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利用小波分析独特的时频分析特性,对1996年阿图什6.7级地震前近场多台地倾斜连续观测资料进行了多尺度分解分析.在地震前震中附近的地倾斜台站几乎都接收到了相同频段的异常信号,周期为几天到十几天,异常信号出现在各个台站的时间也大致相同,主要集中在震前3~5个月,震前异常具有从外围向震中发展且幅度明显增强-向外围扩散-发震的时空演化特征.这些异常可能与1996年阿图什6.7级地震的孕育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2.
1978年7月13日四川省黑水5.4级地震前,附近温江地区五个台的地倾斜显示出了几种短临异常特征,即震前10余天倾斜单分量日均值曲线出现了大幅度的变化;倾斜的速度变快;震前倾斜矢量打结,结的长轴方向基本指向震中,出结方向背向或指向地震方向;震前几天倾斜方向发生偏差等。这些异常是预报地震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3.
震前多种前兆异常形态特征及预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艳  张永仙 《地震》2004,24(1):145-154
对1970年以来华北地区31次MS≥5.0地震前多种前兆异常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认为: ① 在强震前短临阶段, 普遍存在垂直形变和水位异常形态的四象限性分布, 且这种象限分布特征与主震震源机制解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即在压缩区, 垂直形变上升, 水位亦上升。 在膨胀区, 垂直形变和水位都下降; ② 地倾斜异常在近源区与远源区具有明显的差异, 其中多数强震前表现为距离震中近的台站向与震中相反的方向倾斜, 而远离震中的台站, 其倾斜方向指向震中; ③ 地电阻率异常形态以下降为主; 多数水化异常(气体)表现为短期上升而临震转平或下降; 电磁波通常为短临异常。 基于上述前兆异常形态特征, 特别是垂直形变和水位异常形态的四象限分布特点, 提出了根据前兆场异常特征判断发震地点和孕震状态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大同—阳高地震香山,易县台形变前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炳顺 《地震》1992,(2):44-51
大同—阳高地震前,香山台连通管观测到中短期形变异常。易县台金属摆倾斜仪记录到长达数年的趋势变化,震前一年,速率加快。震前数天,倾斜固体潮汐曲线出现阶变。伸缩仪在震前数小时记录到应变脉冲和短周期扰动,在震后的几次较强余震中,亦有前兆脉冲显示。 作者依据这些震前记录,分析了这两个台各手段形变特征,结合历史资料进行论证。确认可能是大同—阳高地震的前兆信息。文中最后对综合预报过程中的若干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1980年12月16日,新疆青河县南发生了5.8级地震,富蕴台距震中120公里,倾斜仪记录资料反映了这次地震的中期趋势异常现象。文中分别给出了采用形态法、差分法、倾斜矢量模分析、回归分析、时序迭加法分析处理资料的结果。青河南5.8级地震前,地倾斜中期趋势异常开始出现的时间在震前1年,量级为10~(-5)。 地倾斜的变化是可以反映强震前的趋势异常的,文中方法判定此类异常直观明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利用小波分析独特的时—频分析特性,对轮台5,1级地震前近场多台地倾斜连续观测资料进行了多尺度分解,分析结果发现在地震前震中附近的地倾斜台站几乎都接收到了相同频段的异常信号,周期为几天到十几天,异常信号出现在各个台站的时间也大致相同,主要集中在震前3-4个月:震前异常具有从外围向震中发展且幅度明显增强的时空演化特征。分析认为:这些异常可能与1999年轮台5,1级地震的孕育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7.
2013年10—11月,吉林前郭发生M_S 5.8震群,距震中200 km的榆树地震台以及距离震中150 km的四平地震台记录到了震前不同程度的地电阻率、地电场异常变化:地电阻率表现为形态上破年变异常和归一化变化速率高值异常,异常持续时间最长达3年之久,最短只有7个月,属于中短期异常;地电场原始分钟值曲线出现趋势上升和阶变,异常持续时间为10天左右,表现为短临异常。  相似文献   

8.
绘制了河北省文霸网流动重力测值的时序变化曲线和空间等值线,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了观测对网区及周边地震的反应.重力异常呈现下列特征:震前异常持续时间约2年左右,变化量值在几十微伽;异常主要形态表现为持续下降,震前转折;邢台5.4级地震和文安5.1级地震前网区重力场均出现了显著的、连续的高值异常区;网区内的文安5.1级地震的震中位于重力变化零等值线附近的高梯度带上.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2015年4月15日内蒙古阿拉善左旗5.8级地震序列和地震构造作了初步分析,该地震序列为主余型,发震构造为蹬口—本井断裂.主震前在鄂尔多斯西缘中小地震活动明显增强,但在震中附近地震活动不突出,存在银川地震窗、地震空区、空间参数扫描A值等测震学年度异常;震前出现突出的短临前兆异常有阿拉善左旗倾斜NS向、银川石英摆倾斜EW向、石嘴山视电阻率EW向等.其异常分析可为今后宁夏及邻区中强以上地震的震例总结和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伽师—阿图什6.7级地震阿图什地倾斜异常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 年3 月19 日新疆伽师—阿图什地区发生了6.7 级强烈地震。震前阿图什地震台倾斜仪记录的中短期和短临前兆异常特征为:中短期趋势性异常的方向向背离震中的方向倾斜,持续了13个月;震前两个月趋势异常出现短期恢复,之后加速异常;临震前5 天异常快速恢复,并伴有观测值的临震突跳现象,地震发生在异常的恢复之中  相似文献   

11.
震前大气电场异常的区域性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郝建国  潘怀文 《地震》1993,(6):48-54
在了近场每次较大地震发生前,均能观测到明显的大气电场负异常信息。在观测不到明显的大气电场负异常时,近场近期一般不会有较大地震发生的基础上,本文对北京及其附近地区为例,利用所观测到的在气电场异常资料及1985年后该地区所发生的8次Ml≥4地震资料,较深入地探讨了震前大气电场异常的空间分布特征,取得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1)异常多发生在距震中不太范围内,且随着震级的增大异常区的范围也增大。(2)较大地  相似文献   

12.
晋冀蒙交界地区强震前的电场异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晋冀蒙交界地区3次6级以上地震前的电场变化,发现各台异常具有如下相似特征:1)异常形态绝大部分为阶变类型,即突升(或突降)-转平-突降(或突升)型;2)异常具有非常明显的短临特征,统计的10次异常中有9次在震前1个月内存在异常;3)异常的持续性,即地震发生后异常持续一段时间就突然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同震结束的现象较少;4)单测向异常,即强震前一般只在台站的1个测向出现异常,文中研究的异常信息多出现在NW或EW方向,与震中方位有关;5)异常幅度与震级及震中距密切相关。最后,通过与水位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认为这类异常与地下流体的运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甘青川地区的14个地磁台站秒采样资料,对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MS6.9地震前地磁垂直强度极化异常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计算结果显示,在2021年10月底出现了地磁极化超阈值高值异常变化,异常台站主要分布在青海、甘肃和四川地区,异常出现后73天发生了门源地震,震中位于极化高值异常阈值线附近。研究还发现,此次地磁极化异常具有一定的时空变化特征,时间上,不同台站极化异常具有较好的时间同步性;空间上,极化异常高值区呈现出沿震中附近出现后不断扩展最终再向震中收缩的特点。此外,各地磁极化异常台站的归一置零极化值、异常持续时间与震中距存在较好的负相关性,异常台站距离地震震中越近,其归一置零极化值越高,异常持续时间也越长,这一特征符合地震电磁扰动信号的衰减特征。根据极化异常和地震的时空关系分析认为,此次地磁极化高值异常对应了之后在异常高值区边缘发生的门源MS6.9地震。  相似文献   

14.
The contrast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number of items and stations with imminent, short and medium term precursor anomalies for the Wenchuan M_S 8. 0 earthquake is less than that of the Menglian earthquake. The number of anomalies and sta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increased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short-term range,as opposed to the later period for the Menglian and Lijiang earthquakes. Most of the medium term anomalies occurred two to three years before the Wenchuan earthquake,when the number of anomaly stations and items was eleven,and a great change appeared in the observation values in about half of the stations ( items ) . However,for the Menglian earthquake,medium term anomalies happened one to two years before the earthquake, the number of abnormal stations and items reached 20,and a sharp change appeared in the observation values six months to one year before the earthquake in about 30 percent of the stations or items. In the epicenter and the nearby area,the macroscopic abnormalities started 3 years before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and lasted intermittently until 1 month before the earthquake. Within 2 percent of the total area of the province,the macroscopic abnormalities accounted for 30 to 50 percent of the total number of anomalies of the Province. For the Xingtai,Tangshan,Haicheng,Songpan earthquakes,the macroscopic anomalies started two to three months before,or on the very day of the earthquakes. The common feature of the precursors between the Wenchuan and other strong earthquakes is the appearance of tremendous changes in a certain number of observation values of anomalies in the mid and short terms before all these earthquakes.  相似文献   

15.
利用地基GPS观测数据研究与地震有关的电离层异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新欣  金红林  孟国杰 《地震》2008,28(4):80-90
利用中国大陆GPS连续站观测数据, 根据电离层单层模型, 计算得到中国大陆上空电离层电子总含量TEC(Total Electron Content)值的时间序列。 选取2001—2008年发生在中国大陆地区的11个MS≥6.0地震, 分析了这11个地震前后TEC值时间序列的变化特征。 分析结果显示, 地震活动期间距离震中700 km以外的GPS连续观测站上空TEC值的异常现象不明显, TEC值变化基本在0.5 TECU之内。 11个震例中有6个震例TEC值出现了负异常现象, 主要表现在震前1~5 d, 并且观测站距离震中越近, TEC值变化越明显, 少数震例在地震发生期间TEC值明显增加。 研究认为, 利用GPS连续观测数据研究与地震有关的电离层前兆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6.
赵和云  杜学彬 《地震》1993,(2):15-20
景泰6.2级地震前,震中300km范围内虽有9个地电台,但有短临异常的台站仅三个,且异常时空分布规律性差。由于这些特点,尽管震前已发现了这些异常,但终因不认识其复杂图象而未作出短临预报。本文利用地电异常与断裂展布、发震应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解释了景泰地震前地电短临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认为这种异常图象是特定构造格局下的真实反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震前作出地震三要素预报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大气电场异常作为地震短临预报标志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郝建国  唐天明 《地震》1998,18(3):245-256
通过对华北地地区进行震前大气电场异常观测研究的较为全面分析和总结,验证和论述了震前大气电场异常的基本特征,用大量的震例证实了在每次较大的近场地震发生前都能观测到该类异常现象,以及当较长一段时间内观测不到该类异常时,近场近期也不会有较大地震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运用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方法(LURR)对华北地区23个地磁台站2008—2014年的数字化地磁相对记录数据进行计算分析,结果显示华北地区7年内发生了38次共计10组加卸载响应比异常,其中7组有震例对应,在选定的24次震例中16次有震前异常。经统计发现各次异常发生时其异常面积与最大异常强度成正比关系,各组异常内累计异常台站数量与组内地震辐射能量有一定相关性。对有震例的7组异常分析后认为多数情况下组内各次异常之间有一定联系,主要表现为位置的连续性及继承性,并且发现震中位置和异常位置分布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汶川8.0级地震以及其它大震前的地电阻率异常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肖武军  关华平 《地震工程学报》2009,31(4):349-354,384
对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前周边远近台站的电阻率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离震中400 km内的郫县、甘孜、冕宁、武都四个台站基本都存在1年以上的中期异常;距震中较远的兰州台和天水台则出现了短临异常变化.总结了我国9次7级以上大震前地电阻率台观测资料,认为电阻率异常形态以负异常为主,在极值附近或转折恢复过程中发生地震.震中附近台站多数有异常,大部分为一年以上中期的变化,年变形态消失;震前能观测到短临变化;一般在极值点附近发震.较远台站部分存在异常;短期和临震异常变化相对增多;在回升过程中或异常恢复后发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