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广东二叠纪地层分布广泛,尤以粤北、粤东、粤西北发育最好,也是广东的主要含煤地层。二叠纪动物群繁盛,大量的动物化石大多采自泥岩和灰岩,计有138属421种,主要包括(?)、腕足、双壳类、头足类和牙形刺等。根据动物的生态特征、分布状况以及沉积环境,广东二叠纪古生物地理区可分成连阳区和粤北-粤东-粤中区,同时依照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区有12个动物群。这些动物群总属于浅海相和海陆交互相的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山东济宁煤田(东区)本溪组和太原组牙形刺生物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山东济宁煤田 (东区 )本溪组和太原组牙形刺动物群的系统研究 ,共鉴定出牙形刺化石 7属 2 0种。根据牙形刺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和垂向的变化规律自上而下建立了两个牙形刺组合 : .Streptognathodus isolatus组合和 .Idiognathodus magnificus- I.delicatus组合。通过与邻区及华北部分地区对比 ,本区本溪组和太原组中牙形刺动物群的地质时代应分别为晚石炭世晚期 (组合 )和早二叠世早期 (组合 ) ,本区 C/ P界线应置于第十一层灰岩之底  相似文献   

3.
湖南作为上泥盆统建阶的标准地区,已经有比较详细的研究;但就利用牙形刺作为分层对比依据的工作成果来说,却至今未见系统报道,是个尚待人们去填补的领域。通过对湘中、湘南地区七条剖面(图1)牙形刺的研究,在临武和东安两条剖面(351块次样品)上获得了较为系统的资料(仅台型分子即达13属101个种,并发现新种12个),从而为建立湖南上泥盆统牙形刺序列,积累了一定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湖南邵东组海参化石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湖南邵东组分布广泛、岩相变化大,富产各种动、植物化石。对于邵东组的地质时代,目前争论较大。侯鸿飞(1965)创立邵东段,时代为早石炭世早期。目前对邵东组时代有二种意见,一种研究珊瑚学者认为属于早石炭世早期;另一种研究牙形刺学者认为属于晚泥盆世。笔者根据邵东组海参化石特点,认为邵东组的地质时代归于早石炭世早期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5.
由于在川西北地区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地层的白云岩中一直没有找到可靠的生物化石,长期以来,白云岩就成为划分该地区二叠纪-三叠纪界线的标志。严格来说,这是一条岩石地层界线,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物地层界线。在对四川江油渔洞子剖面进行详细的生物地层和沉积相研究时,在二叠纪长兴组珊瑚层以上的灰质白云岩中发现了微生物岩层并在其中首次找到了牙形刺H.parvus和灾难种有孔虫化石,从而为我们精确划分川北地区二叠纪-三叠纪的界线生物地层及确定该地区白云岩与微生物岩的时代及生态环境变化提供了可靠的生物化石依据。沉积特征的分析有利于了解从晚二叠世长兴组顶部至早三叠世飞仙关组中下部的沉积历史。  相似文献   

6.
运用钻井岩心、测井及层序地层学有关理论、方法,对青海柴北缘鱼卡地区侏罗纪含煤地层进行了层序地层学研究。共识别出4个层序界面,将侏罗系含煤地层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分别对应于中侏罗统大煤沟组、石门沟组下段和石门沟组上段;研究区层序界面主要包括区域不整合面(古风化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下切谷、河道间古土壤和盆地内基准面下降—暴露—上升旋回的转折点;与海相含煤盆地不同,厚煤层在层序格架内的发育具有多样性。在古隆起和盆地内部,厚煤层常靠近初始湖泛面发育(煤7);在盆地边缘河流—三角洲平原,厚煤层常靠近最大湖泛面发育(煤5)。总体来看,陆相含煤盆地三级层序中,湖侵体系域聚煤最好。   相似文献   

7.
陈培权 《广东地质》1995,10(1):42-48
广东二叠纪沉积是在石炭纪海盆的基础上发展的,海侵期形成碳酸盐岩或硅质岩序列,海退期形成含煤碎屑岩或红色碎屑岩,连阳小区以碳酸盐岩为主,夹少量含煤碎屑岩,韶关和兴海小区为碳酸盐岩、硅质页岩,含煤碎屑岩(局部夹灰岩)和灰岩(或含铁锰质硅质岩)的地层序列广花-阳春小区,除底部分为碳酸盐岩外,往上以红色碎屑岩为主,根据岩性,岩相特征,全省二叠系划分为梁山组,栖霞组和格顶组等13个岩石地层单位。  相似文献   

8.
通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对西乌珠穆沁旗-林西地区石炭纪-二叠纪地层进行了岩石地层学研究与重新归并划分,并进行了生物地层、层序地层及不整合面地层的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研究了测区各地层的基本层序、沉积环境和沉积相,将石炭纪-二叠纪地层划分为3个沉积层序,建立了岩石地层和年代地层格架.石炭纪-早二叠世本巴图组(CPb)、格根敖包组(CPg)和阿木山组(CPa)三者为石炭纪-二叠纪西乌珠穆沁旗海槽同期异相地层的观点,能很好地解释这几套地层的相互关系.寿山沟组(P1ss)地层呈超覆不整合覆于以前地层或地质体之上;大石寨组(P2ds)为达到最大海泛面时海(水)下火山喷发的产物;哲斯组(P2z)是海盆地萎缩期的沉积产物.  相似文献   

9.
<正> 杨桥矿区位于分宜县和宜春县北部,二叠纪龙潭组厚403—437米,根据沉积旋迴、古生物组合特征,自下而上分为官山段(P_2l_1)、老山段(P_2l_2)、狮子山段(P_2l_3)和王潘里段(P_2l_4)。我们选择了上东山、观光和芦村三处剖面为代表,并以钻孔中的老山段作为补充,对各层段的砂岩和A、B煤组90个样品进行重矿物研究(图1)。  相似文献   

10.
王国庆  夏文臣 《现代地质》2003,17(4):378-386
湖北黄石二门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出露完好,原始沉积连续,由乐平统龙潭组保安段灰黑色硅质岩、大隆组黑色硅质岩—硅质泥岩和下三叠统大冶组黑灰色泥岩以及泥岩夹灰岩组成,为介于典型浅水碳酸盐岩型与深海硅质岩型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之间的半深海剖面。长兴阶可划分为Clarkinasubcarinata—Clarkinawangi及Clarkinachangxingensis两个牙形刺带。后者又可划分为3个亚带,自下而上依次为Clarkinachangxingensischangxingensis—Clarkinadeflecta亚带、Clarkinameishanensis亚带及Waning—Clarkina亚带,完全可以与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的全球层型剖面与点进行对比。另外,二叠纪末牙形刺的生态演化呈阶段性绝灭模式;有机碳同位素值在二叠纪/三叠系界线处出现明显的负偏移,指示了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生物绝灭后海水表层水原始产率的降低以及大气和海水中CO2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
贵州西南部“法郎组”牙形石及其时代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杨守仁  刘疆 《地层学杂志》1995,19(3):161-170,198
根据近年牙形石研究,在“法郎组”中从下而上识别了3个牙形石带:1、Neogondolellapolygnathiformis-Neogondolellamaantangensis组合带;2、Neogondolellapolygnatiformis-N-eogondolellatadpole组合带;3、Neogondolellapolygnatiformis带。根据牙形石N.excelsa谱系演化、牙形石发展事件、牙形石分带及其与国内外的牙形石带对比,论证了“法郎组”的时代,“法郎组”可解体为瓦窑组和竹杆坡组,全属晚三叠世卡尼期,而不是拉丁期。  相似文献   

12.
13.
本区长兴组底部普遍发现一薄层砾岩,经酸解分析,内含丰富的牙形刺和鱼牙化石。根据化石确定,此层砾岩在不同地区为不同时代:浙江长兴煤山,砾岩时代为晚二叠世早期之末;安徽广德独山和江苏张渚园田,砾岩时代为晚二叠世晚期之初。此砾岩的出现说明本区龙潭组沉积之后有一短期侵蚀,并代表长兴组沉积的开始。因此长兴组沉积在各地不同,应是一穿时的地层单位。它始于晚二叠世早期之末至晚二叠世末。并根据岩相分析结果认为本区长兴组是一个由北东向南西展布的浅海台地到台前凹陷的低能海进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精确限定黔西南中三叠统坡段组的地质时代,论文选择贵州册亨中三叠统坡段组典型剖面开展了石珊瑚及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在中三叠统坡段组(中上部)识别出石珊瑚3属3种,它们包括Pentasmilia zaitingnaensis,Pinacophyllum spizzensis,Gillastraea delicate;识别出牙形石Neogondolella constricta带。该带除含有带分子外,还含有Neogondolella bulgarica,Neogondoela navicula,Neogondolella acuta,Neogondolella alpina alpina,Cratognathodus kochi,Ozarkodina tortilis,Prioniodinasp.,Lonchodinasp.等重要牙形石。通过对牙形石特征的分析和国内外同名带的对比,认为坡段组Neogondolella constricta带大体可与贵州省盘县地区羊圈-楚皮凹剖面中三叠统关岭组上段、贵州罗甸关刀(2)剖面关刀岩楔、和云南开远马者哨法郎组的同名化石带对比,进而确定贵州册亨地区坡段组含牙形石Neogondolella constricta带的地层时代为安尼期的Illyrian亚期。  相似文献   

15.
安徽巢湖平顶山下三叠统牙形石生物地层序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简要介绍安徽巢湖平顶山下三叠统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的最新成果.对平顶山西坡剖面112.8 m厚的下三叠统地层所采集的286件牙形石样品, 经处理后获得2 870余枚牙形石样本, 经鉴定共有11属51种.这些属分别是Hindeodus, Isarcicella(?), Neogondolella, Neospathodus, Platyvillosus, Cratognathodus, Parachirognathus, Pachycladina, Ellisonia, Aduncodina和Cornudina.牙形石生物地层从老到新可划分为9个牙形石带: (1)Hindeodus typicalis- Neogondolella planata带; (2)Neogondolella krystyni带; (3)Neospathodus kummeli带; (4)Neospathodus dieneri带; (5)Neospathodus n. sp. C- Neospathodus n.sp. D带; (6) Neospathodus waageni带; (7)Neospathodus n.sp. M带; (8)Neospathodus eotriangularis带; (9) Neospathodus abruptus- Neospathodus homeri带.牙形石的组合面貌基本可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牙形石带相对比.但其中牙形石(2), (3), (5), (7), (8)带为巢湖地区首次建立.在下三叠统菊石带控制下所建立的连续的牙形石分带对全球的三叠系阶的对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牙形石; 牙形石生物地层; 下三叠统; 安徽巢湖.   相似文献   

16.
陈楚震  王义刚 《地层学杂志》1989,13(4):301-304,300
<正>苏浙皖接壤地区有许多好的二叠系界线部面,著名的长兴煤山界线候选层型部面就出露在这里(盛金章1983;Sheng et al.1994)。因为本区长兴组岩相多变,在研究  相似文献   

17.
裴军令 《地质学报》2008,82(2):234-246
古泥炭沼泽是煤聚集的主要场所,也是含煤地层沉积过程的重要环节.煤相及相关地球化学特征,是指示古泥炭沼泽条件的重要标志.为此,本文以山西北部安太堡上石炭统太原组11号煤层为例,在煤相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地球化学研究,从沼泽水体动力条件、盐度和氧化还原性三方面,对煤相及其古泥炭沼泽的发育过程进行了精细研究.结果显示,其演化具有4个特点.第一,煤相包括5种类型,即障壁岛-泻湖低位沼泽相(A)、下三角洲平原低位沼泽相(B)、上三角洲平原低位沼泽相(C)、上三角洲平原潮湿森林沼泽相(D)和山前冲积平原干燥森林沼泽相(E).第二,煤相发育过程经历了7个演化阶段,每一阶段均为半旋回,旋回内部的演化具有跳跃性,揭示泥炭沼泽水面可能发生过脉动式上升.第三,古泥炭沼泽起始于海进作用,发展于缓慢海退的沉积背景,结束于快速海进事件,整个地质过程明显受到海水入侵的影响,其间沼泽水体的盐度和还原程度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水动力趋于增强,沼泽类型从以A相和B相为主演化为以D相和E相为主.第四,古泥炭沼泽发育期间的海退过程由一系列次级快速海进或海退事件构成,呈现出波动式海退的特征,导致泥炭沼泽类型呈跳跃式演化.最后,该期间最大一次快速海进事件的到来(第Ⅶ阶段),结束了古泥炭沼泽整个发育历史.  相似文献   

18.
<正> 1992年夏凤生等在贵刊16卷4期上发表《西藏色龙西山色龙群的时代及二叠系与三叠系的界线》一文,批评王义刚等(1989)研究的同一剖面的工作结果。因为我们也是被评述论文的作者,有责任从几个方面对夏文进行质疑和评述。  相似文献   

19.
在贵州青岩剖面的青岩组之上,原被认为是拉丁期的垄头组下部的层段中发现了牙形石动物群,除少量的分枝分子外,都归属于Neogondolella属,可鉴定为4个种,即Neogondolella bifurcata,N.constricta,N.mombergensis和N.navicula.建立了2个牙形石带,自下而上是Neogondolella bifurcata带和N.cinstricta带.牙形石面貌证明这段地层在时代上非常接近但尚未进入拉丁阶,属于安尼期中晚期,进一步的牙形石工作将很有可能在目前发现的牙形石层段的上部寻找到安尼阶和拉丁阶之间的界限,从而为青岩阶顶界的限定提供可靠的牙形石证据.此外,牙形石的发现还初步实现了青岩阶2大主导门类化石--牙形石和菊石在同一剖面的直接对比关系.  相似文献   

20.
贵州西南部三叠系杨柳井组的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关岭一带的杨柳井组下部产安尼期与拉丁期界线附近的牙形刺Nicoraella kockeli(Tatge),Neogon-dolella constricta cornuta,Neog.constricta postcornuta,Neog.bulgarica,Neog.trammeri及Neog.alpinaalpina等;与匈牙利的Felsoors剖面相似,在该剖面上可以识别出Neogondolella constricta cornuta-Neog.constricta post-cornuta演化关系,据此推断,杨柳井组下部的时代为安尼晚期,杨柳井组上部的时代为拉丁期。牙形刺的发现为确定杨柳井组的时代提供了可靠的化石依据,并为该区安尼—拉丁期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