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枣珀逍遥散加减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枣珀逍遥散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7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枣珀逍遥散加减治疗失眠疗效满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针刺法联合五音疗法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 例肝郁脾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 例。治疗组采用俞募配穴针刺法联合五音疗法治疗,对照组予以口服阿普唑仑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以及多导睡眠图(PSG),并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0%(38/40),对照组为80.00%(32/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PSQI各项指标评分及总积分、PSG结果均较治疗前改善,且除PSQI量表中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评分外,其余指标治疗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俞募配穴针刺法联合五音疗法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有较好的疗效,可显著改善肝郁脾虚型失眠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脐针疗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 例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采用电脑随机方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针刺,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脐针疗法,疗程均为4周。观察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39/40),对照组为85.0%(34/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PSQI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针疗法可以显著改善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氯丙嗪穴位注射联合揿针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均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采用氯丙嗪穴位注射联合揿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2组呃逆症状评分、治疗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治愈率为73.33%(22/30),均高于对照组的80.00%(24/30)、50.00%(15/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呃逆症状评分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 h内起效率为36.67%(11/30),6 h内起效率为83.33%(25/30),均高于对照组的16.67%(5/30)、63.33%(19/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丙嗪穴位注射联合揿针治疗顽固性呃逆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麦粒灸治疗(心胆气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心胆气虚型)失眠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脱落1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麦粒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阿普唑仑片治疗。2组均治疗14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积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5%,对照组为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SQ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在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总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麦粒灸治疗心胆气虚型失眠能明显改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疗效优于口服阿普唑仑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针刺法治疗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 例不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 例。治疗组采用升阳益胃针刺法治疗,对照组口服阿普唑仑片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74.0%(37/50),对照组为52.0%(26/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0%(46/50),对照组为82.0%(41/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SQI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治疗组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日间功能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升阳益胃针刺法治疗不寐疗效显著,在改善睡眠质量方面优于西药阿普唑仑片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过程中2组均脱落3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4周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睡眠情况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6%(25/27),对照组为77.8%(21/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Q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疗效确切,并且优于单纯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化疗治疗气滞血瘀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 例气滞血瘀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 例。对照组给予化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病灶疗效、生存质量(躯体、社会、情绪、认知、角色功能)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分别为17.78%(8/45)、64.45%(29/45),对照组分别为13.33%(6/45)、53.33%(24/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项生存质量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降低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心慌、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化疗治疗气滞血瘀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及降低化疗毒副作用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涤痰醒神针刺法治疗痰热内扰型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以涤痰醒神针刺法治疗,对照组予温胆汤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2、3周后测定2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比较2组在治疗3周后的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9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PSQ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与治疗1、2周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涤痰醒神针刺法和温胆汤均能提高痰热内扰型更年期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且涤痰醒神针刺法的早期效果优于温胆汤,但两者长期疗效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加减柴陷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伴失眠(痰热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冠心病心绞痛伴失眠(痰热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均予心绞痛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心绞痛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减柴陷汤治疗,对照组在心绞痛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艾司唑仑治疗。比较2组患者心绞痛疗效、失眠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心绞痛与失眠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均为93.33%,对照组分别为70.00%、73.3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SQ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加减柴陷胸汤不仅可显著缓解痰热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伴失眠患者的心绞痛症状,还能改善其睡眠质量,且未发现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神经性耳鸣伴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65耳)神经性耳鸣伴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31耳)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30例(34耳)采用舒乐安定片治疗。结果:2组耳鸣与失眠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52.94%、58.82%,对照组分别为38.71%、41.94%,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神经性耳鸣伴失眠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改良督灸结合针刺调治阳虚质亚健康状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 例阳虚质亚健康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 例。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改良督灸治疗,2组均治疗16周,评价临床疗效以及阳虚质亚量表、疲劳量表-14(FS-14)、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积分。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90.0%(27/30),对照组为62.0%(18/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阳虚质亚量表、FS-14、PSQI积分均有所下降,且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或P<0.05)。结论:改良督灸结合针刺可调治阳虚质亚健康状态,以及改变中医体质,能明显地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疲劳状态,调整人体的体质偏颇,有效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凉血消风汤治疗胆碱能性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胆碱能性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予以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凉血消风汤治疗。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后分别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的复发率。结果:治疗2周后,愈显率治疗组为83.3%(25/30),对照组为56.7%(17/30);治疗4周后,愈显率治疗组为93.4%(28/30),对照组为63.3%(19/3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治疗组为10.7%(3/28),低于对照组的36.8%(7/1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凉血消风汤治疗胆碱能性慢性荨麻疹可显著改善症状,减少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失眠肝气郁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肝气郁结证失眠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疏肝安神颗粒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艾司唑仑片治疗。2组均治疗2周,观察临床综合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随访1个月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28/30),对照组为73.33%(22/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SQI评分、AI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后、随访1个月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肝气郁结型失眠患者,能有效改善失眠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亚健康失眠(肝郁气滞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亚健康失眠(肝郁气滞型)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采用电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焦虑抑郁量表(SAS、SD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18%,对照组为85.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SQI各项指标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4个项目评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AS、SD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亚健康失眠(肝郁气滞型)有明显疗效,且对情志有明显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提拉针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4 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 例。治疗组采用“提拉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2组均以10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30/32),对照组为71.9%(23/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症状体征量化评分、H-B面部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拉针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法,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后遗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综合疗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血脂和血管内皮功能。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67%,对照组为74.2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血脂水平、血管内皮功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能够改善患者的血脂与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四物消风散加减联合肤痔清软膏治疗慢性肛周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肛周湿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予内服四物消风散加减,外用肤痔清软膏治疗,对照组30例予内服氯雷他定片,外用肤痔清软膏治疗,疗程均为4周。对2组治疗前后皮损症状、体征进行积分,计算疗效指数,评定综合疗效。对痊愈患者于治疗结束后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记录复发率。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87.50%,对照组为7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皮损积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皮损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治疗组为18.18%,对照组为3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物消风散加减联合肤痔清软膏治疗慢性肛周湿疹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 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3 例。治疗组采用梅花针、电针、灸法综合治疗,对照组口服加巴喷丁胶囊、甲钴胺胶囊治疗,观察比较2组综合疗效、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75.76%(25/33),高于对照组的39.39%(1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VAS、PSQI评分均有改善,且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花针、电针、灸法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颇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泻白散加减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后久咳(阴虚肺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小儿支原体肺炎后久咳(阴虚肺热证)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泻白散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孟鲁司特钠治疗。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100.0%,对照组为7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咳嗽缓解时间和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泻白散加减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后久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