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一是地灾防治保民安。落实了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责任人,进一步夯实了群测群防体系;完善了“汛期值班、险情巡查和灾情速报”三项制度,落实了责任领导和人员;强化了技术支撑,会同省地灾防治专家对地灾隐患点进行定期巡查,灾害性天气时,邀请专家共同值班。今年以来,已开展台汛期地质灾害巡查46次,  相似文献   

2.
数字     
正56起今年以来,全国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密切关注雨情,及时启动地灾气象预警,大力投入技术力量到防灾一线,充分运用群测群防、专业监测等手段转移受威胁群众,成功避让了多起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地灾。据统计,1~5月,全国共成功避让地质灾害56起,涉及可能伤亡人员2576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1.7亿元。  相似文献   

3.
“以后咱们就不用提心吊胆过日子了,地灾一旦发生,地灾预警会及时通知我们避险,大家就按这张地灾明白卡上的安全流程图撤走。对怎样防地灾,咱们总算是心中有数了。”4月12日,笔者在博爱县寨豁乡老马岭村地灾隐患点了解防灾避险情况时,村民们手里拿着地灾处置流程图高兴地说。  相似文献   

4.
正地质灾害(以下简称地灾)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进入新时代后,人们对地灾防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传统的预测、搬迁、工程治理等防治方法已不能满足新时代地灾防治工作的需要,如何就新时代的特点实现高效的地灾防治,研究者们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因此,笔  相似文献   

5.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简称InSAR)是获取地表形变的重要手段, 由于InSAR数据获取的限制和数据处理中产生的精度误差等问题, 在地灾隐患识别方面的工作还需要联合地质灾害本身进行分析。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InSAR技术与研究区孕灾背景指标相结合的方法, 并将其应用于三峡库区巴东段的地灾隐患识别研究中。研究结果表明, 使用ALOS-2 PALSAR雷达影像, 应用时序InSAR技术得到了研究区的变形空间分布和变化速率, 并结合研究区的孕灾背景, 将易发性等级、坡度、工程岩组和是否与灾害目录重叠4个指标作为地灾隐患判别的指标, 综合识别出19处疑似地灾隐患区, 然后对疑似地灾隐患区进行了逐一野外核查, 经验证地灾隐患识别成功率为78.9%。研究成果证明了将InSAR技术和孕灾背景相结合进行地灾隐患识别方法的可行性, 可在区域灾害识别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土资源部发布并实施《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一五”规划》。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地灾防治工作的规划。《规划》要求,全面完成山区丘陵区地灾调查,开展平原区地灾调查,掌握我国地灾分布状况与危害程度:在地灾重点防治区的县(市)建立相对完善的群测群防体系。初步建立专业监测网;地灾气象预报预警工作推进到市、县;分散的受地灾严重威胁的居民逐步得到搬迁;人口密集区、大中城市、风景名胜区及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区的地灾隐患点逐步得到治理。  相似文献   

7.
<正>"以后咱们就不用提心吊胆过日子了,地灾一旦发生,地灾预警会及时通知我们避险,大家就按这张地灾明白卡上的安全流程图撤走。对怎样防地灾,咱们总算是心中有数了。"4月12日,笔者在博爱县寨豁乡老马岭村地灾隐患点了解防灾避险情况时,  相似文献   

8.
正8月13日,国土资源部在京召开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再动员再部署会。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汪民在会上强调,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扎实推进地灾防治工作,打赢汛期地灾防治这场攻坚战。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1月~7月地灾发生数量、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均有所减少,但地灾防治形势依然严峻。汪民指出,每年7月~9月是我国地灾高发期,目前地灾呈现加重态势,防灾减灾形势不容乐观。他强调,特别要对西南山区、三峡库区、汶川地震灾区等重点地区加强  相似文献   

9.
<正>根据今年天气变化活跃、区域性强降雨可能多发的气象预测,安阳市龙安区矿管中心提前谋划,全力构建网格化地灾防治体系,筑牢隐患点地灾防线。龙安区矿管中心明确有关科室人员每人负责2~3个乡(镇)约7处地灾隐患点,实行网格式包片分工。落实责任心强、直接受地灾隐患威胁的群众或村、社区负责人担任地灾群测  相似文献   

10.
近日,杭州市滨江区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服务中心正式成立,标志着滨江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从此迈入专业化轨道,将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专业化保障.一是实现地灾隐患"早发现".落实每日巡查制度,建立全区地灾隐患区域巡查常态化机制,实时反馈、上传巡查情况.二是实现地灾险情"早处置".由地灾防治专家常驻滨江区,在台风、雨雪天气等极端天气时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获知现场情况,如遇险情可第一时间赶至现场.三是实现地灾知识"早更新".除承担日常性的地灾防治技术指导外,应急服务中心还承担地灾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业务培训职能,确保全区群测群防员地灾防治知识及时更新、及早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今年以来,安吉县国土资源局全心全力做好地质灾害综合整治“除险安居”行动。一是建立机制,强化保障。牵头建立多部门地质灾害综合整治联系领导制度,实行“除险安居”工作推进“一月一通报”督查机制。核定25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配套,提升“除险安居”行动动力。二是依托技术,强化管控。全省率先启用泥石流地质灾害自动监测预警系统,运用地声波、次声波等监测技术,实时掌握河道泥(水)位变化量和雨量,提高灾前预警能力;与浙江省核工业二六二大队等单位签订技术服务协议,借助专业团队技术条件,增强地质灾害管控力量。三是加大宣传,全民共建。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御知识”进文化礼堂、全县各行政村土管员培训等活动,通过现场授课、观看视频等方式向农户普及地灾防御知识,提升防御意识。  相似文献   

12.
李响 《国土资源》2014,(8):14-15
正进入7月下旬8月上旬,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七下八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就进入了最为严峻的时期。全国地灾灾情怎样?趋势如何?国土资源部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日前,部地质环境司司长关凤峻就此接受了记者专访。谈及目前全国地灾总体情况,关凤峻特别强调:"虽然上半年因灾造成死亡、失踪人数大幅减少,但全国地灾灾情同比较重。"地质环境司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共发生地灾5247起,造成71人死亡、25人失踪、5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9.6亿元。关凤峻告诉记者,与去年同上半年灾情较重,相较去年呈现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13.
6月1日-2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带队赴川送服务上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商国土资源支持灾后重建政策。徐绍史强调,国土资源部将举全部之力支持四川省灾后恢复重建,急灾区之所急,想灾区之所想。要继续支持开展地灾应急排查,恢复矿业生产,做好灾后重建土地规划和地灾防治规划修编。要确保灾后重建用地,启动用地审批绿色通道,实行特殊供地政策,  相似文献   

14.
信息试点     
《浙江国土资源》2014,(4):29-31
<正>全国地灾防治工作检查本月启动汛期临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须未雨绸缪。近日,国土资源部下发《关于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检查的通知》,决定于4-5月中旬开展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检查。这次检查的内容包括:各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情况,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准备情况;今年以来地质灾害发生情况,重要隐患点、重要区域防灾措施落实情况,指导督促各地落实防灾责任制、编制防治方案、发放防灾明白卡等工  相似文献   

15.
如何科学治避地灾,一直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难题。贵港市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已成功避让多起地灾,保护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其科学成果获得广西计算机推广应用成果奖;其经验值得在地灾防治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6月7日,北京赴甘肃省舟曲县地灾调查队提前两天完成野外地质调查任务,现已转入室内资料整理和汇总阶段。本次野外调查共走访了全县22个乡,深入48个村,对震后发生险情报险的57处地灾隐患点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勘查,其中滑坡41处、泥石流4处、崩塌6处。舟曲县地形地貌复杂,地灾频繁程度居中国三大地灾高发区之首。由于山高路险,海拔最高达4000多米,很多区域汽车根本上不去,只能靠队员步行和攀登。  相似文献   

17.
数字     
<正>300亿元中国地灾防治工程行业协会于今年4~6月开展了2014年度全国地灾防治工程行业普查工作。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地灾防治工程行业市场初具规模,业内评测整个市场规模可达300亿元。在相关施工项目中,涉及保护人员和财产的项目共608个,合同额合计25亿元,保护53万人,保护财产123亿元,地灾防治项目已产生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信息视点     
正自然资源部发布下半年地灾趋势预测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下半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指出下半年防灾减灾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极端气象事件诱发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很大,必须时刻绷紧防灾这根弦,扎实做好下半年地灾防治工作。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共发生地灾1747起,造成46人死亡、8人失踪、3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0.1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地灾发生数量、造成的死亡失  相似文献   

19.
正云南省鲁甸县6.5级地震发生后,国土资源部紧急启动地灾一级应急响应,第一时间派专家组赶赴灾区,并与国家气象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等部门和单位密切联系,随时监测灾区气象、地质条件变化。云南省国土资源厅派出212人、49台车辆、4个飞行队及7架无人机参与地灾工作。目前,地灾预警及排查工作正在地震灾区有序开展。地震发生后,及时协调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第一时间获取了灾区遥感图件。国土资源部派遣的前方工作组于8月5日晚抵达鲁甸县,与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工作组对接协商后,针对地灾排查工作提出四点建议:一是以乡为单位  相似文献   

20.
入汛以来,宁海县国土资源局通过排查、复查、会诊等方式,对全县48处地灾隐患点进行全面“体检”,以确保全县2200名涉灾群众平安度汛。各乡镇国土所借助发放防灾避险明白牌之机,对地灾隐患点进行全面排查,着重检查监测标志设置是否合理、监测记录是否准确、监测预警措施是否到位。对裂变情况加剧、威胁群众较多的地灾隐患点,迅速上报县国土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