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根据3次分段微差爆破的现场观测结果,对爆破地震动强度与炸药量、爆心距的关系,以及最大允许炸药理与危险区半径的确定、给出经验公式。同时结合场地衰减系数、炸药能量转换和减震效应等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马头山石灰岩矿四次爆破地震动效应的观测结果,给出了爆破地震动水平加速度最大值与炸药量、爆心距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对地震动最大位移衰减规律、爆破地震动的频率特征及炸药能量转化为地震波能量的转换系数等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小波分析在结构爆破振动响应能量分析法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对工程爆破引起的地震动信号能量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小波系数与信号能量之间的关系,并用工程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验证了文章中理论推导所得的结论。作者认为,由于小波分析的时-频特 性,它在分析爆破振动信号能量中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4.
工程爆破场地地震动强度预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爆破地震动强度的预测方法和该领域研究的国内外现状,以岭澳核电站场地为例,利用该场地土石方工程爆破时实监测获得的大量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回归分析,提出了一种估计(折算)爆破药量的方法,给出预测爆破地震动加速度、速度、的经验公式。按此地震动衰减规律并结合时实监测数据指导爆破,确保大亚湾核电站的安全运行。这种折算爆破药量的方法和预测爆破地震动强度的经验公式对指导工程爆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K.Najm  A.Javaherian 《地震学报》2002,24(6):653-661
地面振动是爆破产生的副效应之一,爆破中,相当一部分能量通过其产生的地面振动而被消耗,从而导致矿山产量大降,甚至影响矿山的发展.本文处理并分析了在伊朗Kerman 省Sarcheshmeh铜矿11次爆破记录到的57个三分向地震图.这些数据通过数字化地震仪PDAS-100记录得到,并使用DADISP软件加以分析.最后,重新考察了影响地面振动的爆破参数,比如炸药的重量和种类、结构物与爆破点的距离、爆破延时等,并研究了它们对峰值质点速度(vPP)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合适的爆破延时及炸药种类.通过研究这些数据,为Sarcheshmeh铜矿作出了vPP与换算距离之间的关系图.有了这样的关系图,就能够确定结构物的安全距离及相应的炸药数量.   相似文献   

6.
以国内首次施工的大帽山四车道公路隧道扩建爆破震动控制为研究背景,介绍了爆破数值模拟分析中爆破荷载的计算原理和施加方法。从炸药直接起爆的角度,采用流固耦合多物质单元技术,利用LS-DYNA3D软件建立了扩建隧道爆破荷载作用下邻近运营隧道动力响应的数值计算模型。通过爆腔半径数值模拟结果与经验公式计算结果的比较,得到围岩的合理破坏应变值;对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材料采用理想弹塑性模型较硬化弹塑性模型的计算结果偏大;由现场实测数据拟合的经验公式验证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可为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施工及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爆破地震动效应的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爆破设计中,场地条件复杂时经验公式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本文采用波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复杂场地条件下工程爆破时场地的地震动效应,研究爆破地震动特征及衰减规律。根据某重点工程场地岩土参数的原位测试和试验结果,用自行研制的软件包进行场地爆破地震动效应的数值模拟分析,为工程爆破设计及施工前建筑物、仪器设备的加固提供了依据。施工试爆实测结果与本文数值模拟分析给出的结果一致,说明本文方法是可行的,对其它工程也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隧道开挖时的爆破震动对周边建筑物安全影响很大,但目前对不同爆破参数、周边建筑的距离与爆破开挖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不多,实际工程中也难以把握。以宁夏固原市某水工隧道工程为依托,采用现场试验的方法,对地表关键位置质点爆破振动频率与振动速度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1)经测试发现房屋主振频率在10~60Hz间,而一般房屋建筑的频率均小于10Hz,说明此次试验中爆破震动不能与房屋产生共振。(2)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并依据爆破震动规范安全振速标准进行判别,发现此次试验中土坯房的安全距离为160 m,一般砖房为60 m。研究结果可为隧道爆破的设计与施工提供理论依据,为类似隧道的爆破工程及解决由爆破引起的纠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宁夏及周边地区爆破的基本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收集了宁夏全区及周边地区的爆破258次,对这些爆破丛集发生的地点进行现场落实,收集爆破类型、爆破时间、炸药量等资料。从爆破分布、不同类型爆破波形特征、场地及传播路径对爆破衰减影响等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爆破的波形记录特征不仅和爆破的类型有关,不同爆破场地及波传播路径在初动、周期、衰减速度均有不同表现,并解析了存在差别的原因与台站场地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土遗址受城市建设和交通施工损害的现象时有发生,对于这些人为因素对遗址的影响缺乏有效的检测与评估手段。本文基于G7高速公路的爆破振动观测,进行质点峰值加速度和峰值速度的衰减分析,开展爆破震动对附近明水军事要塞土遗址震动影响的研究。通过对竖向、水平向的振动加速度和速度的观测和数据分析,得出不同药量条件下,对应相同质点的震动峰值加速度衰减规律。提出了公路爆破附近土遗址震动控制范围和最大药量的施工建议,为爆破附近有土遗址的施工提供了数据支持,相应的结论和建议可以在同类土遗址保护中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1.
青岛地铁工程爆破振动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大量现场观测资料研究了青岛地铁施工爆破引起的地面振动效应,分析了炸药类型,药量,爆心距,施工爆破方法以及地质条件等因素对爆破振动效应的影响,总结了青岛地铁施工爆破所引起的地面振动强度的一般规律,为施工中的爆破优化设计和爆破振动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山西地区爆破、塌陷(矿震)特殊地震动特征识别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对2004—2012年山西地震台网记录的山西地区ML≥2.5爆破、塌陷以及天然地震波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与天然地震相比,爆破、塌陷具有相对独特的震相特征,尤其是近距离的爆破、塌陷易于识别;远距离的则难以区分。在此基础上,对3种地震动波形进行频谱分析,结果显示:塌陷的优势频率较低,集中在1—3 Hz;爆破的优势频率较高,集中在1—6 Hz;地震的优势频率较宽,集中在0—20 Hz,为进一步甄别爆破、塌陷、天然地震提供了新的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地下隧道爆破施工影响下的气象塔高耸结构抗震性能的安全问题,建立隧道爆破施工地震动荷载的确定方法以及隧道施工爆破振动能量的计算方程,重点探讨了地下隧道爆破施工影响下的气象塔高耸结构的位移场分布与地震动力响应,对比分析了地下隧道爆破施工影响下气象塔不同位置的动力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爆破地震波属近源脉冲型破坏地震波,横波的破坏能力与其破坏能量及强度有关,高细型的气象塔结构质量和刚度突变的结构薄弱层处应力突变现象明显,顶部雷达受鞭梢效应的影响较大,爆破地震动对其动力响应的放大效应明显,严重降低了地面高耸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高陡边坡工程爆破地震效应观测选择的观测物理量及观测系统,概述了测点的布置及安全震动速度的选取,实测结果表明,跟踪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下一炮爆破参数整是确保安全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远场类谐和地震动与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是两种不同类型的长周期地震动,确定其能量的时频分布特性对理解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长周期结构的反应特点及揭示结构破坏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各选10条远场类谐和地震动、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与普通地震动,利用Hilbert-Huang变换,提取出各地震动的3-D Hilbert幅值谱、边际谱、Hilbert能量谱与瞬时能量曲线,在此基础上提出累积能量谱、强频段、能量时间分布系数等概念,定义了多个指标对比分析三类地震动的长周期特性、宽频带特性和脉冲特性.结果表明:与普通地震动相比,远场类谐和地震动与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的能量主要集中于较低的频段,长周期特性明显,且远场类谐和地震动的能量集中频段低于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远场类谐和地震动的强频段宽度小于其他两类地震动,且能量在强频段内的分布比其他两类地震动均匀;与其他两类地震动相比,远场类谐和地震动的脉冲特性不明显;三类地震动的卓越频率与能量时间分布系数均存在明显的分布规律,可以作为地震动的能量表征参数.  相似文献   

16.
以某次工程爆破的地震动测试结果为例,对《中国地震烈度表》、日本气象厅JMA系统、美国ShakeMap系统、福建省地方标准以及袁一凡教授提出的烈度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讨论了以地震动参数为基础的仪器烈度计算方法,提出了将袁一凡仪器烈度算法中的PGA改为水平分向合成峰值,忽略持时和主频两个参数并修改个各参数权重的意见。经分析认为,袁一凡仪器烈度算法和福建省地方标准中的仪器烈度算法在处理大中小震时结果较为合理,且袁一凡仪器烈度算法保留了继续研究地震烈度机理的学术空间和扩展应用领域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针对微震监测系统中煤岩破裂微震信号与爆破震动信号难以辨识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变分模态分解的微震信号特征提取及分类辨识方法。首先,采用VMD将原始信号分解为一系列按频率从高到低的变分模态分量,其次,提取各模态分量占原信号的能量百分比值构成特征向量,计算能量分布重心系数;最后,利用决策树桩法实现对煤岩破裂微震信号与爆破震动信号的分类辨识。实验结果表明:VMD可实现信号各分量的有效分离,其中,煤岩破裂微震信号的能量主要集中于u_4~u_6分量中,爆破震动信号的能量主要集中于u_1~u_3分量中,对比由能量分布特征向量降维后的能量分布重心系数,可实现对两类微震波形的分类辨识。通过与EMD、小波包分解方法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收集273条地震动信息并进行滤波处理,综合考虑地震动断层距、PGA、PGV/PGA及平均周期等地震动基本参数指标,对比其反应谱、傅里叶谱以及能量谱,归纳了近场脉冲、远场类谐和这2类特殊长周期地震动与近、远场普通地震动的界定标准;通过引入能量持时占比及地震动长周期分量能量占比等频谱参数,用于复核长周期地震动界定结果。结果表明:长周期地震动的反应谱衰减速率慢,在长周期段的谱值大于普通地震动;长周期地震动具有能量大且集中于低频区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利用台阵方法对明灯1号50吨爆破微弱信号的识别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春月  郑重  张爽 《地震》2009,29(3):12-18
针对海拉尔台阵记录的明灯1号50吨爆破,利用台阵技术对该爆破进行了微弱信号识别处理、台阵定位、速度谱分析等研究。 结果表明,聚束处理明显增加了信噪比,清晰地显出本来微弱的信号。 利用f-k分析进行的定位结果表明,该爆破的主要能量集中在1~8 Hz。 速度谱分析给出了明确的震相位置,使原本不可能看到的信号清晰地表现出来,而聚束功率分析在方位角-慢度域给出了与理论值相近的能量分布。  相似文献   

20.
地震和爆破时频域能量分布特征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小波分析方法计算和分析了CDSN乌鲁木齐台记录的天然地震和人工爆破在时频域的能量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震中距大致相同的范围内,同一台站记录的不同当量的人工爆破具有相似的时频变化规律,而天然地震能量分布却存在较大差别。天然地震与人工爆破的时频域能量分布谱图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