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分析敦煌盆地结构的基础上,结合盆地演化史,应用水文地质系统理论划分了盆地含水系统,对盆地的水动力条件进行了阐述。按构造-古水文地质学原理分析了盆地古水文地质条件,认为盆地具备了形成层间氧化带型铀矿的良好水文地质结构及水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简要介绍布尔津盆地地下水赋存条件与分布的基础上,论述构造—水文地质层特征,然后着重阐明区内地下水补、迳、排等水动力条件以及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最后总结出有的铀矿成矿水文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3.
新疆布尔津盆地砂岩型铀矿成矿水文地质条件初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李启荣 《铀矿地质》2000,16(6):343-352
本文在简要介绍布尔津盆地地下水赋存条件与分布的基础上,论述了该盆地的构造-水文地质层特征,进而着重阐明区内地下水初、径、排等水动力条件以及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总结有利的铀矿成水文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伊勒门盆地砂岩型铀矿成矿水文地质条件初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伊勒门盆地地下水赋存条件与分布情况,论述了该盆地的构造-水文地质特征,着重阐明区内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等水动力条件以及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总结了有利的铀矿成矿水文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5.
松辽盆地东北隆起区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水成矿理论,对松辽盆地东北隆起区砂岩型铀矿成矿的铀源、构造、沉积、水文地质、古气候等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区具有良好的砂岩型铀矿成矿地质条件.具体表现在区内存在受构造运动影响地层隆起遭受剥蚀的构造天窗,在盆地边缘发育向南西倾斜的斜坡带;有利铀成矿的河流相、三角洲相砂体发育;泥岩-砂岩-泥岩结构层发育良好,有含水透水层和隔水层;补-径-排机制较完善,水动力条件较好,具有渗入型自流水盆地特征.该区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四川盆地大地构造位置、地貌-气候、盆地盖层的岩性-岩相、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分析,认为四川盆地具备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区域戍矿条件。指出找矿有利地区是盆地中部构造稳定区与活动区过渡的大型单斜地区和盆地南部宽缓向斜地区。找矿目的层是上三叠统和下、中侏罗统的疏松砂岩层。  相似文献   

7.
在简要介绍布尔津盆地地下水赋存条件和分布的基础上,论述了该盆地的构造-水文地质层特征,着重阐明了区内地下水补、迳、排等水动力条件以及水文半球化学特征,最后总结出有利的铀矿成矿水文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8.
构造与流体演化对砂岩型铀矿成矿有协同控矿作用的关系。以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地层及构造演化为背景,对比分析测井等资料,通过野外地质、放射性地球物理、水文地质等调查及测量工作,应用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分析认为:松辽盆地构造活动对西部斜坡构造演化、地下水运移及断裂的分布情况产生影响,控制铀聚集。斜坡西缘为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有利区,目的层为第三系地层;而斜坡中段则有利于古河道砂岩型铀矿成矿,四方台组为主要含矿层位。该区域铀矿化受深部断裂控制明显。对西部斜坡中段的后期铀矿勘查可借鉴二连盆地巴彦乌拉古河道砂岩型铀矿床成矿模式与勘探历程。  相似文献   

9.
从四川盆地的大地构造、古气候与古地理、构造、水文地质、地球化学、岩性、放射性地化等方面探讨四川盆地是否具备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作者认为,四川盆地中部及南部的侏罗系砂岩具备可地浸砂岩型铀矿良好成矿和地浸条件,是一片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0.
赣北保峰源铀矿床水文地质特征及充水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峰源铀矿床是我国典型的碳硅泥岩型铀矿,矿床水文地质特征表明:地下水呈似层状分布,含水层主要为层间构造裂隙承压含水层、层间构造溶洞裂隙承压含水层,处于寒武系下统王音铺组第3层、第4层;震旦系灯影组第3层、第2层及陡山沱组地层中,含矿层与含水层基本一致。矿区地质构造较复杂,上下含水层之间可通过越流或导水构造加以贯通,F8构造以西,矿床充水水源主要为层间构造溶洞裂隙承压水,富水性强,F8构造以东,矿床充水水源主要是层间构造裂隙承压水,其次是构造脉状水,富水性较弱。矿床继续开采前须补充水文地质勘查工作,准确查明导水构造带位置,研究矿层因断层错动与强含水层可能对接的部位,分析矿层顶底板隔水层的薄弱地段,为防水安全带的设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古水文地质方法在研究下庄花岗岩型铀矿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华南下庄铀矿田区域地质背景、古气候条件的基础上,运用古水文地质方法对该区构造-古水文地质分斯、分区进行了划分,确定了下庄铀成矿古水热系统的补给区、径流区和排泄区位置,并对该水热系统中铀成矿作用水文地质过程作了简要的归纳。  相似文献   

12.
若尔盖碳硅泥岩型铀矿成矿规律及控矿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秦岭南亚带的若尔盖碳硅泥岩型铀矿床是中国重要的十大铀资源基地之一,但是在加大找矿深度、扩大资源量以及矿床成因等方面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多年的详实野外勘查和研究,总结出了若尔盖地区硅泥岩型铀矿的矿体形态、产出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即矿床主要产于下志留统一套浅变质硅质岩、灰岩、板岩层中,矿体形态呈似层状、透镜状、扁豆状,矿体严格受岩性、构造、硅灰岩组合体3要素控制; 提出了“断裂构造-硅灰岩组合体-岩性界面”3要素组合控矿的成矿规律,以及“组合成矿”和“深源流体”对若尔盖铀成矿起主导作用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三九"地区三江口铀矿床为华南花岗岩地区典型的中低温热液型铀矿床,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诸广山南北向构造带与诸广-万洋山华夏复式断隆带的复合部位,定位于遂川-热水断裂、上堡断裂、塘湾断裂和四方坪断裂所构成的三角形构造地块内。该矿床的含矿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表明,其成矿期脉体形成时的氧逸度高于矿前期,且成矿期脉体含有较多的沸腾包裹体。矿床的稀土元素特征表明,北部九龙江地段铀矿(化)体为弱酸性环境下的成矿作用产物;南部石壁窝地段铀矿(化)体为弱碱性环境下的产物。岩(矿)石同位素特征表明,铀成矿物质来源具有壳幔源混合特点;水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部分来源于岩浆水。铀成矿过程主要经历了构造-岩浆演化、含矿流体形成及运移、矿质沸腾沉淀和蚀变交代叠加4个阶段。矿床的成矿模式属于"加气(ΣCO2)去气(ΣCO2)成矿"模式范畴。  相似文献   

14.
相山铀矿田中磷灰石对生成特富铀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研究特富矿体中含磷矿物的成分及矿物学特征,配合特富铀矿石硅酸盐化学分析结果的矿物计算及对特富铀矿石与蚀变岩、低品位铀矿石的化学成分比较的基础上,结合对铀成矿热液体系下一系列反应方程的热力学计算进行实验模拟。实验模拟的结果表明,氧化还原介质的变化不是磷灰石形成的重要条件,溶液体系中的pH值降低是特富矿形成的重要条件。磷灰石在弱酸性介质中吸附铀构成"铀磷共沉淀"之后,由于磷灰石的结晶,造成"铀、磷分离",从而使铀变得更富。这一研究成果很好地解释了富矿中磷灰石大量存在,而贫矿中磷灰石很少出现的客观地质事实。  相似文献   

15.
吐哈盆地西南部铀矿化特征与成矿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吐哈盆地西南部艾丁湖斜坡带为一相对稳定的地质构造单元,其上在温湿气候条件下超覆沉积了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三工河组和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主体为一套河流相-河流三角洲相的含煤碎屑岩系;地层泥-砂-泥结构发育良好,砂体岩性主要为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的长石质砂(砾)岩、岩屑砂(砾)岩;岩石为黑色和灰色原生地球化学,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组内层间氧化带广泛发育,总体可划分为完全氧化亚带、其不完全氧化亚带、氧化还原过渡带和原生岩石带,砂岩型铀矿化完全受层间氧化带控制,位于氧化还原过渡带内。目前已在区内找到了十红滩大型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通过对吐哈盆地西南部构造地质背景、找矿目的层、层间氧化带、水文地质条件、岩石原生地球化学类型及区内已发现铀矿床基本特征的综合分析,指出区内未来仍具有广阔的层间氧化带型铀矿找矿前景。认为十红滩地区作为下一步铀矿勘探基地,主攻层位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第一、三岩性段;迪坎儿地段为下一步普查远景区,主攻层位为西山窑组第三岩性段;白咀山、八仙口地段为下一步预查远景区,主攻层位为西山窑组第二、三岩性段。  相似文献   

16.
新疆伊犁盆地砂岩型铀矿床,由于规模大、成矿环境和成矿条件好,在同类型矿床中具有良好的代表性,研究矿床的成矿作用对今后找矿勘查以及开采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本文在区域赋铀层位沉积环境研究基础上,以赋矿围岩为研究主体,对伊犁盆地典型铀矿床沉积序列和矿床的控矿层位开展研究,通过对赋矿沉积层位中粘土质对铀矿成矿的控制作用及与铀矿的空间联系和成因分析,开展系统的铀矿床学、能谱测试、显微结构、扫描电镜、地球化学、氢氧同位素等研究,特别是开展了富矿砂体中粘土矿物的种类、成分、结构、同位素、成因等的研究,对粘土质矿物对铀矿成矿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研究粘土矿物在伊犁盆地蒙其古尔砂岩型铀矿床成矿过程中的作用及与铀矿的空间联系和成因分析表明:粘土矿物在层间氧化带中分布较为广泛,在主要矿体的氧化还原过渡带中,尤其是部分具有强烈粘土蚀变的砂岩层中铀含量较其他层位要高,反映出粘土矿物与铀成矿是有成因关联的。通过系统的扫描电镜、能谱测试研究,从微观证明粘土矿物与铀成矿有相关关系;粘土矿物的存在导致在近地表含氧含铀水在经过砂岩孔隙时被具有较强吸附能力和巨大表面自由能的粘土矿物所吸附,形成了铀含量较高的片状,团块状的粘土矿物,其在铀成矿作用中起到了吸附和界面的作用,有利于赋矿空间的形成及定位。结合沉积作用、构造活动和后期流体成矿作用等因素,分析了成矿机制和成矿作用,赋矿层位中的粘土矿物、其它成矿条件如岩性(赋矿层和矿源层)、构造(对铀矿化的动力和对地下水径流及铀矿体)等共同控制了铀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岩性、构造等地质特征及放射性异常特征的分析,研究了下庄矿田帽东地区铀矿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帽东地区铀资源较为丰富,且具有对铀成矿十分有利的岩性和构造条件,是下庄矿田富铀矿找矿的重点地区之一,群脉型和交点型铀矿是该区今后模式找矿的主要目标类型。  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盆地卡姆斯特地区侏罗系铀成矿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卡姆斯特地区中侏罗统头屯河组、西山窑组层间氧化带及铀矿化特征进行了归纳与总结,运用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重建了该区铀成矿模式,初步认为铀矿化、异常符合层间氧化带控矿理论,受层间氧化带及不整合面控制,总体上遵循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成矿规律。指出区内铀矿找矿目的层主要为中侏罗统头屯河组,次为西山窑组,主要找矿类型为层间氧化带砂岩型,次为不整合面砂岩型、煤岩型,明确了今后该地区找矿方向,可为准噶尔盆地今后铀矿资源勘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阿其图乌拉凹陷为二连盆地隆起带上众多的含铀山间盆地之一。本文首次在现有钻探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对阿其图乌拉凹陷赛汉组的铀成矿环境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综合铀储层、后生蚀变和铀源等因素对铀成矿前景进行了预测。研究认为,研究区目的层具有来自北部苏尼特隆起的丰富铀源,且铀源近。赛汉组上段和下段均具有完整的利于成矿的"泥-砂-泥"结构,发育大型呈泛连通的辫状砂体,发育潜水-层间氧化带,且控制矿体的产出等。赛汉组上段及下段均具有非常有利的铀成矿环境。远景区处于辫状河三角洲砂带中部的氧化-还原过渡带及灰色残留体上,资源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20.
王学佑 《矿床地质》1986,5(3):49-59
作者先后在滇西腾冲、湘东北、江西、华北等地参加过多次多种遥感试验工作,特别在对我国华南(包括华东和西南地区)花岗岩、火山岩、碎屑岩及变质岩等四大类型铀矿之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构造、景观地貌与铀矿化在遥感图象上的显示特征、标志及找矿方向等诸方面,积累了一些新资料,现撰写成此文,与读者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