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朱燕  巴克 《内陆地震》1997,11(2):178-181
地磁场包含有丰富的地球内部信息,探索地震孕育过程中地磁的前兆异常,对地震预报具有现实意义。在地震孕育过程中,震源场及较大范围的区域应力场的变化可能伴随着地下电导率的某种变化,从而使变化磁场的感应场产生一定的异常而反映到地磁日变化上来。这种异常日变化一般在地磁垂直分量Z上反映最为明显。地震前Z分量日变化的异常可表现为幅度上的变化或是相位上的变化。一般垂直分量Z日变极小值出现的时间,即低点时间,只随经度变化。根据统计,各台低点时间的出现均在北京时间13点前后。若低点时间偏离了该台低点出现的正常规律就发…  相似文献   

2.
1999年岫岩地震序列尾波Qc的变化过程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王伟君  刘杰 《地震》2004,24(4):37-44
采用Sato单次散射模型,利用近场台站岫岩台和营口台波形资料,计算了1999年岫岩地震序列s尾波品质因子Q,得到了3个分量10个频率点上Q随时间进程的变化。将序列分为3个时段:前震时段、强余震活动时段、序列结束时段,分别计算出每个时段内Qr与频率的关系Q(f),最后计算了整个序列的Qr(f)。结果表明,Q在大震前后有较明显的变化,基本趋势是震前Q增高,震后降低。另外,在不同的台站和不同的分量上Q变化有不同的反映灵敏度。比较该方法与Aki单次散射模型方法在计算结果上的差别,认为Sato方法在本的数据处理上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3.
在1937年花石峡7 1/2级大地震后,沿该地震断裂带上,于1963、1971年又先后发生了7级和6.3级2次地震。这2次地震不仅震中位于1937年地震断裂沿线上,而且所形成的地表破裂也与1937年地震地表断裂重合,断错方式也完全一致。中计算了沿1937年花石峡地震地表破裂带及其延长线上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发现2次后续地震都发生在库仑破裂应力变化为正的断层单元上,而且其震级和库仑破裂应力变化为正的断层单元长度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这说明,1937年花石峡地震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触发了同一断裂带上的2次后续地震。在1937年花石峡地震地表破裂带东端,有一段库仑破裂应力变化为正、长度大于34km断层单元,这可能是未来中长期6.5级以上地震易发地段。  相似文献   

4.
陈荣华  丁香 《地震》1996,16(1):45-52
地震学者认为,在地震活动区一个较长的地震活动期里,地震群体活动的强度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笔者认为在一个地震活动期里,不仅地震群体活动在强度上有一个变化过程,而且在地震活动期的各个阶段中地震活跃幕和平静幕的持续时间也可能会有较显著的不同。基于这一思想,文中研究了华北地震区、我国西部及其邻区以及全国大部分地震带,在一个较长的地震活动期里,随着地震幕强度的变化,幕的持续时间和平静幕的持续时间通常有两种  相似文献   

5.
引言 德都台偏角分量(D)基线值的月均值自1995年以来,一直有这样一种趋势:每年的3~7月份有一明显下降的变化,且有一低点在上述月份内,低点的两端呈漏斗状分布。这样的变化趋势和满洲里台、长春台在形态上基本一致,仅在幅度上明显大一些。在使用基线值处理观测年报时,使我台偏角分量的日均值差值曲线在每年的1月~3月和10月~12月与满洲里台、长春台的变化有很大差别。在2000年评1999年资料时发现了这一问题,确认我台的资料在冬季加温不正常,并指出前几年的资料也可能有问题。经地磁组确认是绝对观测仪器受温度变化的影响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几个体应变观测台站的资料,通过数学方法,提取可能与地震孕育有关的中短期应变趋势变化,计算了潮汐因子,然后选取一定的判别标准,识别其中的异常。通过震例检验表明,体应变异常变化与地震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的数据处理方法在识别震前异常方面有一定效果,所提取的异常信息与地震发生在时间上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自1995年9月份以来,山西定襄台的水氡值变化曲线出现反年动态变化,尤其是1996年5月份以后,氡值增大,并在趋势上升的背景上出现了几组突跳变化,最大值达51.1Bq/L,超过正常值15Bq/L~20Bq/L,且变化幅度超过了大同—阳高6.1级地震前的变化幅度。异常追踪分析表明,此次突跳变化除与包头西6.4级地震有关外,可能还反应了华北地区应力场的增强过程。  相似文献   

8.
在断层带观测到的地震运动有时出现与地震相关的独特变化。一些研究者已经指出,可能是断裂带及其邻近灵感地反映了周围地区的应力变化。为了考察六甲断层系应变变化扔特点,介绍了大月断层断裂带上六甲-都留加大台站的潮汐形变。  相似文献   

9.
姚清林  马宗晋 《地震》1995,(2):117-124
为了探讨小区域内地震活动的时间规律。本文在中国大陆选择了11个地点分析其从远古至公元1990年间的破坏性地震(M≥4 3/4)的活动性。因而发现小区的地震活动规律主要表现于以大震为代表的地震活动分期上,破坏性地震的频率、集中程度与阶段性变化上,以及与所在地震区地震活动期的关系上,不同小区的地震活动特征有共性,有类型区别,更有各自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0.
远场和超远场前兆的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岩石试件、传压块体(包括岩石和钢块)和压机架上布设应变观测点,观测研究它们在岩石试样破裂孕育过程中的变化特征。结果发现,岩样临破坏前除岩样上各个测点都出现异常变化外,同时较远处的测力元件、传压块体和压机架上的应变也出现了突变或扰动前兆异常。岩石试样外部测点的应变特征变化在极临近主破裂时才有反映。而岩样上的测点除极临近主破裂时有突变和扰动外在离主破裂较早时已有反映。岩石试样外的测点距岩样约25-90cm,约为破裂尺度的3-10(多)倍。这表明在孕震区以外很远的地方都可能出现前兆异常。并初步探讨了形成远场前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收集归纳了昌黎井1983年至2009年的水位资料,通过分析水位变化动态及年变动态规律特征,利用不同时段的降雨资料与该井水位年变幅及水位升降幅度进行相关分析,得出水位变化趋势与降水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与近几年的地震活动情况相比较,得出水位与降水量不匹配的年份地震活动水平较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王尤培  王晓闽 《地震地质》1997,19(3):90-287
根据多孔介质渗流理论和弹性理论,在井孔变径条件下,得出水井含水层系统对潮汐信号响应的偏微分方程,认为井径变化相当于改变了井水柱的有效高度,从而影响了水井含水层系统的固有振动周期。分析了井孔变径对潮汐信号响应的周期特征,认为当含水层水体很大(含水层水平面积比井孔面积大得多),且含水层的渗透系数也很大的条件下,井径变化对井水位固体潮响应幅度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五大连池流体观测资料的分析,发现在日本2011年3月11日9.0级地震前后,流体观测数据不论是震前、震时、震后均出现了不同的变化,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对同一地震的反应,不同测项水位、水温反应不相同,同一测项水温不同深度亦不相同。  相似文献   

14.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MS8.0地震在全国引起了大范围的同震及震后效应,能否将这些信息应用于地震预报,为震情判断提供依据?本文以福建流体台网井水位为例,将同震效应时空展布特征结合福建区域同期发生的地震事件进行分析,认为震后阶跃上升变化的水井水位可能包含有区域应力场信息,水位阶跃上升集中区可能是区域应力相对集中区,对未来该区域发生较显著的地震具有空间上的指示意义,可能就是未来的发震危险区.   相似文献   

15.
昌黎井含水层系统的水位水温动态关系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深层含水系统水位,水温动态,目前多以变化形态的描述和年动态特征的分析为主,本文根据水位,水温的变化关系,研究了两者线性相关系数r值的稳定和回归系数b值随时间的变化,发现地震活动平静时间段的r值和b值相对稳定,而在地城活动频敏,强度较高时间段为r值和b 值变化较大,文章对1989年10月19日大同6.1级地震和1995年以来地震活动性及1998年1月10日张北6.2级地震前后r值和b值的变化进行了讨论,显示了比单一分析水位或水温动态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从对深层地下水动态与水温关系的分析认为,水位动态是深层含水系统热动平衡状态的反应,研究水位动态必须同时研究地下水热动态。  相似文献   

16.
为了验证平原地区深井水动态观测受环境条件影响的情况,我们选择了河北省河间地区马17地震观测井和马16地热开发井进行对比观测,试图探讨马16井开采对马17井水动态观测的影响。结果表明马17井的动水位年变化是气压干扰所致,与马16井采水无明显关系。马16井冬季开采热水对马17井动水位观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2008—2017年腾冲地震台井水位记录的同震响应事件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该井水位的同震响应特征,结合井孔地质背景条件,对同震响应机理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腾冲地震台井水位同震响应能力随着震级增大而逐渐增强;因井震距不同,同震响应主要表现为近震阶降—复原型和远震振荡型变化;同震响应幅度随震级增大而增大,随井震距增大而减小,且水位同震变化受震级与井震距的影响力基本相当;震级越大,同震响应持续时间越长;发生井水位同震响应的地震分布具有明显区位型特点。分析认为,振荡型同震响应机理与面波作用有关,阶降—复原型同震响应机理可能与腾冲地震台观测井所处地质构造有关。  相似文献   

18.
昌黎井水位、水氡趋势动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昌黎井2004年洗井前后水位、水氡的趋势动态特征,认为洗井是造成水位和水氡两者趋势变化不同步的主要原因之一.经过观测环境调查,判定2009年以来水位趋势下降并打破年变规律与附近温泉井抽水有关.  相似文献   

19.
保山井水位异常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95年7月12日云南孟连Ms7.3地震和1996年2月3日云南丽江Ms7.0地震前保山井水位异常变化的原始资料,并根据介质体膨胀变化率和水位变化的耦合关系式,用有限差分法模拟了保山井水位的变化情况。通过拟合实际观测曲线,得出观测井附近含水层内平均应力变化率的演化情况。  相似文献   

20.
大震前地下水位异常与应力异常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敬少群  王佳卫 《地震》2001,21(2):79-86
利用井口水位对潮汐应力的响应,分析了含水层对强震孕育过程中应力变化的响应。结果显示,当含水层的瞬时应力变化值大于临界值时,水位的异常图像为阶变形态;当含水层的瞬时应力变化值小于临界值,但某一时段的累计值大于临界值时,水位的异常图像为缓变形态。而水位异常图像出现的上升或下降形态,取决于井孔含水层系统在大震孕育过程的应力调整再积累阶段所处的构造部位。水位震前异常的特征,源于地震孕育过程中应力异常区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