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莆田县耕地资源变化的地域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0~2000年莆田县各乡镇的耕地年均变化率,人均耕地净减量等指标对其耕地资源作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析,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差异导致研究区中部兴化平原耕地资源流失严重,南部沿海地区耕地资源流失缓慢,而北部山区耕地资源流失最慢的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结合各乡镇经济发展、城镇化程度等其它经济指标采用主导因素法将全县17个乡镇分为4个一级类型:Ⅰ耕地资源严重流失区;Ⅱ耕地资源流失较快区;Ⅲ耕地资源流失缓慢区;Ⅳ耕地资源基本无流失区和7个二级类型,并提出不同类型区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3.
山东省耕地资源变化的地域类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人均耕地资源占有量低,一直是山东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占有耕地资源将进一步减少。文章对90年代以来山东省耕地的动态变化作了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析,采用耕地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等指标,用综合分类法,将全省17个地市分为不同的类型,并提出不同类型区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5.
广东省耕地资源变化的地域类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耕地资源少,一直是广东省面临的问题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扩张,耕地资源将进一步减少。为了因地制宜地管理和保护好耕地,本文利用1949~1996年广东省有关的统计资料对耕地的动态变化作了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将全省21个地区分为不同的类型,提出不同类型区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江苏沿海滩涂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和有关文献资料的分析,阐述了沿海滩涂的自然环境特征、自然资源优势,当前开发利用中的存在问题及其解决途径,并对今后滩涂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分区提出了新的构想,旨在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服务,供滩涂开发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7.
绿色农业是一种现代生产方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研究了绿色农业的含义、布局条件和地域类型,在分析我国绿色农业生产特点的基础上,探讨绿色农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构建农业地域类型的辨识指标体系,采用农用地动态度、农用地优势度、重心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1996、2000和2009年106国道沿线样带区农业地域类型的时空格局、演进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 研究区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呈现北高南低的梯度分布规律,并在样带中南部形成“低谷区”。② 农用地结构、利用程度与方式变化显著。耕地减少326.17×103 hm2,北部快于南部地区,山地丘陵区快于平原农区;园地和林地逐渐向优势区集中,牧草地总体变化不明显;垦殖指数有所下降,耕地承载人口压力日益增加,水浇地面积比重大。③ 农业仍然是主要部门,其次为畜牧业、林业和渔业;果品、蔬菜生产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样带区东部平原县农业优势高于西部山地丘陵县,而牧业比较优势则是西部高于东部,林业比较优势呈由南向北逐渐增强的态势,南部渔业优势突出。④ 农业投入产出效益逐年递增,且有加速趋势。⑤ 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演变受自然资源禀赋、人口变化、经济增长、技术革新和政策体制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但各时期的主导驱动机制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9.
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基本依据是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基础的差异性。有关世界农业地域类型的划分,目前尚无统一标准,由此造成国内现行的几大版本教材中的分类与解读也不尽统一。现从农业地域类型的分类体系角度,结合各大版本教材中的划分依据,对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条件和生产特点进行解析,并对相关的农业地域类型进行分析比较,努力厘清其中的区别与联系。只要我们以课程标准为核心,把握住各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内涵,就能践行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地理教学转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将县几种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粮食、林果、渔业、草食动物、旅游等几个方面提出将乐县今后的发展方向和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1.
广州信息服务业增长的地域类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阎小培 《热带地理》1999,19(1):18-22
采用第三产业普查数据,用聚类方法,详尽分析了广州信息服务业增长的地域类型,揭示了在信息技术产业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背景下,城市信息服务业的地域运动规律,并为合理布局和发展信息服务业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自然资源是社会财富的源泉。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不仅消耗了巨大而有限的宝贵资源,而且由于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自然资源的供应能力和人类生存需要的矛盾,因此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成了当今世界的重大课题。本文试以河南为例,根据自然资源特征,以振兴经济为目的,探索其开发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3.
农业自然资源据其在农业利用过程中的地位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生成农业自然资源的环境,另一类为可资直接利用的自然生成物(即狭义的农业自然资源)。陕西秦巴山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点是:复合山体高峻庞大,地跨暖温带和北亚热带,垂直分异明显。区内有:森林、草场、野生生物、林特产与农作物等多种农业自然资源。据此,提出了本区农业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将县几种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粮食、林果、渔业、草食动物、旅游等几个方面提出将乐县今后的发展方向和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5.
16.
周旗 《福建地理》2005,20(3):1-3
绿色农业是一种现代生产方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研究了绿色农业的含义、布局条件和地域类型,在分析我国绿色农业生产特点的基础上,探讨绿色农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综合决策模型的建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19.
沟域经济的地域类型识别研究——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村庄为基本单元,结合实地调研和村庄级统计材料,收集门头沟区18条典型沟域的沟域经济发展数据。在对其沟域经济类型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地域类型进行了划分,并探讨了不同地域类型下的沟域经济空间结构。根据熵权一层次模型,结合实地调研数据、专家意见及村庄级资料,研究得出沟域平均海拔、区位条件等是沟域经济地域类型划分的主导要素...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主调,资源与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结果,然而要带来这个结果就首先必须做到区域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作者针对区域的特征,从区域社会经济与区域资源和环境的相互关系出发,从可持续的本质概念进行分析,拓展认识和界定了区域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区域环境承受能力的内涵意义。基于区域自然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程度的功能过程,考虑区域社会调节活动对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过程的影响,构建了一个以指标层变量、分类层指标和目标层指数3个等级层次体系的、并适用性较强的区域自然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