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构造地球化学组积极投入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以地洼学说成矿理论为指导,在湘南老矿区—香花岭锡矿区,以前人工操作程度高、长期被认为成矿不利、没有找矿远景的地域,圈  相似文献   

2.
宁远-道县地区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湘南宁远、道县两地中生代玄武岩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等特征作了对比性分析.湘南中生代玄武岩既具裂谷特点又具陆缘活动带的特点.宁远保安地区熔浆发生源区比道县地区浅;前者还经历过一定程度的分异作用,局部熔融程度也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3.
李赛 《地质与勘探》2022,58(5):1001-1015
华南板块是中国东部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发育中生代玄武岩,这些玄武岩为研究华南岩石圈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窗口。前人对华南中生代玄武岩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对于玄武岩的源区性质以及构造环境等认识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系统性分析了华南宁远、道县、长城岭、白面山、汝城等地区中生代玄武岩的主微量元素及Sr-Nd-Pb同位素组成,获得如下主要认识:(1)华南中生代玄武岩主要由碱性和亚碱性玄武岩组成,其SiO_(2)和全碱(Na_(2)O+K_(2)O)含量分别为42.81 wt%~55.54 wt%和1.6 wt%~5.97 wt%;(2)除了宁远玄武岩具有OIB微量元素特征,华南中生代玄武岩具有岛弧玄武岩相似的微量元素配分型式;(3)主量和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华南中生代玄武岩的形成主要受控于部分熔融,且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不同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未遭受明显的地壳混染作用。Ni-MgO正相关、CaO/Al_(2)O_(3)-CaO正相关和Eu无明显异常表明华南中生代玄武质岩浆经历了橄榄石和单斜辉石结晶,但无明显的斜长石结晶;(4)Sr-Nd-Pb同位素特征表明华南中生代玄武岩为EMⅡ地幔源区,其源区可能有洋壳沉积物的参与;(5)华南中生代玄武岩可能形成于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相关的大陆板内环境;(6)华南岩石圈改造可能与中生代古太平洋俯冲板块的交代作用有关,后者所释放的酸性熔体/流体与地幔橄榄岩相互作用,最终造成了华南岩石圈物理化学性质的强烈改变;(7)古太平洋俯冲板块可能对华南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等多金属成矿发挥着重要作用,其释放的熔体或流体为矿石活化和迁移提供了重要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4.
宁远-道县中生代玄武岩中辉长岩包体的岩石学、矿物学等特征表明辉长岩与寄主玄武岩分属不同系列岩石。辉长岩为偏碱性拉斑质玄武岩的分异结晶产物,类似于似层状基性侵入体。它代表了本区较早的基性岩浆熔融和侵位事件,可能是地洼活动阶段早期的一种深部岩石圈活动表现。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地形成演化与深部过程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软流圈隆升是板块相互作用的深部调整过程,同时也是地壳表层—地幔进行重力均衡调整的过程。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充填形态大多与盆地深部软流圈的隆升呈镜像对应关系,这一关系暗示了岩石圈和软流圈相互作用的耦合关系,也指示了伸展型盆地深部软流圈隆升幕的阶段性与盆地充填演化阶段之间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6.
钟建华 《地质科学》2004,39(3):406-406,451
著名大地构造学家、国际地科联矿床成因协会副主席、国际地洼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中国科学院原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名誉所长、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南大学一级教授陈国达院士2004年4月8日凌晨4时23分在长沙不幸逝世,享年93岁。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和中南大学举办、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承办的“21世纪活化构造与成矿学发展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10月28-31日在长沙隆重举行。恰逢地洼学说(活化构造及其成矿学理论)创立45周年及其创立者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南大学一级教授、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名誉所长、国际矿床大地构造委员会副主席兼地洼学组主席、国际地洼构造与成矿学研究中心主席、国际期刊《大地构造与成矿学》主编陈国达先生90华诞之际,此次会议的召开对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的科学创新精神,进一步发展、创新活化构造与成矿学理论,具有深远的学术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8.
西秦岭北缘夏河县甘加—麻当地区零星分布有火山岩,通过对该地区玄武岩开展野外地质调查与室内元素地球化学测试,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甘加—麻当玄武岩属于一套钠质—钾质过渡的碱性玄武岩。玄武岩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W、Sr和高场强元素U、Nb、Ta、Hf,亏损Cs、Ba、Th等元素,显示出典型的OIB型特征,其形成环境为大陆板内环境,推测岩浆起源于亏损的软流圈地幔,其复杂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浆经历了较为强烈的岩石圈—软流圈相互作用,与印支期造山运动后岩石圈拉伸有关。  相似文献   

9.
我国硅藻土矿石质量与矿床成因类型的关系及其开发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硅藻土矿石质量与矿床成因类型的关系及其开发应用木士春(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长沙410013)关键词硅藻土质量矿床成因应用发达国家对硅藻土的应用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我国则相对较晚,研究程度还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我国硅藻土资源比较丰...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下部岩石圈存在壳与幔、岩石圈与软流圈两个相互作用带,它们是重要的岩浆源区,在层圈相互作用中,热和物质的交换及其动力学过程是引起中、新生代岩石圈内部层圈间的厚度调整、岩石圈不均匀减薄以及区域构造-岩浆-成矿作用的重要机理。大陆内部的壳-幔作用有3种类型:地幔来源的底侵熔体与下地壳的作用;下地壳拆沉进入弱化(weakening)了的岩石圈地幔二者发生的作用以及陆-陆碰撞深俯冲带的壳-幔相互作用。它们形成的火山岩组合有一定的差别,但源区都含有地壳组分。岩石圈-软流圈的作用带也是重要的岩浆源区,源区是以软流圈地幔为主,基本不含地壳组分。东部岩石圈的减薄时间大体与出现大规模软流圈来源的玄武岩喷发的时间一致,也与上述两类层圈作用转换的时间一致,大约在100Ma以后。  相似文献   

11.
华北地区燕山期岩浆活动热供给的初步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陆地壳和地幔岩石圈形成之后,还可能再次有对流地幔的注入,对原有的陆壳和地幔岩石圈进行改造。华北克拉通于新太古—古元古代形成的陆壳和大陆根,在侏罗纪—白垩纪(J—K)的燕山期遭受重大改造,有对流地幔的一次重要注入。一维的数值模拟表明:(1)在1GPa条件下,1250℃底侵玄武岩对于初始温度400℃的英云闪长岩围岩的加热,并达到使其发生局部熔融作用,其纯的熔融量与纯的底侵玄武岩岩浆结晶的厚度的比值约为0·12;假设仅有25%的熔浆能够分离出来,则能够分离出的熔浆量与底侵玄武岩结晶总量比约为0·03。由此可以推测,如果要产生总量为1km厚的花岗岩的岩基需要33·3km的底侵玄武岩岩浆的全部结晶来提供热通量。而33·3km的底侵玄武岩岩浆可能需要约333km的软流圈物质参与(假设10%的局部熔融,并且全部熔体均能分离出来)。(2)华北克拉通燕山期玄武岩的喷发和地壳浅部辉长岩侵入体的发育,说明底侵的玄武岩岩浆不可能全部固结,从模拟的角度说明,燕山运动需要非常大量的底侵玄武岩岩浆和热通量的注入,才能诱发现今所观察到的燕山期强烈的岩浆活动。文中数值模拟工作对进一步理解“燕山运动”发生的深部背景即来源于软流圈的贡献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江西灵山花岗岩中玄武岩包体的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包体提供了花岗岩浆地源和演化的重要信息。暗色微粒包体特别是花岗岩中玄武岩包体的存在,表明有地幔物质的加入。文章就发现于江西灵山花岗岩中的玄武岩包体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作了报道,并进而讨论了它的成因、形成条件及其在造山带岩石圈均衡调整中壳幔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东南沿海及南海新生代火山作用与南海的形成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和南海海域新生代火山岩系列、类型和SrNd同位素特征十分相似,具有板内玄武岩的特征。根据南海扩张时代,将新生代的火山岩划分为扩张期前、扩张期和扩张期后3大阶段,并利用原生岩浆推导了软流圈岩石圈的一些深部作用特征。扩张期前(接近扩张期)和扩张期软流圈顶部埋深较浅。从扩张期前(接近扩张期)到扩张期软流圈顶部埋深变浅,隙间熔浆增加,原生岩浆的演化具有前进式裂谷火山作用的演化序列,岩石圈扩张速率变大。从扩张期到扩张期后(直至第四纪),软流圈顶部埋深逐渐变深,隙间熔浆减少,原生岩浆的演化表现出后退式裂谷火山作用的序列,岩石圈扩张速率逐渐变慢。新生代火山作用显示出的深部作用特征与南海的扩张和闭合一致,这为我们提供了南海形成和演化的深部作用证据。  相似文献   

14.
运用现代构造解析理论和方法,对新疆可可托海—四川简阳人工地震测深剖面与天然地震面波层析成像进行构造解析基础上,综合地质学、深源岩石包体构造岩石学和地球化学以及其他地球物理学标志等多学科综合研究显示,高速块体或幔块构造的几何结构型式是控制该区岩石圈构造格局和岩石圈表层构造变形基本条件之一。本文建立起该地学断面地壳及岩石圈与软流圈速度结构模型和物质组成结构模型,划分出岩石圈3种几何结构模式:克拉通陆根状结构、造山带楔状结构和高原陆根状结构,以及岩石圈二类构造演化类型:克拉通型岩石圈和增厚型岩石圈。在系统论述断面地壳及岩石圈结构构造类型特征基础上,探讨了该断面软流圈结构特征,岩石圈与软流圈相互作用及其地幔动力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我国非金属矿物材料发展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非金属矿物材料发展现状与趋势汪灵,张振禹(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长沙410013)(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关键词非金属矿,矿物材料,矿物材料学矿物材料是指以天然矿物或岩石为主要原料,经不以提纯金属和化工原料为目的加工改造...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大兴安岭-太行山重力梯度带以西河北阳原和山西大同新生代玄武岩的元素和 Sr- Nd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含幔源包体的阳原早第三纪碱性玄武岩具有均一的 Sr- Nd同位素组成(ε Nd≈ 5.7)和相似于 OIB的微量元素特征,玄武岩主要来自软流圈地幔,岩浆起源较深.大同地区第四纪时期同时产出碱性和拉斑玄武岩 , 碱性玄武岩也主要来自软流圈地幔,岩浆起源深度小于阳原样品 ; 拉斑玄武岩具有较低的ε Nd( 1~ 4),可能是软流圈和岩石圈地幔相互作用的产物,岩浆起源较浅.大同两类玄武岩在空间上分野明显,可能与桑干河断裂对软流圈地幔上涌的控制以及区域上岩石圈-软流圈作用程度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华北龙岗第四纪玄武岩:岩石成因和源区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华北克拉通东北缘龙岗第四纪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研究为大陆碱性玄武岩的成因以及源区的性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龙岗第四纪玄武岩为碱性玄武岩,具有类似 OIB 的 REE 和微量元素分配特征。岩石的 Sr-Nd 同位素轻度亏损(~(87)Sr/~(86)Sr=0.7044~0.7048,ε_(Nd)=0.6~2.1),具有 Dupal 异常的高放射性成因 Pb 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17.734~18.194,~(207)Pb/~(204)Pb=15.553~15.594,~(208)Pb/~(204)Pb=38.322~38.707)。这种地球化学特征指示了原始岩浆起源于<70km 深度的地幔,并经历了一定程度的橄榄岩、单斜辉石和钛-铁氧化物的结晶分异。岩浆源区中以来类似 MORB 软流圈物质的熔体为主,另外有少量来自 EM Ⅰ性质的富集岩石圈地幔以及俯冲流体/熔体的物质贡献,显示了深部岩石圈-软流圈一定程度的相互作用以及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岩浆源区多种端元组分的存在表明该地区岩石圈的减薄/置换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牵头,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山大学地质系、广州地理研究所和地矿部第一海洋调查大队参加承担的“七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00万亚洲陆海大地构造图》历时五年,于1991年12月在长沙通过专家评审,现已正式提交印刷出版。 《1:800万亚洲陆海大地构造图》是一幅包括41个国家和地区,含有大陆、大陆边缘海域及大洋等各种构造—地理环境的综合性图件,其主要特色如下:  相似文献   

19.
以深部地球物理资料为基础,结合大地构造环境、岩浆岩同位素示踪及矿产资源分布规律,加以综合分析.通过热力学计算可知,中国东部近2亿年来的上地幔岩石圈/软流圈构造可以存留至今,且能区分出中、新生代.软流圈上涌与矿集区:(1)中生代金属矿:(a)克拉通区,软流圈沿柱身上涌,其柱头上方形成幔壳混熔花岗质岩及相应Au、Cu、Mo、Pb-Zn等矿集区,并于柱身与岩石圈块体陡接触带,形成中基性杂岩及相应富Fe矿集区;(b)褶皱带区,在软流圈上涌柱上方形成近幔源型花岗质岩,相应为Cu、Au、Pb-Zn、Mo、Ag矿集区;(c)南岭带,软流圈层在适当深度、热量充足、较大范围内"平卧",因热传导而致使地壳内物质部分重熔,形成壳源型花岗质岩及相应的W、Sn、稀有元素矿集区;(2)新生代油气田:(a)与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的软流圈上涌,其上方出露玄武岩,形成较大型油田;(b)与裂陷盆地有关的软流圈上涌,其上方形成大型油田,也有中小型油田.软流圈上涌与大地构造:中生代J-K时期,通过构造力特征等的综合分析,阐明燕山运动的根源及其影响;新生代侧重剖析大陆裂谷相关特征.总之,软流圈上涌是岩石圈减薄,以及中、新生代构造-岩浆-矿集区形成的根源.  相似文献   

20.
栖霞灰岩中燧石结核成因的新证据毕华(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13)整个华南地区到处都能见到下二叠统栖霞组(P1q)富含珊瑚和的含燧石结核灰岩,厚度一般不超过150m,岩性、岩相之相对均一是华南地区地史上空前未有的。然而。栖霞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