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般认为,地面气压等于流体静力大气单位面积上的重量。但这只对笛卡尔天体才是正确的。这里,单位面积是指大气柱底部的表面积。对于圆柱形行星或球形行星来说,其表面气压总量是小于单位面积上大气的重量。在曲面上,侧向压力有助于支撑气柱,从而减少了气柱底部的气压。据计算,其表面气压比类似于地球上的静止大气单位面积上的重量小0.25%。  相似文献   

2.
彭安仁 《气象》1978,4(1):26-29
大气压强简称气压,是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各地气象台站都把气压观测作为常规观测的基本项目。早在十七世纪就有人用气压的变化来预测未来的天气变化,曾把气压表称之为晴雨表,时至今日,气压及其变化仍是分析和预报天气变化的重要依据。地面气压的测定中,主要有本站气压和海平面气压两项。 人们知道,在地球重力场中,大气(即包围地球表面的这一层空气)是具有重量的。大气中任意位置上的气压就是该位置所在高度以上,直至大气上界单位截面积(如每平方厘米面积)上空气柱的重量。因此,任意地点的气压,总是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在海平面上,每平方厘米面积上空气柱的重量大约为1  相似文献   

3.
阮其起  吕卫林 《气象》1981,7(1):33-33
新规范对气压表水银槽拔海高度低于15米的测站,规定可用公式C=34.68h/ 273(毫巴)计算高度差订正值,进而求得测站的海平面气压。式中h为测站气压表水银槽拔海高度,为测站多年的年平均气温,所以高度差订正值C是一个固定值。 这个公式及常数34.68是如何求得的?下面作一简单介绍。 由大气静力学基本方程: dp=-ρgdz (1) 其中dp为从大气层中所取单位截面积的一段气柱的顶部与底部之气压差,单位为毫巴;dz为该气柱上下的高度差,单位为米;ρ为干空气密度,单位为千克/立方米;g为重力加速度。通常取值为9.8米/秒~2。  相似文献   

4.
地表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静态大气柱的重量,谓之大气压力。气象上常用的测压仪器,有水银气压表和弹性气压表两种。本文就水银气压表安装不垂直所引起的误差及其排除方法作一简单分析。希望能对气象台站获得较准确的气压测量数值有所帮助。大家知道,水银气压表使用时必须垂直悬挂。通常的方法是把水银气压表挂到挂钩上,待停止摆动后加以固定,就认为水银气压表已经垂直了。事实上,用这种方法固定  相似文献   

5.
日常生活中量度物体采用各种各样的单位来量度,如量度一件物体的长度以尺(米),文等作单位,量度物体的重量用厅(公斤)、吨等作单位。在气象上量度降雨量则采用毫米为单位,它是用一个口径为20厘米的雨量器接收雨水,再用一个特定专用量杯量出来的。在欧美、印度等一些国家还用时为单位,其换算式为: 1毫米=0.0394时, 1时=25.4毫米。 一毫米的降雨量有多少水呢?我们不妨以一亩地的得水量来算一下。  相似文献   

6.
气候资源并不是一种独立存在的资源,它只有同其它资源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效益。其中土地资源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如果进行农、林、牧、渔各业的生产,生物资源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气候资源一般用强度来表示,但它的资源量却需要一定的土地面积才能计算。举例说,某地降水1000毫米,这只是该地的降水强度,并没有说明究竟有多少水量;如果要知道它的水量,则必需知道接受这1000毫米降水的土地面积。如果这个面积为1平方米,则降水量为1立方米,如果这个面积为1平方公里,则降水量为10o万立方米。计算日光能、风能等资源也同样不能…  相似文献   

7.
一、思路 我们知道,气压、水汽压是大气中的物理量,在大、暴雨天气过程之前,这两者反映是:气压低、水汽压大,用直角坐标图表示,二者方向相反,如14时的压、温、湿曲线图,能否变方向相反为方向相同,把二者结合为一个要素来分析,距平值给我们解决了这一问题,在气压方面取(P-P)距平,而水汽压则取(e-e)两者距平相加(p-p) (e-e),为简易起见,用“F”表示。  相似文献   

8.
宋超辉 《气象》1984,10(11):29-29
海平面气压指的是1厘米~2面积上从海平面到大气上界空气柱的重量。平均海平面气压资料是气候及天气分析研究中的一项基本资料。平均海平面气压,与其他气候要素一样,本是可以用各定时海平面气压统计得出的。但是,通常气象台站(除发报站外)不计算海平面气压:虽然发报站要计算定时海平面气压,但也不抄入气象报表,而只记在观测簿上,也不做月平均和多年平均统计。所以,如要按定时海平面气压来统计各时段平均海平面气压,就要作大量整理、统计工作。可否不用定时海平面气压统计各时段平均海平面气压(以下简称“按定时值统计”),而直接用本站气压和其它要素来计算(以下简称“直接计算”)呢?这两种计算结果会有多大差异?下面作一些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9.
顾工 《气象》1977,3(10):15-15
目前,国家基本发报站,计算海平面气压中所用的气柱平均温度(tm),按规定均用下式求得:式中t为当时气温(单位为℃,以下同),t_(12)为观测前12小时时的气温,h为本站海拔高度(单位为米)。由于h/400对一个站来说是一个定值,用a来表示,则上式又可写为  相似文献   

10.
朱瑞兆  王雷 《气象》1975,1(4):20-20
雪压是建筑物单位水平面积上所承受到的积雪重量,单位公斤/米~2。在我国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中规定(1974年),以一般空旷地面30年一遇的最大积雪重量作为雪压标准。其计算公式为:S_o=h·ρ 式中S_o为雪压,h为积雪深度(米),ρ为对应的积  相似文献   

11.
通常把单位质量空气的位能与动能之和称为“压能”,以E_p表示,E_p=gZ (1/2)V~2,其中Z、V,g分别为高度、风速及重力加速度。而显热能与潜热能之和则称为湿空气的焓(简称“湿焓”),以E_I表示,E_I=C_pT L_q,其中T、q、C_p、L分别为温度、比湿、定压比热和凝结潜热系数,L取为常数。E_p主要是一个动力学参数,E_I则主要是一个热力学参数。将二者作不同的结合可得不同的参数,它们在性质上有某些差别。  相似文献   

12.
尹宏  甄长忠 《气象学报》1965,37(4):519-527
计算大气中的长波辐射时,吸收气体的光学厚度要作气压订正,一般取气压订正后的光学厚度u′=(p/p_0)~K,对于O_3的9.6μ带,理论分析和实验都表明K是u和p的函数,气压订正可取 u′=(p/p_0)~(K(u,p))=uf(u,p). 我们以Walshaw的实验为基础,求出f(u,p)的囹形,并求出辐射通量及辐射通量散度的计算表。 当u很小时,弱线近似成立。漫射辐射的吸收率A_f=1-exp(-2su/d),K→0。在u→0时,dA_f/du=s2/d为一常量。  相似文献   

13.
对高空气象学领域而言,位势高度是重要的一个参量,为天气学和气候学业务应用所提供的高度一般是位势高度。位势高度通常采用探空所实时测量的温度、气压和湿度来计算,计算公式为气压-高度公式(简称压高公式)。本文针对压高公式进行了推导分析,并指出公式中简化的由来以及定量计算了简化所引起的误差,分析表明,压高公式中的重力加速度变量若用当地不同高度的实际重力加速度来代替现行的恒定值,将会减小位势高度的计算误差。  相似文献   

14.
谈谈e-T与T-Td     
陈丙申 《气象》1981,7(3):10-11
e-T与T-Td,是两个形式不同的用来表征大气干、湿程度的物理统计量。关于e-T及其物理意义,已有不少同志从不同的角度讨论过。这里我们仅分析e-T≥0与T-Td≤5时的关系,和其在不同温度区间时对未来24小时内降水的预报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对于用百叶箱干,湿球温度表测湿有: e=E'-AP(T-T')(1)式中E'为湿球温度T'时的饱和水汽压(毫巴);P为气压(毫巴);A为湿度系数(当百叶箱内的平均风速为O.8米/秒时A取值0.0007947);T为干球温度(℃);T'为湿球温度(℃)。 我国平原地区气压接近于1000毫巴。为了讨论方便,若把A取值O.0007947和气压取值1000毫巴代入  相似文献   

15.
1979年8月,在北京建立了中美联合探空站。这是按照中美大气科学技术合作协议建立起来的一个半自动的探空站。全部设备系美国国内目前所普遍使用的3610MINI-GMD2/B系统。该系统由球载无线电探空仪、测风装置AN/GMD-2A、探空记录器AN/TMQ-5和3610高空大气数据系统等部分组成,用于对高空大气的风向、风速、气温、气压和湿度等气象要素进行综合探测。图1为联合探空站设备的系统结构示意图。测风  相似文献   

16.
果成  吕文德 《气象》1981,7(10):28-28
为了简化Tm值的计算方法,我们提出了用t t_(12)值代替Tm值查算气压高度差订正值的方法。 大家知道,Tm=(t t_(12))/2 h/400 (1)式中Tm为气柱平均温度,t为观测时的气温,t_(12)为观测前12小时的气温,h为气压表水银槽拔海高度。 我们可以把上式改写为: (Tm-h/400)×2=t t_(12) (2) 这样在查气压高度差订正值时就不用计算Tm值,只要计算出t t_(12)值就可以了。 具体做法是先用已做好的气压高度差订正表中的  相似文献   

17.
崔喜爱  顾浩  曹云昌 《气象科技》2017,45(2):307-312
对高空气象学领域而言,位势高度是重要的一个参量,为天气学和气候学业务应用所提供的高度一般是位势高度。位势高度通常采用探空所实时测量的温度、气压和湿度来计算,计算公式为气压〖CD*2〗高度公式(简称压高公式)。本文针对压高公式进行了推导分析,并指出公式中简化的由来以及定量计算了简化所引起的误差,分析表明,压高公式中的重力加速度变量若用当地不同高度的实际重力加速度来代替现行的恒定值,将会减小位势高度的计算误差。  相似文献   

18.
一 “锋面”的定义告诉我们,锋面两侧是空气密度不同的冷暖气团。密度大的冷气团与密度小的暖气团之间存在一个垂直于锋线并指向暖气团的水平气压梯度力,两气团的密度差异愈大,这个气压梯度力就愈大,则锋面移速也就愈快。因此,可以把锋两侧各气团的大气密度对比,作为预报锋面移动的参数。  相似文献   

19.
叶笃正 《气象》1977,3(10):22-23
五、各层气压变化的计算 未来气压变化趋势是预报天气的一个重要依据。由高空风也可以推算各层气压的变化,某高度上气压的变化,在于该高度上空空气总重量的加减,而一空气柱内空气总重量的加减又在于该气柱内空气温度的变化。在上节已经看到由空气水平运动引起气温变化可以用高空风算出,因此平流的气压变化也可以算出。  相似文献   

20.
大气之週流     
李宪之 《气象学报》1935,11(5):213-216
一.气压之分布气压之高低,大半受温度的支配。而大气的寒暖,又视“太阳高度”为转移,因此受太阳直射的赤道附近温度高气压低;受太阳斜射的极地则反是(温度低气压高)。由赤道低压带至极地高压区,气压并非逐渐升高,中间又被一高压带和一低压带隔开。地极上的气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