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隆尧地电阻率与地下水位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线性回归法,分析河北省隆尧地电阻率和地下水位的关系,发现该地区地电阻率季节性年变和近年来显著的趋势上升变化与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相关.调查发现,年降雨量减小和农业用水量增大引起该区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导致地电阻率发生趋势上升变化.  相似文献   

2.
视电阻率年变的定量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世浙 《地震学报》1985,7(4):422-427
本文定量分析地温、地下水位变化对视电阻率的影响。首先建立与地温、地下水位变化相应的地电断面,这种断面的电性不是分层均匀的,然后用有限单元法计算视电阻率。计算结果表明,对与临沂地电台相近的地电断面,地下水位的变化对视电阻年变的影响大于地温年变的影响,前者约为后者的两倍。基岩对年变大小有强烈的控制作用,基岩浅,年变明显,基岩深,年变大为减弱。  相似文献   

3.
地电阻率与地下水位,大气降水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刘允秀  陈华静 《中国地震》1999,15(2):184-189
用固定的地面对称四极装置进行的地电阻率观测,是测量地表以下一定深度范围内介质的电性变化。对于定点测量而言,横向不均匀性不是主要矛盾。因此,电测深资料的数值解释是以层状水平延伸介质为理论模型。在垂向不均匀的电性剖面中,任意一层真电阻率的改变,都会使视电...  相似文献   

4.
5.
阐明用四极对称法测得的地下岩石视电阻率(ρs)年变化形态的特征及其物理本质和作用是地电予报地震方法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图对这一课题加以初步研究。一、年变化的形态类型视电阻率年变化的形态类型有三种:(1)正常年变化,如图  相似文献   

6.
与强地震有关的视电阻率各向异性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27个强地震附近41个地电台的视电阻率变化,在震前1年尺度~短临阶段,在超过95%的台站上与震源机制解最大主压应力方位正交(或近于正交)测道的视电阻率变化最显著,主应力方位(或近于该方位)的测道的变化反之,其物理机理比较清晰.可以确认:在强地震孕育晚期阶段,在震源区及附近视电阻率各向异性变化是客观存在的地球物理现象,在震中区附近可观测之.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中国大陆近80个地电阻率ps台进行常规地震监测,发现存在两类视电阻率异常:第一类集中在强地震、孕震晚期(震前1年尺度一短临阶段)、震源区附近,与震源参数直接联系;第二类持续1年尺度时间,对应远距离大震和大区域地震高活跃水平.作者信箱:杜学彬,duxb@china.com  相似文献   

8.
新沂地震台地电阻率与地下水位和降水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飞  姚伟中 《地震研究》2004,27(4):326-329
由于受台址条件的限制,地电阻率观测值受到地下水位、降水等气象因素的影响。运用新沂台地电阻率月均值与地下水位、降水进行相关分析,从而对地电阻率进行校正,尽可能揭示地电阻率的真实变化。  相似文献   

9.
从横向均匀介质满足的基本方程出发,得到视电阻率核函数的一阶非线性微分方程,通过方程求解,并利用滤波系数法容易得到电阻率随深度任意变化的视电阻率问题。当各层介质电性结构随深度呈指数变化时,还可得到各层之间核函数的递推关系,这对实际介质的正反演问题都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用归一化月速率方法处理了2次强震前周边7个地电阻率台的观测数据,并结合震源机制解计算结果,研究了强震前后视电阻率各项异性变化及映震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与震源机制解最大主压应力方位正交(或近于正交)测道的视电阻率,在地震前1年内,大部分台站视电阻率月速率值出现下降和短临阶段上升变化,而与主压应力方位一致(或近于该方位)的测道变化则相反。基于这一物理现象,若能加大观测台网密度、合理布设电极方位,就有可能推断出地震震中的大致位置。  相似文献   

11.
地电阻率正常变化与电剖面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安忠 《地震学报》1981,3(4):421-428
本文以变化电性剖面模式阐明地电阻率正常变化的复杂行径及其以可能原因为基础, 通过计算得到了地电阻率正常相对似年变幅与台址电性剖面诸参数间的定性、定量关系.从而阐明台址电性参数条件对地电阻率正常变化的影响和控制作用.通过实验证实上述结论的正确性, 指出获取平稳正常变化资料的可能性和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2.
补给和排泄对井水位变化影响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唐山开平向斜西北翼奥陶系石灰岩水层的水文地质条件,按地下水均衡计划原理计算了含水层地下水的补给量,由补给量和排泄量分析了含水层水位变化幅度。选取水位变化幅度较大时段对湖北省地震局05井和08井进行了计算,比较值与观测值,相差无几,表明水位经值是含水层水层补给和排泄条件变化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
水震波异常与中期强震危险性关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鱼金子  车用太 《地震》1993,(4):30-37
近年来在我国井网中发现某些强震之前井水位记震特性的异常现象。本文根据理论分析、试验研究与井网中统计结果提出水震波异常与区域应力状态的变化之间可能存在着一定关系,然后广泛收集了华北地区15口井水位1985—1991年间的水震波资料并系统分析了1989年10月19日大同—阳高M_s6.1地震前后井水位记震特性的变化,确认强震前存在着水震波异常。  相似文献   

14.
苏10井水位与应力应变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侯茂生 《地震学报》1984,6(1):90-97
本文通过对苏10井井孔特性的阐述,对水位反映固体潮、气压和降雨等情况的分析研究,认为,该井由于位于特殊的构造部位,具有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和井孔结构,含水层埋藏较深,弹性模量大,储存系数、压缩系数、阻尼系数小,渗透性较强,封闭条件好,干扰因素少,所以能灵敏地反映应力、应变的微变化,这样的井孔--含水层系统,犹如埋设在地下深处具有较高放大倍数的应力、应变仪,对于地震预报和地震孕育过程的探索,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海平面变化与地震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烟台、龙口、塘沽、秦皇岛、葫芦岛等海潮测站的海平面资料,对渤海沿岸海平面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了几次较大地震前后海平面变化的特点。分析认为海平面变化与较大地震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较大地震前后一般会产生地壳形变现象,地壳形变可以通过海平面的变化估算出变化的量值。  相似文献   

16.
地壳变形与地应力变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地质研究表明,地壳变形与地应力变化直接相关,它们之间存在着比较复杂的关系。本文在分析甘肃东南部地区地应力及地壳变形观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其它前兆物理现象的对比,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地应力变化与地壳形变、地震活动性以及区域构造活动之间的关系。其方法和结果拓宽了不同观测资料横向综合分析的路子,使其在地壳动力学、地震地质研究和地震预报中得到更广泛、更进一步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西安地裂缝近期活动与热水井水位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西安小寨地裂缝与西影井第三系深层热水水位的观测资料,分析了二者变化周期的准同步和相位的滞后性特征,并结合地面沉降速率和周围地震活动性,探讨了地裂缝与第三系深层承压水位之间存在内在联系的原因,以及抽水—地面沉降对地裂缝影响的构造动态调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自流井水位响应能力与水柱高度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子广 《地震》1996,16(3):284-290
分析了万全等4口自流井水位阶变、固体潮幅度与水柱高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含水层所受应力状态不变,水位观测条件相同时,水位阶变、固体潮幅度度与水柱高度有正相关系。  相似文献   

19.
汪成民  张洪波 《地震学报》1982,4(4):362-372
本文广泛收集了我国54次地震前地下水位变化的观测资料,对地下水位短期和临震的变化形态、时间空间特征进行了叙述和分析。着重说明事实和寻找可能有的规律,指出: 1)地下水位下降异常是一种最普遍的震前现象; 2)异常的空间展布是不均一的,形态是多样的,而不是如苏联学者所认为的那样是均匀的,形态单一的。异常特征与井孔本身所处的局部构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