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现场调查、综合地质测绘的基础上,对不稳定斜坡的形成因素进行了分析。不稳定斜坡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条件、工程地质条件、降水条件、地震活动及人类工程活动等。采用区域类比法对不稳定斜坡稳定性进行了定性分析,运用理正软件对稳定性进行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不稳定斜坡在天然工况下处于稳定状态,暴雨工况下处于基本稳定—不稳定状态,地震+暴雨工况下处于基本稳定—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2.
李家岩水库是成都市第二水源地,水库坝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是决定大坝址安全的关键因素,本文从坝区基本地质条件出发,分段对坝区进行工程地质条件分析,针对坝基岩土强度不均、坝基坝肩渗漏、坝基开挖边坡稳定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及处理措施建议,其成果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安康市滨江大道堤防工程位于安康市城区汉江北岸,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洪水,设计洪峰流量264000 m3/s,道路等级为次干道II级,江北城区防洪堤防工程为2级。堤防存在渗透破坏、沉降稳定、岸坡稳定等地质问题,通过对其场区工程地质条件的分析及评价,为设计部门提供了相关的物理力学参数,解决了影响工程建设的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两淮地区煤炭资源地质条件分区、分等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变化程度及其所涉及的相关地质条件分类问题是影响勘查工程布置的主要因素。借鉴原国家煤炭部技术咨询委员会1992年所作的《矿井综合评价及分类》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层次分析评价办法,对两淮地区煤炭资源地质条件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区、分等综合评价。首先以两淮地区现有的地质报告成果为依据,以矿区为基本评价单元,选择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类型作为评价参数,将煤层赋存深度和水文地质条件作为修正参数,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起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层次权重系数及相关因素的隶属度,以此建立地质条件分等与煤层连续性、煤层连续性与构造复杂程度及煤层稳定程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并确定地质条件分等定量划分标准,在此基础上对两淮地区煤炭资源地质条件作出分区、分等综合评价:淮北煤田的宿县、临涣矿区和淮南煤田的潘谢、淮南定远矿区为地质条件Ⅱ~Ⅲ等区;淮北煤田的濉萧、涡阳矿区和淮南煤田新集矿区为地质条件Ⅳ等区。  相似文献   

5.
孙云博 《地下水》2014,(3):165-167
烟岗、跑马坪水电站地面厂房和压力管道处于雅砻江右岸高斜坡上,高边坡的稳定性是制约工程开发的关键性工程地质问题。高边坡的高度及评价的难度较大。根据高边坡的基本地质条件,采用块体结构理论及工程地质类比法对高边坡的稳定性做初步分析评价,认为高边坡主要由坚硬的中厚层石英岩组成的顺向坡,现状整体稳定,但层面裂隙与其它裂隙的组合影响边坡的局部稳定,工程开挖扰动会恶化顺向坡的稳定,建议采取必要的加固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16,(2)
细河是流经阜新市的主要河流,是大凌河下游左岸最大支流,本次细河阜蒙县段治理河段范围为长哈达河汇流口至阿金大桥段及东梁铁路桥至包家窝铺段。文章分析了细河阜蒙县境内综合治理工程的区域地质概况和工程地质条件,通过对治理工程的工程地质条件等分析及评价可以看出该段地质条件简单,无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工程地质条件良好,堤基工程地质条件类型为B类,岸坡为基本稳定型,适宜修建堤防工程。  相似文献   

7.
吕云 《地下水》2012,(4):168-169
为提高煤炭开采率,保证后期生产安全、产量稳定,根据以往地质及矿井生产资料,通过矿区水文、工程、环境地质等要素分析、评价煤矿开采技术条件,为企业后续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张波  盛煜  陈继  李静 《冰川冻土》2011,33(2):381-387
在多年冻土区,由于特殊的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带来的冻土问题,是铁路建设及维护面临的难题之一.为评价铁路沿线冻土工程地质条件,从分析影响冻土工程地质条件特征的两大因素冻土热稳定性和自然环境条件出发,结合现场勘探资料,采用突变级数法建立了可量化的冻土工程地质评价模型并划定评价等级,评价结果S分为5级:恶劣(S≤0.77)、较差...  相似文献   

9.
山区高速公路路堑高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长平 《安徽地质》2010,20(3):234-236,240
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深路堑高边坡多,切坡引发工程滑坡对公路工程的安全稳定影响巨大。结合铜汤路工程实践,阐述山区高速公路高边坡稳定性勘察评价方法,并建议采取综合防护措施,特别是以植物防护为主,结合工程防护的设计理念,确保边坡安全稳定,还大大改善了山区公路景观。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工程地质分区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工程地质区域的划分是根据工程地质条件的相同程度把中国领域划分为地域、地带、地区和地段,划分愈细则分区内的工程地质条件愈近似。而工程地质区域划分的目的乃在于结合各类或单一的工程建筑来评价各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换句语说,即那一区适于那一类型建筑物的修建。我们知道工程建筑类型很多而各类型建筑对工程地质条件的要求又常不一致。因此在分区时使出现一个问题:究竟根据那一类  相似文献   

11.
罗军昌 《地下水》2023,(6):187-189
为研究宕昌县城区饮用水源地库区工程地质条件及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文章主要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物理地质现象、区域地质构造与不良地质现象、水文地质等方面进行全面论述,并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对库区渗漏、水库浸没与库岸稳定、水库诱发地震等地质问题进行评价。研究认为,水库不存在向邻谷的渗漏问题;库区岩性完整,无区域性的活动断层通过,水库蓄水后,发生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小。研究可为下一步水库坝址、坝型及枢纽建筑物的选型、布置等提供技术指导及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及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首先介绍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区及各河段枢纽的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区岩性以砂岩、板岩为主 ,地层褶皱强烈 ,活断裂发育 ,地表覆盖厚 ,地质条件相对复杂。讨论了西线工程可能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如地应力和岩爆、软岩蠕变、突水、碎屑流、活断层的突发性位错及高地温灾害等 ;一期工程的地质问题主要集中在深埋长隧洞和引水明渠方面 ,其中 ,输水明渠的工程地质问题主要为边坡稳定和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相似文献   

13.
工程地质学的任务是研究工程建设的自然环境和地质条件,研究工程建设和地质环境、工程结构和地质结构的依存关系和相互作用,进行工程地质评价,为工程的规划、选址、方案布署、设计、施工和正常运营提供科学的依据。 我国工程地质学作为一门学科  相似文献   

14.
前言一个地区的工程地质评价总是和该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问题和建筑物性质、勘察阶段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上海软土层中兴建各种地下工程。如何对地质条件进行评价?目前,大多仍停留在提供一般的、定性的描述,或者提供若干常规的物理力学指标上面,尚未有较好的评价方法。本文根据上海软土层中常见的一种工程地质问题——流砂及其对工程的影响,试提出一项新的评价指标,即“流砂指数”,作为评判一个地区工程地质条件优劣的依据,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15.
依据研究地区的工程地质环境条件,将工程地质环境评价类型分为单要素评价和综合评价,利用层次分析及模糊数学模型的方法进行了工程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在单要素评价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分析影响场地稳定性的因素、决定地基稳定性的因素、地下水影响程度和场地排水条件因素,再进行工程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利用层次分析方法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参评因子的权重,对评价区域进行单元划分,建立模糊数学模型,进行综合评价。最后,结合单要素评价和综合评价的结果,进行分区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6.
地下空间开发是城市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工程地质条件在隧道工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不可忽视。通过对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情况的分析研究,得出隧道工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地下水、软土和粉(砂)土层分布等。本次评价对地下空间分空间域进行隧道工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选择淤泥质土厚度、粉砂土分布、地下水腐蚀性和比贯入阻力作为评价因子,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其权重大小。根据对综合评分值Z的分值大小进行隧道工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程地质条件适宜性评价。  相似文献   

17.
一工程地质图是反映制图地区的工程地质特性,并对影响工程建筑物的修建及其稳定性的工程地质条件给予评价的地质图件。根据编图的目的和图件所反映的工程地质问题的性质,工程地质图主要可分为:在图件上表现某一项工程地质条件或某一项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工程地质分析图;在图件上反映影响某一种工程建筑物或多种工程建筑物的多种工程地质条  相似文献   

18.
锦屏二级水电站尾部厂区枢纽布置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建林  江权  周辉 《岩土力学》2008,29(Z1):31-36
锦屏二级水电站为一低闸、长隧洞、尾部地下厂房开发方式电站。水电站尾部厂址区域Ⅱ、Ⅲ、Ⅳ类围岩并存,地质条件较复杂。根据现场地质特点,从工程地质条件、水力学条件、洞室围岩稳定性、工程投资等多方面对厂区枢纽布置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取消尾调室、采用二洞室方案的合理性以及选择N35°E的厂房纵轴线方案的优点。实践证明,该方案一方面可以满足洞室群围岩稳定以及机组稳定运行要求,另一方面又能较大程度上节约工程投资、缩短工期,是一种最佳的锦屏二级工程尾部厂区枢纽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19.
南京市玄武湖水下交通隧道环境地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玄武湖地下交通隧道既在城市,又在水下,环境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是一种脆弱环境下的典型的地质工程。本文对玄武湖地下交通隧道的环境地质条件特别是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评价,预测了可能出现的如水污染、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巷道突水等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港口区工程地质环境安全关系着国计民生,对稳定社会和促进港口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和探讨港口区工程地质环境稳定性并进行综合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总结相关研究成果并分析曹妃甸岛区地质环境数据的基础上,构建了工程地质环境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专家打分法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与研究区地质环境变化规律和后期观测结果基本一致,稳定性较差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岛区东部及西南部曹妃甸深槽区域,主要为大规模的吹沙造地、工业建设,改变了原有的海洋动力系统,从而引起港区周围洋流、地貌特征、冲淤过程、泥沙运动的改变,导致航道的冲於,特别是深槽冲刷的加剧是影响地质环境稳定的主要因素。评价结果可作为研究区工程维护的参考依据,也为我国其它沿海港口重大工程地质环境稳定性评价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