)发展历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实证结果显示:1)被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总数832项,其中417项与人类城市文明发展相关联,多数为城市的历史城区建筑景观;2)从空间上看,反映欧美地区城市文明的世界文化遗产最多,非洲地区最少,这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文明发达程度相关;3)结合时间维度,古代(3500 B.C.―A.D.500)城市中的世界文化遗产主要分布在耕种农业发达的沿河地区以及宗教类遗址所在地;中世纪(A.D.500―A.D.1500)遗产数量的变化见证了中世纪城市文明由初期的式微走向后期复兴活跃的过程,亚洲等区域宫殿类、古典园林类、坛庙等多种类型遗产的出现说明了文明在欧洲之外地区的生长;16世纪至今遗产的数量最多,遗产类型更为丰富,出现殖民城市遗产、军事要塞类遗产、工业遗产以及线性文化遗产,展示了殖民扩张、工业发展过程,以及以线性的方式体现城市历史的动态发展和功能演变;4)从世界文化遗产与城市文明的关系来看,城市中的世界文化遗产反映了人类解决城市问题的智慧,展现了特殊城市深厚的人文艺术底蕴,同时宏观上世界文化遗产基本覆盖了全球人类城市文明的历史进程以及不同区域的人类文明,体现了不同地域的典型特色、文化多样性与发展的延续性。总的来说,在全球化以及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城市中的世界文化遗产是城市文明的重要载体,未来研究亟需利用更广阔、更多元的视角探讨跨地域、跨国界下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濒危世界遗产的空间分布与时间演变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濒危世界遗产概况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演变特征。研究发现:洲际濒危世界遗产的数量分布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非洲的濒危世界遗产数量最多,且濒危率最大;濒危世界文化遗产主要集中在亚洲,濒危世界自然遗产主要分布在非洲。从纬向分布看,濒危世界遗产主要集中在低纬度地区和北半球中纬度地区;1978年以来濒危世界遗产的演变大致分为缓慢增长(1978-1991年)、快速增长(1992-2004年)、起伏调整(2005年至今)3个阶段。《濒危世界遗产名录》的类型结构相对平衡,世界文化遗产的濒危率(2.4%)数值较小且较稳定,世界自然遗产濒危率(6.9%)数值较大且波动较为明显。欧洲、北美洲、南美洲濒危世界遗产数量增减较小,而亚、非两大洲数量波动较大,也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濒危世界遗产数量波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We examine the pre-project data related to development of the Kholodninskoye lead and zinc ore deposit from the standpoint of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soundness of the proposed production and engineering aspects of the design. Some of the proposals and recommendations are aimed at improving environmental safety of the projected facilities for extraction and benefication of mineral raw materials in conditions of the Central Ecological Zone of the Baikal Natural Territory, a World Natural Heritage Site.  相似文献   

12.
The Great Barrier Reef (GBR), Queensland, Australia, is one of the most recognisable coral reefs in the world. In 1981 the reef was listed o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to be preserved as an environmental asset of global significance for all people in perpetuity. The GBR is also a landmark Marine Protected Area (MPA) under the World Heritage Marine Programme. Yet management of this iconic property is not without controversy and in recent years a number of impacts, including coastal developments, increased shipping traffic and global warming, have all threatened the reef. Any breach of Australia's World Heritage obligation to protect and conserve the property may yet result in the GBR being placed o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in Danger. In light of the persistent controversy surrounding GBR management, this paper gives voice to the perspectives and values of stakeholders located in and around one site of controversy, Gladstone Harbour, in the southern section of the GBR World Heritage Area. We present the views of users directly exposed to the controversial port expansion development at Gladstone Harbour in the southern GBR to shed light on the importance of community perspectives in marine park management. Our findings show that local views act to reinforce the glob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narrative which underpins the World Heritage (WH) system. In this study local and global values collide and, we argue, that overlooking the perspectives of users has potential deleterious consequences for WH marine site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3.
基于社区参与的世界遗产地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区参与是世界遗产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如何将世界遗产地旅游开发与保护同当地社区有机结合起来,使社区主动参与遗产的开发和保护,从而实现社区及遗产的良性发展已备受学者关注。对此,通过对社区参与旅游研究综述,分析目前中国世界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中的问题,提出了参与规划决策、参与遗产保护等等社区参与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途径,使世界遗产地旅游开发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查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网站的世界遗产信息以及各类相关资料,运用数理统计与GIS空间分析的方法,研究意大利世界遗产项目,得出结论:遗产项目的入选时间主要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在空间分布上,遗产项目呈集聚态势,主要在北部、中部以及南部的平原或沿海地区;在时间特征上,意大利的世界遗产来源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最多;在属性特征上,主要以历史城镇和乡村、文化景观公园和庭院、历史建筑(群)三种形式存在,并且反映城市规划和宗教方面的项目占大多数。这些特征主要与其国家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保护情况有关。最后,从对意大利的研究中获得对中国世界遗产项目的发掘、申请、开发和保护的建议与经验。  相似文献   

15.
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3  
自然与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资源,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随着人们对遗产价值的认识和理解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由于环境变化和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造成了自然和文化遗产破坏的日益加剧,遗产保护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系统阐述了当前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中应当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包括:在重视申报的同时注重遗产的发掘、整理和保护;正确处理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强调遗产地保护中的自然与文化的综合研究;重视周边社区对遗产保护的重要作用;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关注遗产类型;加强遗产保护与管理的科学研究等。  相似文献   

16.
世界遗产预备项目“丝绸之路-海路-中国段”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阙维民 《地理科学》2017,37(11):1678-1688
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申遗于2016年正式启动,迄今尚无有关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申遗专题的综合研究成果。首先建议申遗项目的中英文名称:丝绸之路-海路-中国段(Silk Road-Maritime Route in China),然后探讨“丝绸之路”申遗的国际背景(除1项“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系列跨国世界遗产外,另有8国递交9项“丝绸之路”预备项目)与“丝绸之路-海路-中国”项目的申报意义(主动性、创新性、唯一性、均衡性、政治性、世界性)。并就申报项目的遗产内容提出具体建议:遗产地从31处扩展至141处,遗产类型在文物遗产的基础上增加了聚落遗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最后提出在UNESCO世界遗产委员会建立“丝绸之路-海路”申遗专项基金。  相似文献   

17.
In 1994, the World Heritage Committee adopted a strategy to make World Heritage Sites more “representative.” This article assesses the biogeographic representativeness of natural World Heritage Sites, identifying well‐represented and underrepresented biomes and ecological realms. The analysis reveals that sites are not representative in biogeographic terms. However, the identification of an optimal definition of representation is a controversial challenge. Furthermore, the value of representativeness as a goal for a program geared toward protecting exceptional sites is questionable. Instead, representativeness is of greater importance across all protected areas, leaving 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 to fulfill its original mission of protecting the “outstanding.”  相似文献   

18.
1 About "Living Fossil"Some things like stones turned from the bodies of ancient living beings underground are called "fossils" in archaeology. We can know the evolvement of living beings and make sure the age of the stratum by studying fossils[1].The cit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geographic phenomena engendered because of human activities. First of all, it is because of rarity that the historic cities in world heritage list are assimilated to "living fossils". They normally exerted grea…  相似文献   

19.
世界遗产缺乏对乡村类型遗产的划分导致对此类遗产特征与综合价值的把握不甚明确。乡村是由其所在地的自然基底要素、硬质要素和软质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综合体,记录了乡村人类活动的历史,表达了特定乡村地域的独特精神。文章筛选了28处独立且仍有人类活动的乡村世界遗产,通过梳理文献资料归纳了不同地域的乡村世界遗产特征,并且总结了乡村规划布局、文化艺术、杰出建筑和土地利用4大核心价值。进而指出,我国的乡村世界遗产申遗工作起步较晚,且地域局限、类型单一,未来乡村世界遗产申报可尝试从其他遗产亚类或者双遗产角度开展,发掘乡村地域的自然生态环境、手工业生产方式等价值,丰富我国乡村世界遗产类型和价值。并且,我国在城镇化进程中应当格外注重对乡村世界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中国雅丹地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峰  吴晋峰  王鑫  李蕾 《中国沙漠》2012,32(3):655-660
中国干旱区分布的大面积典型雅丹地貌具备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条件,但是中国雅丹地貌的“申遗”工作长期以来被忽视。依据《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中的相关标准,分析了中国雅丹地貌的世界自然遗产价值,论证了中国雅丹地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条件,讨论了中国雅丹地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意义,并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开展中国雅丹地貌“申遗”工作,使中国雅丹地貌尽早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