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2.
3.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大黄煎剂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MHE)的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方法:使用TCMSP平台采集大黄煎剂的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基因;再从Gene Cards、OMIM数据库搜集MHE的靶点,将二者取交集获得药物-疾病交集靶点;使用Cytoscape 3.7.2 软件,将有效成分、药物-疾病交集靶点导入建立关系网络,并绘制网络图;将药物-疾病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药物对疾病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的PPI网络;最后使用R语言程序对药物-疾病交集靶点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大黄煎剂筛选出11种活性成分、116个治疗MHE的潜在靶点;PPI网络结果中,筛选出大黄煎剂调控的核心靶点包括 AKT1、JUN、MAPK1等;GO功能富集得到142个功能条;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157条通路。结论:该研究初步预测大黄煎剂可能通过靶向作用关键蛋白和重要通路达到治疗MHE的目的,充分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并有望对大黄煎剂治疗MHE提供新的证据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属中医学“痞满”等范畴,其发病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而将胃肠道与中枢神经系统联系起来的神经-内分泌网络称为脑肠轴,其中脑肠肽控制着胃肠道的运动、分泌、血流及能量的转运,并把胃肠与中枢神经系统及植物神经系统联系起来。中医学认为脑与胃肠关系密切,而肝、脾的发病也均与情志因素相关,七情内伤导致肝气郁结,疏泄失职,气机不利,从而使脾失健运,胃失通降,发为FD。而肝具有一定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机制,通过中枢多种神经递质的变化调节相关脏腑功能。因此,情志应激因素能引发脑肠轴的神经免疫和内分泌反应异常,调肝运脾法能通过调节脑肠轴上多种脑肠肽、神经递质、激素及免疫因子的变化而使机体内环境维持稳定,从而达到治疗FD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7.
目的:系统评价大黄煎剂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HE)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治疗肝性脑病提供依据。方法:检索自建库至2019年1月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关于大黄煎剂保留灌肠治疗HE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制定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1207 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较高;OR=3.40,95%CI(2.51,4.59),P<0.00001];清醒时间较对照组减少;SMD=-2.89,95%CI(-4.32,-1.47),P<0.0001];数字连接试验(NCT)时间较对照组减少;SMD=-1.80,95%CI(-2.87,-0.73),P=0.0009];血氨水平低于对照组;SMD=-2.34,95%CI(-3.39,-1.29),P<0.0001];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SMD=-1.09,95%CI(-1.41,0.77),P<0.00001];总胆红素(TBIL);SMD=-0.93,95%CI(-1.29,-0.58),P<0.00001];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SMD=-1.11,95%CI(-1.83,-0.38),P=0.003]。结论:现有临床结果初步表明,大黄煎剂保留灌肠治疗HE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但纳入文献质量较低,疗效评判标准不一致,降低了研究数据的可信度,由此期待更高质量的RCTs来验证以及统一的疗效评判标准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10.
随着对微生物-肠-脑(MGB)轴理论的发展及其干预阿尔茨海默病(AD)分子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MGB轴对AD病理进程发挥着重要作用。“脾肾通于脑”是指脾肾两脏与脑在结构和功能上联系紧密,脾肾之间互根互用,相辅相成,共同濡养脑窍,而脑代心统领诸神,影响五脏六腑。在微观层面,肠道、微生物、脑三者间交互为用,相互影响。本文重点从“脾肾与脑相通”理论、MGB轴、AD的相关性着手,探析中医药基于“脾肾通于脑”理论防治AD的科学性,旨在为深入拓展中医药治疗AD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医药防治肝性脑病(HE)文献进行总结归纳,分析其研究方向和热点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有关中医药防治HE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月27日,采用NoteExpress合并后去重,利用 CiteSpace 6.1.R6 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621篇文章,该研究领域年发文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发文量最高的作者来自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形成了以毛德文为主导的核心研究团队,不同团队之间联系不够紧密,跨区域合作较少。关键词共现发现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中药汤剂保留灌肠防治HE。结论:中医药防治HE的研究热点为中药汤剂保留灌肠及肠道微生态的调节,但该领域研究的层次不够深入,研究思维较局限,自2017年以来缺乏新的研究热点和趋势,如何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及挖掘新的研究热点是今后该领域研究学者需要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究灸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PubMed、Web of Science自建库至2022年12月30日发表的艾灸治疗IBS的相关文献,使用集合可视化分析系统分析腧穴频次、分布部位、归经统计,并通过关联规则及组合网络探索临床应用和组穴规律。结果:纳入文献140篇,处方142首,腧穴58个,总使用频次为587次。运用频次较多的腧穴有神阙、天枢、足三里、关元及中脘,其中,任脉的腧穴运用频次最高,募穴及交会穴两种特定穴的使用频次较高,腧穴分布部位主要集中于胸腹部及腰背部。关联规则和网络分析发现,艾灸治疗IBS的核心腧穴组合为中脘-天枢。结论:灸法治疗IBS分别从肝脾肾、脑肠互动等多层面发挥作用,共同调节脑-肠轴,可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黄芪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TCMSP、PubChem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黄芪有效成分的靶点;通过GenCards数据库收集肝纤维化靶点,取交集得到黄芪对肝纤维化的作用靶点。运用Cytoscape 3.8.2构建黄芪-有效成分-靶点-肝纤维化网络,预测核心靶点,构建基于STRING平台的PPI网络。利用 Metascape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得到黄芪有效成分20种,治疗肝纤维化的相关靶点90个,疗效明显的有效成分是山柰酚、华良姜素、异鼠李素、槲皮素等,核心靶点是白细胞介素-6(IL-6)、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AKT1)、转录因子(JUN)、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3)等。黄芪治疗肝纤维化途径主要包括癌症通路、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抗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信号通路。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初步探讨黄芪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表明黄芪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等作用特点,可为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探析虎地肠溶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机制。方法:基于TCMSP和台湾中医药数据库筛查药物的潜在活性成分及靶点;采用GeneCards数据库获取UC的已知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应用DAVID数据库对共同靶点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Cytoscape 3.7.2软件和R语言软件对数据进行可视化。结果:虎地肠溶胶囊治疗UC的活性成分143种,关键成分包括山柰酚、β-谷甾醇、槲皮素等;潜在作用靶点69个,主要有肿瘤蛋白P53(TP53)、原癌基因蛋白(MYC)、胱天蛋白酶3(CASP3)、人雌激素受体α(ESR1)等靶基因。晚期糖基化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主要涉及DNA转录调控、RNA聚合酶Ⅱ特异性、核受体调控、单加氧酶活性、氧化还原反应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主要涉及疾病相关信号通路、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和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结论:虎地肠溶胶囊的多种活性成分具有从多靶点、多通路治疗UC的作用,为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茵陈干预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茵陈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和OMIM数据库中获取肝纤维化的相关靶点,将茵陈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获得茵陈干预肝纤维化的作用靶点。运用Cytoscape 3.10.0构建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图,使用STRING数据库获得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Cytoscape 3.10.0进行可视化呈现及分析。使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得到茵陈有效成分15个,作用靶点289个,其中肿瘤抑制蛋白基因53(TP53)、肿瘤坏死因子(TNF)、蛋白激酶1(AKT1)、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胱天蛋白酶3(CASP3)、缺氧诱导因子1A(HIF1A)和B细胞淋巴瘤2(BCL2)等为核心靶点。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主要涉及激素的反应、细胞迁移的正向调节、对细菌来源分子的反应、磷代谢过程的正向调节、对外源性刺激的反应等生物过程及癌症途径、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PI3K-Akt)、Janus激酶-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JAK-STAT)、核因子-κB(NF-κB)等信号通路。结论:茵陈干预肝纤维化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赤芍有效成分治疗血吸虫病及肝纤维化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并收集赤芍有效成分及其对应的作用靶点,借助UniProt数据库将靶点蛋白的genename转换为genesymbol;通过GeneCards、OMIM、TTD疾病数据库搜集血吸虫病及肝纤维化相关靶点;将赤芍成分靶点和疾病靶点取交集,获得赤芍治疗血吸虫病及肝纤维化的潜在靶点,利用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和“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采用Cytoscape 3.8.2软件进行分析和可视化呈现;通过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得到赤芍活性成分29种,成分靶点与血吸虫病及肝纤维化疾病的交集靶点19个,其中肿瘤抑制蛋白(TP53)、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PTGS2)、肿瘤坏死因子(TN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白细胞介素8(IL-8)、缺氧诱导因子1A(HIF1A)、转化生长因子B1(TGFB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为核心靶点,涉及的主要信号通路为癌症信号通路、乙型肝炎、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动脉粥样硬化。结论:本研究初步预测了赤芍抗血吸虫病及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可为今后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GEO数据库,探讨真武汤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TCMSP检索真武汤有效活性成分及靶点,利用GeneCards等4个数据库获得IMN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相互作用网络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核心靶点网络,并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进行分子模拟对接,并基于GEO进行核心靶点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及免疫细胞浸润分析验证。结果:真武汤治疗IMN的关键活性成份是豆甾醇、山柰酚、β-谷甾醇等,其中核心靶点为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转录因子AP-1(JUN)、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等,KEGG富集分析发现主要作用在流体剪切应力等117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山柰酚、β-谷甾醇与前列腺素G/H合成酶-2(PTGS2)、CASP3、AKT1等靶点具有较强结合力;GSE115857数据集中AKT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CASP3为上调基因,JUN为下调基因,这些可能与未活化的CD4记忆性T细胞、未活化的自然杀伤细胞等免疫细胞有关。结论:真武汤通过多成份、多靶点、多通路等方式治疗IMN,可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中医名方泻白散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泻白散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蛋白-基因靶点,通过GeneCards、Drug Bank等数据库获取主要疾病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平台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运用Metascape数据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 3.8.0软件建立“中药-共同靶点-主要通路”网络。结果:获得泻白散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主要活性成分为山柰酚、槲皮素、甘草查尔酮A、柚皮素、18α-羟基甘草酸等;其核心靶点为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1(MAPK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3(MAPK3)、核因子κ-B激酶亚基β抑制剂(IKBKB)、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MAPK8)、半胱天冬酶-3(CASP3)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APK14)等。通过分子对接验证,大部分靶点与化合物都有较好的结合效果。靶点富集通路包括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IL-17 signaling pathway)、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TNF signaling pathway)和缺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HIF-1 signaling pathway)等诸多炎症通路。结论:泻白散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的互相作用,降低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炎症风暴,并缓解气道痉挛。本研究结果为泻白散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