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张北6.2级地震宝昌地震台地电异常特征及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先分析了宝昌地震台地电阻率观测值曲线具有的长趋势变化以及规则年周期变化特征,为确定和提取前兆异常提供了正常变化的背景值和参考值.其次,通过去倾、傅立叶去年周期变化以及归一化月速率等方法,分析了1998年张北6.2级地震前后地电阻率异常特征,并利用相关理论尝试解释了异常产生的物理机制.归一化月速率法对于提取、分析短临异常,判断发震时间,较为理想;膨胀流体扩散(DD)模式适于解释宝昌地震台地电异常,而广泛扩容各向异性(EDA)模型适合解释该台地电阻率变化的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2.
降雨与电阻率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降雨对河北阳原地震台和大柏舍地震台地电阻率的影响,发现阳原台北西向在降雨时电阻率的下降有一短期放大现象,认为电阻率的短期突跳与降雨有关,但降雨并非引起电阻率突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采用都兰和大武地震台地电场观测资料,收集整理了影响地电场观测的干扰源;利用常规变化干扰的识别方法,对各种干扰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由于观测物理量的原因,地电场观测所受到的干扰因素比较多,通过对典型干扰事件进行列举论证,阐述了如何正确识别干扰异常和非干扰异常,对今后正确排除各类干扰源,鉴别地电场震前异常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周至地震台NS、NE和NW向测道地电阻率观测值2012年初开始出现显著趋势减小变化,经多次现场调查落实,认为变化与近年来农民在测区大规模搭建猕猴桃架有关.针对周至地震台地电阻率连续观测存在的环境干扰问题,建立环境干扰物理模型,模拟分析环境干扰对周至地电阻率观测的影响,并分析2012年以来趋势减小的可能干扰源.结果显示:2012年新搭建的猕猴桃架会造成周至地电阻率3测道观测值的趋势减小.当干扰电阻R=10 Ω时,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5.
选取乌加河地震台2015-2018年地电阻率观测资料,分析数据异常变化,结合观测环境及实地调查,发现存在降雨、雷电、金属管线、农田灌溉、设备漏电等影响因素,对比分析并总结各类干扰曲线形态、变化幅度、影响时间、干扰频次等特征,以便正确认识并排除地电阻率干扰,为地震异常信息识别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降雨对阳原地震台地电阻率有较大影响,地电阻率观测曲线下降幅度随着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大.经核实,在降雨后,地电阻率的快速下降变化与表层地电阻率下降及大秦铁路有关.地电阻率观测供电时,会有部分电流流向铁轨,造成观测值降低.降雨结束后,随着钢轨与大地的导电性减弱,地电阻率上升恢复.褶积滤波法可有效去除降雨的干扰,显示1991年...  相似文献   

7.
以山西省及邻区十几年来所发生的几个ML4.5以上地震为例,对山西临汾中心地震台地电阻率观测数据分析、处理后所提取出的异常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临汾中心地震台地电阻率对应中强地震的中短期异常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山西临汾地震台地电阻率异常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山西临汾地震台地电阻率观测数据在临汾及其周边地区发生4.0级以上地震时的异常变化、异常形态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临汾中心地震台地电阻率对于捕捉该区地震前兆异常信息有积极的意义;对2008年4月以来临汾中心地震台地电阻率观测数据的变化情况、变化形态做了分析,其结果可为场源外区域地电异常的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甘孜地震台地电阻率观测数据的分析,发现观测数据会受观测环境、漏电、雷电和降雨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对地电阻率观测到的各类干扰数据变化特征进行总结,有助于排除前兆信息中的干扰因素,提高地电阻率观测资料的使用价值,夯实用地电阻率观测资料预测地震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从趋势变化、连续性、稳定性、相关性、观测精度及一致性检验等方面对乾陵地震台地电阻率数字化与模拟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数字化资料的总体评价,并对数字化观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